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价值:1.胡兰成巅峰之作,绝版20多年的经典之作,纵论文学、科学、哲学、佛学,究天人之际,穷东西之辩,代表作最完整简体版,大陆首次出版。2.专业人士校订,胡家后人充分认可。
阅读价值:胡兰成的文字别具特色,现代文学别开蹊径,民国风情流泻笔端,他的气象与格局当代无人能比。著名诗人柏桦称胡兰成是“文学水平的试金石、人品人格的照妖镜”,周作人大弟子俞平伯谓之“清新素朴”,台湾诗人余光中说他“文笔轻灵圆润,用字遣词别具韵味”,安妮宝贝说“胡兰成的文字让我惊艳”,贾平凹认为胡兰成的文字“慧美双修”。
学术价值:他对文化的阐述,对文明的见解,对东西文化的辩论,及他文学、佛学、哲学上的观点都非常深刻独到,深得梁漱溟器赏,备受唐君毅、牟宗山的推崇,乃至当代许多大学教授、博士对他引起新的关注和评价。
胡兰成于1974年受聘到中国文化学院讲学,1976年返回日本侨居。彼时,仙枝、朱天文、朱天心等一群年轻人正通过胡兰成的书信指导,在文坛领袖朱西宁的直接引导下,办起了文学刊物《三三集刊》,开始追求文学理想。为了鼓励青年写作者,胡兰成亲自撰文指导,遂有此书《胡兰成作品:中国文学史话》,实际上是胡兰成给仙枝、朱天文等年轻弟子的文学教材。
礼乐文章
一
中国文学是人世的,西洋文学是社会的。人世是社会的升华,社会惟是“有”,要知“无”知“有”才是人世。知“无”知“有”的才是文明。大自然是“有”“无”相生,西洋的社会惟是物质的“有”,不能对应它,中国文明的人世则可对应它。文明是能对应大自然而创造。
大自然有五基本法则,其第一法则是:大自然有意志与息,而意志亦即是息。人世亦是有意志与息。有意志是有向上的自觉,凡物之生都是善的。有息则是有灵气。西洋社会不能对应,而说世界末日,则是志气先已短了。也不知万物皆有生。也不知有息,所以西洋的东西缺少幅。
第二是阴阳法则。人世的是礼乐风景。礼尚异而乐尚同,即是阴阳的变化,异是个性,同则统一。但是西洋社会不能对应阴阳法则,故不知同异之理,现在的东西即是多样而重复,雷同而不统一,成不得风景。
第三是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统一法则。中国文明就是能以有理数表现无理数,凭栏处可以是无限江山,草草离伤,可以贻千年之思,永生乃在于人生。西洋社会可是只有有限的时空,而现在更是在要把有限时空也都破坏尽了。
第四是因果性与非因果性统一法则。人世的是报应不爽而亦每有天幸,所以喜气。西洋社会则一个个死于合理主义,讲目的论而不知有明日。挑战只是向着可知的,不是向着未知的。
第五是循环法则。人世是天道好还。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文明是当初发明了轮,至今用之不尽,但西洋人自己的作为则都是直线的,他们用数学也求证不得一个圆。现在的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不能物质还元。
张爱玲有说“出去到日月山川里”,最是句好话。中国的第一首诗歌虞舜的: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后来如李白苏轼的诗文里的都是这样的人世。
二
有限的社会而涵无限的风景,这是人世。
文明是悟得了“无”与“有”,这也才知神,而如希腊人的惟知世界是有,那宙斯神就是个大俗物。无与有的话,在今世纪的物理学上可得新的见证。原子的核假如一粒豆大,则其电子轨道有数十公尺大,其间当然是无,连所谓宇宙尘亦没有的。然而有着息,但因息不是物质,所以不能说是有。无即是息。人世的风景即是生在息里。
古希腊人发见了无理数非以数学的方法可对应,所以他们说绝对精密是没有的。如今日本东大的生物化学教授野田春彦义说地球上生物的出现,十亿年的岁月中,其进化所选择条件的回数是十之四十次方,即百亿倍的百亿倍,又百亿倍,又百亿倍,所以他断其他星球上不可能有生物,因为不能再有这样的凑巧。但是中国文明的造形因悟得了无与有之际,可以做到绝对精密。所以人世皆真。记得看过旧小说上有这样的写法:
那秀才自於潜到临安去,一路上的景致,山是真山,水是真水,他,看之不足,观之有余。
我就喜爱的这真山真水说得好。
还有十之四十次方的话是,便如当初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发明轮与数学与音乐,若要说是选择条件得来的,那就回数还不止十之四十次方。但那是因为悟得了,遂而妙手偶得之,并非经过选择条件斗辏了得出来的。是所谓结论在先,方法在后。中国的日常器物,皆有与发明轮与数学与音乐的那种创意的新鲜,不像西洋的只是依照轮与数学与音乐的方法来加以结构而已。
