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的養豬業在農林牧生態平衡的循環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多山丘的地理條件和地塊分割的耕作模式使養豬和農林互為依存,養豬可以用飼料的方式消解糧食、果蔬、林木的副産品,也可以用踏圈的方式將莊稼收獲後的剩餘槁稈混入糞尿轉化為有機肥。所謂“養豬不賺錢,迴頭看看田”,一語道破瞭養豬對生態平衡的重大作用。中國的養豬業是農傢的傳傢寶。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科學養豬基礎知識
第一節 傢豬的起源
第二節 豬的特性
第二章 豬的品種
第一節 中國豬品種
第二節 培育品種
第三章 公豬的飼養管理
第一節 公豬的營養需要與配方原則
第二節 公豬的飼喂方式方法
第三節 公豬的管理
第四節 公豬的利用
第五節 公豬的調教
第六節 豬場公豬的編製設定
第四章 母豬的飼養管理
第一節 後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第二節 母豬的配種
第三節 妊娠鑒定與妊娠期飼養管理概要
第四節 分娩母豬的飼養管理
第五章 仔豬的飼養管理
第一節 仔豬的生理特點
第二節 仔豬的飼養管理
第六章 生長豬的飼養管理
第一節 生長豬的兩種基本飼養模式
第二節 利用中國豬種發展低碳養豬
第七章 豬的上市與屠宰加工評定
第一節 胴體評價與肥瘦辯證
第二節 豬肉的風味及其測定
精彩書摘
建本地豬的雜交後代在福建省形成瞭平潭黑豬。上述豬種在20世紀特彆是在1949-1978年引領著農村養豬普及版的潮流,在提高養豬業生産效率方麵立下瞭曆史豐碑。
(2)提高瞭雜交豬的品種質量檔次,是中國養豬曆史中屈指可數的優秀雜交父本之一。20世紀50-80年代巴剋夏豬與中國地方豬種的雜交後代是大宗商品豬的主要種質基礎,巴剋夏豬被普遍用作雜交父本。當時的雜交有兩種最為普及的形式。其一是巴本模式(巴剋夏公豬配本地母豬)生産巴本二元雜交商品豬。巴本模式的兩個親本都是肉質優秀的品質,可謂強強聯手,故該雜交豬深得消費者好評。其二是巴約本模式(巴剋夏公豬為第二父本,約剋夏公豬為第一父本配本地母豬)生産巴約本三元雜交商品豬。該三元雜交豬75%的遺傳基礎是定格在優質肉檔次,老百姓對這種三元雜交豬的肉質也是有口皆碑。現在50歲以上的消費者都感到現在的豬肉沒有過去的豬肉好吃。其實從廣義相對論的哲理分析,現代的豬肉也還可以算得上好吃,而30年前的豬肉算得上更好吃,儼然是兩個不同的美食層次。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差呢?現代人經常吃肉,吃來吃去都是瘦肉産量型的豬肉,在這種單調的瘦肉商品豬模式中唯有杜洛剋豬的肉質較好.但杜洛剋豬在商品代的血液中隻能占到25%~50%。30年前的消費者吃肉的頻率和分量比現在少得多,但吃到的是鮮肉質量型的豬肉,代錶優質肉的巴剋夏豬和本地豬在商品代的血液中占到75%-100%。當時中國有眾多的地方品種與巴剋夏豬形成上百個雜交組閤,各有各的風味。消費者在不同的省市會品嘗到不同風味的豬肉,甚至在同一個省市的不同區域或不同季節也可能品嘗到不同風味的豬肉。就30年前的生活水平而言,吃肉是屬於改善生活的開葷大事,容易形成深刻記憶。這種記憶是對優質肉個性風味的美好迴憶,對中老年人消費者來說是揮之不去的。老百姓對當時豬肉質量的首肯和留戀從人文學角度佐證瞭當年巴剋夏豬在提高雜交商品豬産肉量和保證肉質方麵功不可沒。
3.現代巴剋夏豬的生産性能
由於最新的基因組學技術被應用於豬的選種,所以現代版的巴剋夏豬育種在傳統巴剋夏豬的選種方法基礎上融入瞭現代基因技術手段。其育種戰略以保持巴剋夏豬傳統優質肉為基礎,並改進其生長速度、瘦肉率、繁殖性能。現代巴剋夏豬的生長速度以及眼肌麵積(代錶瘦肉率)正在緊隨流行品種之後而且差距不大。
……
前言/序言
中國是一個養豬文化源遠流長的文明古國。在5000年的中華農耕文化的曆史長河中,養豬業一直是畜牧生産的支柱産業。我們的祖先早在秦漢時代就以5000萬人口擁有3000萬頭精品豬的水平雄居世界養豬強國之首,並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豬齣口到地中海北岸的古羅馬。明清時代的中國養豬技術已達到當時世界巔峰,中國種豬作為優良品種被引入歐美,在大洋彼岸留下諸多名種後裔,為世界豬農所推崇。中國的養豬曆史是國人的驕傲。
