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美国,“合作”的观念已被各个与教育工作相关的机构所认同,其中最显著的表现是争取家庭、学校与社区等更多合作者参与到儿童教育中去。学校必须积极建立和引领合作关系,而一些教育性的合作项目也被当作有效合作的桥梁。
钱德勒·巴伯、尼塔·H.巴伯、帕特丽夏·史高利所著的《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第4版)》共十二章,从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生活中的各种影响谈起,介绍了各方力量在儿童教育中的责任演变,回顾了美国复杂多样的家庭模式。说明了父母角色及经历与家庭教养的关系,介绍了专门化的保教机构的发展史、政府方案及高质量机构的特点与资质,关注了残障儿童的融合教育并阐述了家庭、学校与社区的支持计划、方案和策略,审视了社会对家庭、学校与社区对于儿童保教的责任要求和期望,详尽论述了以上三类教育环境中的课程问题及其间合作的各种可能性,并提出了具体实用的建议和可供选择的合作模式。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第4版)》新增了一些如社会发展中的教育热点、新的政策、大众媒体的教育影响、社区和家庭的多样性、残障儿童的教育合作、合作的模式与方案等内容。书中每个章节都加入了鲜活生动的案例,提出了思考问题和行动建议,还给出了各种实用的方案和模式以及用于延伸学习的各种资源,有较强的实用性。
作者简介
钱德勒·巴伯,美国汤森大学退休教育学教授。从事过小学教学、学校管理和大学教学工作。他对教师培训和儿童适宜性课程中的教育合作关系非常感兴趣。他与其他作者合著了《教育中的合作关系》和《美国教师教育院校协会和教学诊所》,另外还有一些文章和研究报告发表在教育类专业期刊上。在退休期间,致力于志愿活动,参与公立学校的项目和教会方案。
尼塔·H·巴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退休教授。她从事过3个州教育机构的教学、研究和课程方案的开发,参与了从学前儿童到大学研究生课程方案的制定工作。20世纪50年代,尼塔在语言研究领域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这促使她长期关注语言的使用及语言和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尼塔教授与其他作者合著了《早期教育的介绍(第四版)》和《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发展连续性(第二版)》。
帕特丽夏·史高利,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副教授。她主持了早期教师教育项目,并从事早期读写、儿童文化和早期教育课程等教学工作。她在新泽西、纽约及马里兰等地的儿童保育中心和公立学校里担任2-12岁儿童的教学工作,为保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出了广泛的努力。出版的著作有《从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的发展连续性(第二版)》等,在早期儿童期刊和幼儿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简明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家庭、学校与社区在儿童生活中的影响
儿童的价值观
家庭对儿童价值观的影响
学校对儿童价值观的影响
社区对儿童价值观的影响
同龄人群体的影响
媒体的影响
年龄阶段及其影响
早年阶段——巨大的家庭影响
学前阶段——学校的影响逐步增强
学龄阶段——社区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强
特殊利益团体的影响
作为特殊利益团体的联邦政府机构
作为特殊利益团体的专业组织
理解与合作
多样性
儿童肥胖问题
苛刻的考试
实际应用:把这些概念用到你和儿童及其家庭的
具体工作中去
总结与回顾
建议读者去做的行动和思考的问题
资源
书
音像资料
组织
网址
第二章 历史和哲学观点的回顾
哲学观点概览
历史上的合作模式
家庭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社区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学校是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参与教育中
政府的参与
新的政府动向
影响21世纪教育的力量
人口多样性
全球化
科技
宗教和灵性因素
合作和协作
……
第三章 审视家庭多样化
第四章 理解父母的角色和经历
第五章 满足儿童保育需求:从婴儿到学龄儿童
第六章 融合残障儿童
第七章 教育与保护儿童的责任
第八章 家庭课程
第九章 学校课程
第十章 社区课程
第十一章 合作策略
第十二章 家长、学校和社区合作模式
附录1 儿童书籍的参考书目
附录2 NAEYC教育道德行为准则与承诺声明
精彩书摘
对质量的关注
儿童权益倡导者们越来越关注国家事务中低收人家庭儿童保育问题是否得以善终。不合格的保育服务、交通意外伤害或者忽视以及不合格的发展性环境,对于那些家里没有足够资金提供有品质保障的幼儿保育的儿童来说,这些都是毁灭性的影响因素。即使对于那些有能力负担保育费用的家庭来说,儿童保育质量仍然是一个焦点问题。儿童保护基金会(Children's Defense Fund,2001)对各种儿童保育中心质量调查研究显示,“美国多数的儿童保育质量处于中低水平”(第2页)。另有一项对家庭儿保服务项目的研究表明,有超过1/3的项目被评为不合格。这些研究结果当然使得我们愈发关心儿童的安全,以及对他们生长发展的伤害。有研究表明,有质量保证的儿童保育和儿童积极正向的未来有相关关系,(Mardell,2002)与此相反,低质量的儿童保育中儿童们置身于风险之中,他们得不到关注、照顾和教育,而这些是帮助儿童获得成功的因素。我们已经发现,不管是中心式的,还是家庭式的儿童保育,都存在很大程度上的质量差异。
苏珊·海尔朋(Suzanne Helburn)及其同事调查了400多家儿童保育中心,做了关于费用、质量和最终孩子获得的成果的研究,该研究表明,只有14%的机构提供的保育服务是高品质的,(Galinsky,Howes,Kontos,&Shinn;,1994;Helburn&Bergmann;,2002)该研究表明,12%的机构提供质量低下的儿保服务,而大多数机构的服务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婴幼儿的保育服务也同样让人头疼。一些研究显示,只有9%的婴幼儿保育机构品质优秀,30%的良好,还有53%基本合格,另有8%的质量很差。(Vandell&Pierce;,2003)设置在家庭里
