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学术性与普及性兼顾的唐诗鉴赏辞典,选诗高屋建瓴、趣韵多彩,赏析深入浅出、慧心广聚,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紧跟学术研究的新潮流。版面清新疏朗,装帧典雅精美,质感韧实厚重,给人赏心悦目的全新体验。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唐诗鉴赏辞典》收录唐及五代190余位诗人的作品1000余篇选诗范围广泛,既收入了一些大家、名家之作,又选采了许多不见录于一般选本的遗珠,更全面地体现了唐诗风貌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名家辈出,灿若繁星,众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历经千年而传唱不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读者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我们邀请近百位专家学者对所选作品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情感意蕴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深入透彻、独具慧心的赏析,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
本书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啸天主编,由周振甫、管遗瑞、吴汝煜、刘学锴、姜光斗、徐应佩、徐培均、吴企明、魏耕原等八十五位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对唐诗经典作品进行赏析,以飨读者。
目录
凡例
前言
篇目
正文
精彩书摘
_戴叔伦的五律,与刘长卿有一拼。这义是一篇佳作。刈长卿号“五言长城”,地位粳赫,只是十首以上,便见重复。戴叔伦名气小得多,但每篇不同,斯亦难矣。与故人邂逅相遇,从何著笔?戴叔伦只是从自己的感慨写出,便无浮言。至于浅近,那是巾唐特色,不得视为弊病。
“扰扰倦行役,相逢陈蔡问。”心灵沟通。自己厌烦奔波,推知朋友也很疲惫。“陈蔡”有深意,见下文。
“如何百年内,不见一人闲。”又是心灵沟通。百年指一生。一生中不得空闲,只有你和我了。同病相怜,情分可知。注意:这是个流水对。
“对酒惜馀景,问程愁乱山。”佳句。一般律诗到了颈联便是敷衍,这首不同,仍见真情。偶然相逢,但凭杯酒叙旧,而我们格外珍惜这次相逢。明天,我们又要在荒山野岭中度过了。对馀景的依恋,可想而知。
“秋风万里道,又是穆陵关。”明日的处境,不单孤独,而且悲观。
现在回过头来谈辞藻。辞藻增强文气,律诗作手每倚重之。但辞藻可能有深意,可能只是银样枪头,装点而已。鄙人见过一位老前辈诗集,每至重庆,则日字水:每至南京,便同白门。非不美也,酸味亦出。本诗用了“陈禁”“穆陵关”两个地名,却有深意。陈蔡,多难之邦;穆陵关(在湖北麻城北),多事之区。岂足偶合,余味浓矣。随手拈来,亦见功力。
这首诗就是淡淡写出却也动人的巾唐风格,可谓样板。它与那些只重辞藻、不关痛痒的矫情诗不可同而语。“吾意独怜才”,戴老亦足当之。
内容简介
《宋词鉴赏辞典》共选取了唐、五代、宋著名词人185家,词作700余首。这些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直到今天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唐宋词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她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有机养分、本辞典邀请了160位专家学者对这些作品进行了精彩赏析,以便提高广大读者在古典诗词方面的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
本书由唐圭璋、钟振振主编。精选唐宋词经典作品,由程千帆、霍松林、钱仲联、沈祖棻、唐圭璋、吴调公、吴小如、吴熊和、吴丈蜀、夏承焘、叶嘉莹、阴法鲁、钟振振、周振甫等一百六十位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赏析。最终把这部内容丰富、装帧精美的作品奉献给读者。
目录
凡例
前言
篇目名
词人音序索引
篇目音序索引
正文
附录
读词常识
词学要籍简介
本书所见词牌简介
精彩书摘
浣溪沙
敦煌曲子词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行。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这是一首船夫曲。它以轻快的笔调描画出扬帆出航、乘风行船时的愉悦之情。
“五两”,古代候风器。楚人称候风器为五两,因以五两(一说八两)鸡毛制作而成,故名。把它悬挂在竿头,立军营中或舟船上,借以窥测风向和风力。顾况《五两歌送张夏》:“竿头五两风袅袅,水上云帆逐鸟飞。”“五两竿头风欲平”,是说原先停泊在避风处的船只,从候风器上占出风向将起变化。“风欲平”,谓风力转弱,这是风向改变的前兆。“长风举棹觉船行”,长风,大风,这里指顺风。顺风挂帆又是打桨,拔锚起航了。驶向江心以后,既不用摇橹也无须打桨,乘风破浪,顺利行进。
