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雅辑:唐诗画谱

刻画雅辑:唐诗画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黄凤池 编,孙雪霄 注
图书标签:
  • 唐诗
  • 诗画
  • 中国古典艺术
  • 绘画
  • 书法
  • 文化艺术
  • 艺术史
  • 唐代文化
  • 鉴赏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9021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346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刻画雅辑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7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刻画雅辑:唐诗画谱》乃明代万历年间徽派版刻的代表作。该书由集雅斋刻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选取了五言唐诗50首,七言唐诗50首,六言唐诗60馀首。每首唐诗一画一字。其版画刻线稳健,刃峰不露。尤其对配景山水的皴法,大胆地变阳刻为阴刻,颇饶趣味,在明版中不多见。其字书写者多为苏州、杭州、松江、歙县地区的书法家,其中不乏名家,如董其昌、陈继儒、俞文龙、朱杰等。书体则篆、隶、楷、行、草兼备,风格则既有二王之馀韵,也有颜、柳、苏、黄、赵之风格。校注者将原刻本中书法作品中的词作与通行本进行校对,对词作中的疑难字词及典故作了简明的注释,使得广大读者在欣赏了徽派版画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能方便地阅读和欣赏宋词的婉美。

目录

前言
五言唐诗
五言唐诗画谱叙
太宗皇赐房玄龄(李世民)
春夜(虞世南)
静夜相思(李群玉)
马上作(杜荀鹤)
前山(裴夷直)
雨后思湖居(许浑)
送春(高骈)
夜渔(张乔)
江村夜归(项斯)
郊原晚望(左偃)
示家人(李白)
绝句(杜甫)
老马(姚合)
牧竖(崔道融)
题西施石(王轩)
左掖梨花(丘为)
闲夜酒醒(皮日休)
偶题(司空图)
送人游湖南(杜牧)
军中登城楼(骆宾王)
菊(陈叔达)
葭川独泛(卢照邻)
咏叶(孔德绍)
夜还东溪(王绩)
早春野望(王勃)
风(李峤)
江楼(韦承庆)
偶游主人园(贺知章)
三月闺怨(袁晖)
竹里馆(王维)
江滨梅(王适)
华子冈(裴迪)
溪居(裴度)
庭竹(刘禹锡)
友人夜访(白居易)
春晓(孟浩然)
北楼(韩愈)
答靳博士(张九龄)
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
天津桥南山中(李益)
江行(钱起)
山下泉(皇甫曾)
溪上(顾况)
咏春雪(韦应物)
登柳州峨山(柳宗元)
黄子陂(司空曙)
岸花(张籍)
题僧读经堂(岑参)
拟江令九日归扬州赋(许敬宗)
咏乌(李义府)
五言唐诗画谱跋

七言画谱
七言唐诗画谱叙
九日(德宗皇帝)
观猎(王昌龄)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叶道土山房(顾况)
少年行(王维)
逢郑三游山(卢仝)
晚秋闲居(自居易)
夜泊湘川(刘禹锡)
别裴九弟(贾至)
听张立本女吟(高适)
早梅(张谓)
三日寻李九庄(常建)
春行寄兴(李华)
采莲词(张朝)
南中感怀(樊晃)
桃花矶(张旭)
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柏林寺南望(郎士元)
寻盛禅师兰若(刘长卿)
山中(卢纶)
题开圣寺(李涉)
羽林少年行(韩翃)
西亭晚宴(朱可久)
咏兰(裴度)
汴河曲(李益)
昌谷新竹(李贺)
秋夕(窦巩)
庐山瀑布(徐凝)
西宫秋怨(王昌龄)
郡中即事(羊士谔)
题潘师房(刘商)
春词(施肩吾)
宿青阳驿(武元衡)
归燕献主司(章孝标)
寄诸弟(韦应物)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伏翼西洞送人(陈羽)
春郊醉中(熊孺登)
江南春(李约)
牡丹(张又新)
江南意(于鹄)
菊花(元稹)
春女怨(朱绛)
十五夜望月(王建)
题独孤少府园林(陆畅)
竹里梅(刘言史)
赠药山高僧惟俨(李翱)
闺情(李端)
蜀中赏海棠(郑谷)
七言唐诗画谱跋

六言唐诗
六言唐诗画谱叙
秋千(卢纶)
江南(王建)
村居(曾参)
雪梅(韦元旦)
舟兴(钱起)
幽居(王维)
白鹭(张谓)
望月(王昌龄)
田园乐(王建)
三台(王建)
问居季司直(皇甫冉)
村居(李白)
途咏(王昌龄)
小江怀灵山人(皇甫冉)
遣怀(柳宗元)
闰月重阳赏菊(孟宛)
……

