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随着机械制造设备的数控化,企业急需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的技工、程序员。本书是为有志学习数控加工的初学者、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编程程序员,及学习数控加工的学生编写的。数控加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以数控加工的应用为目的,基于目前企业中广泛使用的FANUC数控系统,介绍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加工程序手工编程,以及数控机床操作、工艺参数的选择、典型加工实例等数控知识。
学习数控机械加工的基础是掌握数控手工编程,只有掌握了手工编程,才能操作数控机床,完成对工件的数控加工。《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重点讲解数控手工编程知识,围绕程序应用讲述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并结合加工实例阐述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加工工艺等综合一体的数控知识,使读者具备操作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机床的岗位能力。本书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实用型技术书籍,书中内容由浅入深,可作为初学者学习数控技术的入门书籍。由于书中加工实例选自生产实际,对从事数控加工的技术工人、数控程序员、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等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对其学习提高也有很好的帮助。
内容简介
想转行数控加工,而苦于找不到真正零起点学习资料的自学者;具备普通机床加工技能,想通过自学来掌握数控加工技术的机械工人;系统学习了数控加工基础知识,却缺乏实操经验、刚到工作岗位一时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毕业生;立志从事数控加工,而又无经济实力参加数控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
《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对各技能模块以“跟我学”的讲解方式进行展现,突出每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
《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内容详略得当,简要介绍机床结构原理、自动编程软件指令,重点讲述机床基本操作、手工编程指令应用、自动编程过程方法,强调对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选择主流机床、主流数控系统、主流CAM软件,与市场接轨;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即学即会,更适合读者自学,尤其是初学者。
目录
数控编程基础
1.1 数控机床入门
1.1.1 数控机床与数控系统
1.1.2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
1.1.3 数控加工程序
1.1.4 数控机床坐标系
1.2 FANUC系统数控手工编程概述
1.2.1 编制零件加工程序步骤
1.2.2 FANUC系统数控程序组成
1.2.3 程序段格式
1.2.4 常用M代码说明
1.2.5 数字单位英制与公制的转换
1.2.6 小数点编程
第2章 FANUC系统数控镗铣加工程序编制
2.1 FANUC M(铣削)系统准备功能G代码
2.1.1 数控镗铣加工设备
2.1.2 FANUC M(铣削)系统准备功能G代码
2.2 数控镗铣加工坐标系
2.2.1 数控铣床的机床坐标系
2.2.2 工件坐标系与程序原点
2.2.3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
2.2.4 用G54~G59设定工件坐标系
2.2.5 用G92设定工件坐标系
2.2.6 G54和G92设定坐标系的区别与应用
2.2.7 绝对坐标值编程(G90)与增量坐标值编程(G91)
2.2.8 坐标平面选择指令G17、G18、G
2.3 刀具进给编程指令
2.3.1 刀具定位
2.3.2 刀具沿直线切削(直线插补G01)
2.3.3 刀具沿圆弧切削(圆弧插补G02、G03)
2.3.4 刀具沿Z轴切入工件
2.3.5 跟我学直线、圆弧切削编程
2.3.6 返回参考点指令
2.4 刀具补偿功能
2.4.1 刀具端刃加工补偿——刀具长度补偿指令
2.4.2 刀具侧刃加工补偿——刀具半径补偿指令
2.4.3 利用程序指令设定刀具补偿值(G10)
2.5 孔加工固定循环
2.5.1 固定循环概述
2.5.2 钻孔加工循环(G81、G82、G73、G83)
2.5.3 攻螺纹循环(G84、G74)
2.5.4 镗孔循环(G85、G89、G86、G88、G76、G87)
2.5.5 孔加工固定循环应用举例
2.6 子程序
2.6.1 什么是子程序
2.6.2 调用子程序指令
2.6.3 跟我学含子程序的编程
2.7 简化程序的编程指令
2.7.1 比例缩放功能(G50、G51)
2.7.2 坐标系旋转功能(G68、G69)
2.7.3 极坐标编程
2.7.4 局部坐标系
2.7.5 跟我学使用局部坐标系和坐标系旋转指令编程
2.8 数控加工宏程序基础
2.8.1 用户宏程序用途
2.8.2 变量
2.8.3 变量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2.8.4 转移和循环
2.8.5 宏程序调用(G65)
2.9 跟我学宏程序编程
2.9.1 矩形槽粗加工(行切)与精加工宏程序
2.9.2 环形阵列孔系零件加工宏程序
2.9.3 椭圆外轮廓加工
第3章 FANUC系统铣床及加工中心操作
