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国家机关考略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国家机关考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德泽 著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清史
  • 国家机关
  • 学术研究
  • 历史学
  • 政治史
  • 机构史
  • 清代政治
  • 史学
  • 考据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28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2063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明清史学术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7
字数:3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全面阐述了清代机关的构成、性质、职权和沿革。收罗丰赡、考证详明,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清代历史研究、档案整理、编辑和研究的重要参考书,被收入《中国名著大辞典》。

作者简介

  张德泽(1905~1998年),字洵如,河北东光人。中国明清档案专家、现代语言学家,九三学社社员。1922年就读北京大学第二平民夜校师范班。1925年1月在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同年10月调到故宫博物院总务处工作,先后任书记、事务员。1929年调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从事明清档案的整理、保管、陈列、编辑、研究等项工作,历任办事员、科员、科长、组长等职。1956年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组组长、副研究员。1957年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副研究员。从事明清档案工作和语言学研究多年。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辑作品8部。《清代国家机关考略》、《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北平音系十三辙》等作品被列入《中国名著大辞典》。为中国近代和现代档案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档案学专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设人物条目介绍。

内页插图

目录

1999年新版序言
叙例
第一章 中央机关
第一节 中枢机关——内阁、军机处及有关机关
一 内阁
(一)清初之议政王大臣——议政处
(二)文馆与内三院
(三)内三院改为内阁与内阁官制
(四)内阁的职掌与各房的分工
(五)内阁兼管的修书各馆
(六)内阁权势之演变
二 军机处
(一)军机处之初设及其沿革
(二)军机处的机密性质
(三)军机处之执掌军国大计
(四)军机处的职官
(五)军机处的具体职掌
(六)军机处兼管的方略馆与内翻书房
三 与内阁、军机处有关的机关
(一)通政使司
(二)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三)中书科
(四)奏事处
第二节 分掌国政的各部院衙门
一 掌全国文职官任免的吏部
二 掌户籍与财政、经济的户部及有关机关
(一)户部(附会考府)
(二)户部钱法堂及宝泉局
(三)户部三库
(四)户部仓场衙门
(五)户部所属的税关
(六)盛京户部
三 掌典礼与学校科举的礼部及有关机关
(一)礼部
(二)陵寝礼部衙门
(三)盛京礼部
(四)乐部
(五)太常寺
(六)光禄寺
(七)鸿胪寺
(八)国子监
(九)钦天监
四 掌全国军事与任免武职官的兵部及有关机关
(一)兵部
(二)盛京兵部
(三)太仆寺

