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形、容貌、舉止、情態、須眉、聲音,在在都能透露齣TA的本質。是青年纔俊還是渣人怪胎?是應該傾心相交、重用還是退避三捨?颱灣易學大師劉君祖精解《冰鑒》,為您講述識人秘笈。
《冰鑒》是一部關於識人、相人的經典著作,深受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的喜愛。不同於一般的江湖相書,《冰鑒》強調聲音、容貌、神態、氣色的密切關聯,注重在動態變化中尋求zui佳的平衡,介紹瞭識人、相人的重要方法。在《新解冰鑒》中,作者以《周易》的高遠思想境界關照、解析《冰鑒》,不僅詳細講述瞭透過外錶看到他人本質的具體方法,還揭示瞭依靠修為改變個人命運的深刻哲理和具體途徑。
劉君祖 1952年生,祖籍湖南寜鄉。颱灣周易文化研究會創會理事長,中華孫子兵法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奉元學會現任理事長。
劉君祖先生精研傳統經典近四十年,尤其深修《易經》,為近年來享譽海內外的易學大傢。
劉君祖先生於書院講授傳統經典近三十年,授課內容涉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傢,以及佛傢經典。他講授的傳統經典,注重依經解經,體貼經義,將深奧難懂的義理,轉化為切實有用的人生智慧,呈現瞭傳統文化的真味道,開啓瞭現代中國人真正讀懂中華傳統經典的方便之門。多年來,他一直孜孜緻力於兩岸的文化交流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工作。
前言
袁樹珊序及序文詳解
神骨第yi
(一) 總論
(二) 神分清濁邪正
(三) 神存於心
(四) 觀骨察人
(五) 骨之色與質
剛柔第二
(一) 總論
(二) 外剛柔
(三) 內剛柔
容貌第三
(一) 總論
(二) 論容
(三) 論貌
(四) 貴賤
情態第四
(一) 總論
(二) 論常態
(三) 論變態
須眉第五
(一) 總論
(二) 論眉
(三) 論須
聲音第六
(一) 總論
(二) 論聲
(三) 論音
氣色第七
(一) 總論
(二) 氣色類型
(三) 氣色與命途
(四) 氣色之青白
神骨第yi
語雲“脫榖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麵部。他傢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yi。
“語雲”,俗話說。“脫榖為糠,其髓斯存”,這當然是象徵筆法。“脫榖為糠,其髓斯存”,有一點像《易經》中的剝卦。上爻“碩果不食”,果皮、果肉不是zui重要的,裏麵的種子纔是zui重要的,那纔是創造力的源頭,也是每一個生命的基因跟其他生命不一樣的地方。子女會像父母,不可能全像,跟他的兄弟姐妹也不會全像,那就是“獨”。桃仁能生成桃子,不會長成杏子。我們探到裏麵的精華,會發現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可以“人同此心”,但不可能“人同此獨”。“脫榖為糠”,就是突破外麵的假象,“其髓斯存”,就是看到真相。“神之謂也”,神就是這個東西,要剝極瞭纔能復。一般人隻看錶象,而高手是剝到zui後,探知真相。這就是《心經》所說的“觀自在”。要怎麼觀?“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需要zui深奧的智慧,纔可以“照見五蘊皆空”,把所有的東西都探透,看到裏麵的真實,纔能“度一切苦厄”。《冰鑒》第yi句話就告訴我們要探到神,不然一開始就會陷在形裏麵。全句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俗話說:“去掉稻榖的外殼,就是沒多大用的糠,但大米這一稻榖的精髓仍然存在”,用在人身上來說,就是人的內在之神。這句話就是提醒我們識人要嚮深處探求。
那麼“'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呢?“騫”就是虧,剝卦就是山騫的象,岩石日漸風化。剝卦《大象傳》稱:“山附於地,剝。”山被不斷地風化侵蝕,但是它不會崩塌。為什麼?因為它有骨,即基本的岩石架構,就像人的身體一樣,即使外錶消瘦不堪,但還是有骨撐著。就像稻殼剝掉瞭,但是裏麵zui重要的米還在,那是zui基本的生命力。“山騫不崩”,雖然不是青春永駐,但是基本的樣子還在。換句話說,“骨”很重要,傲骨嶙峋。“山騫不崩”,為什麼不崩?因為山是石頭構成的,哪有那麼容易垮呢?“'唯石為鎮',骨之謂也”,山沒有那麼容易崩,因為有石頭鎮住瞭,就像骨骼能支撐人體一樣。這句話完整的意思就是:“山體錶麵的泥土雖然常會流失,但山不會崩塌,靠的就是其主體部分--岩石”,岩石就相當於人體zui堅硬的骨骼部分。
“'脫骨為糠,其髓斯存',神之謂也;'山騫不崩,惟石為鎮',骨之謂也”,一句廢話都沒有,提醒我們掌握本質,瞭解基本架構。所以,神骨當然無比重要,禁得住歲月的風霜,一個人隻要本質存在,外麵再怎樣風雲變色,都打不垮。
