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99-2012·替代SL 99-95):河工模型试验规程 [Regulation for River Model Test]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99-2012·替代SL 99-95):河工模型试验规程 [Regulation for River Model Tes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编
图书标签:
  • 水利工程
  • 河工模型
  • 试验规程
  • 行业标准
  • SL99-2012
  • SL99-95
  • 水利行业标准
  • 模型试验
  • 河道工程
  • 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15517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45305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Regulation for River Model Tes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
字数: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99-2012·替代SL 99-95):河工模型试验规程》适用于河工模型试验,主要包括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涉水工程有关水流泥沙问题的模型试验。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几何比尺及相似准则
2.1 几何比尺
2.2 水流运动相似
2.3 泥沙运动相似
3 模型设计
3.1 基本资料
3.2 设计限制条件
3.3 定床模型与动床模型
3.4 正态模型与变态模型
3.5 模型范围
3.6 模型沙的选择及特性测定
3.7 模型设计允许的偏离
4 模型制作
4.1 定床模型
4.2 动床模型
5 试验设备
6 量测仪器
7 试验方法
7.1 验证试验
7.2 正式试验
8 试验成果的记录整理与分析
9 试验报告编写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详细的图书简介,旨在描述一本不包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99-2012·替代SL 99-95):河工模型试验规程》具体内容的图书。 --- 图书名称:水利工程规划与管理实践导论 作者:[此处可虚构作者姓名,例如:李明德、王建国] 出版社:[此处可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水利科技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出版日期:[此处可虚构出版日期,例如:2023年10月] ISBN:[此处可虚构ISBN号] ---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水利工程领域的规划者、管理者、设计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视角,深入探讨现代水利工程从宏观规划到日常运营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本书侧重于理论框架的构建、政策法规的解读、以及工程实践中常见问题的综合管理策略,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第一部分:水利规划的宏观视野与基础理论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水利工程规划的顶层设计与宏观决策过程。我们探讨了水资源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详细阐述了流域综合规划、区域水利规划的编制原则、流程与方法。重点内容包括: 水资源承载力评估: 介绍如何运用区域水文数据、气候变化预测模型,对特定流域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开发利用的边界条件。 规划方法的演进: 梳理从传统的工程导向型规划向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导向型规划的转变历程,重点分析多目标决策分析(MCDA)在复杂水利项目选择中的应用。 政策法规解读: 深入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防洪法》等核心法律法规对规划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强调规划的合法性与前瞻性。 第二部分:工程设计与项目实施中的关键控制点 在规划蓝图确定之后,本书转向具体的工程实施阶段,但其核心关注点在于如何确保设计质量和项目管理的规范性,而非模型试验的细节操作。 设计标准与规范体系概述: 简要介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遵循的主要设计规范体系,强调不同级别工程(如大中型水库、堤防、灌区)在设计参数取值上的差异性,但不涉及模型试验作为设计验证手段的具体技术规程。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详细讲解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招投标流程、合同类型的选择(如EPC、设计采购监理总承包)以及关键合同条款的风险控制要点,这是保障工程质量和进度的重要管理环节。 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 侧重于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包括原材料检验、关键工序的旁站监理、以及竣工验收的程序性要求。 第三部分:水利工程的运营、安全与风险管理 水利工程的生命周期管理是本书投入篇幅最多的部分,特别是关注已建工程的持续安全与效益发挥。 水库调度与防洪运行: 探讨现代水库群联合调度、非常规洪水应对、以及水库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构建。我们阐述了基于实时水文气象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在洪水调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平衡发电、供水与防洪的相互关系。 堤防与河道管理: 详细论述了沿江、沿海堤防的巡查制度、险情应急处置流程,以及河道采砂管理的法律依据和环境影响评估。内容聚焦于日常巡查记录的标准化和应急预案的演练,而非具体的断口处理或抗冲刷能力的模型验证。 工程资产管理(Facility Management): 引入现代化的工程资产管理理念,包括基础设施的健康监测(SHM)、定期安全评估的周期与内容,以及如何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优化维护成本。 第四部分: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中的应用 本书紧跟时代步伐,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物联网(IoT)在水利管理中的集成应用。 水文信息可视化: 讲解如何利用GIS平台整合水文站网数据、降雨雷达数据和工程地理信息,构建直观的业务指挥界面。 数字孪生与智能运维: 介绍构建水利工程数字孪生体的初步概念,侧重于如何利用传感器网络实现对关键结构物的远程实时监控和状态评估,以辅助管理决策。 总结与展望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侧重于管理决策和法规执行层面的知识体系。读者将能够全面理解水利工程从规划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逻辑,掌握现代水利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与应对策略。本书的重点在于管理流程、决策依据和制度规范,它不包含关于水工结构物、水力学现象或水文过程的物理模型试验设计、实施、数据采集与成果分析的具体技术细节和操作规程。 读者若需深入了解特定工程问题的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应参考专门的模型试验技术规程文件。 --- 本书适合对象: 水利、土木、环境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 水利部门的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水库调度人员。 从事水资源管理、防洪减灾工作的政府官员及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本规范,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刚踏入专业领域的新人,面对的不是流畅的小说叙事,而是一连串严密推导后的公式和图表。然而,一旦你沉下心来,沿着它的逻辑链条深入,你会发现其内部结构安排得极其精妙。它绝非简单的“怎么做”的罗列,而是从基础理论支撑到具体操作细节的层层递进。我特别留意了关于泥沙输移模拟和冲淤计算章节,那些关于糙率系数的选取标准和无因次参数处理方式,体现了编纂者在理论深度上的功力。对于我们长期在一线处理复杂边界条件问题的实践者来说,标准中提供的案例和附录中的参考数据显得尤为珍贵,它们如同锚点,将抽象的规范有效地固定在了具体的工程场景之中。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进行一次结构化的技术复盘和知识体系的重建,确保我们在进行任何规模的模型验证工作时,都能站得住脚,经得起最严格的同行审视。

