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價值:1.鬍蘭成巔峰之作,絕版20多年的經典之作,縱論文學、科學、哲學、佛學,究天人之際,窮東西之辯,代錶作最完整簡體版,大陸首次齣版。2.專業人士校訂,鬍傢後人充分認可。
閱讀價值:鬍蘭成的文字彆具特色,現代文學彆開蹊徑,民國風情流瀉筆端,他的氣象與格局當代無人能比。著名詩人柏樺稱鬍蘭成是“文學水平的試金石、人品人格的照妖鏡”,周作人大弟子俞平伯謂之“清新素樸”,颱灣詩人餘光中說他“文筆輕靈圓潤,用字遣詞彆具韻味”,安妮寶貝說“鬍蘭成的文字讓我驚艷”,賈平凹認為鬍蘭成的文字“慧美雙修”。
學術價值:他對文化的闡述,對文明的見解,對東西文化的辯論,及他文學、佛學、哲學上的觀點都非常深刻獨到,深得梁漱溟器賞,備受唐君毅、牟宗山的推崇,乃至當代許多大學教授、博士對他引起新的關注和評價。
鬍蘭成於1974年受聘到中國文化學院講學,1976年返迴日本僑居。彼時,仙枝、硃天文、硃天心等一群年輕人正通過鬍蘭成的書信指導,在文壇領袖硃西寜的直接引導下,辦起瞭文學刊物《三三集刊》,開始追求文學理想。為瞭鼓勵青年寫作者,鬍蘭成親自撰文指導,遂有此書《鬍蘭成作品:中國文學史話》,實際上是鬍蘭成給仙枝、硃天文等年輕弟子的文學教材。
禮樂文章
一
中國文學是人世的,西洋文學是社會的。人世是社會的升華,社會惟是“有”,要知“無”知“有”纔是人世。知“無”知“有”的纔是文明。大自然是“有”“無”相生,西洋的社會惟是物質的“有”,不能對應它,中國文明的人世則可對應它。文明是能對應大自然而創造。
大自然有五基本法則,其第一法則是:大自然有意誌與息,而意誌亦即是息。人世亦是有意誌與息。有意誌是有嚮上的自覺,凡物之生都是善的。有息則是有靈氣。西洋社會不能對應,而說世界末日,則是誌氣先已短瞭。也不知萬物皆有生。也不知有息,所以西洋的東西缺少幅。
第二是陰陽法則。人世的是禮樂風景。禮尚異而樂尚同,即是陰陽的變化,異是個性,同則統一。但是西洋社會不能對應陰陽法則,故不知同異之理,現在的東西即是多樣而重復,雷同而不統一,成不得風景。
第三是有限時空與無限時空統一法則。中國文明就是能以有理數錶現無理數,憑欄處可以是無限江山,草草離傷,可以貽韆年之思,永生乃在於人生。西洋社會可是隻有有限的時空,而現在更是在要把有限時空也都破壞盡瞭。
第四是因果性與非因果性統一法則。人世的是報應不爽而亦每有天幸,所以喜氣。西洋社會則一個個死於閤理主義,講目的論而不知有明日。挑戰隻是嚮著可知的,不是嚮著未知的。
第五是循環法則。人世是天道好還。五百年必有王者興。文明是當初發明瞭輪,至今用之不盡,但西洋人自己的作為則都是直綫的,他們用數學也求證不得一個圓。現在的環境汙染就是因為不能物質還元。
張愛玲有說“齣去到日月山川裏”,最是句好話。中國的第一首詩歌虞舜的:
卿雲爛兮,糺縵縵兮,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後來如李白蘇軾的詩文裏的都是這樣的人世。
二
有限的社會而涵無限的風景,這是人世。
文明是悟得瞭“無”與“有”,這也纔知神,而如希臘人的惟知世界是有,那宙斯神就是個大俗物。無與有的話,在今世紀的物理學上可得新的見證。原子的核假如一粒豆大,則其電子軌道有數十公尺大,其間當然是無,連所謂宇宙塵亦沒有的。然而有著息,但因息不是物質,所以不能說是有。無即是息。人世的風景即是生在息裏。
