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跟大师学国学: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卢前(1905-1951),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主要剧作:《饮虹五种》、《楚凤烈》传奇十六出、《窥帘》、《孔雀女》。戏曲史论著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读曲小识》、《论曲绝句》、《饮虹曲话》、《冶城话旧》等。
明清戏曲史
自序
第一章明清剧作家之时地
第二章传奇之结构
第三章杂剧之馀绪
第四章沈璟与汤显祖
第五章短剧之流行
第六章南洪北孔
第七章花部之纷起
读曲小识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明清戏曲史》自序
自焦里堂循《易馀籥录》主代有偏胜之说,于是衡文之士,翕然从焉。顾里堂初意,就一代立论如此,非就一体言之也。譬如唐诗宋词者,是就唐而言,以诗为胜;就宋而言,以词为胜,非谓诗尽于唐,词尽于宋也。于曲亦然。余尝谓使以词归诸宋者,则曲当推朱明一代。何也?曲之在元,犹词在唐五代时也。元虽有南戏,时传奇体犹未备;惟明则南词北曲相将进展,杂剧传奇并臻绝妙,岂可以肇端于元而遽夺之乎?曲迄于清,虽稍稍衰矣;而谱律日严,远迈前叶。仍一代偏胜之说,明曲有足多者;就一体论,明清戏曲亦不可或忽视也。海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行世且二十年。余髫年读其书而慕之。欲踵斯作,拾其遗阙,尘氛栗六,未遑从事。庚午,居蜀中,讲授曲史,因采陈编,续为七章。未几东归,闻东友青木正儿,方为撰述,与此题同,讲稿遂弃置箧中。今青木氏书已刊布,名经更易,其于本事独详,盖为彼邦人士计者,与余稿异其趣。乃检出付椠,藉以就正于博雅君子。未敢比附王书,致贻续貂之诮。然使学者知元后未尝无曲,于余心固已自忻慰已。比来涵芬楼校读怀宁曹氏所藏戏曲,都七十馀种,其足以补益此书者甚多,当别为《读曲记》,愿读者知明清二代之戏曲,又非此书所能尽尔。金陵卢前序。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厚实感,纸张的质地细腻光滑,印刷的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上,那种古朴中又不失雅致的风格,让人在拿起书本时就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梨园盛行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里行间留出的空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整体版面看起来疏朗有致,而不是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的教科书样式。装帧的细节处理,比如书脊的装订方式,看得出是经过精心考量的,经久耐用,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总的来说,光是拿到这本书的实体,就已经是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对实物的重视,让人对内容也充满了期待。
评分坦白说,我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但专业知识储备相对薄弱的读者,很多相关的书籍对我来说都有些门槛。但这本书的友好性设计让人惊喜。它在介绍专业术语和繁复的理论时,总是能找到非常贴切的现代类比或者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这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难度。比如,当他解释某个剧种的声腔特点时,会用一种非常形象的比喻,让你能立刻在脑海中“听”到那种感觉。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了普及大众,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学术内容变得触手可及。对于想要系统了解这一领域,但又害怕陷入艰深术语泥潭的普通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极佳的桥梁。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作者的叙事功力实在了得,他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流水账式的历史罗列,而是将复杂的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像是在娓娓道来一个精彩的故事。尤其是他对时代背景的描绘,总是能巧妙地将当时的社会风气、文人思想融入到对戏曲发展的论述中,使得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一下子变得生动起来。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作者对某个关键转折点的精准把握所折服,他总能在看似不经意的地方,点出影响后世的深层原因。文字的行文流畅自然,时而高昂激越,时而低回婉转,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仿佛作者正在对着你讲述,而非冷冰冰地陈述事实,这种亲切感极大地拉近了读者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堪称精妙,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音乐会。开篇的宏大叙事奠定了基调,随后进入各个阶段的细致剖析,节奏把握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衔接得极为自然流畅,让你感觉不到明显的跳跃感,仿佛在不同的场景间穿梭,但始终有一条清晰的线索牵引着你。读到后半部分时,我发现作者开始巧妙地将前期铺垫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进行更高层次的总结和展望,这种层层递进的结构,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满足感和完整性。合上书本时,脑海中已经形成了一个清晰、立体的知识体系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这对于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历史的梳理,更在于其深入骨髓的文化洞察力。作者似乎对明清两代的社会肌理有着极其敏锐的感知,他笔下的戏曲人物,不再是扁平的符号,而是活生生地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和困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分析不同流派兴衰时的那种辩证思维,他从不轻易下定论,而是多角度呈现各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种不偏不倚、兼收并蓄的学术态度,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历史现象。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能动性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对事件本身的记忆上,而是开始思考事件背后的逻辑和人性挣扎。
评分红红火火红红火火哈哈哈
评分《明跟大师学国学:明清戏曲史·读曲小识》是有意接续王国维《宋元戏曲史》而作的,书中的许多观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读曲小识》著录戏曲钞本40种,每种先作总的版本介绍,然后分别介绍各出的牌调、脚色及内容概要等。其中著录的许多剧本都毁于战火,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卢前(1905-1951),原名正绅,字冀野,自号饮虹、小疏,江苏南京人。戏曲史研究专家、散曲作家、剧作家、诗人,词曲大师吴梅的高足。主要剧作:《饮虹五种》、《楚凤烈》传奇十六出、《窥帘》、《孔雀女》。戏曲史论著有:《明清戏曲史》、《中国戏曲概论》、《读曲小识》、《论曲绝句》、《饮虹曲话》、《冶城话旧》等。
评分《跟大师学国学:文心雕龙札记》是黄侃先生在北京大学讲授辞章学和中国文学史的讲义,对《文心雕龙》这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学理论专著作了细致入微的深入剖析,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研究者多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作为现代学科的确立,即是以黄侃在北京大学讲授《文心雕龙》课程并最终写成《文心雕龙札记》为标志的。
评分书不错,快递也很给力,赞一个
评分质量很好价廉物美,我非常喜欢,下次会再来
评分2,增补内容: 增补作者相关文章或名家评论文章,比其他社版本大大增值,多是各版中文字最全的版本。
评分反正附近有戏曲上演的时候自己会去凑个热闹,等自己老了打不动游戏的时候戏曲或许就是主要的消遣方式啦,现在收着看看也是不错的。比起现在的脑残剧本雷同剧本,这些还是很有意思的。
评分大家之经典,好好学。。。。
评分总术第四十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