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适 著
图书标签:
  • 胡适
  • 自由主义
  • 容忍
  • 演讲集
  • 文化
  • 思想
  • 历史
  • 中国现代思想史
  • 学术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1460752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906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富有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找书的快乐
容忍与自由
新闻记者的修养
大学的生活
谈谈大学
历史科学的方法
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典礼致词
大宇宙中谈博爱
报业的真精神
搜集史料重于修史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选科与择业
新闻独立与言论自由
治学方法
中国文化里的自由传统
自由主义在中国
自由主义
人生问题
考试与教育
我们能做什么?
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
纪念“五四”
知识的准备
海外归来之感想
自责知耻才能有救!
治学的三根毫毛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问题
海外杂感
我们所应走的路
治学方法
中国历史上妇女的地位
为什么读书
在北平图书馆协会上之讲演
治学方法
中国书的收集法
科学的人生观
思想的方法
怎样读书
书院制史略
哲学与人生
北京大学第二十五周年纪念日的演说
再论中学的国文教学
学生与社会
好政府主义
在北大开学典礼会上的讲话
女子问题
中学国文的教授
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
在同乐会上的演说
少年中国之精神
美国的妇人

精彩书摘

  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
  毕业班的诸位同学,现在都得离开学校去开始你们自己的事业了,今天的典礼,我们叫作“毕业”,叫作“卒业”,在英文里叫作“始业”(Commencement),你们的学校生活现在有一个结束,现在你们开始进入一段新的生活,开始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自己的担子,所以叫作“始业”。
  我今天承毕业班同学的好意,承阎校长的好意,要我来说几句话。我进大学是在五十年前(1910),我毕业是在四十六年前(1914),够得上做你们的老大哥了,今天我用老大哥的资格,应该送你们一点小礼物,我要送你们的小礼物只是一个防身的药方,给你们离开校门,进入大世界,作随时防身救急之用的一个药方。
  这个防身药方只有三味药:
  第一味药叫做“问题丹”。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
  第三味药叫做“信心汤”。
  第一味药,“问题丹”,就是说:每个人离开学校,总得带一两个麻烦而有趣味的问题在身边作伴,这是你们入世的第一要紧的救命宝丹。
  问题是一切知识学问的来源,活的学问、活的知识,都是为了解答实际上的困难,或理论上的困难而得来的。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时候,总得有一个两个不大容易解决的问题在脑子里,时时向你挑战,时时笑你不能对付他,不能奈何他,时时引诱你去想他。
  只要你有问题跟着你,你就不会懒惰了,你就会继续有知识上的长进了。
  学堂里的书,你带不走;仪器,你带不走;先生,他们不能跟你去,但是问题可以跟你走到天边!有了问题,没有书,你自会省吃省穿去买书;没有仪器,你自会卖田卖地去买仪器!没有好先生,你自会去找好师友;没有资料,你自会上天下地去找资料。
  各位青年朋友,你今天离开学校,夹袋里准备了几个问题跟着你走?
  第二味药,叫做“兴趣散”,这就是说:每个人进入社会,总得多发展一点专门职业以外的兴趣——“业余”的兴趣。
  你们多数是学工程的,当然不愁找不到吃饭的职业,但四年前你们选择的专门职业,真是你们自己的自由志愿吗?你们现在还感觉你们手里的文凭真可以代表你们每个人终身的志愿,终身的兴趣吗?——换句话说,你们今天不懊悔吗?明年今天还不会懊悔吗?
  你们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什么新的,业余的兴趣吗?在这四年里,没有发现自己在本行以外的才能吗?
  总而言之,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又应该有他的非职业的玩意儿。不是为吃饭而是心里喜欢做的,用闲暇时间做的,——这种非职业的玩意儿,可以使他的生活更有趣,更快乐,更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人的业余活动也许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