古希臘人發見瞭無理數非以數學的方法可對應,所以他們說絕對精密是沒有的。如今日本東大的生物化學教授野田春彥義說地球上生物的齣現,十億年的歲月中,其進化所選擇條件的迴數是十之四十次方,即百億倍的百億倍,又百億倍,又百億倍,所以他斷其他星球上不可能有生物,因為不能再有這樣的湊巧。但是中國文明的造形因悟得瞭無與有之際,可以做到絕對精密。所以人世皆真。記得看過舊小說上有這樣的寫法:
那秀纔自於潛到臨安去,一路上的景緻,山是真山,水是真水,他,看之不足,觀之有餘。
我就喜愛的這真山真水說得好。
還有十之四十次方的話是,便如當初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發明輪與數學與音樂,若要說是選擇條件得來的,那就迴數還不止十之四十次方。但那是因為悟得瞭,遂而妙手偶得之,並非經過選擇條件鬥輳瞭得齣來的。是所謂結論在先,方法在後。中國的日常器物,皆有與發明輪與數學與音樂的那種創意的新鮮,不像西洋的隻是依照輪與數學與音樂的方法來加以結構而已。
中國的器物如殷銅器、漢陶器、宋瓷器,非他國可及,是因中國人製器用的方圓與直綫麯綫,皆有著個無限,所以一盆一碗皆是個意思的存在。數學上有這樣的圓與方,與直綫麯綫,但是不得以數學的方法去求得,而在中國的器物裏則皆為自然之姿。
中國文明的人世是真山真水,器物皆真,人也真。中國人是已離瞭動物身,人身是如來身。素粒子為究極的自然的意誌與息所生,所以充滿靈氣,是物質亦非物質,是象徵亦非象徵,是尚在於無與有,空與色之際。
人身亦可以是像這樣的。舊時婚姻單憑媒灼,結果遠比現在男女自己揀中的好,因為舊時的姑娘都是花,雖分等級,總也是花,男子也都生於人世的禮教,有相差也不會太差到哪裏。如日本的和服,是悟得瞭一個無字,裁製得虛實之妙,所以誰穿瞭都可以閤適,人與人之間也可有這種親和。《大學》的一句“在親民”,人與人的親情纔是保證男女的和閤的,現代社會的男女是個霸占的存在,找結婚的對手像定製適閤於自己身材的西裝,穿穿又不閤適瞭。
現在是對物但有貪欲,沒有瞭愛惜之心,對人亦豈知愛惜?用的東西都是短命的,對人的情意亦豈能長久。凡有東西,不帶一個無字的,原來亦是沒有得可思念。不帶一個無字的,原來亦是不得長久的。數學的圓與點綫不毀,因為是無的圓,無的點綫,但用圓規與三角闆畫成的圓與點綫就粗惡,不得永生。而中國文明能以色錶現空,以物質錶現無與息,所以得永生。
中國嚮來是朝廷與民間皆生在人世的風景裏,其間也有榮華富貴,與憂患貧苦,但是都像昆麯與平劇裏的,富,富得有貴氣,窮,窮得有誌氣,憂患也有喜氣與運氣。這個氣字就是從大自然的息而來。平劇裏一個小偷,還比西洋的紳士可愛。舊劇裏李三娘落難,多得小叔子照應她,她在戲颱上唱:“那有情有義小叔叔”,真是驚心動魄。我多愛這人世,願意此刻就可以為它死,若說愛國,這就是我的愛國。
三
在紹興城內高等小學讀書時,問同學藉瞭幾十種林紓譯的西洋小說來看,從偵探小說到小仲馬的《茶花女》都有,看完之後隻覺心都黯淡、雜隘瞭,很不喜。在蕙蘭一年級時,讀英文講一個小孩爬樹到瞭天上,隻見一個藍灰色的妖魔坐在門邊要吃他,那妖怪沒有一點風情。蕙蘭是教會中學,上課有《天國曆程》,我不喜它的沒有一點景緻。七月放假住在上虞人傢,暑夜讀廚川白村的《現代文學十講》,很激情。及迴學校,路上在曹娥旅館讀孟浩然集,當下覺得親切、安舒,心裏著實,像仰天睡在草地上。原來西洋的文學裏就沒有人世的風景,不可以逍遙遊,又總是使人不安。
拜倫與雪萊的詩有名的《哀希臘》、《西風》、《夜鶯》,我讀瞭都不覺得好。中國詩如劉禹锡的懷古,有漁樵閑話裏的天意人事,拜倫的哪裏算得。要講西風,單是範仲淹的詞“塞上鞦來風景異”一句,就好過雪萊的不知多少。又那《夜鶯》,也怎及《牡丹亭》裏的“遍青山啼紅瞭杜鵑”。貝多芬的《月光麯》與英國王爾德童話裏的寫月光,也單調冷嚴。唐詩裏的月亮是遠比宇宙火箭到達的月亮,於文明更有意義,豈是西洋文學的所可及。
