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钢铁化学分析
  • 合金化学分析
  • 材料分析
  • 化学分析方法
  • 标准汇编
  • 冶金
  • 金属材料
  • 分析化学
  • 检测技术
  • 质量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69177
版次:3
商品编码:1112480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0
字数:18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所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已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注意查对。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收录的所有标准均为2005年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理整顿之后现行有效的标准。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标准汇编(第3版)》可供冶金行业、下游企业等行业的科技人员、工程设计人员、质量监督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供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对外交流人员使用。

目录

一、冶金化学分析方法综合
GB/T 222-2006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T 1467-2008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的总则及一般规定
GB/T 6379.1-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
GB/T 6379.2-2004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第2部分:确定标准测量方法重复性与再现性的基本方法
GB/T 7728-1987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则
GB/T 7729-1987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 分光光度法通则
GB/T 14203-1993 钢铁及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通则
GB/T 16597-1996 冶金产品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通则
GB/T 17433-1998 冶金产品化学分析基础术语
GB/T 20066-200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
GB/T 24213-2009 金属原位统计分布分析方法通则

二、钢铁及合金通用化学分析方法
GB/T 223.3-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T 223.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电位滴定或可视滴定法
GB/T 223.5-2008 钢铁 酸溶硅和全硅含量的测定 还原型硅钼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6-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中和滴定法测定硼量
GB/T 223.7-2002 铁粉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GB/T 223.8-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氟化钠分离—EDTA滴定法测定铝含量
GB/T 223.9-2008 钢铁及合金铝含量的测定 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
GB/T 223.11-2008 钢铁及合金铬含量的测定 可视滴定或电位滴定法
GB/T 223.12-199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
GB/T 223.13-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
GB/T 223.1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
GB/T 223.16-199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变色酸光度法测定钛量
GB/T 223.17-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二安替比林甲烷光度法测定钛量
GB/T 223.18-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硫酸钠分离一碘量法测定铜量
GB/T 223.19-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 223.20-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电位滴定法测定钴量
GB/T 223.21-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5-C1-PADAB分光光度法测定钴量
GB/T 223.22-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亚硝基R盐分光光度法测定钴量
GB/T 223.23-2008 钢铁及合金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T 223.25-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肟重量法测定镍量
GB/T 223.26-2008 钢铁及合金钼含量的测定 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
GB/T 223.28-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α-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
GB/T 223.29-2008 钢铁及合金铅含量的测定 载体沉淀-二甲酚橙分光光度法
GB/T 223.30-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对-溴苦杏仁酸沉淀分离—偶氮胂Ⅲ分光光度法测定锆量
GB/T 223.31-2008 钢铁及合金砷含量的测定 蒸馏分离-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32-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次磷酸钠还原-碘量法测定砷量
GB/T 223.33-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萃取分离-偶氮氯膦mA光度法测定铈量
GB/T 223.34-200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铁粉中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GB/T 223.36-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中和滴定法测定氮量
GB/T 223.37-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蒸馏分离-靛酚蓝光度法测定氮量
GB/T 223.38-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重量法测定铌量
GB/T 223.40-2007 钢铁及合金铌含量的测定 氯磺酚S分光光度法
GB/T 223.41-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连苯三酚光度法测定钽量
GB/T 223.42-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溴邻苯三酚红光度法测定钽量
GB/T 223.43-2008 钢铁及合金 钨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
GB/T 223.46-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镁量
GB/T 223.47-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载体沉淀-钼蓝光度法测定锑量
GB/T 223.48-198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半二甲酚橙光度法测定铋量
GB/T 223.49-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萃取分离-偶氮氯膦mA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GB/T 223.50-19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苯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直接光度法测定锡量
GB/T 223.51-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5-Br-PADAP光度法测定锌量
GB/T 223.52-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盐酸羟胺-碘量法测定硒量
GB/T 223.53-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
GB/T 223.54-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
GB/T 223.55-2008 钢铁及合金 碲含量的测定 示波极谱法
GB/T 223.57-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萃取分离-吸附催化极谱法测定镉量
GB/T 223.58-198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
GB/T 223.59-2008 钢铁及合金磷含量的测定 铋磷钼蓝分光光度法和锑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0-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GB/T 223.61-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
GB/T 223.62-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乙酸丁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
GB/T 223.63-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
GB/T 223.64-2008 钢铁及合金 锰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223.65-19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钴量
GB/T 223.66-198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硫氰酸盐—盐酸氯丙嗪-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钨量
GB/T 223.67-2008 钢铁及合金硫含量的测定 次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T 223.68-199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
……