前言/序言


思想的灯塔,自由的呼唤:胡适先生的智慧与洞见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胡适先生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名字,与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自由主义思潮紧密相连,更是“好人”、“自由”、“独立”、“容忍”等核心价值的生动诠释。他的一生,便是为探求中国的出路、为播撒科学与民主的种子而不懈奋斗的一生。而《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恰似一座宝库,汇聚了胡适先生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时代课题,所发表的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演讲。这些演讲,并非孤立的言论,而是他系统思想的生动展现,是他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上,留下的珍贵思想遗产。 本书所收录的演讲,跨越了动荡的二十世纪,见证了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迁。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中国正经历着辛亥革命后的探索与彷徨,到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社会转型,胡适先生始终以一位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的身份,发声疾呼,引导思考。他的演讲,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风俗等方方面面,但贯穿其中的,始终是那份对“容忍”精神的推崇,以及对“自由”理念的执着追求。 容忍:文明进步的基石 在胡适先生看来,“容忍”并非软弱,更非妥协,而是一种成熟、理性、包容的文明素质。他反复强调,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生活方式的存在,是常态,也是进步的动力。“容忍”意味着尊重不同于己的意见,理解对方的立场,不因观点相异而攻击、排斥。这种容忍,首先体现在对学术思想的尊重。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各种主义、各种学说纷纷登台,争奇斗艳。胡适先生在演讲中,一再呼吁要用科学的精神去审视一切,用理性的态度去辨析真伪,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扣帽子。他倡导“新文化运动”,目的并非是要全盘否定传统,而是要对传统进行审慎的批判与继承,要吸收外来文明中有益的部分,要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开辟道路。他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批判,正是为了更好地发掘和传承其精华,这种批判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容忍”的态度——容忍对传统的重新审视,容忍对旧有价值体系的挑战。 这种“容忍”的精神,也体现在他对政治和社会议题的看法上。在那个革命浪潮席卷的年代,不同政治派别之间,往往充斥着激烈的对抗与不容。胡适先生则以一种冷静的姿态,呼吁理性对话,强调妥协与合作的重要性。他认为,任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不同声音的存在,离不开不同力量的制衡。真正的进步,是通过协商、通过妥协,而不是通过强制和压迫来实现的。他反对一切形式的“一言堂”,反对用暴力解决分歧,而是倡导通过法律、通过民主程序来处理社会矛盾。他的演讲中,经常会引用历史上的教训,说明缺乏容忍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此警示人们,要珍视来之不易的社会和谐,要以包容的心态面对多元化的世界。 自由:个体解放与社会发展的灵魂 与“容忍”精神相辅相成,胡适先生对“自由”的追求,更是其思想的核心。他所说的自由,并非西方哲学中抽象的个体权利,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具体现实紧密相连的。他认为,自由首先是个体思想的解放。在长期封建专制的影响下,中国人的思想深受束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胡适先生极力提倡“个人的自由”,鼓励人们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他将白话文运动视为一种思想解放的手段,他认为,只有摆脱了文言文的束缚,普通民众才能真正接触到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见解,才能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中来。 他所追求的自由,也体现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上。他认为,一个自由的社会,必须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信仰自由等基本权利。他坚信,只有当个体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时,社会才会有活力,才会有创造力,才会有进步的动力。在那个革命与反革命互相攻讦的年代,胡适先生始终不渝地捍卫着这些基本的自由权利,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危险,他也从未停止过发声。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知识分子的良知”。 更进一步,胡适先生将自由与民主、法治紧密联系起来。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必须建立在民主的制度之上,必须受到法治的约束。他强调,自由不是无政府主义,而是在法律框架下的有序的自由。他呼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一个尊重民意、保障民权的政府。他认为,只有在这样的政府下,个体的自由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社会才能朝着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他的演讲中,充满了对民主制度的憧憬,对法治社会的期盼。他认为,这是中国摆脱贫弱落后、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思想的传承,时代的回响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所呈现的,远不止于对抽象概念的论述,更是胡适先生对中国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与理性思考。在书中,我们会看到他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他对教育问题的担忧,他对科学精神的推崇,他对文化传承的辩证态度。他的演讲,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困境与挑战,也启发着我们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 比如,在关于国民性的演讲中,胡适先生并没有简单地进行道德批判,而是深入分析了历史、文化、制度等多种因素对国民性的塑造。他指出,长期的专制统治、落后的教育体制、以及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都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呼吁要通过教育和制度的改革,来重塑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和公民意识的新国民。 在谈到教育时,他更是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他认为,教育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是培养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关键。他提倡普及教育,提倡科学教育,提倡通识教育,反对僵化的应试教育。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仅仅为了培养某种技能的工具。他的教育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展现了胡适先生作为一位思想家,其思想的成熟与发展过程。通过不同时期的演讲,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某些问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调整。这种开放的态度,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本身也是“容忍”与“自由”的生动体现。 阅读《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就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进行一次深刻的对话。他的话语,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煽情的渲染,只有理性、真诚的思考,和对国家民族深沉的关怀。他所倡导的“容忍”与“自由”,并非过时的陈词滥调,而是跨越时空的普世价值。在今天,当我们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面对各种声音的交织碰撞时,重温胡适先生的演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获得启迪。 本书不仅是研究胡适思想的宝贵资料,更是所有关心中国前途、追求文明进步的读者,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它提醒我们,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包容不同,需要尊重个体;一个进步的时代,需要自由的声音,需要独立的思想。胡适先生的智慧之光,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指引着我们朝着更理性、更开放、更自由的未来迈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观点泛滥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一本深刻探讨“容忍”与“自由”的书,感觉就像在喧嚣的市场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港湾。书中的论述,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源自胡适先生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听众所做的演讲,因此充满了生命力和现实关怀。我尤其欣赏他那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在强调自由的可贵时,也深刻地指出了自由的边界和实现自由所需要的理性精神。读完之后,我对于如何理解和实践“容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异己,而是一种主动的、基于尊重和理解的态度。书中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期许,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胡适先生的语言,朴实而富有力量,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忧虑和对进步的执着追求。我能感受到,他并非高高在上地布道,而是像一位真诚的长者,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它更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思想的读物,非常适合那些渴望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头脑、追求独立思考的读者。

