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作傢們的威尼斯》運用許多趣聞軼事與文章史料,為讀者翔實豐富地點齣威尼斯迷人的文學圖像,並穿針引綫地勾勒齣文藝復興以來環繞著威尼斯的人文、藝術、建築、生活與逸事風流的華麗世界。幾個世紀以來,無數的文學作品不斷發現這座城市的新視角,形塑齣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話,至今影響深遠。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傳奇素描,引領讀者進入這座蕩漾著拜倫、歌德、濛田、盧梭、喬治·桑、普魯斯特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學迷與威尼斯迷不可不讀的城市文藝史。
內容簡介
幾世紀以來,威尼斯以獨特的風情吸引瞭來自世界的文人墨客,無數的文學作品不斷發現這座城市的新魔力,形塑齣各自精彩的威尼斯神話,至今影響深遠。
二十九篇栩栩如生的傳奇素描,引領讀者進入這座蕩漾著拜倫、歌德、濛田、盧梭、喬治?桑、普魯斯特等來自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的悠悠水都,是所有文學迷與威尼斯迷不可不讀的城市文藝史。
《作傢們的威尼斯》運用許多趣聞軼事與文章史料,為讀者翔實豐富地點齣威尼斯迷人的文學圖像,並穿針引綫地勾勒齣文藝復興以來環繞著威尼斯的人文、藝術、建築、生活與逸事風流的華麗世界。
作者簡介
剋勞士·提勒多曼,生於一九三六年,為漢堡的自由作傢、記者,齣版過許多書,包括《冒失鬼的魅力》、《歐洲咖啡屋文化》、《情婦之友與公侯的頭痛人物:彼特羅.阿雷提諾與泄密的藝術》。
目錄
阿爾多曼奴奇歐——書的主宰
聖馬可廣場——劇場、鴿子與觀光客
宮殿中的披薩店——在彼特羅·阿雷提諾傢用餐
薇洛妮卡·法蘭柯——交際花與詩人
濛田——旅行是有用的功課
托馬斯.柯耶特——步行的清教徒
卡羅·哥多尼——自然之子與忠實的描繪者
尚-賈剋·魯索——風流繆思
約翰·卡斯珀·歌德——愉快悠閑的漫步
哥頓·拜倫爵士——激情威尼斯
歌德——愉快與收獲
亨利·拜爾·德·斯湯達爾——解放的想像力
喬治·桑和繆塞——威尼斯的愛情劇
愛蕾娜拉·杜瑟和鄧南遮——雙重火焰
約翰·羅斯金——威尼斯的石頭
威廉·迪恩·霍爾斯——威尼斯的生活
馬剋·吐溫——天真的遊客
亨利·詹姆士——一樁永恒的風流韻事
馬賽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赫曼·赫塞——搖船中的寜靜時光
艾茲拉·龐德——威尼斯詩篇
奧爾嘉·拉奇——在自己這一生的博物館中
包裏斯·帕斯特納剋——吉他的星座
海明威——威尼斯之愛
托切洛——最私密的海明威
聖米歇島——威尼斯的流動墓園
橋上的相遇
布洛斯基——與威尼斯的秘密戀麯
朵娜·裏昂——犯罪小說和鬥毆
精彩書摘
阿爾多·曼奴奇歐:書的主宰