中国的器物如殷铜器、汉陶器、宋瓷器,非他国可及,是因中国人制器用的方圆与直线曲线,皆有着个无限,所以一盆一碗皆是个意思的存在。数学上有这样的圆与方,与直线曲线,但是不得以数学的方法去求得,而在中国的器物里则皆为自然之姿。
中国文明的人世是真山真水,器物皆真,人也真。中国人是已离了动物身,人身是如来身。素粒子为究极的自然的意志与息所生,所以充满灵气,是物质亦非物质,是象征亦非象征,是尚在于无与有,空与色之际。
人身亦可以是像这样的。旧时婚姻单凭媒灼,结果远比现在男女自己拣中的好,因为旧时的姑娘都是花,虽分等级,总也是花,男子也都生于人世的礼教,有相差也不会太差到哪里。如日本的和服,是悟得了一个无字,裁制得虚实之妙,所以谁穿了都可以合适,人与人之间也可有这种亲和。《大学》的一句“在亲民”,人与人的亲情才是保证男女的和合的,现代社会的男女是个霸占的存在,找结婚的对手像定制适合于自己身材的西装,穿穿又不合适了。
现在是对物但有贪欲,没有了爱惜之心,对人亦岂知爱惜?用的东西都是短命的,对人的情意亦岂能长久。凡有东西,不带一个无字的,原来亦是没有得可思念。不带一个无字的,原来亦是不得长久的。数学的圆与点线不毁,因为是无的圆,无的点线,但用圆规与三角板画成的圆与点线就粗恶,不得永生。而中国文明能以色表现空,以物质表现无与息,所以得永生。
中国向来是朝廷与民间皆生在人世的风景里,其间也有荣华富贵,与忧患贫苦,但是都像昆曲与平剧里的,富,富得有贵气,穷,穷得有志气,忧患也有喜气与运气。这个气字就是从大自然的息而来。平剧里一个小偷,还比西洋的绅士可爱。旧剧里李三娘落难,多得小叔子照应她,她在戏台上唱:“那有情有义小叔叔”,真是惊心动魄。我多爱这人世,愿意此刻就可以为它死,若说爱国,这就是我的爱国。
三
在绍兴城内高等小学读书时,问同学借了几十种林纾译的西洋小说来看,从侦探小说到小仲马的《茶花女》都有,看完之后只觉心都黯淡、杂隘了,很不喜。在蕙兰一年级时,读英文讲一个小孩爬树到了天上,只见一个蓝灰色的妖魔坐在门边要吃他,那妖怪没有一点风情。蕙兰是教会中学,上课有《天国历程》,我不喜它的没有一点景致。七月放假住在上虞人家,暑夜读厨川白村的《现代文学十讲》,很激情。及回学校,路上在曹娥旅馆读孟浩然集,当下觉得亲切、安舒,心里着实,像仰天睡在草地上。原来西洋的文学里就没有人世的风景,不可以逍遥游,又总是使人不安。
拜伦与雪莱的诗有名的《哀希腊》、《西风》、《夜莺》,我读了都不觉得好。中国诗如刘禹锡的怀古,有渔樵闲话里的天意人事,拜伦的哪里算得。要讲西风,单是范仲淹的词“塞上秋来风景异”一句,就好过雪莱的不知多少。又那《夜莺》,也怎及《牡丹亭》里的“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贝多芬的《月光曲》与英国王尔德童话里的写月光,也单调冷严。唐诗里的月亮是远比宇宙火箭到达的月亮,于文明更有意义,岂是西洋文学的所可及。
西洋文学没有人世,其冷淡的严刻的境界是天主教的,有热情亦如唱的男高音女高音,都是肉声,不像平剧的嗓子是以息。西洋的音乐与文学因为不知息,所以没有息之波为调,而以力的旋律,而到头是趋向事务文学。和这比起来,我还是喜欢他们中世纪的,如张爱玲说:
上帝坐在他的天庭里,
地上都和平了。
像我也爱看果戈理的小说,那里写古老俄罗斯农村家过的笨重凝固的日子。但亦是人与神不得在一道。
西洋的人世,是早在希腊以前已因奴隶社会与征服而失去了,遗留在旧约圣经里的纪念是失乐园。这也已想象不起了人世的风景,那伊甸园其实没有什么好,惟是从此人与神不在一起了的重大事实,可记忆得不错。中国文明的人世是人与神同在,即在这里是永生,是归宿,但西洋的社会则无可归宿,凡是人所为的都不能算数,所以托尔斯泰晚年要离家出走,到神那里去。
四
日本文明也有人世。但中国的是清平世界,荡荡乾坤,日本天皇的御宇却是悠远的,有朱色的明丽与紫色的深艳,朱色是日本神道的,而深邃则是佛教极乐世界的。这成了日本文明的境。
人世原是文明的境,但是不可成定为境,如《红楼梦》里黛玉宝钗等谈《六祖坛经》,说的“无立足境,方是干净。”
中国文明的人世是现实的,而且有一种求仙思想,如秦始皇汉武帝与李白的,是人世的自己否定,可比年青人并不以自己的青春为得意。是要这样才好。而日本人于天皇的御宇与佛教的极乐世界则想要安住,如佛教的住于涅槃。日本人的情思与美术,便是深溺于此人世之境。日本民族是美术的,中国民族则不是,中国民族比日本民族有美术的发想,但是不耽溺于美术。
中国文明的人世的现实性,多有政治与产业制度的发想。是多有作为的,无为之为。日本人却只信御宇是无为的。文人如保田与重郎即以为天皇可以不必亲政事,最好是长于宫女之手的幼帝,以诗歌与管弦为王朝之美。作家如海音寺潮五郎等,亦多是以为天皇以不亲政为宜。如保田甚至对明治天皇的维新大业亦不以为好。