一個人的神骨實在是很難琢磨,但不要緊,下麵開始具體講述。我們先看“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就是整體,一個人一身的精神主要集中在兩隻眼睛上。一身精神,完全錶現在靈魂之窗--眼睛上。我們常常講“眼神”,一個人有沒有神采,就看眼睛。雙目炯炯有光,精神自然煥發。換句話說,精神的落腳點體現在眼睛。雖然“神無方”,但是眼睛凸顯人的神。從古到今的美人,她的眼睛起碼不會難看,光那眼神就勾魂奪魄,再不然就水汪汪,很多文人看瞭直說要淹死在那一汪水裏。這就是整體的精神凸顯在眼光的流動中。有的人心性不正,眼睛看起來不是色迷迷,就是渾濁無光;有的人感覺就不一樣,目光如電,懾人心魂。“一身精神,具乎兩目”,說明神是無形的,但也能錶現齣來,主要錶現於兩目。如果兩目之中有一些缺陷,人的精神肯定就差很多。孟子觀人的時候,為什麼要說觀其眸?因為眼神太重要瞭。《孟子》中提到一個名叫北宮黝的人如何養他的勇氣--養勇,就是“不膚撓,不目逃”,肌膚被刺不退縮,眼睛被人瞪著不逃避。也就是說,心底坦蕩,眼睛可以直視彆人。一般人如果遇到一些不敢直視的情況,通常就氣餒瞭,不敢直視。小孩子就敢直視,眼光清澈,完全不會畏懼。眼神一旦不是很寜定,人就開始躲閃、逃避,甚至墮落。嗜欲漸深,天機漸淺。《易經》中的睽卦之“睽”,不也是眼睛齣問題瞭嗎?其上爻“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看到很多奇怪的東西,不是看到滿身泥巴的豬拉車子,就是看到載瞭一車子的鬼。也就是看到彆人都覺得是壞人,看到的隻有老牛破車,這就是你的欲望、憤恨濛蔽瞭理智,讓你的神都有問題。
“一身骨相,具乎麵部”,一個人的骨相,主要體現在他的一張麵孔上。麵部就等於是全身骨相的縮影,分析骨相的時候,zui主要的就是看你那一張臉。從中醫的角度來講,人的身體各個部分都息息相關。像看人的耳朵、舌頭,就能知道人體的某個部位有何毛病。神骨是zui重要的,它體現瞭內在的實質。讀書讀得心醉神迷,zui後還是要問,在21 世紀我們所讀的書該如何與實踐結閤起來?如果無法落實,那對這書真該打一個問號瞭。儒、釋、道,它們都要麵臨操作性的考驗,就是要落實。《金剛經》很多人都喜歡念,念瞭心裏很舒服,怎麼操作呢?這是要問自己的問題。經典當然是可以落實的,它不是空泛的理論。《冰鑒》同樣告訴你如何操作,就如“一身精神,具乎兩目”,是不是把焦點告訴你瞭?還有“一身骨相,具乎麵部”,麵部也有骨,那是zui重要的,也是具體而微的。研究麵部就可以瞭解全身整體的骨架瞭。
“他傢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冰鑒》的作者認為麵相學裏麵有百傢學說,高手如雲。他們會“兼論形骸”,討論這個,也討論那個,但是討論瞭半天,就不像他這個“高級知識分子”“先觀神骨”。“文人”,完全是正麵的意思。他覺得自己纔是文人,不去討論鼻子、耳朵,也不去討論臀部或者手腳,直接從觀神骨開始。神骨纔是麵相的精髓,纔是要點中的要點。那些看相的人,一看到那些肥頭大耳的,就說他會發財,即所謂的“十肥九富”,這就有一點“兼論形骸”,不是究竟。文人的做法是“先觀神骨”,這纔是高級的。
“開門見山,此為第yi”,文章的做法很重要,包括做事也是如此,首先就要懂得開門見山,把要點在簡短的總論中寫齣來,讓人傢知道文章的主旨在哪裏。不要東扯西拉,讓人看完文章,還茫然不知你在說什麼。“開門見山”是zui重要的。不要迂迴又迂迴,繞彎又繞彎,不如開門見山,把重要的東西先揭示齣來,開宗明義。《易經·係辭傳》一開始就告訴我們“易簡”的重要,整個《係辭傳》通篇都在講“易簡”。“易簡”就是《易經》的開門見山,以此為第yi,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
……
《新解冰鑒》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多的是一種思考方式的轉變。我之前可能更傾嚮於從性格測試或者心理學的角度去理解一個人,但這本書提供瞭一個全新的維度。劉君祖大師通過對麵相的深入剖析,讓我看到瞭“身體是心靈的鏡子”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他不僅講瞭“看”,更講瞭“悟”。書中對一些細節的描繪,比如鼻翼的寬窄、嘴唇的厚薄,甚至是耳垂的大小,都賦予瞭它們更深層次的含義。我曾經對這些細微之處不以為意,但讀完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並且嘗試去理解它們所代錶的意義。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身上都隱藏著很多不自覺的錶達,而這些錶達,往往比我們刻意營造的形象更能反映真實的自我。這本書讓我更加關注細節,也更加理解瞭“言為心聲,形為神顯”的道理。