一九九五年五月,威尼斯印刷師阿爾多斯·曼奴裘斯(Aldus Manutius, 1449-1515)作坊印行的書籍以一百萬英鎊拍賣售齣,倫敦佳仕得(Christie’s)公司對此錶示相當滿意。這些全部高齣正式預估價格的書籍,都是些哲學與人文類的作品,今天隻要花上幾十塊歐元便可買到新的版本——像古希臘羅馬時期的作者亞裏士多德及普魯塔剋(Plutarch),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傢彼特羅·本波(Pietro Bembo)及鹿特丹的伊拉斯摩斯(Erasmus von Rotterdam);另外,還有一本至今依然顯得神秘,由聖道明修會修士法蘭契斯可·科隆納(Francesco Colonna)所作、配上齣色木刻插圖的《波裏菲洛的情欲之夢》(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及一本染發劑配方的書齣現在拍賣會中。
拍齣的價格非比尋常,但這個男人也非比尋常,他的作坊可是齣瞭不少珍貴的書籍。阿爾多·曼奴奇歐,一四四九年生於維雷特裏(Velletri)附近的巴西安諾(Bassiano),算是他那個時代最著名的人文主義印刷師傅。一四九二年,當他在威尼斯的作坊——可能位於今日的泰拉二號運河(Rio Terà Secondo) 2311號——開始在自己的印刷機上印製令人贊嘆且廣為仿效的經典版本時,這個瀉湖城市已經有瞭幾十間印刷作坊,其中包括來自史拜爾(Speyer)的德國兄弟約翰(Johann)與溫德林(Wendelin),及法國印刷師傅尼可拉·延森(Nicolas Jenson)所開設的作坊。
不過,阿爾多·曼奴奇歐並不像多數他的同儕那樣,隻是一名製版印刷工匠,他還是一位十分博學的人,對普及希臘及拉丁經典作傢特彆用心。在羅馬帝國滅亡後、那戰火橫行的幾百年中,藝術與學術知識依然無人理睬,重要的古代文獻多半隻有差勁的翻譯與錯誤連篇的抄本。此外,中世紀迷信權威的經院神學學者隻會在文字上鑽牛角尖,而不在乎優美的語言。
受到像佩托拉剋(Francesco Petrarca)與薄伽邱(Giovanni Boccaccio)等人文主義作傢的鼓舞激勵,阿爾多決定開設印刷作坊,盡量正確地將古代作傢的作品與觀念普及到全世界去。幾年內,阿爾多的住處成瞭人文主義學者與作傢的固定聚會地點,他們帶給他校訂過的與可以付印的古代文稿,並幫他刊印。
意大利的知識分子在古希臘羅馬的作品中,再次發現他們祖先的高等文化。在這時期,傳承古代偉大遺産的自覺,彷佛野火燎原。十九世紀意大利文學傢法蘭契斯可·德·山剋提斯(Francesco de Sanctis)在其著名的《意大利文學史》中,認為這種心態上的運動有如「一種特定的電流,會在某些時代穿透整個社會,賦予這個社會一種獨特的精神。在十字軍時期導緻歐洲迎嚮巴勒斯坦,後來深入印度的同一動力,促成美洲的發現,現在這股同樣的動力,逼使意大利人再度挖掘齣長久以來埋在野蠻灰燼下的文化世界。那是他們的語言,那是他們的知識。在他們看來,他們彷佛再度找迴自己的知識與財産,彷佛再度降生在文化之中。大傢稱這個新的紀元為文藝復興——一種再生。」
身為飽學之士與緻力教育之人,阿爾多·曼奴奇歐認為提供各個國傢的學者便宜的好書,藉以深入古代知識,正是自己的神聖義務。意大利對古代文化的這股狂熱,很快越過瞭阿爾卑斯山。德國人、法國人及英國人對於齣自這位拉丁文名字為阿爾多斯·曼奴裘斯,其威尼斯印刷作坊小心校訂印製的書籍,甚感興趣。然而,有些意大利學者認為透過書籍印刷普及希臘作者知識的作法,並不明智,因為「蠻人」可在傢中自習,不太需要造訪意大利這個教化的源頭。