3.1 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界面
3.1.1 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部分组成
3.1.2 FANUC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3.1.3 机床操作面板
3.2 跟我学手动操作数控机床
3.2.1 通电操作
3.2.2 手动返回参考点
3.2.3 手动连续进给
3.2.4 手摇脉冲发生器(HANDLE)进给
3.2.5 主轴手动操作
3.2.6 安全操作
3.3 数控机床基本信息显示
3.3.1 屏面显示内容
3.3.2 屏面中显示的数控系统(CNC)当前状态信息
3.3.3 显示屏面的切换
3.3.4 在屏面上显示刀具的位置
3.3.5 在屏面上显示程序运行状态
3.4 跟我学创建、运行加工程序操作
3.4.1 创建加工程序
3.4.2 检索数控程序
3.4.3 自动运行程序(自动加工)
3.4.4 MDI运行数控程序
3.5 跟我学存储偏移参数操作
3.5.1 用G54~G59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
3.5.2 跟我学手动对刀,存储刀具长度补偿值
3.5.3 跟我学手动设定刀具半径补偿值
第4章 数控镗铣加工编程与工艺实例
4.1 数控孔系加工(数控加工步骤)
4.1.1 分析零件图
4.1.2 确定加工工艺
4.1.3 编制、创建程序
4.1.4 检验程序
4.1.5 装夹工件步骤
4.1.6 设置工件坐标系原点(分中对刀)
4.1.7 自动加工试切削
4.1.8 测量并修调尺寸
4.2 铣刀螺旋铣削加工孔
4.2.1 工艺要点
4.2.2 编程说明
4.2.3 加工程序
4.2.4 建立工件坐标系(用工件孔找正主轴)
4.2.5 数控铣孔尺寸修调
4.3 偏心弧形槽加工
4.3.1 工艺要点
4.3.2 编程说明
4.3.3 设定工件坐标系(找正三爪卡盘)
4.3.4 加工程序
4.4 矩形腔数控铣削(环切法加工)
4.4.1 工艺要点
4.4.2 编程说明
4.4.3 加工程序(加工中心程序)
4.5 型面(斜面及弧面)的数控铣精加工
4.5.1 工艺要点
4.5.2 编程说明
4.5.3 加工程序
4.5.4 数控加工操作技巧
4.6 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弹簧靠模)
4.6.1 工艺说明
4.6.2 加工靠模的数控工艺文件
4.6.3 数控加工程序
4.6.4 数控加工操作要点
4.6.5 数控加工经验与技巧
第5章 FANUC系统数控车床加工程序编制
5.1 数控车床编程基础
5.1.1 车削程序G功能代码
5.1.2 数控车床的机床坐标系
5.1.3 工件坐标系
5.1.4 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的关系
5.1.5 用G54~G59设定工件坐标系
5.1.6 用G50设定工件坐标系
5.1.7 应用G544~G59或G50设定坐标系
5.1.8 直径编程与半径编程
5.1.9 绝对坐标值与增量坐标值
5.2 基本编程指令
5.2.1 快速进给指令(G00)
5.2.2 直线插补指令(G01)
5.2.3 圆弧插补指令(G02,G03)
5.2.4 程序暂停(G04)
5.2.5 返回参考点指令
5.3 循环加工指令
5.3.1 外圆、内径车削单一循环指令(G90)
5.3.2 外圆粗加工多重循环(G71)
5.3.3 精车循环(G70)
5.3.4 平端面粗车(G72)
5.3.5 固定形状切削循环(G73)
5.4 轴类件的螺纹车削
5.4.1 等螺距螺纹切削指令(G32)
5.4.2 螺纹切削单一循环指令(G92)
5.4.3 车削螺纹多重循环(G76)
5.5 刀具补偿
5.5.1 刀具位置偏移补偿
5.5.2 刀具半径补偿
5.6 数控车削宏程序编程
5.6.1 系列零件加工宏程序
5.6.2 加工椭圆曲线表面宏程序
第6章 FANUC系统数控车床操作
6.1 FANUC数控系统数控车床操作界面
6.1.1 数控车床操作界面组成
6.1.2 数控系统操作面板
6.1.3 数控车床机床操作面板
6.2 手动操作数控车床
6.2.1 通电操作
6.2.2 手动回零
6.2.3 用按键手动移动刀架(手动连续进给JOG)
6.2.4 用手轮移动刀架(手摇脉冲发生器HANDLE进给)
6.2.5 安全操作
6.2.6 MDI运行数控程序
6.3 跟我学创建、运行车削程序操作
6.3.1 编写加工程序
6.3.2 创建数控程序
6.3.3 装夹工件,用G50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对刀
6.3.4 运行程序(自动加工)
6.4 跟我学车削偏移参数操作
6.4.1 编制加工程序
6.4.2 用G54指令建立工件坐标系
6.4.3 存储刀具偏移值操作
6.4.4 试切削
第7章 FANUC系统数控车削编程与工艺实例
7.1 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简介
7.1.1 工件装夹
7.1.2 车削加工方案
7.1.3 车削切削用量的选择
7.2 轴件数控车削
7.2.1 工艺要点
7.2.2 加工程序
7.2.3 编制小结
7.3 套类零件车削
7.3.1 工艺要点
7.3.2 加工程序
7.4 配合件车削
7.4.1 加工工艺概述
7.4.2 刀具选择
7.4.3 数控加工工序卡
7.4.4 工件2加工程序
7.4.5 工件1加工程序