中國的養豬業在農林牧生態平衡的循環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多山丘的地理條件和地塊分割的耕作模式使養豬和農林互為依存,養豬可以用飼料的方式消解糧食、果蔬、林木的副産品,也可以用踏圈的方式將莊稼收獲後的剩餘槁稈混入糞尿轉化為有機肥。所謂“養豬不賺錢,迴頭看看田”,一語道破瞭養豬對生態平衡的重大作用。中國的養豬業是農傢的傳傢寶。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21世紀,中國已成為擁有6億頭豬的世界第一養豬大國。“豬糧安天下”已成為國人的共識;豬的形象已深入國入骨髓,從十二生肖的屬相到四大名著中的豬八戒都為國人喜聞樂見。豬肉更是國人餐桌上的首席葷菜,紅燒肉被譽為國菜。豬肉精品專賣店的星羅棋布和農貿市場鮮豬肉排檔的熙熙攘攘是國人小康生活的標誌之一。
現今,養豬從業者中有傳統的豬農,有下鄉另闢蹊徑的工人,有年輕有為畢業於名校的大學生,有年過花甲的退休乾部。中外投資商也紛呈遝來,有中國華人企業董事長,也有外國跨國企業董事長;有大型國有集團,也有中小型民營公司。這一切都說明瞭養豬業的魅力。養豬業已成為農牧業興旺的象徵和熱門行業。
由於科技進步和生産發展,養豬業的生産模式、品種格局在不斷嚮高科技層次進化,傳統的飼養方法已不適應現代養豬業。眾多的養豬從業人員需要更新知識和理念纔能適應現代養豬的技術要求。筆者本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以本人從事養豬教學、科研、生産50年的親身經驗,將豬的特性、品種、飼養管理技術匯成一冊,配以圖片以供正在養豬的業內人員和準備從事養豬的有關人士作一參考。
本書若能對從業者有所幫助實乃讀者用心,並非筆者纔藝高超。值此齣版之際嚮所有的讀者緻敬在先。
《傢畜飼養與管理全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麵、深入探討傢畜飼養與管理技術的著作,旨在為廣大畜牧從業者、養殖戶以及對畜牧業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份詳盡的指導手冊。本書內容涵蓋瞭當前主流傢畜的養殖關鍵環節,從品種選擇、飼料配方、疫病防治到捨內環境控製、繁殖技術、産品營銷等,都進行瞭係統性的闡述和實踐性的指導。本書的編寫力求科學、實用、前沿,結閤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業發展趨勢,為讀者呈現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傢畜飼養與管理圖景。 第一篇:畜牧業基礎概論 本篇旨在為讀者建立一個宏觀的畜牧業認知框架,瞭解行業發展現狀、重要性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第一章 畜牧業概述 1.1 畜牧業的定義與範疇: 詳細介紹畜牧業的內涵,包括飼養、繁殖、加工和銷售等環節,以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1.2 畜牧業的發展曆程與現狀: 迴顧畜牧業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分析當前全球及國內畜牧業的發展特點,包括産業規模、技術水平、市場需求等。 1.3 畜牧業在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 闡述畜牧業如何保障優質蛋白質的供給,分析其在緩解飢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麵的重要性。同時,探討畜牧業在資源利用、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等可持續發展議題中的角色與挑戰。 1.4 畜牧業的發展趨勢與前景: 展望未來畜牧業的發展方嚮,如綠色養殖、智能化養殖、循環農業、品牌化經營等,為讀者提供前瞻性的思考。 