过片写船上人所见江上风光。“满眼风波多闪灼”,波光闪烁,忽明忽暗。“看山”三句,化静为动,着意写出船行山迎相对运动的感觉。视觉有时会造成一种心理错觉,赋予静物以动感。在诗里写这种错觉的比较多。比如粱元帝萧绎《早发龙巢诗》:“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本来并未移动,却由于舟船在行进,映入船上人眼帘时,仿佛正迎面“走”来。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写的是舟行江上遥望前面天门山才有可能产生的特有感受。相反,有时也会由于物我俱动而造成主客两体俱静的错觉。如陈与义《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既然有风,哪有云彩不动的道理!自然也是一种错觉。它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又一种心理错觉。诗人先把动态写成静景,然后再点明物我“俱东”,不失为一种“夺胎换骨”的妙法。但在歌辞里,运用疑动式化静为动手法的,似乎并不多见。而本篇写得又早,弥觉可贵。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按照词特殊的章法和韵味别具的要求来衡量,那么,它先说“看山恰似走来迎”,后以“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收煞,把心理错觉兜底点破,未免失之太露。词里重复用“行”字叶韵,显示了早期民间词形式比较自由的特点。
……
古韵新辉:中华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在浩渺的中华文明长河中,诗词无疑是最璀璨的瑰宝之一。它们以精炼的文字,承载着千年的情感、历史的沧桑、哲理的深邃,以及文人墨客的雅趣。从《诗经》的质朴无华,到唐诗的雄浑浪漫,再到宋词的婉约清丽,这些流传千古的诗篇,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石,更是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源泉。 本书《古韵新辉:中华古典诗词鉴赏指南》便是为热爱古典诗词的读者量身打造的一套鉴赏工具。我们深知,要真正领略诗词的魅力,仅仅阅读原文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生命力,在于其背后深厚的文化背景、作者跌宕的人生经历、精妙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其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因此,本书旨在以一种系统、深入、易于理解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古典诗词的殿堂,拨开历史的迷雾,洞察字里行间的深意。 唐诗:盛世气象与风华绝代 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朝代,诗歌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众多不朽的诗坛巨匠。唐诗,如同盛唐气象的缩影,既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与自信,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既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淡雅,也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阔与孤寂。 本书的唐诗鉴赏部分,将带领您: 穿越时空,走进盛唐: 我们将从唐朝的历史脉络入手,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风貌、政治格局以及文化思潮,帮助读者理解诗歌产生的土壤。例如,安史之乱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边塞诗的兴盛与当时的边疆战事有何关联? 品读大家,领略风骨: 对于李白,我们将探索其“谪仙人”的狂放不羁,如何体现在其浪漫主义的诗篇中;对于杜甫,我们将深入其“诗圣”的忧国忧民情怀,理解其诗歌中的现实主义力量;对于王维,我们将感受其“诗佛”的禅意与田园之美,体会其将山水自然融入心灵的境界。本书将逐一剖析各位大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揭示其创作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 赏析名篇,洞悉匠心: 我们精选了大量唐代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登高》、《春江花月夜》、《长恨歌》等。每一首诗都将进行细致的解读,包括: 背景介绍: 诗歌创作的缘由、作者当时的心境等。 字词释义: 对诗歌中生僻字词进行准确解释,扫清阅读障碍。 意境分析: 深入剖析诗歌所描绘的画面、营造的氛围,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艺术手法: 讲解诗歌的格律、对仗、用典、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思想内涵: 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家国情怀、人生哲理、自然感悟等。 专题探讨,拓展视野: 除了对名家名篇的解读,本书还将设置专题,如“边塞诗的壮丽与悲凉”、“田园诗的宁静与致远”、“咏史诗的沧桑与感慨”、“女性视角下的唐诗风貌”等,从不同角度丰富读者对唐诗的认识。 宋词:婉约清丽与豪放不羁 宋词,作为与唐诗并驾齐驱的文学高峰,以其更加细腻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宋代社会特有的文化风情。宋词的流派众多,风格各异,既有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婉约哀愁,也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旷达。