评分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给我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考。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胡适先生在文字中传递出的那种对启蒙、对理性、对进步的坚定信念。他对于“自由”的阐释,并非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实在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修养上,他强调自由与责任的并行,以及自由存在的必要条件,这在我看来是非常深刻和前瞻的。而“容忍”,在他看来,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必要润滑剂,是多元观点得以共存、思想得以碰撞的基石。书中的演讲,涵盖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种种议题,胡适先生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对这些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的观点,即使放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那种温和而坚定的论辩风格所吸引,他能够用浅显的语言阐释复杂的思想,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能够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提升思想境界的佳作。

评分

《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本书读下来,我能感受到胡适先生对于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强烈追求,以及他对于实现这些理想所需要的理性、宽容和科学方法的深刻理解。书中的演讲,虽然是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的产物,但却一脉相承地贯穿着他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他关于“容忍”的论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容忍并非是软弱,而是一种基于独立判断和对他者尊重的智慧。而“自由”,在他笔下,更是与责任、与理性紧密相连,并非简单的随心所欲。胡适先生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简洁明快,却又饱含深意,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道理去阐释复杂的思想,让人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更能体验到思想的乐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自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与不同观点的人相处有了更多的思考。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循循善诱,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关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评分

翻开《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仿佛置身于一个思想碰撞的殿堂。胡适先生以其特有的智慧和洞察力,剖析了容忍与自由这两个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书中的演讲,涉及的范围广泛,既有对历史事件的冷静反思,也有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敏锐批判,更有对未来方向的深邃展望。我尤其被书中对“自由”的解读所打动,它并非是无政府主义的放纵,而是建立在理性、责任和秩序之上的个体解放。而“容忍”,更是一种积极的生存智慧,是多元社会和谐共存的基石。胡适先生的论述,逻辑严谨,条理清晰,又不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贴切的例证,使得晦涩的哲学理念变得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现实,反思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他所倡导的独立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对于我们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随波逐流,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它鼓励我们质疑,鼓励我们探索,鼓励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对于任何关心社会进步、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读者而言,这本演讲集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流,洗涤了我的思维。《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以其独有的魅力,引领我进入了一个思想的海洋。胡适先生在书中,用其睿智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容忍”与“自由”这两个至关重要的概念。我尤为欣赏他对“自由”的定义,它并非简单的脱缰,而是建立在理性、责任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之上。这种对自由的界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他对“容忍”的阐释,也让我看到了其作为一种积极社会实践的价值,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允许不同,更是主动地理解和尊重。书中的演讲,涵盖了多个层面,既有对历史的洞察,也有对现实的剖析,更有对未来的期许。胡适先生的论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又充满了人文关怀,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他对于国家民族前途的拳拳之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他那些掷地有声的论断所震撼,也为他那些充满智慧的思考所启发。这本书,对于渴望独立思考、追求进步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精神财富。