但这使我想起西藏喇嘛教亦有其悠悠的极乐世界,而安住于此,但是无为,所以只要奉幼儿为喇嘛。日本许多尊奉神道与天皇的人,却连天皇亲政这个道理亦不去想想。
日本文明的人世,亦称天皇的御宇,是神道高天原与佛教极乐世界的混合。日本民族的传说里尚有早先迁来的古老记忆,在原住地的彼土有“常世”,亦称“妣之国”,与中国传说的西王母瑶池相似。我喜欢这说的常世,使人缅想。但中国文明的人世称为礼乐之治,是学问化了的,礼乐是人世自身的言语,是知性的,行动的,而日本的则是情的,所以美术化。日本的人世未能有它自己知性的言语,所以于思想理论不亲切,其历史上每有大的行动亦多是情绪的,少是知性的。
日本人的于思想理论不亲切,见于头山满犬养毅等对于孙文先生。他们同情孙先生革命,帮助筹军资,运武器,可是对于孙先生如何创建中国自己的政治的与产业的新制度的发想,则不感兴趣。对于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与《建国大纲》,他们连不提及。现在也有日本友人同情我是个志士,也肯热心相助,但是我所提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则,以及政治的与产业的制度新案,他们多是不在心上。像冈洁与汤川秀树讲要做思想运动,到得制度的问题就不去触及。
日本人除了美术优异,还有是科学技术也在世界上称优异,因为他们做科学技术亦是以情操,有如做手工业品。
而因此日本的文学不及中国的,虽然日本文学远比中国的更美,日本的人世不及中国的有创造性,日本文学是人世的风景不足,而以艺术的境来代替。日本的人世是成了艺术的境。但是艺术也要不宜境才好。
五
一个民族的程度,是看它是怎么的对待自然界。中国人于自然界亲,对之是知;日本人亦于自然界亲,对之是情;西洋人于自然界不亲,对之是欲,讲征服掠夺。
中国人知的是大自然,大自然是物质的自然界连同在其背后的,未有物质的究极的自然。对物质的自然界讲情,对大自然却要讲知。而对物质的自然界讲攻打掠夺的西洋人,则终要被大自然所除灭。
文学的程度,也是看它怎样的对待自然界。这里西洋文学是完全落第。小时喜爱希腊神话,那其实并不好。
小时喜爱的东西有的不可算数,但那喜爱的自身是好的就是了。我而且其后还佩服了荷马史诗好多年,自叹中国文学史上没有这个。在文章里写出对荷马史诗不佩服的只有保田与重郎。我是后来虽佩服而已渐渐失去了喜爱,但要到了现在我才能说明那原因,取消了对它的佩服了。一句话,荷马史诗是怪力乱神。
特罗伊的战争,有郊野的战地篝火,有城砦市街,有许多人群,奥地赛出征回来路上,有海有岛,有风浪,只觉是像油画的光影浓重,有光也只是篝火的光。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没有张爱玲说的日月山川。
我每想马其顿的青年亚历山大在军队的前头骑马入雅典,他平埃及,灭波斯,东征印度,是古代西方世界一大英雄事业,然而何以没有一篇伟大的文章来写他。原因就在于没有能把英雄事业与大自然的无限风景结合在一起。美国电影有亚历山大的片子,也是没有日月山川的,成吉思汗也没有一篇伟大的文学。近代是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只是事件的报告与追记。
海音寺潮五郎写历史小说,受文化功劳赏,我赠以诗:
人事历然天道疑,英雄无赖有真姿。
女子关系天下计,渔樵闲话是史思。
没有渔樵闲话里的天道人事,是不能写大文学的。
希腊的东西是数学与物理学好,还有是神殿建筑与神像雕刻好。其神话与文学则不好。后世西洋是连建筑与雕刻都变恶了,因为多了个巫魇与力,而把巫魇与力除去了,又只有功利主义。后世西洋的文学也一直没有好过,像他们的唱歌,都是肉声。
买了《星座与神话》的图本来看,希腊的那些神话真是把星星都事件化,俗物化了,还不及中国的讲牵牛织女,斗与芭箕,有天上人间的亲切,又如说紫微星是帝星,有文星与客星,太白星是主兵气,与荧惑星化为绯衣小儿在暑夜与众小儿唱童谣,预兆天下将大乱的话,虽然也是与希腊的星座神话一般的不合科学,但是中国的说着了天道消息。中国的是诗,借星座为兴,与科学可以两不相妨,却远比科学更直接说着了大自然。
……
