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解讀與詮釋,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感悟國學智慧,以此提升領導者的品格修養,塑造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激發領導者的理念提升,增加領導者的領導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儒、道、禪經典智慧的闡釋,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感悟國學智慧,以此提升領導者的品格修養,塑造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激發領導者的理念提升,增加領導者的領導智慧。
古今事理相通,藉古可以鑒今。本書上溯國學經典,下承中國現實,解讀中華儒道禪經典智慧,探尋全球領導力前瞻理論,努力嘗試為當代領導力發展提供一個新角度和一種新思維。
本書以點麵結閤、古今交匯、中外互映的方法,從思想與方法兩個角度,運用眾多案例詮釋中國傳統領導智慧與世界領導力前瞻觀念。讀者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思考,可以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領導智慧,並接引現代西方領導力理論。
作者簡介
嶽陽,文化戰略專傢、資深管理培訓導師、管理專欄作傢。兼任多傢商學院教授、集團公司顧問,在某世界500強企業有十餘年的管理實踐。作者在長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實踐的同時,孜孜不倦地對管理進行探索與思考,在全國各地作過上韆場講座,受到廣泛的歡迎和關注。
其經典課程“國學智慧與領導力修煉”“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禪與現代人的幸福生活”“企業文化戰略與落地”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著名高校工商管理總裁班和眾多企事業單位、組織、大型論壇中廣受歡迎。
著有暢銷書《解碼溝通》、《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邁嚮成功的溝通管理》、《邁嚮幸福的時間管理》、《讓員工跑起來——授權與激勵的藝術(精華版)》《解碼溝通(升級版)》《國學智慧與領導力修煉》等。
目錄
第一章 儒傢的領導智慧 / 1
一、“以身作則”——儒傢領導者的人格特質 / 8
二、“修己安人”——儒傢領導者的踐行體悟 / 40
三、“修己以安百姓”—儒傢組織管理思維 / 54
四、義利觀——儒傢的經營方式 / 59
五、中庸之道——儒傢的管理哲學 / 64
第二章 道傢的管理智慧 / 84
一、老子其人 / 84
二、在恍惚中感受老子的哲學思想 / 86
三、道傢與領導力 / 90
第三章 禪與現代管理 / 192
一、禪是什麼? / 193
二、禪的來龍去脈——從一祖到六祖 / 195
三、管理者為什麼特彆需要學習禪? / 202
四、禪與現代管理 / 253
參考文獻 / 275
前言/序言
國學經典燦若群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翱翔在中華文化的天空是幸福的,沐浴於國學經典的長河是暢快的;品讀先賢哲人的智慧是驚喜的,分享心得感悟的點滴是愉悅的。
國學經典光輝燦爛,璀璨奪目。我們的祖先踏歌而來,攜詩而至,無論是春鞦金戈、戰國鐵馬,還是秦漢曉月、唐宋風雨,均韻味無窮、華章紛呈。
如何成為領導者,孔子如此勸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老子如此教導:“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榖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榖王。”“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更有禪傢的點化:“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先哲是智慧又和藹可親的老人,藉由解讀經典以使現代人能與偉大先哲靈犀相通,相晤暢談,古今對接。
“善言天者,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閤於今;善言人者,必有厭於己。”(《素問·舉痛論》)大意為:“善於談論天道的,必能應驗於人事;善於談論曆史的,必能應閤於今事;善於談論人事的,必能結閤自己的情況。”
古今事理相通,藉古可以鑒今,先哲有雲,“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言古人的經曆得失,可以作為今人的鏡鑒。
德國哲學傢雅斯貝爾斯說:“個體自我的每一次偉大的提高,都源於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觸。”
本書是我從小到大熱愛國學的一個記錄,準確地說就是這二十多年我不斷學習國學,經年纍月、手不釋捲、口不絕吟的一個明證。他是引我成長、領我前行、教我處世、導我做人的一位無時不在、誨人不倦的導師。
本書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解讀與詮釋,讓讀者在輕鬆閱讀中感悟國學智慧,以此提升領導者的品格修養,塑造領導者的個人魅力,激發領導者的理念提升,增加領導者的領導智慧。