前言/序言


烟雨江南:宋词意境与山水寄情 一卷烟雨,半曲清词,尽揽宋时风物。 本书精选宋代词作数百首,涵盖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之精华,以“山水寄情”为核心脉络,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历宋人笔下那片烟波浩渺、意蕴深远的江南天地。 引言:词之盛世,情之所钟 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而辉煌的时代。在唐诗的磅礴气象之后,词作为一种更贴近个体心声、更擅抒写缠绵悱恻之情的文学体裁,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本书并非单纯的词选集,而是基于对宋代社会风貌、士人心境的深刻理解,精心编排的一部“意境之书”。我们相信,词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所营造出的氛围感——那或迷蒙、或澄澈、或苍凉的画面感。 第一章:春日初醒——万物生发的温柔笔触 春日,是宋词中最为多产的季节。我们从那些描绘江南初醒景色的作品入手。 重点解析: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重点剖析苏轼笔下如何将日常的“晓寒”转化为一种带着哲思的闲适。他的春,不是闺阁的愁绪,而是对天地生机的豁达赞美。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 ক্রমাগত): 对比柳永如何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游子的迷惘与期盼。此处侧重分析其叠字运用和音律美感。 秦观《好事近》(襟袖上梅花妆): 探讨秦观如何将梅花这一“冬的遗物”与春日景象巧妙结合,展现出词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稍纵即逝的敏感。 本章精选的词作,如同一幅幅被晨雾浸润的水墨画,色彩柔和,线条轻盈,展现了宋人对生命复苏的敬畏与喜悦。我们不仅关注词句本身,更注重其背后的季节更迭对人物心境的影响。 第二章:夏日流光——荷塘月色与江湖之远 夏日,是热情与隐逸并存的季节。本章将目光投向盛夏的浓荫与词人对自由的向往。 重点解析: 周邦彦的工巧之美: 选取周邦彦描写夏夜乘舟、观赏灯火的作品,细致解析其对声音、光影的捕捉能力,如何将城市的喧嚣转化为一种精致的背景音。 辛弃疾的“稼轩体”初现: 引入辛弃疾早期的、还带有婉约色彩的作品,观察他如何将夏日的滂沱大雨,写成一种排遣郁结的媒介。重点分析“水仙子”一类的曲牌在描绘夏日景致时的张力。 田园词的清凉意境: 探讨如范成大等词人如何描绘夏日荷塘的幽静,分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背后所蕴含的,对远离官场喧嚣的渴望。 本章的词作,色调转为浓郁的绿与深沉的蓝,描绘了夏日中那些短暂而永恒的清凉瞬间。 第三章:秋风萧瑟——故国之思与山河之叹 秋天,是宋词中悲剧色彩最浓厚的时节,承载着词人对家国命运的忧思。 重点解析: 李清照的集大成者: 集中分析李清照不同时期描写秋景的词作。从早期的“梧桐更兼细雨”,到南渡后的“人比黄花瘦”。我们着重探讨她如何将个人命运的跌宕,融入到萧瑟的秋景之中,实现情景交融的极致。 陈亮与陆游的爱国情怀: 选取他们在秋日登高、怀古的词作。分析他们如何借用秋日残阳、古战场遗迹,抒发恢复中原的壮志与报国无门的悲愤。 境界的转换: 探讨一些词作中,秋景如何从单纯的景物描写,上升到对“天地不仁,万古如斯”的哲学反思,展现了宋词在悲凉中蕴含的宏大历史观。 这些秋词,如同被霜雪打过的古铜镜,映照出词人深沉的内省与家国之痛。 第四章:冬雪凝晖——寒江独钓与绝境中的坚守 冬季,是检验词人心性的时刻。本书挑选了那些在严寒中展现出坚韧与独特审美的作品。 重点解析: 苏轼的“寒意”哲思: 考察苏轼在被贬黄州、惠州等地时,如何将冬日的严寒视为一种磨砺心性的过程。分析他笔下“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是如何在冰雪中淬炼而成的。 柳岸渔翁的意象: 选取描写冬日江雪、渔人图景的词作,探讨宋人对隐逸生活在极寒环境下的浪漫想象。这是一种对世俗污浊的彻底抽离。 色彩的极简主义: 分析冬天词作中,黑、白、灰三色的运用,如何营造出一种极简而高洁的审美境界,这与唐诗的“万紫千红”形成鲜明对比。 结语:一词一世界,一景一天地 本书最终收录的宋词,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理解宋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钥匙。我们力求做到,读者在诵读之时,眼前便能浮现出那或烟雨迷蒙的江南水乡,或白雪皑皑的边塞孤城。此书旨在帮助读者“入画、入词、入情”,真正领略宋词那“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广阔胸襟与深邃意境。 本书特色: 脉络清晰的意境导览: 不拘泥于体裁或作者,完全以四季更迭和地理意象为线索组织内容。 详尽的背景考证: 对每首词的创作背景、用典、及当时的气候物候进行细致的阐释,增强阅读的沉浸感。 音韵格律的赏析: 侧重分析宋词的声律之美,帮助读者理解为何某些词句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悠长。 献给所有热爱山水、钟情古典诗词的知音。翻开此书,你将与宋人一同,于词的海洋中,找寻那片属于自己的烟雨江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巧妙地避开了传统鉴赏中常见的窠臼,转而从一个更具生活化和情感共鸣的角度去切入。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某些经典作品时,不是简单地复述历史典故,而是深入挖掘创作者在特定心境下的创作冲动。例如,书中对某几位大家在特定人生阶段的作品分析,让我看到那些千古名篇背后,其实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情感投射。它促使我重新审视那些过去我只是“看”过,但从未真正“体会”过的作品。这种由内而外的渗透,是任何单纯的图录或百科全书都无法比拟的。读这本书,就像是获得了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心灵深处的小门,让我对“意境”这个概念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不再是空泛的词汇,而是可以感知的、流动的气息。