评分

我将这本书带到我的项目组进行内部培训时,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反馈各有侧重。结构工程师更关注于对试验设备刚度和动态响应的要求,而水动力专家则更热衷于其中关于边界条件处理的细微差别。这种多维度的专业关注点,恰恰说明了规程内容的全面性。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跨学科的沟通平台,用一套标准化的语言,将流体力学、泥沙学、测绘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例如,关于水槽设计中壁面反射效应的修正方法,它给出了明确的界限和计算步骤,避免了不同实验室因采用不同经验公式导致的成果不一致问题。这种将“经验”提炼成“规范”的能力,是这部标准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它极大地降低了新入行人员的学习成本,同时也为资深专家提供了统一的校准基准。

评分

总的来说,这部河工模型试验规程,绝不是图书馆里那种可以束之高阁的参考书。它更像是一本工作台上的工具书,需要经常翻阅、对照、甚至在试验现场进行即时核对。它的文字风格是典型的技术规范体——精确、简洁、无歧义,虽然在阅读上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力,但其提供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是无可替代的。对于任何试图进行科学、严谨的水利工程模型验证的机构和个人而言,这份规程构成了技术执行的基石。它确保了当我们通过物理模型预测百年一遇的洪水对某一河段的影响时,我们所依据的“规则”是国家层面认可的最优实践集合,是确保科学预测精准度的技术保障体系。读完并遵循它,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自我要求。

评分

这部标准,光是看名字就让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气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 99-2012·替代SL 99-95):河工模型试验规程”,这可不是那种随便翻翻就能理解的读物。它直指水利工程的核心——模型试验。对于一个涉足河道治理、水库设计或者堤坝建设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必须时刻放在手边的“武功秘籍”。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的章节结构和术语定义,发现它对模型试验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近乎苛刻的规范,从试验设计阶段的物理相似和数学相似准则的选取,到具体试验过程中的水文参数量测精度要求,再到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标准化流程,无一不体现了国家层面对水利安全的高度重视。我尤其欣赏它对历史标准SL 99-95的修订和更新,这表明了行业在面对新材料、新测量技术以及更复杂水沙运动规律认识上的进步,力求使模型试验的结果更贴近真实工况,减少工程放大效应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全国统一的、可追溯的技术语言和操作指南,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水利工程科研与实践的标准化水平。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整个水利模型试验领域而言,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标志着行业对“可靠性”的追求达到了新的高度。我注意到,相较于早期的版本,新规程在对非常规试验(比如涉及强非恒定流或特殊污染物输送)的描述上更加详尽和前瞻。这在当前气候变化导致极端水文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模型试验是连接理论计算与实际工程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任何标准上的模糊都可能在放大到实际工程尺度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当我阅读到关于试验段尺度比选择的严格限制,以及对传感器安装位置和精度校验的反复强调时,我深刻感受到了编写组肩负的重任。这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对国家基础设施安全的无声承诺,它要求所有使用者必须以最高的敬畏心对待每一次模型搭建和数据记录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