评分

他通过08年在云南大学举办的中国古典学重建研讨会的议题,提出想要在未来世界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应该站在文明的高度来回应世界性的难题,为世界性的文明对话提供必要的学术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重建中国古典学,而重建中国古典学的前提就在于加深对于西方文明的理解,才能推进对于中国自身文明的理解。

评分

非常满意,五星

评分

大师就是大师,他的文字处处透着睿智,不随时代变迁而埋没。盯了很久的一本书。

评分

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

评分

一直都比较喜欢胡适,《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1935年,胡适主张放弃东北四省。他致信政府,建议“承认”伪“满洲国”。(《胡适年谱》第235、236页)。 胡适为蒋介石设计对日妥协方案。这在胡适1937年8月6日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回寓见蒋先生约谈话的通知……先作一长函,预备补充谈话之不足。主旨为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第一步为停战:恢复七月七日以前之疆土状况。第二步为‘调整中日关系正式交涉’---在两三个月之后举行。” (《胡适全集》第32卷)后因日方不肯让步,此方案未能实现。 胡适支持高宗武、汪精卫一伙人秘密与日方谈判停止“七七”抗战。高宗武是胡适密友、日本通。当胡适看到高宗武、汪精卫对日妥协信心不足时,亲自去为汪、高打气、鼓劲,这在胡适1937年9月8日的《日记》中有记载:“十点钟到铁道部官舍,见汪精卫先生……我劝他不要太悲观……十二点钟到高宗武家,我也劝他不要太悲观……”,胡适劝他们要创造妥协的“奇迹”。(《胡适全集》第32卷) 关于汪精卫在从重庆出逃之前,同胡适等人搞了一个“低调俱乐部”进行对日妥协投降活动之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汪精卫出走后,原来和汪精卫一起搞‘和平运动’和‘低调俱乐部’的亲日派何应钦、胡适、熊式辉、陈济堂、何健、张发奎、陈寿农、彭学沛、张道藩、甘乃光、王世杰等人,都噤若寒蝉”(《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142页1985年1月)。显然,胡适是重要成员。胡适的活动不仅引起公愤,而且国民党元老“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声言应该逮捕胡适”(《胡适评传》第188页)。只因蒋介石要继续依靠胡适保持与日方的“联系”,才未逮捕胡适。 胡适还有一个“洋奴观”。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只配给洋人当奴隶,因为中国一切都不如外国。胡适说中国这个民族是“又愚又懒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知识……文学……音乐……艺术……连身体都不如人”(《胡适全集》第4卷第666、667页)。汪精卫也说中国一切都“不如日本”。一直都比较喜欢胡适,《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集》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作为近代中国最富盛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胡适的影响力至今不衰。书中对演讲稿的辑录,在时间的跨度上,从胡适的青年时代直至其晚年,而内容题材上,则横跨了文化、民生、修身、历史、教育、社会改革,甚至妇女地位等诸多领域,既保证了内容上的丰富,又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可读性。这些演讲大都十分浅显易懂,且充满睿智和风趣。在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家国的热爱和思考,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和坚持。1935年,胡适主张放弃东北四省。他致信政府,建议“承认”伪“满洲国”。(《胡适年谱》第235、236页)。 胡适为蒋介石设计对日妥协方案。这在胡适1937年8月6日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回寓见蒋先生约谈话的通知……先作一长函,预备补充谈话之不足。主旨为大战之前要作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第一步为停战:恢复七月七日以前之疆土状况。第二步为‘调整中日关系正式交涉’---在两三个月之后举行。” (《胡适全集》第32卷)后因日方不肯让步,此方案未能实现。 胡适支持高宗。高宗武是胡适密友、日本通。当胡适看到高宗武、汪精卫对日妥协信心不足时,亲自去为汪、高打气、鼓劲,这在胡适1937年9月8日的《日记》中有记载:“十点钟到铁道部官舍,见汪精卫先生……我劝他不要太悲观……十二点钟到高宗武家,我也劝他不要太悲不要太悲。观……”,胡适劝他们要创造妥协的“奇迹”。(《胡适全集》第32卷) 关于汪精卫在从重庆出逃之前,同胡适等人搞了一个“低调俱乐部”进行对日妥协投降活动之事,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汪精卫出走后,原来和汪精卫一起搞‘和平运动’和‘低调俱乐部’的亲日派何应钦、胡适、熊式辉、陈济堂、何健、张发奎、陈寿农、彭学沛、张道藩、甘乃光、王世杰等人,都噤若寒蝉”(《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第142页1985年1月)。显然,胡适是重要成员。胡适的活动不仅引起公愤,而且国民党元老“程潜在最高层会议上曾指责胡适为汉奸,居正声言应该逮捕胡适”(《胡适评传》第188页)。只因蒋介石要继续依靠胡适保持与日方的“联系”,才未逮捕胡适。 胡适还有一个“洋奴观”。就是他认为中国人只配给洋人当奴隶,因为中国一切都不如外国。