评分

这部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时,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地就传递出一种典雅的气韵。封面选用的字体和图案排布,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洁,不是那种让人一眼就觉得过时的老旧风格,反而有种历久弥新的美感。尤其是内页的排版,作者对留白的把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很多艺术类书籍为了塞入更多的内容,往往会让版面显得拥挤不堪,但这本书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一页都像一幅精心构图的画作,文字和留白达到了完美的平衡,让人在阅读时心情格外舒畅,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这样的设计,让人感觉出版方是真正懂得如何尊重阅读体验的,他们不是简单地把内容堆砌起来,而是用心去塑造一种阅读的仪式感。翻阅时,指尖触碰到纸张的那种细腻触感,配合着墨香的淡淡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艺品,即便不阅读内容,仅仅是放在书架上,也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气息。

评分

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在探讨传统艺术时,始终保持着一种与当代精神的对话。它没有把古典艺术束之高阁,当作只能供人膜拜的古董,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可以激活我们当下生活美学的活水源头。作者不断地引导读者思考: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如何从这些古老的杰作中汲取宁静、提炼审美,并将其融入到我们自己的日常感知中去?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实用性。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风景、看建筑,甚至看日常生活中光影的变化,都多了一层更细致的体察,仿佛眼睛被重新校准过一般。这本书不是让你“学习”过去,而是让你“活出”一种更具美感和深度的当下。它成功的将学术的严谨性、艺术的感染力,与现代读者的求知欲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评分

从装帧的细节和内容呈现的广度来看,这本书的编辑团队显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资源。我注意到了书中引用的那些辅助图例和对比资料,它们的选取标准极高,不仅清晰度无可挑剔,而且在时机的选择上也十分精准,总能在最需要视觉参考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出现,有效地支撑了文字论述的力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展现了一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将文学的精髓、审美的演变以及实际的绘画技法,融汇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得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艺术普及读物。它不仅适合对某一领域有初步兴趣的读者,对于希望系统梳理相关知识脉络的专业人士来说,也绝对是一份扎实的参考资料。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观察框架,让你能从不同层面去审视同一对象,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学术性普及作品所应有的风范。

评分

我个人对那种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的鉴赏类书籍总是敬而远之,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出乎意料地亲切和流畅。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学院派腔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循循善诱地为你剖析其中的奥妙。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总是能找到一个绝妙的切入点,将复杂的艺术理论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语言。阅读过程中,我很少需要频繁地查阅其他资料来佐证理解,很多时候,作者已经将背景知识巧妙地融入到行文之中,使得知识的吸收过程如同春风拂面,自然而然。这种叙述的节奏感把握得极好,张弛有度,不会因为过于平实而显得沉闷,也不会因为试图高深而显得故弄玄虚。读完某一章节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愉悦感,感觉自己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对某一艺术领域的感知力,而不是被一堆术语绕晕了头脑。

评分

五言唐诗画谱叙

评分

图文并茂,物超所值

评分

京东正版,大家放心买!

评分

好看

评分

很不错的书,质量也不错的,第二天就收到了

评分

封皮遇水即皱,不太好。

评分

唐诗应该这样去读去看。

评分

【内容简介】

评分

正版比书店划算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