……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第4版)》图书简介 核心理念: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幼儿教育领域,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构建强大、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与实践策略。作为“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版(第四版)在继承前几版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教育理念、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所有关心幼儿成长的人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且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我们坚信,儿童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三方力量的紧密联动与协同支持。 重要性与目标: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心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之内。幼儿教育更是如此,早期是儿童心智、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稳固基础、学校教育的专业引导以及社区环境的积极影响。三者之间若能形成良性互动,便能为儿童的成长之路铺就一条坚实的基石。 本书的主要目标在于: 1. 强调合作的基石作用: 明确指出合作关系对于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解决教育难题以及增强教育的整体有效性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2. 提供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导: 梳理合作关系的理论基础,如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建构主义等,并将其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实践方法和策略,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以及“如何做”。 3. 赋能教育工作者: 帮助幼儿教师、园长、教育管理者等专业人士,掌握与家长、社区成员有效沟通、建立信任、共享信息、协同规划和共同执行教育活动的能力。 4. 促进家校社区联动: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并为学校提供支持;同时,引导社区资源融入教育体系,为儿童创造更加多元、丰富的学习环境。 5. 应对现代挑战: 针对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多元文化、家庭结构变化、技术发展以及社会经济不平等带来的挑战,提供具有前瞻性和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核心内容与章节概览: 本书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层层深入,覆盖了构建合作关系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书中主要内容板块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合作关系的基石——理解与认知 章节一:早期儿童教育中的合作视角: 本章将首先阐述为何合作在幼儿教育中至关重要,追溯其历史发展和理论渊源。 详细解析幼儿教育的独特性,解释为何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幼儿教育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融合度要求更高。 介绍早期儿童教育领域内关于合作关系的主要理论模型,如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儿童发展是多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学校和社区在儿童教育中的角色差异与共同点。 讨论合作关系对儿童学习、社会情感发展、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身心健康的长远影响。 章节二:家庭——儿童成长的第一个教育场域: 深入探讨家庭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独特作用。 分析不同类型的家庭结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状况等如何影响家庭的教育方式和能力。 介绍研究表明的有效亲子互动模式,以及家长如何在家中营造有利于学习和发展的环境。 讨论如何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文化信仰,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实践中。 强调建立积极、开放、平等的家校沟通渠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克服沟通障碍。 第二部分:学校的角色与策略——搭建合作的桥梁 章节三:幼儿教师作为合作的引领者: 明确幼儿教师在建立家校社区合作关系中的核心职责和专业素养。 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同理心、倾听能力、沟通技巧以及跨文化敏感性,以有效对接不同家庭背景的家长。 分析教师在识别家庭需求、提供支持和资源方面的作用。 介绍教师如何通过观察、评估和反思,理解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表现差异。 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如何融入家庭和社区的元素,使学习更具相关性和延展性。 章节四:创造包容与支持性的学校环境: 详细阐述学校应该如何设计其政策、实践和物理空间,以吸引和欢迎所有家庭的参与。 介绍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模式,从非正式的交流到正式的决策参与,以及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优化。 讨论如何组织有效的家长教师会议、家长工作坊、开放日等活动,增进理解和信任。 