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嫡传弟子、《百家讲坛》当红主讲人李山教授最具思想深度、最受争议和热捧的力作。
为孔子正名立传,为中华文化正本清源:历史上活生生的真实孔子,不是无所依归的丧家狗,更不是高不可攀的圣人,所以不可憎、不可悲,而是可爱可怜的,因为他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为着实现不了的理想主义奋不顾身、无怨无悔。撕掉历朝历代强加在孔子身上的政治和道德标签,我们就能看见一个满身烟火气,既乐观通透,又自由悲壮,洋溢着血性、人性和感性情怀的大生命。
做人要学习孔子:少年有功夫、中年有成就、老来有境界。孔子以一人之力开创了绵延2500年而不绝的儒家文化,奠定了炎黄子孙的精神命脉和中华民族的意识魂魄。欲全面透彻地破解华夏文化的深层密码、了解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基因序列,必得回归到孔子那里去追寻。在孔子一生的行思和言说中,处处隐藏着造成今日之中国的思想萌芽和文明根苗。
近百年来中国人似乎都在刻意试图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可是,在西方人眼里,我们还是“儒家文明”!那么,在我们民族至今的两千多年的时光里,什么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之所在?什么是中国人之为中国人的精神根本?什么是中华民族“心魂”最终的安家之所?透过孔子的一生,我们也许能找到答案。
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遗传了父母的优点,身材高大,有一米九左右,在相貌上是个标准的古代大帅哥。但他出生于落魄的贵族之家,很小就没了爹,一辈子都靠自己在奋斗,一点没有“富二代”、“官二代”的运气。
他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这年学有所成,知礼法;四十岁时对自己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不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天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六十岁时听什么都觉得顺耳了;七十岁时干什么都不会破坏规矩了。
他虽然少年丧父,中年无妻,老来丧子又丧徒,但他一生奋进,一生坚持一个理想。不论身处何地、有如何的境遇,一生都在乐观中不断攀升进取,他那种对理想的坚持和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执著,不是凡夫俗子、小愤青、老愤青可以做到的。
李山,河北新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启功先生弟子。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先秦两汉文学、《诗经》研究领域卓有成就,是中国《诗经》研究会常务理事。
曾出版过《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中国文化史》、《先秦文化史讲义》等专著多部,在《文学遗产》、《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2011年李山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春秋五霸”系列(29集)。2012年再次在“百家讲坛”主讲“战国七雄”(24讲)。曾被北师大学生票选为“十佳教师”。”还是“评师网”全国最受欢迎的“红钻教师”。
引子
第一章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落魄贵族出身
孔子为什么姓孔
孔子父亲的战功
司马迁为何说孔子是“野合”而生?
孔子从小就异于常人
第二章
学:改造我们的天然品质——孔子办教育
学习是用来改造人的自然品质的
教人不问贵贱
办平民教育是一大突破
教学不搞填鸭
第三章
引导民众走正确的路——孔子论政道
名正了,言才顺,事就能成
以身作则,搞“文德”政治
做政治的,要知道举贤才
举贤思想在后代有响应
第四章
时刻准备着,机会来了——阳虎之乱
从政路上的拦路“虎”
鲁国“三桓”的故事
阳虎出逃,孔子出仕
第五章
出仕为的是“义”——孔子从政
牛刀初试
学问必须落到行动上
打击三大家族断送了政治生涯
离开父母之邦
第六章
“惶惶然如丧家之狗”——孔子周游列国
先富民,再教化
孔子与南子的事
在匡被围
“丧家狗”
第七章
人世的拯救终须人来做——孔子南游的另类遭遇
陈蔡绝粮
与叶公论道无果而终
回应隐士们的冷言冷语
重返鲁国
第八章
不妥协的“国老”——孔子回国后的生活
编外老大夫的议政
藏富于民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坚守礼法的固执老头儿
第九章
他人也是人——孔子的“仁”道
“仁者,人也”
孔子“仁”之所指
恕:与人性的狭隘作斗争
第十章
为中华文化续命——孔子的人文观及整理《诗》
文化“损益论”:延续+变革
什么是孔子的“人文”之道
孔子如何读《诗经》
第十一章
礼:重塑和谐的社会——孔子与周礼
“修起礼乐”
有“礼”有“乐”就有社会和谐
生活中处处是“礼”
“礼”也是需要损益的
第十二章
“真理高于一切”的修史原则
——孔子与《尚书》《春秋》
《尚书》有真有假
高扬周公之德
“王道”面前人人平等
《春秋》丰富而开放的精神内涵
第十三章
点石成金,将古代占卜文献提升为人生哲学
——孔子赞《易》
古代的占卜
千古之谜的破解
以哲学眼光读《周易》会大不同
由赞《易》而提出“中庸”之道
第十四章
天字一号的“教书匠”——孔子和他的门徒
亦师亦友的颜渊
孝子闵子骞与冉耕、冉雍
宰我与善“货殖”的子贡
“李逵”一般的子路
各有才华的其他弟子
第十五章
木坏山颓,哲人其萎——孔子之死
爱子与爱徒的离去
冉有的背叛
生命虽远去,精神不死
尾声:孔子是个大生命