在阿爾多的時代,威尼斯無疑是印刷技藝的中心。十五世紀初,這座強大富裕的貿易城市已有十九萬名居民,當時印刷作坊已比意大利其他城市來得多,約有二百間。此外,威尼斯住有許多博學的希臘學者,他們逃離戰火來到這座瀉湖城市,現在可以在這對特定的語言問題提供谘詢,有助阿爾多的工作。
威尼斯擁有珍貴的古代手稿這一點,對阿爾多來說,亦很重要。拜占廷紅衣主教約翰諾斯·貝沙裏翁(Johannes Bessarion)由於偏愛威尼斯,在他死前四年,便將他大約有九百冊圖書的無價圖書館贈給這個瀉湖城市,其中包括大約六百份珍貴的希臘文手稿。這位一四七二年去世的希臘學者的捐贈,同時促成瞭聖馬可圖書館的興建。
長久以來,威尼斯這座商人與水手之都對古代文獻絲毫不感興趣。一三六六年,佩托拉剋便已贈與這座城市他自己的藏書。不過,這批包括柏拉圖與亞裏士多德手稿、價值難以估量的書籍,一百五十年來遭到冷落,直到其中許多書籍開始損毀破碎。紅衣主教貝沙裏翁死後,這些書籍終於被並入未來聖馬可圖書館的藏書中。一五三七年起,雅剋伯·山索維諾(Jacopo Sansovino)主持該圖書館的建築工程,死後再由維岑左·史卡莫奇(Vincenzo Scamozzi)接續下去;後來在這座華麗的「馬奇安納圖書館」(Biblioteca Marciana)的閱覽室中,立瞭一尊佩托拉剋的大型胸像。
不過,搭建聖馬可圖書館時,發生瞭一件意外。十六世紀初,威尼斯人將聖馬可廣場擴建成為一座富麗堂皇、能夠展示共和國權力的廣場。佛羅倫薩建築師雅剋伯·塔替(Jacopo Tatti),即山索維諾,負責這件宏大的工程,一五二九年起,他緻力規劃這座大廣場及其周遭建築達三十年之久。最後,在他主持下,總督府對麵廣場上建起那座華麗的圖書館。
然而,一五四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至十九日那晚,圖書館大廳部分拱頂坍塌。沒有查齣意外原因,山索維諾立刻鋃鐺入獄,慘遭虐待。要不是他的朋友提香(Tizian)和阿雷提諾(Aretino)求情,這位建築師纔免遭進一步的刑求。山索維諾可以齣獄,但薪資被扣,且必須負責自力修復損壞部分。
好在很快查齣這件意外並非起先所想的那種重大災難,隻有一扇窗戶和其上拱頂毀損。倒塌的原因可能因為一名建築工人過早拆除必要的支架。海上一艘船艦炮火射擊導緻的震動,顯然讓石塊鬆動。同樣受到傷害的建築師山索維諾在聖馬可大教堂為他的兩位朋友,後來也為他自己立下一個小型紀念像,在教堂法衣室的銅門上塑齣提香、阿雷提諾和他自己的頭像。
對當時的威尼斯來說,火炮射擊一事司空見慣,不隻用在歡迎國外貴賓。阿爾多斯在一個政治動蕩的時代開展自己的業務,在他第一批書中的前言裏,他便已抱怨道:
「自法軍入侵拿波裏後,半島上便騷動不安。法國人、德國人、西班牙人、瑞士人四處蹂躪,街上不再安全。內陸貿易中斷,阿爾卑斯山道路被阻。威尼斯雖然因為地理位置,暫保安穩,但在聖馬可廣場上,可以聽到附近敵人的火炮聲響。」
盡管局勢險惡,阿爾多斯依然盡力供應阿爾卑斯山以北客戶書籍。由於聲譽絕佳,他收到許多學者來信,卻因工作繁忙,無法一一迴信。此外,每天都有不速之客來到他的作坊,打擾他的工作,部分因為好奇,部分齣於無聊,也有部分帶著自己的手稿前來,令他無暇應付:「他們坐在那裏,無所事事,就像血蛭一樣,沒吸飽的話,是不會離開皮膚的。」他在給一名熟人的信中這樣罵到,但最後他還是找到瞭一個擺脫這種騷擾的方法:
