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媒大亨刘长乐先生与佛教宗师星云大师喜乐对谈
2.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修心之书,畅销达数十万册
3.一本提升你心灵能量的智慧之作
人间讲和是,世事求包容。两位大师说尽人生事理,用妙语真言带您进入善美之地。佛家讲究众生之和,人人都可以成佛,本书用“包容”含蓄地指明实现和平宁静的妙法。
海报:
《包容的智慧》是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与人间佛教的开创者星云大师就社会现状、人生态度、企业管理等话题的智慧交流,囊括种种人生哲学与处世原则:有容、伏惑、若水、度己、变通、多元、管理、信远。二位智者,各具视野,款款道来,足见包容。他们谈中华文化,谈人生履历,谈生死意义,谈现代管理……
平易之处与我们交流人生的阅历,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从心治、义利、笃学、慈爱到忍辱、舍得、财富、格局。《包容的智慧》的核心,就是“包容”。包容修的是心,包容炼的是心,心一点一点扩大,大到能包太虚,能盛宇宙。如果说做人、成功要靠智慧,包容就是智慧的艺术。书中观点和态度更加与时俱进,也更入世、更实用、更贴进读者的生活,而故事也更幽默、更动人。这也就决定了它在风格上的时代感。会让读者进一步的体会古老东方哲学与现代都市人呈现出的完美交融。
星云大师,1927年生于江苏扬州。12岁剃度出家。21岁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培育僧才,主张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1991年创立国际佛光会,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社团。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禅话》《舍得》《宽心》等。
刘长乐,1951年生于上海。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学会特邀顾问、香港太平绅士。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6年创立凤凰卫视。获颁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担任南京大学校董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东西论剑》《再造天堂》等。
序言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叶小文
佛教是中国信众最多、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教。源自佛教的语言和理念融合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容着佛教。中国是重“君子”轻“小人”的国度,“和尚”则常与“君子”相伴,互为师友。《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效法天之日月星辰,从不间断地刚健运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效法广袤大地,有容乃大的宽厚、包容。佛教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正是汲取了这许多的“君子”之精气神,于是既有勇猛精进,“狮子林中狮子吼”的刚健,也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宽厚包容。于是一见高僧来了,你会感受到“一团和气”,升腾起“一股和风”,所以叫作“和尚和尚,以和为尚”。
本书的两位作者——台湾佛光山的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的刘长乐先生,都是我的挚友。近年因都热心张罗筹办“世界佛教论坛”,便不时有缘一见。每每看见长乐先生,我会想起“大和尚”;看见星云大师,我又看到“真君子”。打开书卷,两位高僧名士,两位大师、大家,在那里娓娓而谈,备感亲切。犹如温暖的春风习习扑面,智慧的清泉款款入心,听着,悟着,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人间佛教,大家包容”。
刘长乐先生和来自海峡两岸、五湖四海的员工,形成了华语媒体中独特的多元态势、融合道路和专业主义激情,放大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互补、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整合。十年飞翔,他们用大地背负着天空的理想,又用天空辉映了大地的期许。凤凰的声音,表现在话语权,生命的尊严,创造的喜悦,圆融共进之中。记得长乐先生告诉我,凤凰卫视的新大楼在深圳落成了。我说,“凤凰”之“体”在深圳,“头”在北京,“脚”则踏踏实实地踩在香港,故乃大鸟、奇鸟,中华吉祥之鸟。每每遇见这只吉祥鸟的领军人物长乐先生,见他如此善于驾驭现代传媒又如此热心传统文化,尤其是如此深入地理解中国佛教的精神,我就不禁常生欢喜之心,常有“长乐”之念。
星云大师少年立志——此生一切“为了佛教”。及至八十高龄,不惧跌跤断骨,仍然云水行脚于全世界,到处讲经说法、随缘度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而大师所念兹在兹的,还有两岸同胞的亲情往来;所孜孜以求的,还有两岸佛教的合作交流。前年,李瑞环先生手书一联,托我送给星云大师,联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大师问我其意如何解读,我便引经据典,议论一番:此句出自唐朝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李瑞环先生特取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句,书赠星云大师。如果按王维的原意,“行到水穷处”,其直白的意思是随意而行,然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乃心情悠闲之极。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悠闲、无心,如陶潜《归去来辞》所说是“云无心以出岫”,且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但我理解瑞环先生的用意,当然不仅是诗与画,而是“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俞陛《诗境浅说》)。而“水穷处”,似暗喻台湾当局倒行逆施,山穷“水”尽。“云”则暗喻热爱祖国、维护统一的力量正在兴起,大有可为,且正合星云法师之“云”,《云水三千》之“云水”,读来充满亲切鼓励和热情期待的意蕴。星云大师听了这番解读,点头微笑。
前不久,我率国家宗教事务局代表团参加在东京举行的“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成立四十周年”庆祝集会,星云大师闻讯,专程从台湾赶来,陪我同游日本人奉为“神山”的富士山,至“五合目”饮茶叙旧。我写了一首小诗纪念当时的情景:“男儿有泪不轻弹,英雄一怒喷火山。无情未必真豪杰,尚留泪痕挂山峦。五合目外春尚寒,一饮君茶暖心间。异国更有思乡苦,万语千言却无言。”我当时只是默默地看着大师,相视无言。现在读了《包容的智慧》一书,不禁佩服长乐先生,到底是传媒大师、凤凰领军,竟然引出大师这么多智慧语录,而且当机对机,对答如流,妙趣横生,回味无穷。“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里看得见的是月,嗅得出的是花,心悟的则是境——意境,禅境。佛界与传媒界、高僧与名士的对话,在平易处交流,交流人生的历阅,世间的故事,生活的感知,意趣盎然,言近旨远,让我们于窗前明月中看到了梅花,于暗香浮动处观照了明月。
读《包容的智慧》,我们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机之妙;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
请大家不妨一试。