第二章 地方机关
第三章 清季国家机关之改革
附录
明清纪元简表
编后说明

精彩书摘

  (一)英国股 掌办英吉利、奥斯马加(奥地利)两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各国通商及关税事务。
  (二)法国股 掌办法兰西、荷兰、日斯巴尼亚(西班牙)、巴西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保护民教及各岛招用华工诸事。
  (三)俄国股 掌办俄罗斯、日本两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陆路通商、边防、疆界诸事。
  (四)美国股 掌办美利坚、德意志、秘鲁、意大利、瑞典、挪威、比利时、丹麦、葡萄牙各国交涉往来之事,并掌办参加各国公会(赛奇会等)及保护华工等事。
  (五)海防股 是光绪九年增设的,掌南北洋海防之事,这是具体而微的海军部,凡长江水师、北洋海军、沿海炮台船厂购制轮船、枪炮、弹药,创造机器、电线、铁路及各省矿务,都由海防股掌办。并在各地分设海防支应局、军械局、鱼雷营、水雷营、机器局、机器厂、制造局、火药局、铁路、矿务总局以办有关海军的后勤工作;分设武备学堂、水师学堂、水雷学堂以培养海军人才。光绪三十三年始另设海军处,见第三章第二节第六目。
  总理衙门在1884年为使用电报设有筒局,专收商报,后又设官局,专收官报。
  (六)司务厅 先为收掌处,同治三年八月,改设司务厅,掌办来往文书及一切杂务。将旧设收掌四人,请送印钥四人,派在司务厅行走,分掌收发往来文书及呈递折件、监视关防、请送印钥等事。以后出缺,由新传章京内派充。这八人分为两班,每日值班四人,住宿二人。并由总办章京内酌派二人为“领办”,以总管司务厅事务。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明清史学术文库:清代国家机关考略》之外,一个关于明清史研究的学术文集的简介: --- 《明清之际社会转型与文化嬗变:兼论士人群体的重塑》 本书简介 本书集结了国内外多位著名学者在明清史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聚焦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时期——明末清初及其后漫长的清代社会。全书突破了以往仅关注政治制度或单一社会阶层的传统范式,力图从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区域互动等多个维度,系统考察这一时期复杂的社会变迁脉络及其深层动因。 第一部分:经济基础的重构与区域发展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明清之际在土地制度、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整合方面的变革。学者们通过对徽州、晋商、江南丝绸业等典型案例的细致考察,揭示了白银货币化对基层社会产生的冲击与影响。研究关注了农业技术的进步(如新作物的推广)如何重塑了粮食供给结构,并探讨了新兴商业阶层(如商人、手工业者)如何在既有的宗族和士绅结构中开辟生存空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清代中后期“商业化对社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辩证分析,强调了区域间经济联系的加强,如何既促进了某些地区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内部的结构性矛盾。通过对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地方经济的调控作用的梳理,本书为理解清代经济史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二部分:社会结构与阶层流动 明清社会并非铁板一块,阶层间的互动与流动是理解社会活力的关键。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士绅阶层的分化与重塑。传统的儒家士绅,在科举制度的激励和商业活动的诱惑下,其身份认同和行为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本书分析了“候补士绅”、“贫困士绅”以及通过商业积累跻身上层的新兴群体,如何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社会权力网络。此外,对普通民众,特别是佃农、城市手工业者和女性群体的关注也得到了加强。通过细致的家谱、契约文书和地方志的研究,学者们重构了基层社会的日常生活图景,探讨了宗族、乡绅在维护地方秩序与社会福利中的实际作用。清代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区域间的人口流动,如何影响了原住地的社会稳定与文化交流,也是本部分探讨的重点议题。 第三部分:思想文化与知识体系的嬗变 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经历重大转折的阶段。本书集中探讨了儒学内部的流派纷争,如乾嘉学派的兴起与其对实学和“汉学”的推崇,如何反拨了明代心学盛行的风气。学者们不仅梳理了王夫之、顾炎武等重要思想家的贡献,更侧重于考察这些主流思想如何在士人、知识分子群体中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同时,本书也关注了非主流思想和民间信仰的生命力。佛教、道教的复兴,民间宗教的广泛传播,以及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的繁荣,共同构筑了一个多元且充满活力的文化景观。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剖析,本书力图揭示知识体系的变革如何与社会结构的调整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明清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第四部分:区域互动与文化认同的构建 清代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对多元文化的整合,是理解其国家形态的关键。本部分考察了清廷在满汉关系处理上的策略演变,以及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带的社会干预和文化移植。研究不再将边疆视为被动接受汉文化的区域,而是着眼于满、汉、蒙、藏等不同族群之间的复杂互动与适应。本书分析了清代精英群体对“天下”观念的理解如何随版图的扩展而变化,以及官方意识形态如何渗透并重塑地方的文化认同。通过对地域性文化(如方言、风俗、地方神祇崇拜)的研究,本书描绘了清代帝国语境下,地方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微妙的张力与融合。 结语 《明清之际社会转型与文化嬗变:兼论士人群体的重塑》通过跨学科的视野和扎实的史料基础,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在制度、经济、文化等层面的深刻变革。本书不仅对现有的一些传统史学观点提出了有益的修正,更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关于中国近代前夜复杂而生动的历史画卷,是明清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学术密度相当高,对读者的背景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你对清代的官制序列完全不熟悉,初读可能会感到有些吃力,因为作者在行文中极少做过多的概念普及,而是直接进入到制度的细微差别和历史语境的辨析之中。比如,当他提到某个特定品级的官员在不同衙门的衔接关系时,如果读者不熟悉清代的“品级”与“职事”之间的复杂关系,可能会一头雾水。但正是这种不加稀释的专业性,保证了其学术价值。对于我们这些希望深入研究清史的同行或进阶学习者来说,这恰恰是优点——它提供了一个可以反复咀嚼、不断发掘新意的深度文本。我花了好几周时间才勉强啃完第一遍,但每当遇到新的史料疑问时,我都会翻回书中,总能找到令人豁然开朗的解释角度。