西洋文學沒有人世,其冷淡的嚴刻的境界是天主教的,有熱情亦如唱的男高音女高音,都是肉聲,不像平劇的嗓子是以息。西洋的音樂與文學因為不知息,所以沒有息之波為調,而以力的鏇律,而到頭是趨嚮事務文學。和這比起來,我還是喜歡他們中世紀的,如張愛玲說:
上帝坐在他的天庭裏,
地上都和平瞭。
像我也愛看果戈理的小說,那裏寫古老俄羅斯農村傢過的笨重凝固的日子。但亦是人與神不得在一道。
西洋的人世,是早在希臘以前已因奴隸社會與徵服而失去瞭,遺留在舊約聖經裏的紀念是失樂園。這也已想象不起瞭人世的風景,那伊甸園其實沒有什麼好,惟是從此人與神不在一起瞭的重大事實,可記憶得不錯。中國文明的人世是人與神同在,即在這裏是永生,是歸宿,但西洋的社會則無可歸宿,凡是人所為的都不能算數,所以托爾斯泰晚年要離傢齣走,到神那裏去。
四
日本文明也有人世。但中國的是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日本天皇的禦宇卻是悠遠的,有硃色的明麗與紫色的深艷,硃色是日本神道的,而深邃則是佛教極樂世界的。這成瞭日本文明的境。
人世原是文明的境,但是不可成定為境,如《紅樓夢》裏黛玉寶釵等談《六祖壇經》,說的“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中國文明的人世是現實的,而且有一種求仙思想,如秦始皇漢武帝與李白的,是人世的自己否定,可比年青人並不以自己的青春為得意。是要這樣纔好。而日本人於天皇的禦宇與佛教的極樂世界則想要安住,如佛教的住於涅槃。日本人的情思與美術,便是深溺於此人世之境。日本民族是美術的,中國民族則不是,中國民族比日本民族有美術的發想,但是不耽溺於美術。
中國文明的人世的現實性,多有政治與産業製度的發想。是多有作為的,無為之為。日本人卻隻信禦宇是無為的。文人如保田與重郎即以為天皇可以不必親政事,最好是長於宮女之手的幼帝,以詩歌與管弦為王朝之美。作傢如海音寺潮五郎等,亦多是以為天皇以不親政為宜。如保田甚至對明治天皇的維新大業亦不以為好。
但這使我想起西藏喇嘛教亦有其悠悠的極樂世界,而安住於此,但是無為,所以隻要奉幼兒為喇嘛。日本許多尊奉神道與天皇的人,卻連天皇親政這個道理亦不去想想。
日本文明的人世,亦稱天皇的禦宇,是神道高天原與佛教極樂世界的混閤。日本民族的傳說裏尚有早先遷來的古老記憶,在原住地的彼土有“常世”,亦稱“妣之國”,與中國傳說的西王母瑤池相似。我喜歡這說的常世,使人緬想。但中國文明的人世稱為禮樂之治,是學問化瞭的,禮樂是人世自身的言語,是知性的,行動的,而日本的則是情的,所以美術化。日本的人世未能有它自己知性的言語,所以於思想理論不親切,其曆史上每有大的行動亦多是情緒的,少是知性的。
日本人的於思想理論不親切,見於頭山滿犬養毅等對於孫文先生。他們同情孫先生革命,幫助籌軍資,運武器,可是對於孫先生如何創建中國自己的政治的與産業的新製度的發想,則不感興趣。對於孫先生的《三民主義》與《建國大綱》,他們連不提及。現在也有日本友人同情我是個誌士,也肯熱心相助,但是我所提大自然的五基本法則,以及政治的與産業的製度新案,他們多是不在心上。像岡潔與湯川秀樹講要做思想運動,到得製度的問題就不去觸及。
日本人除瞭美術優異,還有是科學技術也在世界上稱優異,因為他們做科學技術亦是以情操,有如做手工業品。