这是一本我最近翻看的书,虽然我本身对中国文学史并非专家,但胡兰成的笔触却能将那些古老而沉甸甸的名字,以及他们字里行间的情感,一点点拨弄出来,让它们在我眼前鲜活起来。他讲的不是枯燥的年代划分和流派分析,而是将文学作品,尤其是那些诗歌、词赋,看作是文人内心最真实的回响。读到苏轼的词,他描绘的不是“大江东去”的壮阔,而是其中蕴含的那份豁达与超脱,那种即便身处逆境,依然能看到生活美好,并与之共舞的智慧。他仿佛能走进这些古人的灵魂深处,体察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用一种近乎诉说的口吻,将其娓娓道来。我常常被他引用的诗句打动,有时是寥寥数语,却仿佛凝聚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文人心中的世界。他对于“情”的解读尤为深刻,认为文学最终都要归于情,无论是家国情怀、离愁别绪,还是山水之乐、人生感悟,都是情感的载体。这种以情观史的方式,让原本疏离的文学世界变得触手可及,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许多耳熟能详的作品,挖掘出我之前从未留意到的深度和美感。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颠覆了我之前对文学史的许多认知。胡兰成先生的视角非常独特,他似乎更关注文学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性”和“生命力”,而非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或影响力。他常常会将一些看似不相干的事件或人物联系起来,然后用一种充满洞见的语言,揭示出隐藏在文学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他的很多观点都极具启发性,比如他对“才”与“情”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让我对许多文学作品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一些“边缘”文学的关注,他不会拘泥于主流的“正史”,而是愿意去挖掘那些被忽视的角落,从中发现独特的美。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自己像是在和一位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老者促膝长谈,他将自己对文学、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毫无保留地倾诉给你。虽然有时会觉得他的论述过于跳跃,但这种不设限的思维方式,正是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是一本极具争议性的作品,但正是这种争议,反而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胡兰成先生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深刻的见解,将中国文学史变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谈话”。他对待文学作品的态度,与其说是在“分析”,不如说是在“共鸣”。他不是在给文学作品下定义,而是在与作品中的灵魂对话,与作家们的心灵产生碰撞。他所描绘的中国文学,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弥漫着人性的光泽,也跳动着情感的脉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对于那些失意文人的描写,他没有回避他们的落魄和痛苦,而是用一种充满同情的笔触,去体察他们内心的挣扎和不屈。这种对“人”的关注,让我觉得,文学并非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根植于生活的真实情感的流露。虽然书中不乏一些他个人的主观臆断,但正是这些“不羁”之处,让这本书显得格外真实和动人,也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次相当奇特的旅程。胡兰成先生的叙事风格极其个人化,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体系和严谨论证,更多的是一种随性的、散漫的、充满个人情感色彩的解读。他常常会跳跃式地在不同的作者和作品之间穿梭,但每一次跳跃又似乎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内在逻辑,仿佛他脑海中有一张无形的网,将这些文学片段以他自己的方式串联起来。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介绍作品本身,而是热衷于探讨作者的生活背景、个人经历,甚至是一些旁枝末节的轶事,并试图从中挖掘出作品的“真意”。