三、特定钢类及合金专用化学分析方法
四、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测定方法
附录 本版新增、代替、废止标准目录

前言/序言

  自本汇编第2版于2009年4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几近售罄。3年多的时间里,标准的变化虽然不大,但根据读者反馈的意见,我们决定对2版进行修订。除新增了6个新制定的标准外,主要变化为细化了分类结构,从第2版的冶金化学分析方法综合、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两个部分,调整为冶金化学分析方法综合、钢铁及合金通用化学分析方法、特定钢类及合金专用化学分析方法、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测定方法四个部分,使整体结构更清晰,更适于读者的使用。
  本书所收集的国家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已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注意查对。
  鉴于本汇编收录的标准发布年代不尽相同,汇编时对标准中所使用的计量单位、符号等未作改动。
  本次收录的所有标准均为2005年经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理整顿之后现行有效的标准。
  本书可供冶金行业、下游企业等行业的科技人员、工程设计人员、质量监督检验人员使用,也可供采购、管理、国际贸易、对外交流人员使用。
新材料的“眼睛”: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深度探索 一、 本书定位与核心价值: 本书旨在为材料科学、冶金工程、质量控制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现代材料分析技术专著。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元素的化学分析范畴,聚焦于如何运用最前沿的物理化学原理和仪器技术,揭示复杂材料体系的微观结构、成分分布、表面状态及其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将材料分析的视角从“成分确定”扩展到“结构表征”与“性能预测”的综合分析平台。 二、 内容结构与深度剖析: 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循序渐进地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分析基础与样品制备的科学——“取样即定性” 本部分强调分析的起点——样品制备的严谨性与科学性。深入探讨了不同材料(如高熵合金、先进陶瓷、复合材料)在进行光谱、显微镜及电镜分析前的去污染、定向切割、抛光、热处理模拟等关键步骤。重点剖析了由于制备不当导致的“伪分析结果”的产生机理,并介绍了微区分析(如激光烧蚀)的样品导入技术,确保后续测量的代表性与准确性。 第二部分:元素与晶格的“透视术”——光谱与衍射技术详解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技术支撑,详尽阐述了当前最主流、最具分辨力的元素分析和结构表征技术。 1. 高分辨X射线光谱技术(HR-XRF与XPS/EDS/WDS的融合): 不再停留在定性分析,而是深入讲解如何通过能量分辨率和峰形分析,区分化学价态(如Fe$^{2+}$与Fe$^{3+}$的精确比例)、缺陷位点对X射线吸收边(XANES)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多元素耦合分析模型提升定量精度。特别收录了对轻元素(B, C, N, O)在复杂基体中高灵敏度测定的先进方法。 2. 先进散射与衍射方法(XRD/SAXS/GIXRD): 全面介绍如何运用同步辐射光源下的高能X射线衍射(HE-XRD)来解析深层应力分布和晶粒取向度(织构)。针对纳米尺度材料,深入讲解小角X射线散射(SAXS)在确定颗粒大小、孔隙率和界面结构上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残余应力分析来优化热处理工艺。 3. 光谱学动态监测(Raman与LIBS): 重点探讨拉曼光谱在识别晶体结构相变、识别特定官能团或非晶相中的局域有序性。对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本书提供了从脉冲参数优化到等离子体诊断的全流程指南,用以实现高效率、多元素的实时在线监测。 第三部分:微观形貌与界面工程的“显微镜学” 本部分聚焦于纳米尺度下的成像与物理解析,是理解材料性能源头(界面与缺陷)的关键。 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极限应用: 详细介绍了高角度环形暗场(HAADF-STEM)在高分辨下对重原子团簇的识别能力。深入探讨了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在确定化学键合、价态梯度和氧空位浓度上的定量化方法,并介绍了球差校正电镜在解析原子尺度的晶格畸变方面的最新进展。 2. 聚焦离子束(FIB)与电镜联用技术: 阐述了如何精确制备特定区域(如晶界、孪晶界)的超薄截面,并将其无损伤地导入到高分辨电镜中进行原位(In-situ)分析,以观察材料在应力、加热或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实时演变。 3. 原子力显微镜(AFM)的力学与电学耦合分析: 探讨了如何利用尖端接触力学成像(CSM)模式定量测量局部硬度与弹性模量。同时,系统介绍了静电力显微镜(EFM)和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在表征电荷分布、表面电势和电池材料界面极化现象中的应用。 第四部分:非晶态、高分子与表面特性的综合分析 针对非传统固体材料,本部分提供了专门的分析策略。 1. 热分析(DSC/TGA/DMA)与粘弹性研究: 详细解析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多组分体系中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动力学分离的技术难点。动态热机械分析(DMA)部分则侧重于如何通过模量曲线的解耦分析,评估填料效应对复合材料空间网络结构的影响。 2. 表面与薄膜分析: 重点介绍二次离子质谱(SIMS)在超痕量元素深度剖面分析中的高灵敏度,以及如何通过离子束的角度依赖性分析来确定薄膜的生长模式和界面粗糙度。 第五部分:数据处理、可靠性与未来趋势 本书最后部分回归到分析的科学管理与未来方向。探讨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如将XPS数据与EELS数据进行交叉验证)的算法构建,以及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对高通量筛选数据进行特征提取。讨论了分析结果的溯源性、标准物质的建立与质量控制体系(QC/QA)在现代材料研发中的核心地位。 三、 读者对象: 本书面向从事先进金属材料、功能陶瓷、半导体、高分子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的工程师、研究人员、高校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它要求读者具备基础的物理化学和材料科学知识,旨在将读者从“懂得操作仪器”提升到“理解谱图背后的物理化学过程”的层次。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实用性简直是为一线技术人员量身定做的,每一个步骤的描述都充满了现场感。比如,在介绍湿法化学分析时,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采用了非常直白的、带有经验积累的描述。书里对常见干扰物的去除技巧,简直就是无数次实验失败换来的宝贵经验的结晶。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质量控制和方法验证的部分,它详细列举了不同等级的金属样品在标准条件下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范围,这对于我们日常的内部质量监控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拿着这本书,就像是带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身边随时指导,遇到拿不准的问题,翻开查阅,答案往往就在手边,而且是经过权威认证的。这种确定性和可靠性,是任何电子资料库都难以替代的。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汇编”类的书籍抱有一丝保留,总觉得它们可能只是不同标准的简单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组织结构非常巧妙,并非简单的章节罗列,而是建立了一个基于元素分析的逻辑框架。当我翻到关于物理方法(比如X射线荧光分析)的部分时,我惊讶地发现,作者不仅引用了标准本身,还加入了大量的技术解读和历史沿革,这使得单纯的“方法记录”瞬间拥有了生命力和深度。它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方法会被采纳,而另一些则被淘汰,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业背景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对于想要深入理解分析原理而非仅仅学会操作的同行来说,这种深度的挖掘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答案,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理论储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感和专业气息扑面而来,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功夫的。我特意翻阅了其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光谱分析技术的部分,内容详实得让人有些应接不暇。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实际操作的细节,从样品前处理的每一步骤,到仪器参数设定的微调,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常年与钢铁打交道的工程师来说,这种实操性的指导价值简直是无价的。举个例子,书中对于碳硫分析中各种干扰因素的消除策略,描述得极为细致,甚至连不同炉次的钢材在检测时可能出现的细微偏差都被考虑进去了。我甚至发现了一些我工作中从未接触过的、非常前沿的检测方法,这让我对未来仪器升级和方法改进有了新的方向。整体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超我的预期,简直可以作为我们实验室的“圣经”来供奉了,随时可以拿出来查阅验证,让人感到无比踏实。

