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革命》 作者:佐藤學 譯者:黃郁倫,鍾啟泉 出版社: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9862414941 分類:教育 > 其他 出版日期:2012年04月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00 頁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為什麼「快樂學習」沒有辦法提高學習動機?為什麼「能力分班」不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為什麼亞洲的孩子紛紛從學習中逃走?「學力」貶值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新出路在哪裡?日本教育界大師、東京大學教授佐藤學,深刻剖析東亞國家共同面臨的教育危機,並且提出以「學習共同體」為目標的改革建議。 在閱讀日本教育改革歷程的篇章中,讀者不難發現,台灣正亦步亦趨的跟隨著日本發展的軌跡。書中看到如此熟悉的訴求和結果:日本因為考試壓力太大而導入的「寬鬆教育」,減少三成課程內容、大幅減輕學習份量,甚至能力分組上課……諸如此類仍舊無法挽回孩子們厭惡學習、逃離學習的現況。 從中小學到大學,學生學力急速崩壞。於是乎,傳統勢力呼籲要求恢復過往的模式:加深加難、更多精熟、背誦、考試,但走回頭路也沒有辦法挽救學生學習崩壞的土石流。 於是,佐藤學在日本創建、推動「學習共同體」革命,經歷一千所學校的失敗,三十年後的,全日本已經有三千所、十分之一學校實施導入「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讓學生彼此對話、相互幫助;老師「少說多聽」、教室打開大門,成為可以共同觀摩學習的現場。透過合作學習、分享表達,讓孩子找回學習的樂趣,老師找到成長的動力,更間接提升整體的學力表現。「學習共同體」也因而成為改革公立學校的一把金鑰匙。 佐藤學「寧靜革命」的成功,讓亞洲鄰近國家也紛紛取經:韓國、香港、中國、新加坡、印尼等都陸續導入佐藤學的著作、頻繁往返日本觀摩「學習共同體」的導入學校。在日本之外其他國家也陸續出現成功案例,讓佐藤學的影響力從日本擴散到亞洲各國。 本書綜整了佐藤學近十年來的四本重要著作,從他對亞洲各國現況與困難的分析,到「學習共同體」理論的建構,乃至於他親自訪視一萬所學校的現場經驗,以及帶領學校成功的改革歷程,完整呈現在台灣讀者的面前。 佐藤學從理論與實踐上證明,唯有「從教室開始的革命」,才能保障每個學童的「學習權」,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理想。過往教育現場金字塔式、少數菁英得利、多數「陪公子念書」、優勝劣敗的結構,已經無法應付未來化、知識高度複雜化的社會;唯有轉化為公平、均質、多元發展,相互學習連結與分享的學習形態,才能適應未來世界。 在台灣即將展開12年國教之際,佐藤學《學習的挑戰》一書,非常值得所有關心教育的讀者,更進一步的思考、討論、探索。
我一直对教育改革的话题很感兴趣,市面上关于这个主题的书籍往往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口号式。然而,这本【中商原版】的书籍,却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姿态,将宏大的教育理念与个体学习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最让我赞叹的是它对于“真实情境中的学习”的强调。作者没有停留在理想化的课堂模型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当知识被置于真实、混乱、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境中时,我们该如何“习得”而非仅仅“学会”。这种关注点,让我联想到了很多职场中的困境:为什么学校学得好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上反而手足无措?这本书似乎给出了一个核心的答案——因为学习的“场域”不对。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那些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任务,这对我启发很大,不仅仅是对教育工作者,对于任何需要终身学习的成年人来说,如何为自己设计一个“高压、高相关性”的学习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生存技能。文字风格上,它保持了一种克制而有力的学术底蕴,但叙述的逻辑却非常清晰流畅,完全没有那种晦涩难懂的学者腔调,读起来有一种被严谨的逻辑和深厚的洞察力所包裹的感觉,让人信服力十足。
评分初翻这本《學習的革命》,我原本的期待是能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学习黑科技”,比如什么“快速记忆法”或者“专注力速成秘籍”。但翻开之后,我发现作者的格局显然要高远得多,它探讨的不是术的层面,而是道的层面。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关于“心智成熟”的哲学读物,它通过对教育现状的深刻剖析,揭示了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思维上的惰性和路径依赖。其中有一段关于“知识的联结与迁移”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强调,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建立起知识网络中坚实的节点,并能自如地在不同领域间进行类比和应用。这一下子击中了我过去学习经济学和历史时遇到的瓶颈——感觉知识点是孤岛,无法形成合力。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网状思维”的构建框架,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操作步骤,但它通过不断的思想冲击,迫使你去重新审视自己大脑的“布线方式”。阅读过程是需要“用力”的,因为它要求你不断地跳出舒适区,去挑战那些你习以为常的学习惯性。坦白说,这本书的密度非常高,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过就丢到一边的休闲读物,它更像是一块磨刀石,需要你静下心来反复琢磨,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锐利。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太吸引人了,拿到手就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了”的感觉,毕竟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有深度地学习,简直是每个现代人的必修课。我最欣赏的是它那种不拘泥于传统死记硬背的理念,而是真正去探讨“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它没有给我一堆生硬的技巧清单,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引导我去审视自己过去那些无效的学习模式。比如,它提到了一种“深度投入”的学习状态,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完成任务”,而不是在真正“吸收知识”。书中对这个状态的描述非常细腻,结合了我自己过去准备考试或者自学新技能时的体验,一下子就找到了共鸣点。特别是关于“提问的力量”那一部分,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学习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向知识提出问题的深度和角度。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不是简单地堆砌理论,而是层层递进,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已经在不自觉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的迭代。读完后感觉整个人仿佛被“重启”了一样,对未来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充满了新的期待和动力,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体系的工程师。
评分这本关于学习哲学的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彻底颠覆了我对“专注力”的理解。过去,我总认为专注就是屏蔽外界干扰,像个机器人一样埋头苦干。但书中对于“开放性注意力和深度沉浸”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精妙的论述,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学习高峰期,往往是那些看似“分心”的时刻——比如散步时突然冒出的灵感,或者洗澡时理清的思路。作者将这种现象归结为大脑在后台进行知识的重组和连接。这种“允许自己游走”的学习策略,与我过去“苦行僧式”的学习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下子就减轻了我对“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效”的焦虑感。它鼓励我们像一位园丁,而不是一个工厂主那样去对待自己的心智,要懂得播种、浇水,更要懂得让土地适当地休息和自我调节。这种充满人性化关怀的论述,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尽管内容深刻,但读起来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仿佛被允许用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去追求卓越。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尤其是这种港台原版引进的作品,往往是检验其价值的重要标准。幸运的是,这本在语言的处理上非常到位,它成功地保留了原作者那种兼具前瞻性和人文关怀的笔触,使得复杂的学习理论读起来流畅自然,没有生硬的“翻译腔”。特别是在处理一些关于“自我调控学习”和“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时,译者选择了既准确又贴合中文语境的表达方式。最让我觉得有价值的是书中关于“失败的价值”的阐释。我们社会对“失败”的恐惧,极大地限制了个体的学习大胆程度。而这本书则将其重构为一个“信息反馈循环”中的必要环节,强调了“从错误中学习”比“避免错误”重要得多。这种观点需要巨大的勇气去接受和实践,但书中的论证逻辑非常扎实,让你不得不信服。读完之后,我立刻开始尝试在我的日常工作中引入一些“可控的失败”来测试新的方法,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启动,这种心智上的转变,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实际、最宝贵的“投资回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