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还有点儿小小波澜,前不久某家电视台做过一档节目,辩论孔子究竟是“丧家狗”还是“圣人”。两种说法都不是现在才有的。孔子在的时候,有人就说他是仁者、圣人,但是,孔子并不承认,《论语·述而》中,他就说过:“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圣”与“仁”的称号,我哪里当得起!若说我是走在“圣”和“仁”的路上的人,倒是说对了。有趣的是,“丧家狗”这个称号,他倒是认下了。前面我们曾谈到过孔子在郑国和弟子们走散的故事,有人形容额头像谁、脖子像谁、肩膀像谁等,孔子认为都是“末也”,不达实际,倒是对“丧家狗”的形容,孔子说:“然哉!然哉!”“丧家狗”起码两种说法:一是“丧了家”,找不到家的狗;还有一种说是“丧家”(“丧”读平声)的狗,就是主人刚刚死去,围绕在棺材周围惶惶无主的狗。读法有异,意思微别而已。孔子的意思是说,别人对他的外形描述,是细枝末节,不打紧,说他是“丧家狗”,倒是很传神。孔子带着一些弟子到处周游,无所安身,可不就像是丧家狗!这里,孔子幽了自己一默!
不过,孔子可以自我调侃,后人也用“丧家狗”来评定他,就难免不知轻重和深浅。诚然孔子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没有找到政治归宿,但这只是现实层面的失意。从精神层面看,孔子却拥有一个常人无法想象的、乐观通透的精神世界。现在有各种孔子的传记,但是最先写传的,却是孔子自己。请看《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不是一个首尾颇完整的微型传记吗!孔子自述,从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这年学有所成,知礼法,能独立按照礼法与人交往。四十岁时人生方向更加坚定,对自己这辈子的使命是什么不再疑惑。到五十岁的时候,知道自己沿着自己的志向前进,能做到何等地步,天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也大致心中有数,就像爬山,虽未到顶,但究竟能爬多高,远望能看到多大景观,已经大致清楚了。六十岁时听什么都觉得顺耳了,七十岁时我干什么都不会破坏规矩了。后面两句,是在说老年人的一种自由,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有一篇《论老年》,文字颇长。但孔子说老年的自由境地,简短十几个字就说清楚了。在这篇微型传记中,十年一个境界。活到七十三岁甚至更高龄的人,有的是,但顺着日子一天天地活,却难以有这样的境地攀升。孔子曾经赞美颜渊“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句话用在他自己身上也很合适。孔子这一辈子都在奋斗。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奋进人生的简短记录。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种古朴而又不失庄重的风格,仿佛一下子就将人带回了那个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和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思想根基的人物充满敬意。孔子,这位被誉为“至圣先师”的伟人,他的思想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他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想象一下,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混乱年代,一位思想家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信念,试图重塑社会秩序,教化民众,推广仁义礼智信的理念,这本身就是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枯燥的史实堆砌,更能深入地挖掘孔子作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他有过怎样的挣扎,有过怎样的坚持,有过怎样的喜怒哀乐。我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更立体地去感受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永不妥协”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又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我尤其想知道,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的“大生命”是如何展开的,以及他的思想是如何在那个时代孕育并传播开来的。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对这位历史巨匠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代的先哲们都怀有无比的崇敬。而孔子,更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他的学说,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我尤其被“永不妥协”这个词所吸引。在那个战乱频繁、思想混乱的时代,他究竟是如何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被世俗所同化?他的“大生命”又是指什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超越简单的史料叙述,深入地剖析孔子作为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独特魅力。我想了解他教育的理念是如何形成的,他的政治主张为何如此超前,又为何在当时难以被广泛接受。我更想知道,在个人层面,他如何面对人生的起伏,如何处理与学生、与权贵的复杂关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展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孔子,一个在历史的洪流中,依然保持着独立人格和坚定信念的伟大灵魂。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在浮躁的当下,我们该如何去追寻自己内心的“道”,并为之不懈奋斗。