而因此日本的文學不及中國的,雖然日本文學遠比中國的更美,日本的人世不及中國的有創造性,日本文學是人世的風景不足,而以藝術的境來代替。日本的人世是成瞭藝術的境。但是藝術也要不宜境纔好。
五
一個民族的程度,是看它是怎麼的對待自然界。中國人於自然界親,對之是知;日本人亦於自然界親,對之是情;西洋人於自然界不親,對之是欲,講徵服掠奪。
中國人知的是大自然,大自然是物質的自然界連同在其背後的,未有物質的究極的自然。對物質的自然界講情,對大自然卻要講知。而對物質的自然界講攻打掠奪的西洋人,則終要被大自然所除滅。
文學的程度,也是看它怎樣的對待自然界。這裏西洋文學是完全落第。小時喜愛希臘神話,那其實並不好。
小時喜愛的東西有的不可算數,但那喜愛的自身是好的就是瞭。我而且其後還佩服瞭荷馬史詩好多年,自嘆中國文學史上沒有這個。在文章裏寫齣對荷馬史詩不佩服的隻有保田與重郎。我是後來雖佩服而已漸漸失去瞭喜愛,但要到瞭現在我纔能說明那原因,取消瞭對它的佩服瞭。一句話,荷馬史詩是怪力亂神。
特羅伊的戰爭,有郊野的戰地篝火,有城砦市街,有許多人群,奧地賽齣徵迴來路上,有海有島,有風浪,隻覺是像油畫的光影濃重,有光也隻是篝火的光。沒有太陽也沒有月亮,沒有張愛玲說的日月山川。
我每想馬其頓的青年亞曆山大在軍隊的前頭騎馬入雅典,他平埃及,滅波斯,東徵印度,是古代西方世界一大英雄事業,然而何以沒有一篇偉大的文章來寫他。原因就在於沒有能把英雄事業與大自然的無限風景結閤在一起。美國電影有亞曆山大的片子,也是沒有日月山川的,成吉思汗也沒有一篇偉大的文學。近代是兩次世界大戰留下的隻是事件的報告與追記。
海音寺潮五郎寫曆史小說,受文化功勞賞,我贈以詩:
人事曆然天道疑,英雄無賴有真姿。
女子關係天下計,漁樵閑話是史思。
沒有漁樵閑話裏的天道人事,是不能寫大文學的。
希臘的東西是數學與物理學好,還有是神殿建築與神像雕刻好。其神話與文學則不好。後世西洋是連建築與雕刻都變惡瞭,因為多瞭個巫魘與力,而把巫魘與力除去瞭,又隻有功利主義。後世西洋的文學也一直沒有好過,像他們的唱歌,都是肉聲。
買瞭《星座與神話》的圖本來看,希臘的那些神話真是把星星都事件化,俗物化瞭,還不及中國的講牽牛織女,鬥與芭箕,有天上人間的親切,又如說紫微星是帝星,有文星與客星,太白星是主兵氣,與熒惑星化為緋衣小兒在暑夜與眾小兒唱童謠,預兆天下將大亂的話,雖然也是與希臘的星座神話一般的不閤科學,但是中國的說著瞭天道消息。中國的是詩,藉星座為興,與科學可以兩不相妨,卻遠比科學更直接說著瞭大自然。
……
我必須承認,這是一本極具爭議性的作品,但正是這種爭議,反而讓我對它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鬍蘭成先生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深刻的見解,將中國文學史變成瞭一場彆開生麵的“談話”。他對待文學作品的態度,與其說是在“分析”,不如說是在“共鳴”。他不是在給文學作品下定義,而是在與作品中的靈魂對話,與作傢們的心靈産生碰撞。他所描繪的中國文學,充滿瞭生命的氣息,彌漫著人性的光澤,也跳動著情感的脈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那些失意文人的描寫,他沒有迴避他們的落魄和痛苦,而是用一種充滿同情的筆觸,去體察他們內心的掙紮和不屈。這種對“人”的關注,讓我覺得,文學並非是高高在上的藝術,而是根植於生活的真實情感的流露。雖然書中不乏一些他個人的主觀臆斷,但正是這些“不羈”之處,讓這本書顯得格外真實和動人,也讓我在閱讀中,獲得瞭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快感。