我一直認為東西方領導智慧的相互補充、融會貫通,是當代世界領導力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趨勢。因為人類偉大的智慧在最高處總是相通的,老子與蘇格拉底是可以成為好朋友的,子思與亞裏士多德是可以暢談中庸之道的,陶淵明與有官不做、隱居鄉下的古希臘先哲米鬆(Myson)是可以一起采菊的。
上溯國學經典,下承中國現實,解讀中華儒道禪經典智慧,探尋全球領導力前瞻理論。作者不揣淺陋,努力嘗試為當代領導力發展提供一個新角度和一種新思維,也許會起到拋磚引玉之作用。
本書以點麵結閤、古今交匯、中外互映的方法,從思想與方法兩個角度,運用眾多案例詮釋中國傳統領導智慧與世界領導力前瞻觀念。
讀者通過對本書的閱讀、思考,可以瞭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領導力智慧,並接引現代西方領導力理論。
書畢之際,迴首不覺已曆春夏數載,窗外幾度花開花落。其中苦辛,人事多舛,世事紛亂,多次擱筆。每每有莫逆於心的糾纏和睏惑,閃過半途而廢的心念,也是先哲智慧教導我“行百裏者半於九十”“靡不有初,鮮剋有終”“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激勵我穿越黑夜抵達黎明,迎來朝陽。
從這一點上來看,閱讀經典智慧獲益的首先是自己。可謂“舉燭的總在燭光中,祝福的總在福蔭裏”“給人以星火者,必懷火炬”。
在本書付梓之際,特彆想寫上我的感謝,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的領導與一任又一任的責任編輯,他們總是兢兢業業、盡心盡力,先後有六本書都在他們的鞭策和鼓勵下完成。本書的責任編輯鄧婷女士,為本書傾注瞭大量心血。在此,一並緻以誠摯的謝意。
同時,還要感謝我的好朋友張俊秀先生,他在書稿討論、案例選擇、寫作風格等方麵為我提供瞭很多實際的幫助。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考瞭一些專傢、學者的成果,大都一一注明,極少部分資料由於寫作時間跨度較長,無法注明,在此一並緻謝。
修改完全書最後一個字,已經是五月下旬。今夜正月朗星稀,明月照著清華園的荷塘,我在荷塘月色裏散步,蓮花正開著,恍然想起:
“當你認識瞭那朵蓮花的時候,你也就變成瞭那朵蓮。”
嶽陽
2016年1月26日初稿於澳洲墨爾本大學公寓
2016年5月22日修改於清華園
《吾心安處是吾鄉:傳統文人心境與現代生活》 捲首語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人們仿佛被無形的洪流裹挾著嚮前,追逐著名利,奔波於生計,內心的寜靜與平和似乎漸行漸遠。我們渴求一份錨定,一份歸屬,一份不被外界喧囂所擾的安然。然而,這份渴求,並非現代獨有,曆代文人墨客,在風雲變幻的時代洪流中,亦曾反復叩問,內心的棲居何在?《吾心安處是吾鄉》一書,正是試圖在一脈相承的中國傳統文化底蘊中,尋覓這份古老而永恒的答案,探尋傳統文人的精神世界,以期在中和的智慧與詩意的棲居中,為現代人點亮一盞明燈,迴歸內心的故土。 本書並非對古籍的簡單羅列,亦非故紙堆中的陳腐空談。它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一次與古聖先賢的精神交融。我們從浩如煙海的國學經典中,精心擷取那些關於人生修養、情感疏導、價值堅守以及看待世界之道的智慧片段,並將之置於現代生活的語境中進行解讀與品味。我們相信,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文字,依然閃爍著動人的光輝,能夠啓迪當下,慰藉心靈。 第一章:溯流而上,文人心跡的古今對照 本章將帶讀者迴溯中國傳統文人的精神譜係。從孔孟老莊的哲學奠基,到魏晉風骨的灑脫不羈,再到宋明理學的內省求道,以及明清之際的獨立精神,我們追溯那些影響深遠的思想流派,理解文人如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構建和維護其精神傢園。 “憂樂”之思與“達觀”之道:我們將考察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憂而憂”的博大胸襟,陸遊“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誠情懷。對照現代社會中個體與集體責任的邊界,探討如何在“憂”與“樂”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理解“達觀”並非逃避現實,而是以一種超然的心態去麵對挑戰,從容不迫。 “隱逸”情結與“齣世入世”的辯證:從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意,到林逋“梅妻鶴子”的孤高自許,我們將探討中國文人骨子裏揮之不去的“隱逸”情結。這並非消極避世,而是一種對內在純淨的追求,一種精神上的獨立。我們會將其與現代人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以及在職場與個人空間之間尋找自由進行對比,闡釋“齣世”的智慧如何滋養“入世”的擔當,達到一種“身在紅塵,心在山林”的境界。 “風骨”與“獨立人格”:我們迴顧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蘇軾的“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曠達。這些都是中國文人堅守獨立人格的寫照。我們將探討在信息爆炸、觀點多元的當下,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隨波逐流,塑造不卑不亢、正直豁達的個人品格。 第二章:詩情畫意,意境營造中的情感安頓 本章將深入探究中國傳統文化中“詩意”的力量,以及如何通過營造“意境”來安頓浮躁的心靈。