第二章 傢畜品種選擇與評估 2.1 主流傢畜品種介紹: 詳細介紹豬、牛、羊、禽類(雞、鴨、鵝)、兔等常見傢畜的品種特性,包括其生長速度、生産性能、抗病力、適應性等。 2.2 品種選擇的原則與方法: 指導讀者根據當地的自然資源、市場需求、養殖條件、經濟成本等因素,科學選擇適宜的傢畜品種。 2.3 品種評估指標: 介紹評估傢畜品種優劣的關鍵指標,如産肉性能、産奶性能、産蛋性能、繁殖性能、毛皮品質等,並提供實際的評估方法。 2.4 遺傳改良與品種引進: 探討通過選育、雜交等方式進行遺傳改良的意義和技術,以及在引進優良品種時需要注意的事項,確保品種資源的優化配置。 第二篇:傢畜飼養管理關鍵技術 本篇是本書的核心內容,詳細介紹瞭傢畜從齣生到商品化生産的各個環節所需的飼養管理技術。 第三章 飼料營養與配方 3.1 傢畜的營養需求: 深入分析不同生長階段、不同生産目的(生長、繁殖、泌乳、産蛋等)傢畜對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需求量和比例。 3.2 飼料原料的種類與特性: 介紹常見的飼料原料,如榖物類、麩皮類、豆類、油粕類、糟渣類、青飼料、礦物質補充劑、維生素預混料等,並分析其營養價值和使用注意事項。 3.3 飼料配方設計原則與方法: 講解如何根據傢畜的營養需求、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成本效益等因素,設計齣科學、經濟的飼料配方。提供不同種類、不同階段傢畜的參考配方。 3.4 飼料的加工與貯存: 介紹飼料的製備方法(粉碎、混閤、製粒等)及其對營養吸收的影響,以及飼料的正確貯存方式,防止黴變、損失和變質。 第四章 捨內環境控製與衛生防疫 4.1 畜捨的選址與設計: 指導讀者如何根據氣候、地形、水源、交通等條件選擇閤適的建場地點,並設計符閤衛生防疫要求的畜捨結構,包括通風、采光、保溫、降溫等。 4.2 溫度、濕度與通風管理: 詳細闡述不同傢畜在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濕度的適宜範圍,以及如何通過通風係統調控捨內環境,確保傢畜的舒適度和健康。 4.3 光照與噪音控製: 分析光照和噪音對傢畜生長、繁殖及行為的影響,並提齣相應的控製措施。 4.4 衛生消毒與病原控製: 強調畜捨衛生消毒的重要性,介紹常見的消毒劑種類、消毒方法和程序。講解如何通過環境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傳播。 4.5 廢棄物處理與環保: 探討畜禽糞尿的科學處理方法,如堆肥、沼氣工程等,減少環境汙染,實現資源化利用。 第五章 傢畜疾病防治 5.1 傢畜常見疾病的識彆與診斷: 介紹常見畜禽傳染病、寄生蟲病、中毒病、代謝性疾病等,以及它們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診斷方法。 5.2 疫病預防措施: 強調“預防為主,防治結閤”的原則,詳細介紹免疫接種(疫苗選擇、接種程序)、藥物預防、檢疫隔離等關鍵預防措施。 5.3 常見疾病的治療原則與方法: 針對常見疾病,提供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包括藥物選擇、劑量、用法、療程等,並強調獸醫指導的重要性。 5.4 疫情監測與預警: 介紹如何建立疫情監測體係,及時發現和報告疫情,並采取應急響應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第六章 傢畜繁殖與育種 6.1 傢畜生殖生理: 講解不同傢畜的發情周期、配種季節、受胎機理等基礎生殖生理知識。 6.2 繁殖管理技術: 介紹如何科學管理種公畜和母畜,優化配種方案,提高受胎率和産仔(犢、羔)數。包括人工授精技術的應用。 6.3 妊娠與分娩管理: 講解母畜妊娠期的飼養管理要點,以及分娩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助産技術。 6.4 仔畜(雛禽)的早期管理: 詳細介紹仔畜(雛禽)齣生後的護理,如保溫、補液、初乳喂養、斷奶等,確保其健康成長。 6.5 遺傳改良的實踐: 結閤實際生産,進一步闡述如何通過選擇和育種,不斷提高傢畜的生産性能和抗病力。 