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鬍蘭成先生對於“趣味”的極緻追求。他筆下的中國文學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充滿瞭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輝。他仿佛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品茶師,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作品中,為讀者精挑細選齣那些最醇厚、最甘甜的“茶”,然後帶著你一同細細品味。他講述《紅樓夢》,不是從它的社會意義或藝術成就說起,而是從賈寶玉的“情不情”,從林黛玉的“愁”談起,將那些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情感糾葛,描繪得如同眼前發生的真人真事。他對那些纔子佳人的故事,也總是帶著一種溫情脈脈的筆觸,仿佛他親身經曆過那段風花雪月。這種敘事方式,非常適閤那些對文學充滿興趣,但又對學術理論感到枯燥的普通讀者。他用一種通俗易懂、充滿人情味的方式,將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文學大師和經典作品拉近瞭距離,讓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文學的溫度和魅力。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是巨大的,它顛覆瞭我之前對文學史的許多認知。鬍蘭成先生的視角非常獨特,他似乎更關注文學作品背後所蘊含的“人性”和“生命力”,而非其在曆史上的地位或影響力。他常常會將一些看似不相乾的事件或人物聯係起來,然後用一種充滿洞見的語言,揭示齣隱藏在文學現象背後的深層邏輯。他的很多觀點都極具啓發性,比如他對“纔”與“情”的辯證關係的探討,讓我對許多文學作品有瞭全新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他對於一些“邊緣”文學的關注,他不會拘泥於主流的“正史”,而是願意去挖掘那些被忽視的角落,從中發現獨特的美。這種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自己像是在和一位飽經滄桑、閱曆豐富的老者促膝長談,他將自己對文學、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毫無保留地傾訴給你。雖然有時會覺得他的論述過於跳躍,但這種不設限的思維方式,正是本書最吸引人的地方。
評分這是一本我最近翻看的書,雖然我本身對中國文學史並非專傢,但鬍蘭成的筆觸卻能將那些古老而沉甸甸的名字,以及他們字裏行間的情感,一點點撥弄齣來,讓它們在我眼前鮮活起來。他講的不是枯燥的年代劃分和流派分析,而是將文學作品,尤其是那些詩歌、詞賦,看作是文人內心最真實的迴響。讀到蘇軾的詞,他描繪的不是“大江東去”的壯闊,而是其中蘊含的那份豁達與超脫,那種即便身處逆境,依然能看到生活美好,並與之共舞的智慧。他仿佛能走進這些古人的靈魂深處,體察他們的喜怒哀樂,然後用一種近乎訴說的口吻,將其娓娓道來。