「不重要的信,我根本不迴,重要的信,也隻三言兩語。沒人會怪我,我有時間的話,寜可花在齣版好書上。但對訪客,我在自己工作間門上刻上以下文字:『不管你是誰,阿爾多斯懇求你盡量少言,盡快離開;如果你來這裏,像赫力丘(Herkules)一樣,在阿特拉斯(Atlas)疲憊之際,扛起他的重擔的話,這裏會有工作給你和所有來這的人。』」
大傢當時一般印製大尺寸的大字體對開書冊。閱讀這種並不輕便的書籍時,多半擱在桌上或斜麵閱讀桌上,不過寄送這種大開本書冊並不容易,旅行閱讀時也不方便。阿爾多斯雖然也印製對開書冊,而且盡管紙張昂貴,還是留齣寬大的書緣,讓學者不必在文中寫下他們的注記。此外,阿爾多斯也以不同方式縮小字母,印製常被閱讀的拉丁文作傢時,則采用輕便的八開本,配上看來類似手寫體的斜體圓體字或斜體字。這個劃時代的想法不僅讓阿爾多斯能在單頁中印齣更多字母,也讓他可以廉價供應他小開本的經典版本。
一五〇二年起,阿爾多·曼奴奇歐有瞭自己的印工標記,那是一個纏繞瞭一隻海豚的錨,中間的名字被隔成AL-DUS(阿爾—多斯)兩部分。在書籍印工藝術年鑒中,這個標記被稱為「阿爾多斯之錨」,象徵著深思與工作迅捷。阿爾多的這個印記可能取自文藝復興最美的書籍《波裏菲洛的情欲之夢》這本諷喻小說的一張木刻插圖。
阿爾多雖然取得威尼斯共和國十至十五年的特許狀,而且多位教皇後來還多次展延期限,禁止他人翻印他的書籍,不過他的對手完全無視這些特許,仍將阿爾多的標記用在自己的産品上。
阿爾多·曼奴奇歐印製的書籍受到高度稱許,不隻因為細心的校訂,也因為印製的精確與美觀以及紙張的質量。阿爾多的能力與嚴謹認真,讓他很快成為一個約有四十位學者的圈子的中心人物。至少詩人彼特羅·本波、史傢瑪裏諾·山奴多(Marino Sanudo)與神學傢暨作傢伊拉斯摩斯,有段時間亦在這個「新學院」(Neacademie)圈子中。
這個新學院嚴格規定成員之間隻能講希臘文。不能遵守規定者,會被處以罰金。不支付規定金額與不清還其他罰金者,會被這個古希臘文化研究圈子開除。如果有天意外碰上一名遭到開除的成員,那一天甚至會被視為不幸的日子。繳付的銀幣會被用在輕鬆的場閤,隻要金額足夠一起用膳的話,阿爾多斯就該辦場盛宴,在這樣的日子,大傢不想「像個印工」一樣用餐。
一五〇七年十一月初,阿爾多·曼奴奇歐收到一封信,盡管自己工作繁忙,依然無法置之不理。對他來說,這封信甚至算是一種特殊榮譽。這封寫於十月二十八日的信,來自一名正好停留在波隆納大學的荷蘭學者。信中錶示:
「學識淵博的曼奴奇歐,我常常希望您的技藝與輝煌的字體,以及您的精神與並不平凡的學識,在拉丁與希臘文獻中所展露的明亮光芒,亦能帶給您相應的功成名就。至於名聲,毫無疑問,阿爾多斯·曼奴裘斯的大名將在所有緻力神聖科學者的口中永遠傳頌。正如您現在的名聲一樣,您的努力不僅巨大,亦十分迷人,令人感到親切,如我所聞,您緻力重新齣版並推廣優秀作傢,認真仔細,不求利潤,真是一件艱巨的工作,相當精采,亦能名傳韆古,但暫時隻能幫助他人,而非您自己。我聽聞,您將印行希臘文的柏拉圖,而許多學者已在引頸期盼……我奇怪您為何沒早些齣版新約聖經,如果我沒弄錯,這會嘉惠許多讀者,特彆是我們神學傢這一行的人……」
鹿特丹的伊拉斯摩斯比阿爾多·曼奴奇歐年輕二十歲,在荷蘭、法國及英國研習神學,專研古希臘文,在神學與語言教學上已小有名氣。身為英王亨利七世禦醫,意大利醫生喬凡尼·波耶裏歐(Giovanni Boerio)兩位兒子的侍讀,伊拉斯摩斯必須陪同兩人前往波隆納大學就讀。他藉此意大利之旅的機會,順道在杜林參加神學博士考試。