7.4.6 编程技巧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名为《跟我学FANUC数控系统手工编程》的图书,但内容不涉及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现代机械加工工艺与高级编程实践》 本书简介 在当前制造业对高精度、高效率加工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掌握前沿的机械加工工艺、先进的编程方法以及现代化的生产管理理念,是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竞争力。本书《现代机械加工工艺与高级编程实践》正是为适应这一行业发展趋势而精心编写的一部综合性技术专著。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从基础原理到复杂应用的全面知识体系,重点关注当前工业界主流的、高性能的加工技术和软件应用。 本书内容涵盖了现代机械制造的多个关键领域,旨在突破传统加工思维的局限,引导读者拥抱智能化、自动化和精密化的生产范式。全书结构清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容深度适宜,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机械、数控技术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同时也为在职的工艺工程师、数控程序员和设备维护人员提供了一份高质量的参考手册。 第一部分:先进加工工艺的理论基础与选择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机械加工中几种关键工艺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及优化策略。 高速切削(HSC)与超高速切削(UHS)原理:详细分析了高速切削中切削力、颤振、刀具磨损与热效应的动态变化规律。讨论了不同材料(如钛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在高速切削条件下的材料去除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切削参数(主轴转速、进给速度、背吃刀量)来提高表面质量和刀具寿命。特别关注了切削液在高速切削中的作用——不仅仅是润滑和冷却,更是热管理的关键。 五轴联动加工技术与误差补偿:系统介绍了五轴加工机的结构类型(侧架式、摆动头式等),以及实现复杂曲面加工的运动学和几何学原理。书中详尽阐述了如何通过刀轴倾斜角度的合理设置来避免干涉,并探讨了机床误差(如反向间隙、回转轴精度)的在线测量与补偿技术,确保复杂零件加工的精度稳定性。 特种加工方法综述:本章引入了电火花加工(EDM)、线切割加工(WEDM)以及激光加工技术。重点解析了电火花加工的电极设计、脉冲参数控制与材料去除效率的关系;线切割加工中的放电间隙控制与钼丝张力对加工轨迹精度的影响。 第二部分:基于CAD/CAM的数字化编程与仿真 本部分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系统,实现高效、可靠的数字化编程流程。本书并未局限于特定品牌软件的操作手册,而是侧重于底层逻辑、算法理解与编程策略的构建。 参数化建模与特征识别:探讨了如何构建易于CAM处理的精确三维模型,以及CAM软件中如何自动识别加工特征(如孔、凹槽、型腔)的过程。强调了模型拓扑结构对后续刀具路径生成效率的影响。 高级刀路生成算法:深入剖析了不同刀具路径策略的数学模型,如螺旋插补、等步长控制、高效等高线算法等。重点比较了这些算法在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的性能差异,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路径连接(引刀、退刀)来减少非切削时间。 后处理器的定制与验证:阐述了CAM系统生成标准NC代码后,如何通过后处理器转换为特定机床能够识别的特定代码格式。详细介绍了后处理器开发中的关键模块,包括坐标系转换、G代码语法适配以及机床特定代码(如换刀、冷却液控制)的插入逻辑。读者将学习到如何调试和优化后处理器,以确保生成代码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加工过程的虚拟仿真与验证:介绍了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加工仿真技术。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仿真软件对生成的NC代码进行“零运行”验证,检测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夹具、刀具与机床之间的潜在碰撞,并对切削参数进行预先的性能评估。 第三部分:现代机床的集成、优化与故障诊断 本部分将视野扩展到车间层面,关注如何将先进的加工技术与现代机床的集成应用,并提升生产线的整体运行效率。 机床热稳定性的控制与补偿:分析了数控机床在长期运行中因温度变化导致的结构误差(如主轴热漂移、滚珠丝杠热膨胀)。介绍了主动式和被动式热补偿策略的应用,包括利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关键部件温度,并自动调整补偿值以维持加工精度。 自动化上下料与机器人集成:讨论了自动化生产线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集成技术,包括机器人路径规划、视觉定位系统在工件装夹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实现机床与机器人之间的无缝通讯(如OPC UA协议的应用)。 刀具管理与寿命预测:探讨了刀具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Tool Management System)。内容包括刀具的精确测量、库存管理、以及利用切削力传感器或声发射技术对刀具磨损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寿命预测,从而实现“用完即换”的精益化管理。 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PdM):基于机床运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介绍如何建立系统的故障诊断模型。重点分析主轴轴承、进给电机等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特征,实现早期故障预警,从被动维修转向主动维护,最大化机床的有效工作时间。 本书结构严谨,论述深入浅出,力求将复杂的工程原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法,是推动现代机械加工技术进步的有力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