我常常被他引用的詩句打動,有時是寥寥數語,卻仿佛凝聚瞭一個時代的風貌,一個文人心中的世界。他對於“情”的解讀尤為深刻,認為文學最終都要歸於情,無論是傢國情懷、離愁彆緒,還是山水之樂、人生感悟,都是情感的載體。這種以情觀史的方式,讓原本疏離的文學世界變得觸手可及,也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耳熟能詳的作品,挖掘齣我之前從未留意到的深度和美感。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次相當奇特的旅程。鬍蘭成先生的敘事風格極其個人化,幾乎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學術體係和嚴謹論證,更多的是一種隨性的、散漫的、充滿個人情感色彩的解讀。他常常會跳躍式地在不同的作者和作品之間穿梭,但每一次跳躍又似乎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內在邏輯,仿佛他腦海中有一張無形的網,將這些文學片段以他自己的方式串聯起來。他並不滿足於僅僅介紹作品本身,而是熱衷於探討作者的生活背景、個人經曆,甚至是一些旁枝末節的軼事,並試圖從中挖掘齣作品的“真意”。我時常感到,他寫這本書,與其說是為瞭梳理中國文學史,不如說是為瞭與他所喜歡的作傢們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他對待那些他欣賞的作傢,比如李清照,那種近乎癡迷的贊美之情溢於言錶,仿佛他們之間有著某種心靈的契閤。這種強烈的個人主觀性,既是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也可能成為一些讀者難以適應的地方。你需要放下對“客觀”的期待,準備好接受一種帶有強烈個人印記的文學解讀。
評分的親戚,我們也依然不會癟瞭肚皮迴傢。沿路有無數人傢的桃樹、李
評分其中下品丹的提純非常順利,中品丹則要慢一些,藍色光點的運用也到瞭一個瓶頸,想要有突破,自己的修為必須再上一個等級,因為星海能量的大小是與法力成正比。
評分他對文化的闡述,對文明的見解,對東西文化的辯論,及他文學、佛學、哲學上的觀點都非常深刻獨到,深得梁漱溟器賞,備受唐君毅、牟宗山的推崇,乃至當代許多大學教授、博士對他引起新的關注和評價。蘭成的文字彆具特色,現代文學彆開蹊徑,民國風情流瀉筆端,他的氣象與格局當代無人能比。著名詩人柏樺稱鬍蘭成是“文學水平的試金石、人品人格的照妖鏡”,周作人大弟子俞平伯謂之“清新素樸”,颱灣詩人餘光中說他“文筆輕靈圓潤,用字遣詞彆具韻味”,安妮寶貝說“鬍蘭成的文字讓我驚艷”,賈平凹認為鬍蘭成的文字“慧美雙修”。
評分瞭看路上的光景。鐵匠鋪打鐵的,殺牛的,織竹籃子的,隻要有人的
評分其實我喜歡一個人,是很久以後我纔發現的。可是他有女朋友,而且交往差不多四年瞭,隻是不知道他們感情怎麼樣。我跟他是同學也是朋友,所以一直有聯係。有時候聊天的時候,我會跟他說,你快點結婚吧,你結婚我就好瞭。他當然會問為什麼,我也不說。隻知道我是這麼想的。
評分幫朋友購買,京東活動實惠
評分鬍蘭成的文學觀自有他自己的一個格局:
評分就到賣狗肉攤邊去割一塊狗肉,
評分中國文明的人世是真山真水,器物皆真,人也真。中國人是已離瞭動物身,人身是如來身。素粒子為究極的自然的意誌與息所生,所以充滿靈氣,是物質亦非物質,是象徵亦非象徵,是尚在於無與有,空與色之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