评分

从编辑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用心程度令人赞叹。在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下,还能保持清晰的索引和易于定位的章节划分,实属不易。尤其是那些关键公式和图表的呈现方式,排版清晰,重点突出,即便是需要快速查阅关键数据的瞬间,也不会出现信息过载或找不到重点的情况。我注意到,即使是那些非常细微的检测限要求和公差范围,也都用加粗或斜体做了明确区分,体现出极高的编辑水准。对于需要频繁进行方法比对和方法升级的研发人员来说,这种优秀的可读性和检索效率,直接转化为生产力的提升。它不仅是一本参考书,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工具,能让人在繁复的分析工作中保持高效和准确。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汇编”时,第一感觉是它的内容密度高得惊人,简直是知识的压缩饼干。它把分散在各个标准中的复杂信息,系统而逻辑清晰地整合在了一起,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检索和学习的效率。特别是那些关于痕量元素分析的章节,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书里对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精度限制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对比分析。我记得我之前为了确定某个特定等级钢材中氮含量的最佳检测方案,翻阅了不下十份标准文件,头都大了,但这本书几乎是把所有关键点都提炼出来了,并配上了详尽的流程图和表格。这种编纂方式,充分体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读者需求的深刻理解。读起来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迷雾散去,所有复杂的分析流程都变得清晰可见,极大地提升了实验工作的条理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