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曆史的優秀傳統。
《品中國文人(4)》嘗試著從中國曆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曆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曆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曆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於一爐,同時也注入瞭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
《品中國文人(4)》的作者原為小說傢,在對這些文人和曆史的講述中也融入瞭文學的筆法,展現齣作傢雄厚的筆力、豐富的藝術再現力和廣博的人生閱曆。
劉小川,1960年齣生於四川省眉山縣。供職於四川省眉山市三蘇文化研究院。
主要作品有:
長篇小說:《蘇曼殊》、《漢劉邦》、《曖昧》、《色醉》《老夫少妻》。
主要論著:《蘇軾:敘述一種》、《來到漢語中的德國大師》。《品中國文人》1、2捲,人物傳記《蘇東坡》、《李清照》、《李煜》。
“品中國文人”不自劉小川始,劉的獨創性在於現代性眼光與平民情懷,心理透視與筆墨纔氣之融會。
——著名評論傢 雷達
劉小川的風格兼有餘鞦雨和於丹兩位老師的長處,以娓娓道來的筆觸探究曆史的奧秘,為我們寫下瞭一部中國文人的心靈史。
——著名評論傢、北大中文係教授 張頤武
小川的文字,融詩情、史識、哲思於一爐,錶現齣對古人文化風度的追懷與嚮慕,執著地追問與人格尊嚴密切相關的問題,是近年值得關注的文學收獲。
——著名評論傢、文學博士 李建軍
詩性是一個民族的核心隱秘,它不僅體現瞭人類追求完美的一種本能,還包含瞭更多的不可思議的能量。
劉小川從古人身上看到的是時間之奧秘,是逼人的生命光輝,是無法言說的天地奇跡。且看作者議論和記敘的竟是這樣一些人物:曠達篤定的嵇康、舉目悠遠的陶淵明、豪氣浪蕩的李白、憂思純美的社甫、豐贍細膩的白居易、柔腸旖旎的李煜……他們在天幕上永遠閃爍,可是伸手指點這清澈這暉光的,卻要是有心誌有情懷的人。
——著名作傢 張煒
李賀(中唐790-816)
李賀從長安返迴老傢昌榖,從仲鞦走到初鼕。日行三十餘裏,或岔道訪古,或留居客棧,被一地之蒼茫遼闊所吸引。夜行中原大地,仰看滿天寒星。瘦驢瘦男人,鞦水鞦波橫。枯草韆裏……誰在安排他走這條路呢?是神的旨意還是鬼的主意?李賀日行,夜行,風行,雪行,咀嚼著悲涼,迴味著痛苦,品嘗著絕望。他騎驢飄過暮鞦時節的洛陽城,那低垂著的頭顱像個大問號。把頭垂進呼嘯的西風,把背影扔給變形的鼕陽。
李商隱(晚唐812-869)
李商隱是有曆史大關切的,有目注蒼生的悲憫情懷,有傲骨,有理想,有做官的原則,有道德的底綫。而這些元素會滲入他的情愛之軀。他的愛情詩乃至艷情詩寫得如此齣色,與其沉痛到底有關,與其純真性情有關。能感人至深、因之而韆年不朽的作品,一定有強大的價值支撐。李商隱作為士子和作為情人,二者間不是彼此分隔。換言之,如果他一貫軟綿綿,情調兮兮,愛起來就不會抑揚頓挫,節奏分明。他長得英俊,卻是男子漢式的英俊:麵容身姿步態,既有美感又有力度。“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瑟一柱思華年!”
黃庭堅(北宋1045-1105)
筆者拜讀黃庭堅的詩文書畫,覺得他硬朗而飄逸,既能柔情似水,又能橫眉怒目。江西修水的神童,江南葉縣的縣尉,北都國子監的教授……有一根醒目的粗綫將他的仕途連接起來。傢裏十幾口人那麼需要銀子,他長期做“冷官”而操守不變。何物支撐瞭這個“不變”?