强调建立家庭沟通的多元化渠道,如家长信、电子通讯、社交媒体平台、家庭访谈等。 探讨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如教育资源中心、咨询服务等,为家庭提供支持。 章节五:课程与教学中的家校合作: 探讨如何将家庭的经验、文化和价值观融入到幼儿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 介绍项目式学习、主题教学等方法,如何鼓励家长参与到课程活动中,分享家庭的知识和技能。 讨论如何通过家庭作业、家园联系册、共同的家园项目等,促进家庭学习的延续性。 分享教师如何与家长协同,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 强调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在家中支持儿童的学习,如阅读、游戏、科学探索等。 第三部分:社区的力量与实践——拓展教育的边界 章节六:社区——儿童成长的延伸空间: 分析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包括社会化、文化体验、资源支持等。 探讨不同社区类型的特点,如城市社区、乡村社区、多元文化社区等,以及它们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介绍社区资源的多样性,如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社区中心、志愿者组织等。 分析如何识别和连接这些社区资源,并将其有效地转化为儿童的学习机会。 章节七:建立有意义的社区伙伴关系: 指导教育工作者如何主动与社区机构、组织、企业和个人建立合作关系。 讨论如何进行社区需求评估,了解社区能够提供什么,以及社区需要学校提供什么。 介绍各种社区参与模式,如实地考察、嘉宾演讲、共同组织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等。 探讨如何解决在建立社区伙伴关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沟通差异、资源冲突、时间安排等。 强调如何将社区的经验和多元文化融入到学校的课程和教学中,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 章节八:整合家庭、学校与社区的协同教育网络: 本章是全书的升华,将前几部分的内容进行整合,强调三方协同的整体性。 介绍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的、动态的教育网络,使家庭、学校和社区能够高效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目标一致。 讨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如在线平台、数字沟通工具等,促进三方的协同。 分享成功案例,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幼儿教育机构是如何成功构建三方合作关系的。 提出未来幼儿教育合作关系发展趋势的展望,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如何保持学习和适应。 第四部分:挑战与未来——持续的成长与发展 章节九:应对挑战与促进公平: 深入分析在建立家校社区合作关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挑战,如家长参与度不高、沟通不畅、文化差异、资源不均等。 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差异、因地制宜的原则。 特别关注如何为弱势家庭和边缘化群体提供更多支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公平地获得优质的教育机会。 讨论如何利用合作关系来解决教育中的不平等问题,促进教育公平。 章节十:评估与持续改进: 探讨如何对家校社区合作关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并识别改进的空间。 介绍不同的评估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数据分析等。 强调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使合作关系能够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优化。 鼓励教育工作者持续学习、反思和创新,不断提升其在合作关系构建方面的专业能力。 本书的特点: 实践导向: 本书不仅提供理论框架,更注重实际操作,包含大量案例分析、实践工具、对话范例和行动步骤,帮助读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全面性: 覆盖了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核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互动的各个层面,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 前沿性: 结合了最新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对现代幼儿教育面临的挑战提供了有价值的见解。 包容性: 强调尊重多元文化、家庭差异,并致力于促进教育公平。 专业性: 为幼儿教育专业人士提供深入的指导,同时也是学生、家长和社区工作者理解和参与幼儿教育的宝贵资源。 总结: 《美国幼儿教师专业指导丛书·家庭、学校和社区:建立儿童教育的合作关系(第4版)》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专业指导书籍。它深刻地揭示了在孩子的早期成长阶段,家庭、学校和社区三方联动的巨大力量。通过本书,读者将获得构建和维护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的系统知识和实用技能,从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坚实、更丰富、更具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助力他们开启人生精彩的旅程。这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呼唤,更是对所有参与儿童教育者的一份承诺——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孩子编织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教育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