伊拉斯摩斯在巴黎首度見到活字印刷的書籍。書籍印刷成瞭他的媒介。將近四十歲的伊拉斯摩斯靠此發明之助,讓更多讀者接觸與瞭解基督教信仰與古代知識的原始文獻。為此,他想齣一係列談話,亦可同時當成優美正確的演說的教學信函與道德行為的指南。他開始收集在他看來對其當代意味深遠、大半來自古代文獻中的諺語與成語。由於財務因素,他經常擔任富傢子弟的私人教師,亦可透過這類通俗文本的例子,為其學生清楚講解古代生活智慧與當代實踐的關係。
伊拉斯摩斯在巴黎已經印行近八百條古代文獻與聖經中的格言,到瞭親切接待他的阿爾多·曼奴奇歐手上時,他的匯編增加到三韆二百六十條。他以長篇隨筆的形式來解釋個彆諺語,比濛田的《隨筆》早八十年,娓娓推廣著許多生活觀點。為瞭說明伊拉斯摩斯修辭優美的敘述風格,我很樂意引用他關於「快而不亂」這個體現在阿爾多印刷字體中的諺語隨筆:
「『快而不亂』意味著在關鍵時刻堅毅果決,卻矜持自製,既精力充沛,又思慮周密。這個諺語相當迷人,彷佛一個謎,因為是由兩種對立的概念組成……這個說法的生動活力與細膩的暗示,因為貼切與完美的簡潔,更形精煉,這也是我特彆喜歡(我無法解釋為什麼)諺語和珠寶的原因,其價值因而高得令人訝異。
如果我們再想想,在這個簡明扼要的說法中蘊含瞭無比豐富、深瀋、有用,適閤各種生命情境的意義時,大傢或許會同意,在無數的諺語中,隻有這個諺語值得刻在所有的石柱上,寫在所有聖地的牆麵上,畫在統治者宮殿的大門上,而且是用金色字母……因為對所有人來說,這個諺語重要到隨時都要思索,隨時都要注意,因為奉行這個諺語,可以帶給所有人無比的好處,特彆是王公諸侯……老天!一名君主的一個猶豫,一個急促的決定會招緻何種災難,令人類何其不幸!」
隨筆中的這一小段(文中還舉齣許多古代的例子詳加闡釋),即可看齣伊拉斯摩斯盡管博學多聞,耽於修辭,卻隨時和當代保持關係。在他抵達威尼斯之前不久,他眼見基督的代理踏上戰爭之途,令他憤慨不已:在意大利以「恐怖硃立安諾」(Giuliano il terribile)一名著稱的教皇硃立烏斯二世(Julius II)正率領他的部隊進駐波隆納,奪迴被西澤·波奇亞(Cesare Borgia)從教皇國搶走的這座城市,並在大教堂中和其龐大的隨從舉辦一場勝利彌撒。
伊拉斯摩斯在這座瀉湖城市待瞭八個多月,對威尼斯的藝術,沒有任何評論。他在阿爾多忙亂的大印刷坊裏不停閱讀、寫作並校訂文稿,在他剛剛完成的《格言集》(Adagia)付梓之際,他又開始準備新的資料。他和那位受人敬仰的印刷師傅閤作無間。兩位學者並未把推廣「教育」視為單純的知識積纍,而是一種型構個體的途徑。兩人在這教育觀念的工作上互補,相互彰顯對方的名聲。
一五〇八年九月,當其《格言集》刊印完成後,伊拉斯摩斯離開瞭威尼斯,有瞭新的目標:年輕的國王亨利八世邀他前往英國。在他越過阿爾卑斯山朝北前進時,伊拉斯摩斯因為好玩,而構思齣一部在今日被視為其傑作,並讓他名留後世的批評諷刺作品:《愚人頌》。
阿爾多·曼奴奇歐於一五一五年去世,其子保羅(Paolo)和小阿爾多繼續經營這間著名的印刷坊。在威尼斯儲蓄銀行後,聖帕特尼安小街(Calle San Paternian)4218號屋口旁有一座紀念碑,上麵寫著阿爾多的兒子在此透過印製書籍普及瞭「市民智慧的新光芒」。在泰拉二號運河的阿爾多之屋處,一段銘文宣稱「希臘博學之光」在此開始照亮「一般大眾」。
……��
前言/序言
作傢們的威尼斯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