評分對於《新解冰鑒》這本書,我最欣賞的一點是它非常注重實踐性。很多時候,我們在閱讀關於命理或者人性的書籍時,會覺得理論很豐富,但一旦放到實際生活中,卻發現無從下手。而劉君祖大師的這本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他不是簡單地羅列一些麵相特徵,而是將這些特徵與人的性格、行為模式、甚至潛在的命運走嚮聯係起來,並且用非常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述。書中會提到一些具體的“辨彆”方法,比如如何通過觀察眼角的神態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意圖,或者如何通過下巴的形狀來推測其晚年運勢。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人情世故”的解讀,它不僅僅是講麵相,更是將麵相作為一種工具,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以及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趨利避害。這種將理論與實用性相結閤的做法,讓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識人秘笈”,更是一本“處世智慧”的指南,對於我理解和處理人際關係,有著極大的啓發。
評分拿到《新解冰鑒》這本書,真的是一種機緣巧閤。我一直對命理學,特彆是麵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能找到的這類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內容陳舊,缺乏實踐指導。這次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推薦下,看到瞭劉君祖大師的這本書。我對劉大師的名字並不陌生,他作為易學領域的權威,其著作一嚮以深入淺齣、兼具理論與實踐著稱。翻開《新解冰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其精美的裝幀和清晰的排版,這讓人在閱讀之初就産生瞭愉悅感。我尤其期待的是,這本書是否能真正揭示“識人秘笈”的精髓,通過麵相來洞察人心,把握人性的復雜與微妙。我一直認為,瞭解一個人,不僅僅是看他的言行舉止,更深層次的洞察來自於一些不易察覺的細節,而麵相學恰恰提供瞭這樣一個視角。這本書的標題“新解”二字,也讓我充滿好奇,它會帶來怎樣不同於以往的解讀?是更符閤現代社會的觀察方式,還是對傳統理論的創新性發展?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跟隨劉大師的腳步,去探索這門古老而又神秘的學問。
評分在閱讀《新解冰鑒》的過程中,我被書中“識人”的視角深深吸引。這不僅僅是簡單的看相,更像是一場深入人心的解讀。劉君祖大師在書中,將冰鑒之術與人情世故巧妙地融閤,讓我們得以窺探人性中最隱秘的部分。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氣度”的描寫,它不僅僅是外在的錶現,更是內在修為的體現。大師通過對五官、骨骼、乃至皮膚紋理的細緻分析,為我們勾勒齣一幅幅生動的人物畫像,讓我們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不同的人在為人處世上會有怎樣的差異。這本書讓我明白瞭,識人並非一味地去評判,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洞察對方的優點和不足,從而做齣更明智的選擇。這種“知人善任”、“趨吉避凶”的智慧,對於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起到瞭重要的指導作用。
評分讀完《新解冰鑒》,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種豁然開朗。我一直覺得,傳統的麵相學講究“觀形察神”,但很多時候,這些“神”的解讀太過抽象,難以把握。而劉君祖大師在書中,將那些復雜的理論,巧妙地融入到具體的觀察點中,並且舉瞭大量的例證,讓原本高深莫測的學問,變得觸手可及。例如,書中對於不同眉形的解讀,我之前看過很多相關書籍,但都比較籠統。在這本《新解冰鑒》裏,大師不僅詳細描述瞭每種眉形的特徵,還結閤實際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瞭分析,甚至提到瞭某些微錶情與麵部特徵的關聯。這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平時忽略的一些細微之處,竟然蘊含著如此豐富的信息。我開始嘗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書中的知識,觀察身邊的人,發現很多解讀都非常精準,甚至比我之前憑感覺的判斷還要深入。這讓我對這門學問的認知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真正理解瞭其內在的邏輯和精妙之處。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學習國學知識
評分學習國學知識
評分學習國學知識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學習國學知識
評分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