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思考关于“精神的传承”这个话题。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找到那些能够指引我们方向的恒久价值。而孔子的思想,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一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回顾孔子的生平事迹,更能深入地剖析他的思想是如何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孕育而生的,又是如何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特别是“永不妥协”这个概念,我觉得它非常有力量。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随波逐流,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理解孔子是如何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自己的“道”,他的“大生命”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意义。他是如何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政治实践中,又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失败和挫折中,依然保持着那份教育的热情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践行儒家精神的启示,让我们不至于迷失在物质至上的洪流中,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精神寄托。
评分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精神内核的人物充满好奇。孔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从“仁”到“礼”,从“中庸”到“君子”,早已渗透到中华文化的骨髓之中。我曾读过一些关于孔子的传记,但总觉得少了一些什么,或许是情感的共鸣,或许是对其内心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我希望这本《永不妥协的大生命:孔子的一生》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我期待它能以一种更加鲜活、更加人性化的视角来描绘孔子的生平。他不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他也是一个在乱世中奔走呼号、满怀理想的凡人。他曾遭遇过误解、排挤,甚至流离失所,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这种“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吸引我的地方。它意味着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对真理的执着,一种面对困难时的勇气。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孔子在人生各个阶段的思考、选择和坚持,让我们看到他作为一名教育家,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传承文化;作为一名政治家,如何建言献策,如何寻求治国之道;作为一个人,如何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与高尚。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永不妥协的大生命”。这几个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坚持和勇气的思考。我一直认为,真正的伟大,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遭遇风浪时的坚韧不拔。孔子的一生,无疑充满了波折与挑战。他在乱世中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教育理念,但却屡屡碰壁。这种经历,足以让许多人选择放弃,选择随波逐流。然而,孔子却选择了“永不妥协”。我非常好奇,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能够在一次次的打击面前,依然昂首向前?他的“大生命”究竟包含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坚持和奋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孔子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作为一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种种挣扎与抉择。我希望能够从他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学习如何在面对人生中的困难和诱惑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传记,更可能是一本关于如何活出精彩人生的哲学指南。
评分没有闪光点。
评分看了一半,给丢了,郁闷,书写的可以
评分618买的真的又便宜又好用,好评
评分书到了,还没有看快递很给力。
评分好书,喜欢,看过的,关于孔子的最好的书,值得品读
评分拿到这书,第一,觉得很好读,很快就顺着往下看了;第二,了解了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为啥这么多人追捧他;第三,知道了一个人要成功,是需要毕生努力的。
评分非常喜欢,发货速度快
评分帮朋友买的,朋友指定要买的书
评分很不错的购物体验, 方便快捷 省事 省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