2007.7.15于北京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同时又能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连接。这本书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棒的框架。我一直觉得,为了维护关系,有时候不得不牺牲一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这样一来,关系又会显得不够真诚。 作者在书中提到,真正的包容,是建立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的。它并不是让你去抹平自己的棱角,去迎合别人,而是让你在保留自己独特性的同时,也能理解和接纳他人的独特性。他强调了一种“既…又…”的思维模式,而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比如,你可以既坚持自己的原则,又能理解他人的局限性;你可以既表达自己的需求,又能倾听对方的顾虑。这种平衡,让我在思考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方向。这本书让我感觉,原来维系良好关系,并不意味着要牺牲自我,反而可以让你成为一个更加完整、更加有智慧的人。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斥着大道理,读起来枯燥乏味的读物。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叙述方式极其引人入胜,仿佛作者就坐在我旁边,用一种非常轻松、幽默的语气在跟我聊天。每一个观点,都伴随着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有历史上的名人轶事,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小插曲,这些案例不仅仅是用来佐证作者的观点,它们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让我读起来津津有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如何与不同意见的人相处时,提出了一个“同理心光谱”的概念。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人们分成“好人”和“坏人”,或者“对”和“错”,而是让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处于一个连续的光谱上,他们的观点和行为,都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这种视角,极大地降低了我对“异己”的排斥感。以前我可能更容易对那些观点与我截然不同的人产生抵触,但现在,我更能尝试去理解他们背后的原因,他们的经历,他们的价值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一种更温和、更具建设性的沟通方式。
评分这本书真的刷新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多元。我一直以为,解决问题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确答案”,然后坚决执行。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很多时候,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很多困境,恰恰是因为我们过于执着于单一的解决方案,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不同文化和不同价值观碰撞的例子,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所谓的“常识”和“道理”,很大程度上是受限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一个在A文化里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B文化里可能完全无法被接受。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去审视自己的“常识”,去质疑那些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它鼓励我去拥抱差异,去欣赏那些与我不同的人和事,并且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视野。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开放和谦逊。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许多事情的看法。我一直觉得,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只看到自己想看的部分,或者坚持自己已经习惯的观点。但这本书,它像一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我思维的另一扇门。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些非常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我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以及“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作者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描述了人们在面对冲突时的反应。我们往往会本能地筑起一道墙,保护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对方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和难处。读到那里,我突然意识到,我过去有多少次,因为不愿意去理解对方,而错失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甚至让事情变得更加复杂。这本书教会我,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坚持己见,而在于愿意倾听,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去理解,哪怕我们最终的决定并不相同,但这份理解本身,就能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它让我明白,所谓的“包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一种能够看到事物多面性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洞察力实在是太惊人了,我几乎是逐字逐句地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观点。作者对于人性,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层面。他并没有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层层递进的分析,引导我们去发现问题的根源,然后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出路。 我特别喜欢他在讨论“偏见”的时候,并没有简单地指责那些带有偏见的人,而是深入分析了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在我们认知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他用了很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不自觉地形成刻板印象,为什么我们会容易对某些群体产生负面看法。这种客观、科学的分析,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偏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能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可能存在的偏见。这本书真的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看见”,不仅仅是看见表面现象,更是看见事物背后更深层的原因。
评分书很好,值得一买一读~~~哈哈~~很喜欢
评分非常好的书,送给同事的。
评分质量看上去不错,正版与否没有应证!
评分里的感触,当下望向刘嫂道:“朱姑娘的住处可安置好了?”刘嫂点点头,道:“这还用三娘娘关照么?”一面向朱翠道:“姑娘请跟我来吧!”朱翠点点头道:“有劳!”说时目光视向风来仪,看看她有什么话说没有。风来仪微笑道:“你们家人分别日久也该好好聚上一聚,刘公刘嫂负责一切,有什么事只管与他们两个商量就是,过两天我们再设筵与你接风。”朱翠道:“这就不敢当了。”当下遂同着刘嫂转向另一条横出的岔道,那风来仪等一行人仍是按原路前行。刘嫂踽踽独行在先带路,并不与朱翠多说,后者默默在后跟随。这才见好一番建筑气势,敢
评分京东买书方便,书多,比较齐全
评分质量不错的,这次网购很愉快。
评分在机场转机时看到的书,很修心的一本书,让我在当今这个“独”立的,大部分人人为己的社会中学到人与人相处的智慧
评分包装有挤压,不太好……
评分心里鸡汤,多多读书还是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