冷官黃庭堅,冷眼看世相。一腔熱情付與藝術。詩詞與書法傳嚮東京、西京(洛陽)。北方大地的雄渾蒼涼,融入瞭這位南國失意男兒的內心縱深。如果文人不失意,那麼,中國曆代精英藝術將大打摺扣。失意就是得意:得造化之意,得審美之意。
晏幾道(北宋1030-1106)
晏殊(北宋991-1055)
晏幾道幾十年紮脂粉堆,紮得認真而投入。此與男人們信奉的主流價值相背。他可不管,脂粉就是主流。她們的生存姿態呈現著價值,猶如一朵朵鮮花吐露顔色與芬芳。晏幾道癡迷女性,順理成章地衊視男權。這精神軌跡幾乎與曹雪芹完全吻閤。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重女輕男的價值怎麼說都不過分。一部《小山詞》,立言立德。
晏殊自幼飽讀詩書,有士大夫的情懷,寫麯子辭下筆筒約,婉轉有韻緻,如同宋代的那些美飾、美器。不用說,他對情緒的錶達有著嚴格的篩選。他手拿一把裁剪情緒的剪刀。情緒落到紙上,要符閤他的高貴身份和顯赫名望。晏丞相今日有好詞,明天滿城知……
宋徽宗(北宋1082-1135)
蔡京(北宋1047-1126)
十八歲的端王趙佶閑穿花徑,視群芳諸艷為無物。許多皇子,乳臭未乾已知男女事。二皇子趙僅偷香獵艷勁頭高,瘋玩裏巷少女,呼嘯瓦子勾欄。趙佶隨口道:玩死他。老大老三老四老五……此間已經玩死好幾個瞭。而趙佶勤於學習,不搞聲色犬馬。這位有著風流骨相的端王是不是在玩心術想當皇帝呢?宋徽宗率領群臣玩天下,終於玩死瞭北宋王朝。蔡京的杭州豪宅建在鳳凰山下,史料稱:“極為雄麗。”一年貪知府,百萬雪花銀。他在汴京栽瞭跟頭,卻到杭州高調享受,大宴賓客日復一日。他的孫子都不知道米從哪兒來,“蔡京諸孫,不知稼穡。”壞人寫好字,蔡京是典型。
唐伯虎(明代1470-1524)
唐伯虎春去鞦來轉華府,追鞦香,享受慘瞭(四川土話)。細節豐富。所謂戀愛,要的就是細節。有一些鳥類的求偶細節也比較多,生而為人,豈能落於鳥後?男女情之褶皺,類似水墨畫之皴染。沉默的交流又好比留白。平日相處若工筆,待到高潮起,恰似大寫意……山林氣、脂粉氣,融入唐寅的傲氣纔氣,理解他的人格和藝術作品,此為關鍵處。嬉皮笑臉乃是淺錶性生存的産物。唐寅不類此。他的風流背後有辛酸,有焦慮,有孤憤。誰去細看唐寅的眼淚和疼痛?二十歲,三十歲,疼痛墊瞭底。沒有大疼痛,哪有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傢?
柳如是(清代1618-1664?)
蒲鬆齡(清代1640-1715)
納蘭容若(清代1655-1685)
鄭闆橋(清代1693-1765)
傢中有姐姐和弟弟,另有童僕,平時開銷大。六品官的官俸,養傢是不成問題的。如果李嗣的壽命長一些,當能積攢一些傢底,並蔭及幾個兒子。可惜他患病死在瞭鎮江。
李商隱童年喪父,傢境陡然直下。他這年齡段,剛好能明白傢裏發生瞭什麼事。父親的死,後果很嚴重。母親連日號啕,連月撞擊著李商隱稚嫩的心。
鎮江是待不下去瞭,母親拖著一群兒女,“扶棺還鄉”,迴到故鄉滎陽,靠少許積蓄和親戚的接濟過活。李商隱從十歲起便開始瞭睏頓生涯,並承擔起長子的角色。他後來寫道:“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人生窮睏,聞見所無。”
遷徙,讀書,喪父,窮睏,這個範式般的四重奏迴蕩於李商隱的生活中。不過,這些元素是如何發生交互作用的,對後人恐怕永遠是個謎。
李商隱的內斂、多思、敏感、立誌,由此而發端。換言之,他失掉好傢境,贏得自己的內心縱深。這種內心縱深乃是培育感受力的首要因素。一切優秀藝術傢的童年少年,都有此縱深,縱深又因人而異。
六年多的江南生活,吳風越俗浸潤,對於李商隱來說,可能有異於中原一般小孩兒的情色啓濛。
在滎陽他埋頭讀書,情色啓濛隱人瞭皮下。
有一位堂叔父,赫然進入李商隱的視綫。堂叔上過京城的太學,十八歲已精通五經,考進士取功名易如反掌,卻迴到滎陽做瞭二十年的處士。原來因父親生病,他是迴傢盡孝的,侍湯藥二十年,直到父親去世。這舉動,使他的名聲傳到瞭韆裏之外。不斷有人請他去做官,都被他婉言以拒。滎陽城裏他是吏民共仰的著名處士,誌嚮與學問深不可測。他授徒講學,弟子眾多,對窮孩子象徵性地收點束惰,富傢子又另當彆論。徐州節度使備下重禮請他做高級幕僚,他拋給對方一句名言:“事人匪易。”這事轟動瞭滎陽,傳於二百多裏外的東都洛陽。
李商隱對叔父崇拜得五體投地。叔父的形象替換瞭父親。
十二、三歲的男孩兒,正是需要偶像的時期。李商隱崇拜有幾分神秘感的叔父,學習經典受到嚴格的訓練,並且仰慕叔父的處士風範。處士胸中有萬捲書,而逍遙自在於民間,不必摧眉摺腰事權貴。李商隱後來的傲世性格,頗似這位叔父。
……
這本厚重的書,真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閱讀體驗。它沒有落入窠臼,不是那種枯燥的曆史流水賬,而是用一種極具感染力的敘事方式,將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展現在我眼前。我能感受到他們置身於時代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那些身處廟堂之上的運籌帷幄,或是隱居山林的高潔誌趣,都被作者描摹得淋灕盡緻。書中對於文人之間交往的細節刻畫尤其令人稱道,那些酬唱唱和的詩篇,那些肝膽相照的友情,那些意氣風發的少年,都仿佛昨日重現。我仿佛看到瞭他們圍爐夜話,品茗論道,或是揮毫潑墨,指點江山。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考據也十分嚴謹,但這並不影響敘事的流暢性,反而為故事增添瞭真實感和厚重感。讀完這本書,我對中國文人的群體有瞭更立體、更全麵的認識,也更加理解瞭他們在中國曆史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評分捧著這本書,我的思緒如同被帶入瞭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時空隧道。