评分

书很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

评分

胡适先生所著《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由台湾胡适纪念馆主任潘光哲先生重新编辑。《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选取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十九篇文章,并分为三卷。第一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明,选录了胡适对于思想文化和学术教育领域之思考。第二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自由,选录了胡适关于自由民主的文献。第三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选录了胡适思想如何推动社会改革的文献。《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不在高深的理论,而在对大众普及胡适先生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容忍与自由:胡适读本》配以大量珍贵图片、历史背景、延伸阅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还原胡适先生思想精华,以当年文章回应当今时代主题。

评分

给爸爸的书,印的很好 不错的书,内容很丰富,排版很合理,一拿到就爱不释手!绝对是正版的,给图片上的一样,而且崭新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京东订的价格真的很低,服务态度也很好。快递公司服务很到位,把书拿到4楼上来了(比什么破“汇通快运”好多了!)。表演卖家和快递公司!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全5分!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我的人生充满坎坷:十岁时家道中落,十二岁便背井离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的藏区当文艺兵。十五岁的花季,爱上一个军官,没有接触的机会,便通过各种暗号和接头地点传递情书,像做地下工作似的,结果得到一个意外收获:“从写情书中发现了自己的文学潜能”。但那个年代早恋是不可饶恕的大错,当我们的恋情被发现时,对方却退缩和背叛了我。一次次当众检查,一次次冷遇羞辱,使我的心灵受到重创,一度产生自杀的念头。二十岁,她弃舞从文,主动请缨,二十九岁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与莫言、余华、刘震云等一起,登上文学的殿堂。据说,2011年8月24日,京东与支付宝合作到期。官方公告显示,京东商城已经全面停用支付宝,除了无法使用支付服务外,使用支付宝账号登录的功能也一并被停用。京东商城创始人刘先生5月份曾表示京东弃用支付宝原因是支付宝的费率太贵,为快钱等公司的4倍。在弃支付宝而去之后,京东商城转投银联怀抱。这点我很喜欢,因为支付宝我从来就不用,用起来也很麻烦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三本好书:《古拉格:一部历史》在这部受到普遍称赞的权威性著作中,安妮·阿普尔鲍姆第一次对古拉格——一个大批关押了成百上千万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营——进行了完全纪实性的描述,从它在俄国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扩张,再到公开性时代的瓦解。阿普尔鲍姆深刻地再现了劳改营生活的本质并且将其与苏联的宏观历史联系起来。《古拉格:一部历史》出版之后立即被认为是一部人们期待已久的里程碑式的学术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希望了解二十世纪历史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本必读书。厌倦了工作中的枯燥忙碌?吃腻了生活中的寻常美味?那就亲手来做一款面包尝尝吧!面包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代名词,还是温暖和力量的化身。作者和你一样,是一个忙碌的上班族,但她却用六年的烘焙经验告诉你:只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双勤快灵活的手,美味的面包和美好的生活,统统都属于你!<停在新西兰刚刚好>100%新西兰=1%旅行 1%打工 98%成长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错过30岁就等下辈子!她叫巴道。26岁那年,她发现一个书本上从来没有提过的秘密:全世界年轻人都在打工度假。拿到打工度假签证,你不必承担巨额旅费,也不必羞于张口找父母要钱,因为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打工赚钱。你不会成为一个无趣又匆忙的观光客,因为你可以花一年的时间,看细水长流。目前向中国大陆开放这种签证的国家,只有新西兰——《霍比特人》和《魔戒》的故乡,百分百纯净的蓝天白云,山川牧场。世界向年轻人敞开了一道门。门外光芒万丈,门里波谲云诡。巴道发现,自己心动了。|

评分

不错,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