我們相信,藝術不僅僅是觀賞,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一種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山水之間,天地悠悠:從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到李白的“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將品味中國山水詩畫中蘊含的宇宙意識和生命感悟。我們會引導讀者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邊之美,從平凡之處體悟自然的宏大與細膩,從而獲得心靈的滋養與升華。即使身處鋼筋水泥的叢林,亦能於心頭開闢一方澄澈天地。 “味”之生活,五感沉浸: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味”,不僅僅指口腹之欲,更涵蓋瞭對生活細緻入微的品鑒。從茶道的靜心,到香道的雅趣,再到書法的筆墨禪,以及園林的移步換景,我們將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多感官的體驗世界。我們會鼓勵讀者在日常飲食、穿著、居所、甚至每一次呼吸中,去捕捉那些被忽略的美好,重塑對生活的熱愛與感知力。 “琴棋書畫”的精神滋養:這些被視為“文人四藝”的傳統藝術形式,遠不止是技能,更是修煉心性、陶冶情操的絕佳途徑。我們將探討如何從簡化的練習中,體會其中的韻律、邏輯與美學,如何讓這些古老的藝術形式,成為現代人舒緩壓力、豐富內涵的齣口。 第三章:方寸之間,內觀自省的生活哲學 本章將聚焦於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的“內觀”與“自省”,這是通往內心寜靜的關鍵路徑。我們相信,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在,而非外在的得失。 “格物緻知”的探尋精神:從程頤“格物緻知”的理念齣發,我們將探討如何以一種嚴謹、求真的態度去認識世界和自我。這並非要求讀者成為學者,而是鼓勵一種對事物本源的好奇心,一種不滿足於錶象的探究精神,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義。 “知止而後定”的邊界意識:老子“知止而有定”的思想,在信息爆炸、欲望膨脹的現代社會尤為重要。我們將探討如何認識到自身的局限,設定閤理的目標,避免過度追求,從而獲得內心的穩定與平和。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也是一種對生活智慧的體現。 “無我”的境界與“利他”的實踐:佛教的“無我”思想,與儒傢的“仁”和道傢的“不爭”遙相呼應。我們將探討如何超越狹隘的自我中心,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踐行“利他”的原則,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這種“無我”,並非喪失自我,而是以一種更超然、更慈悲的方式存在。 第四章:修身齊傢,迴歸本真的生活智慧 本章將從個人修養的層麵,延展到傢庭與人際關係的經營,最終迴歸到對本真生活的追求。我們相信,個人的安頓是處理好一切關係的基礎。 “修身”為本,立德樹人:從曾國藩的“八德”到王陽明的心學,我們將深入探討“修身”在個人成長中的核心地位。我們會提供一些可在現代生活中實踐的方法,例如通過每日反思、習慣養成、堅持閱讀等,來不斷完善自我,提升人格魅力。 “齊傢”之道,和諧為貴:中國傳統文化曆來重視傢庭。我們將藉鑒“孝悌”的傳統美德,以及“禮”在傢庭關係中的作用,探討如何在現代傢庭結構中,建立起相互尊重、理解與支持的和諧氛圍。這包括有效的溝通方式,共同的傢庭價值觀,以及如何平衡代際關係。 “近隣”之道,君子之交:在中國傳統人際交往的智慧中,“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種極高的境界。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保持真誠與尊重,處理好工作與生活中的交往,建立起健康、穩定、有益的社會連接。 第五章:時代潮湧,文人精神的新生 本章將是全書的升華,我們將在梳理傳統智慧的基礎上,探討如何將這些古老的精神力量,轉化為適應現代生活、應對時代挑戰的獨特優勢。 “變”與“不變”的智慧:我們迴顧曆史,文人精神並非僵化不變,而是在時代浪潮中不斷適應與發展。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快速變化的社會中,保持核心的價值理念,同時擁抱新事物,學習新技能,保持開放的心態。 “慢”的勇氣與“靜”的力量:在崇尚速度與效率的時代,我們提倡“慢”的勇氣,即放慢腳步,去感受生活,去深入思考。我們提倡“靜”的力量,即在喧囂中找到內心的寜靜,在紛擾中保持清醒的頭腦。 “吾心安處是吾鄉”的現代迴響:最終,我們將迴到本書的主題。我們相信,無論身處何方,經曆何事,“吾心安處是吾鄉”是一種永恒的追求。這份安處,源於對自我價值的清晰認知,源於與傳統文化的深層連接,源於在日常生活中對詩意與哲學的體悟。本書旨在幫助讀者,在這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心靈淨土,安然前行,活齣屬於自己的深度與廣度。 結語 《吾心安處是吾鄉:傳統文人心境與現代生活》,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心靈的旅程。它邀請您一同走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庫,發掘那些曆久彌新的智慧,並將之融入您的生活。願這本書能為您帶來一份寜靜,一份啓迪,一份力量,讓您在追逐現代生活的同時,不忘迴歸內心的故土,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那片安寜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