评分

我主要被这本书的叙事逻辑和史料运用深度所吸引。作者并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的流水账式的编年体叙述,而是围绕着“国家机关”这一核心概念,构建了一套精密的分析框架。每一个章节都像是在解剖一个复杂的历史仪器,细致入微地拆解其零部件——各个衙门的职权范围、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职能侧重。尤其精彩的是,作者大量引用了清代奏折、敕旨以及私人著述中的一手材料,使得论证充满了无可辩驳的力量感。例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地方督抚权力扩张的分析,并非空泛的理论推演,而是通过具体案件和政策文件的对比来展现的,读起来引人入胜,仿佛历史的脉络就在眼前鲜活地跳动。这种扎实的考据和精妙的论证结合,让这本书远超一般入门读物的范畴,更像是一部资深研究者的案头必备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审视中国传统官僚体系的新视角——从“机构”而非“人物”出发。过去很多史著聚焦于康乾盛世的君主功绩,或晚清改革者的努力,但本书将焦点放在了那些日复一日运转的、看似平淡无奇的“机器”上。它巧妙地将行政史、法律史和政治史熔于一炉,以一种近乎社会学田野调查的细致,去描绘这些国家机关是如何渗透到社会肌理之中,并影响普通百姓生活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批判性分析中保持的平衡感,既没有过度美化古代官僚体系的“高效性”,也没有一味地将其简单标签化为“腐败”或“僵化”。这种冷静、客观、以制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代和地域的普遍意义,值得所有对国家治理结构感兴趣的读者深思。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封面色彩搭配典雅,字体选择也颇具古风韵味,初次上手就给人一种沉甸甸的学术重量感。纸张质地厚实,印刷清晰,内页排版疏朗有致,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尤其是作者在注释和引文处理上的规范性,体现了极高的学术素养。我发现书中穿插了一些重要的历史地图和机构组织结构图,这些图表极大地帮助了我理解复杂的官僚体系运作,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清代政治结构变得直观起来。例如,关于内阁、军机处等核心机构的职能演变,书中不仅有文字描述,还有清晰的图示来展示权力流向,这对史学初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作者在资料的搜集和梳理上也下足了功夫,看得出是博览群籍的成果。整体而言,从书籍的物理形态到内部的呈现方式,都展现了高水平的编辑和设计水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和尊重。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揭示了清代政治运作的“韧性”与“适应性”。很多历史论著往往将清初的制度视为一成不变的铁板一块,但本书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下国家机构微观变动的考察,展现了其生命力。例如,作者如何细致描摹了皇帝的日常批红流程如何影响了行政效率,或者在特定危机(如水灾或边疆冲突)时期,临时机构的设立如何悄无声息地改变了常设部门的权力平衡。这让我意识到,宏大的制度史背后,是无数次基于具体情境的妥协、调整和创新。书中对“幕僚”群体在权力结构中的模糊地带的探讨尤其深刻,它打破了严格的“三省六部”的教科书式划分,让人看到了真实官僚体系中人际网络和非正式权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阅读完后,我对清代政治的理解不再是静止的图景,而是一个持续演变的动态系统。

评分

还没看,包装很好快递也特别好。

评分

明清的研究,比较专业的书,所以就不给优惠些吗

评分

还没看,包装很好快递也特别好。

评分

这套书不错,明清史专业的可以看看

评分

京东的东西我放心,大家买啊啊啊

评分

张德泽(1905~1998年),字洵如,河北东光人。中国明清档案专家、现代语言学家,九三学社社员。1922年就读北京大学第二平民夜校师范班。1925年1月在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同年10月调到故宫博物院总务处工作,先后任书记、事务员。1929年调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从事明清档案的整理、保管、陈列、编辑、研究等项工作,历任办事员、科员、科长、组长等职。1956年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组组长、副研究员。1957年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副研究员。从事明清档案工作和语言学研究多年。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辑作品8部。《清代国家机关考略》、《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北平音系十三辙》等作品被列入《中国名著大辞典》。为中国近代和现代档案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档案学专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设人物条目介绍。

评分

张德泽(1905~1998年),字洵如,河北东光人。中国明清档案专家、现代语言学家,九三学社社员。1922年就读北京大学第二平民夜校师范班。1925年1月在清室善后委员会工作,同年10月调到故宫博物院总务处工作,先后任书记、事务员。1929年调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从事明清档案的整理、保管、陈列、编辑、研究等项工作,历任办事员、科员、科长、组长等职。1956年任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管组组长、副研究员。1957年任中央档案馆明清档案部副研究员。从事明清档案工作和语言学研究多年。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和编辑作品8部。《清代国家机关考略》、《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北平音系十三辙》等作品被列入《中国名著大辞典》。为中国近代和现代档案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档案学专家,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设人物条目介绍。

评分

这套书不错,明清史专业的可以看看

评分

还没看,包装很好快递也特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