宋词,是宋代文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写照,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本书的宋词鉴赏部分,将与您一同: 梳理脉络,认识宋词: 我们将简述宋词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词体的基本特点,如词牌、句式、平仄等,为读者提供鉴赏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将概述宋代社会文化背景,如理学思潮、市民文学的兴起等,理解宋词风格形成的时代原因。 品味大家,领略风采: 婉约派的代表: 李清照,这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其作品将是重点解读对象。我们将分析她如何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最动人的离愁别绪,以及其词作中蕴含的坚韧与才情。 豪放派的巨擘: 苏轼,这位集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奇才,其豪放词风将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我们将解析其词作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物外,以及“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哲学思考。 其他重要词人: 辛弃疾的爱国情怀与英雄气概,柳永的市民情调与都市风光,周邦彦的精工细琢,陆游的壮志未酬……我们将广泛介绍宋代其他重要词人的作品,展现宋词艺术的多样性。 精析名篇,感受韵味: 本书将精选宋代传世名篇,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声声慢·寻寻觅觅》、《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每一首词的鉴赏将涵盖: 词牌溯源: 简要介绍词牌的由来和情感基调,帮助读者理解词作的整体风格。 句读与释义: 对词句进行准确的标点与解释。 情感描绘: 深入剖析词作所表达的细腻情感,如相思、离愁、怀古、咏物等。 艺术特色: 重点分析词作在用典、用语、意象选择、结构安排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时代印记: 探讨词作如何反映宋代社会生活、文化风俗以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探究,深入理解: 本书将设置专题,如“宋词中的女性情感世界”、“边塞词的悲壮情怀”、“咏物词的精巧构思”、“宋词与音乐的关系”等,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宋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鉴赏之道:工具与方法 除了对唐诗宋词的详细解读,本书还将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鉴赏工具与方法,帮助读者掌握独立鉴赏的能力: 诗词格律入门: 简单易懂地介绍诗词的基本格律知识,如平仄、对仗、押韵等,让读者了解诗词创作的内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匠心独运。 意象与象征解读: 讲解常见的诗词意象(如明月、杨柳、落花、孤舟等)及其象征意义,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弦外之音。 文化背景的关联: 强调理解诗词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如哲学思想(儒、释、道)、历史典故、民间习俗等,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赏析误区提示: 指出一些常见的诗词赏析误区,引导读者进行客观、深入的鉴赏。 阅读方法建议: 提供科学的阅读方法,鼓励读者多读、多背、多思考,将古典诗词融入日常生活。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权威性与严谨性: 本书的编写力求学术严谨,参考了大量权威的诗词研究资料,力求为读者提供准确、可靠的鉴赏信息。 全面性与系统性: 涵盖了唐诗宋词的各个重要方面,从历史背景到文学流派,从大家名篇到鉴赏方法,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读性与趣味性: 语言力求生动流畅,避免枯燥的学术术语,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领略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 实用性与指导性: 不仅是阅读材料,更是读者学习和研究古典诗词的得力助手,能够有效提升读者的鉴赏能力。 致读者 阅读古典诗词,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一次与古人灵魂的交流。当我们沉浸在这些优美的文字中,我们不仅仅是在欣赏辞藻,更是在感受历史的厚重,体味人生的百态,体悟智慧的闪光。 《古韵新辉:中华古典诗词鉴赏指南》希望成为您通往古典诗词世界的引路人。无论您是初涉此道,还是已然有所心得,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新的视角、更深的理解和更广阔的视野。让我们一起,在中华古典诗词的海洋中,汲取养分,感受芬芳,让古韵在新辉中闪耀,点亮我们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