第三篇:傢畜生産管理與産品營銷 本篇關注傢畜生産的效率提升以及産品從農場到餐桌的整個過程。 第七章 養殖管理與增效 7.1 生産計劃的製定與執行: 指導讀者如何根據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製定閤理的生産計劃,包括生産周期、齣欄計劃、銷售預測等。 7.2 養殖過程的記錄與分析: 強調建立健全的養殖檔案的重要性,包括飼料消耗、生長數據、發病率、死亡率、生産性能等記錄,並進行數據分析,指導生産改進。 7.3 成本核算與效益分析: 介紹如何進行養殖成本的核算,包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並分析生産效益,幫助養殖戶提高經濟效益。 7.4 智能化養殖技術應用: 介紹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傢畜養殖中的應用,如智能飼喂、環境監測、疫病預警等,提高養殖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第八章 傢畜産品質量控製與深加工 8.1 畜産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 強調畜産品質量安全是畜牧業的生命綫,關係到消費者健康和企業聲譽。 8.2 畜産品質量控製體係: 介紹從飼料到成品的全程質量控製措施,包括原料檢測、生産過程監控、産品檢驗等。 8.3 獸藥殘留與禁用物質的檢測與管理: 詳細闡述獸藥殘留的危害,介紹相關的檢測方法和管理規定,確保畜産品安全。 8.4 畜産品的深加工與價值提升: 探討畜産品(肉、奶、蛋、皮毛等)的深加工技術,如冷鮮肉加工、奶製品生産、蛋品加工、皮毛鞣製等,提升産品附加值。 第九章 畜産品市場營銷與品牌建設 9.1 畜産品市場分析與定位: 指導讀者如何分析市場需求、競爭對手,確定産品的目標市場和品牌定位。 9.2 營銷渠道選擇與拓展: 介紹綫上綫下多種營銷渠道,如農貿市場、超市、電商平颱、餐飲企業直供、閤作社聯閤銷售等。 9.3 品牌建設與推廣: 強調品牌在現代畜牧業中的重要性,介紹如何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畜産品品牌,並通過廣告、展會、口碑傳播等方式進行推廣。 9.4 消費者教育與信任建立: 探討如何通過透明化的生産信息、科普宣傳等方式,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第四篇:畜牧業發展與挑戰 本篇將畜牧業置於更廣闊的社會經濟背景下進行審視。 第十章 畜牧業法律法規與政策支持 10.1 畜牧業相關法律法規介紹: 講解與畜牧業生産、經營、動物防疫、環境保護等相關的國傢和地方性法律法規。 10.2 國傢與地方畜牧業政策解讀: 分析國傢和地方政府在産業扶持、補貼、稅收、技術推廣、人纔培養等方麵的政策導嚮,幫助養殖戶瞭解和利用政策優勢。 10.3 畜牧業管理體係與標準: 介紹畜牧業生産經營的管理體係,如HACCP、ISO係列認證等,以及相關的行業標準和國傢標準。 第十一章 畜牧業麵臨的挑戰與應對策略 11.1 市場波動與風險控製: 分析畜産品價格波動、供求關係變化等市場風險,探討如何通過套期保值、閤同銷售等方式規避風險。 11.2 環境保護壓力與綠色發展: 探討畜牧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強調發展綠色養殖、循環農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減少環境汙染。 11.3 疫病風險與公共衛生安全: 分析新發、突發動物疫病對畜牧業和公共衛生的威脅,強調加強動物疫病防控體係建設。 11.4 科技創新與人纔隊伍建設: 探討科技在畜牧業轉型升級中的驅動作用,強調加強科技研發投入,以及培養高素質的畜牧人纔隊伍。 11.5 國際貿易與競爭: 分析全球畜牧産品貿易的格局,探討國內畜牧業如何應對國際競爭,提升産品國際競爭力。 本書旨在成為一本集理論深度與實踐指導於一體的畜牧業百科全書,為推動中國畜牧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