它沒有給我一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而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邀請我一同去探索中國文人的精神世界。我被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樂觀與曠達的文人所摺服,他們的生命哲學,他們的處世之道,對我有著極大的啓發。書中的許多段落,都讓我駐足沉思,反復咀嚼。我仿佛能聽到他們擲地有聲的言論,看到他們揮灑自如的文采。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靈活,有時磅礴大氣,有時細膩入微,總能恰到好處地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文人創作的時代背景和精神訴求的分析,這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們作品的內涵。讀完這本書,我對“文人”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敬意,他們不僅僅是寫文章的人,更是承載著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群體。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難以用言語一一概括。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情感的共鳴。作者以其深厚的功底,為我們呈現瞭一個多元而又統一的中國文人群像。我看到他們身上流淌著的曆史的血液,他們所處的時代烙印,以及他們共同的精神追求。書中的敘事,既有宏觀的曆史視角,也有微觀的人物細節,兩者結閤得天衣無縫。我被那些在睏境中依然保有詩意的文人所打動,他們用文字對抗黑暗,用精神照亮前路。作者對於文人精神的提煉,既深刻又獨到,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喜歡書中的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仿佛一位老友在和我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受益匪淺。
評分一口氣讀完,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精神上的盛宴。這本書的敘事角度非常獨特,它不隻是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深入挖掘瞭中國文人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以及他們與時代、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係。我看到瞭他們作為個體,在曆史變遷中展現齣的堅韌與脆弱,看到瞭他們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也看到瞭他們麵對現實時的無奈與妥協。書中那些生動的個案分析,讓我對某些曆史人物有瞭全新的認識,打破瞭我以往的刻闆印象。作者的文筆極富感染力,他能夠將抽象的思想具象化,將曆史事件的情感內核挖掘齣來,讓讀者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文人創作心態的解讀,那些靈感的火花是如何被點燃,那些情感的波瀾是如何被轉化為文字,這一切都充滿瞭神秘的魅力。這本書讓我更加敬畏那些偉大的靈魂,他們的智慧和纔華,至今仍閃耀著光芒。
評分翻開這本書,仿佛踏入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鮮活的中國文人畫捲。從春鞦戰國的縱橫捭闔,到魏晉南北朝的清談玄遠;從唐詩宋詞的盛世絕唱,到明清小說的市井百態,書中的每一個章節都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中國文人獨特的光輝。我尤其被那些在亂世中依舊堅守節操的士大夫所感動,他們的風骨,他們的纔情,他們的無奈與抗爭,都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內心。那些纔華橫溢的詩人,他們的詩句如同清泉,滌蕩著我浮躁的心靈;那些筆耕不輟的小說傢,他們的故事,映射齣人情世態的百般模樣。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的敘述,更是文化的傳承,是精神的洗禮。每一次閱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愈發深刻。那些曾經遙遠的名字,在書頁間變得觸手可及,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情感,仿佛就在我耳邊低語。
評分書的質量不是一般的差
評分前幾年看過品中國文人一二冊,藉同事的,看的那叫一個過癮。有瞭三四後自己買來收藏,以後孩子大瞭留給她看。特彆推薦。
評分京東買的劃算很多啊,這套數確實不錯,推薦看看
評分很滿意,工作之餘可以慢慢看瞭!
評分女兒特彆喜歡看
評分書已經讀完,很滿意
評分絕對好書,不容錯過,濃縮精華!
評分前幾年看過品中國文人一二冊,藉同事的,看的那叫一個過癮。有瞭三四後自己買來收藏,以後孩子大瞭留給她看。特彆推薦。
評分不錯,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