我时常感到,他写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了梳理中国文学史,不如说是为了与他所喜欢的作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对待那些他欣赏的作家,比如李清照,那种近乎痴迷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他们之间有着某种心灵的契合。这种强烈的个人主观性,既是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也可能成为一些读者难以适应的地方。你需要放下对“客观”的期待,准备好接受一种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文学解读。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胡兰成先生对于“趣味”的极致追求。他笔下的中国文学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他仿佛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品茶师,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为读者精挑细选出那些最醇厚、最甘甜的“茶”,然后带着你一同细细品味。他讲述《红楼梦》,不是从它的社会意义或艺术成就说起,而是从贾宝玉的“情不情”,从林黛玉的“愁”谈起,将那些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描绘得如同眼前发生的真人真事。他对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也总是带着一种温情脉脉的笔触,仿佛他亲身经历过那段风花雪月。这种叙事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对文学充满兴趣,但又对学术理论感到枯燥的普通读者。他用一种通俗易懂、充满人情味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文学大师和经典作品拉近了距离,让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学的温度和魅力。
评分举报
评分中国文学的作者
评分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多读书,可以使你变聪明,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书让
评分水,平均分來吃。
评分大自然有五基本法则,其第一法则是:大自然有意志与息,而意志亦即是息。人世亦是有意志与息。有意志是有向上的自觉,凡物之生都是善的。有息则是有灵气。西洋社会不能对应,而说世界末日,则是志气先已短了。也不知万物皆有生。也不知有息,所以西洋的东西缺少幅。
评分,快递也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真的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可以
评分在京东买书要有些书籍的基本知识,现在的书与古书不同路。书籍的历史和文字、语言、文学、艺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最早可追溯于石、木、陶器、青铜、棕榈树叶、骨、白桦树皮等物上的铭刻。将纸莎草用于写字,对书籍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纸草书卷的出现,是最早的埃及书籍雏形。纸草书卷比苏美尔、巴比伦、亚述和赫梯人的泥版书更接近于现代书籍的概念。
评分18世纪末,由于造纸机器的发明,推动了纸的生产,并为印刷技术的机械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印制插图的平版印刷的出现,为胶版印刷打下基础。19世纪初,快速圆筒平台印刷机的出现,以及其他印刷机器的发明,大大提高印刷能力,适应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对书籍生产的不断增长的要求。
评分礼乐是人世自身的言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