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名傢通識講座書係——中國美學十五講
:48.00元
作者:硃良誌
齣版社:暫無
齣版日期:2006-04-01
ISBN:9787301105863
字數:450000
頁碼:398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哲學是一種生命哲學,它將宇宙和人生視為一大生命,一流動歡暢之大全體,生命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在此基礎上産生的美學具有突齣的重視生命體驗和的特點。中國美學不以認識外在美的知識為重心,而強調返歸內心,由對知識的蕩滌,進而體驗萬物,通於天地,融自我和萬物為一體,從而獲得靈魂的適意。中國美學是一種生命安頓之學。
目錄
《名傢通識講座書係》總序
本書係編審委員會
引言 生命的美學
講 遊魚之樂
一、通:會通物我
二、大:以物為量
三、全:大製不割
四、樂:忘情融物
五、遊:朝陽初啓
第二講 不二法門
一、不二之義
二、去有無——現象本體結構
三、泯能所——主客關係
四、棄判斷——關於是、在、比
五、任圓成——水流花開之境
第三講 逝者如斯
一、創造
二、新變
三、流動
第四講 騷人遺韻
一、感傷
二、唯美
三、遠遊
四、物哀
第五講 氣化宇宙
一、氣韻
二、吞吐
三、氤氳
四、龍脈
第六講 落花無言
一、大美不言
二、妙契無言
三、創造無言之美
第七講 靈的空間
一、疏處走馬
二、蹈虛躡影
三、無色之色
四、疾澀之道
第八講 四時之外
一、撕開時間之皮
二、刹那永恒
三、靜裏春鞦
四、亂裏世界
五、古意盎然
第九講 以小見大
一、心性的伸展
二、體驗的真實
三、月印萬川處處皆圓
第十講 大巧若拙
一、拙的智慧
二、枯槁之美
三、藝之老境
四、天飾原則
第十一講 華嚴境界
第十二講 飲之太和
第十三講 妙悟玄門
第十四講 形神之間
第十五講 頤養情性
後記
作者介紹
硃良誌,1955年生,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中國美學、中國藝術。主要作品:《石濤研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扁舟一葉:理學與中國畫學研究》、《麯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等。
文摘
序言
最近在書架上發現瞭一本關於日本“物哀”美學的小冊子,它篇幅不長,但觀點卻十分犀利。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簡潔,幾乎每一個句子都像一個精心打磨的日式短句,沒有一句廢話,直擊主題。它主要通過分析幾個關鍵的日本文學片段和季節更迭的意象,來闡釋“物哀”——那種對生命短暫和事物流逝所産生的溫柔的悲憫情懷。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大量采用瞭類比和象徵的手法,使得抽象的美學概念變得具體可感,比如用櫻花的凋零來類比人生的無常,用苔蘚的青綠來體現時間的沉澱。閱讀體驗猶如一次禪修,讓人在安靜中體會到一種深刻的“無常之美”。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其高度的凝練性,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更像是一篇精美的論文摘要,對於想要瞭解“物哀”更深層次的文化根源和哲學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尋找更厚重的理論著作來作為補充。
評分我前陣子還看瞭一本探討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譯著,這本書的視角非常宏大,它試圖梳理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中葉,哲學、藝術、文學領域中“碎片化”和“異化”等核心概念是如何相互滲透,並最終塑造瞭我們今天對世界的認知。這本書的理論深度毋庸置疑,引用的學者橫跨多個學科,論證邏輯嚴密得像一座精密的鍾錶,每一個論點都建立在前一個論點的基礎之上,層層遞進,引人深思。讀完之後,我對現代藝術作品中那些看似晦澀難懂的錶達,有瞭一種更深層次的理解框架。然而,這本書的閱讀門檻著實不低,很多概念的闡釋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哲學背景知識,初讀時會感到非常吃力,常常需要邊讀邊做筆記,甚至需要查閱補充閱讀材料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它更像是一部“思想地圖”,而非輕鬆的讀物,需要投入大量的認知資源去啃食。
評分這本《包郵 通識講座書係 中國美學十五講 硃良誌 北京大學齣版社 9787301105863 文學書籍》的評價,我得好好琢磨琢磨,畢竟是硃良誌先生的作品,北大齣版社齣品,想必分量不輕。我最近剛讀完另一本關於古典園林意境的書,那本書的作者似乎更側重於描摹具體的山水布局和曆史掌故,文字裏充滿瞭對古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的贊嘆,讀起來像是在遊覽一座座精巧的私傢園林,每一個轉角都有驚喜,對亭颱樓閣的描述細緻入微,甚至連磚瓦的顔色、苔蘚的生長都寫得栩栩如生。不過,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稍顯緩慢,有些章節為瞭追溯某個具體建築的淵源,會花費大量的筆墨去考證文獻,對於初次接觸古典園林藝術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吃力,需要反復迴味纔能捕捉到其中蘊含的文化信息。盡管如此,那本書的插圖質量非常高,很多手繪圖對理解復雜的空間關係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整體而言,算是一部紮實且有溫度的園林鑒賞入門讀物,適閤有一定耐心、希望深入瞭解傳統建築美學的人士。
評分近期翻閱的還有一本關於民間故事收集整理的文集,這本書收錄瞭來自中國南方某個特定地域的口頭傳說,記錄者顯然是花費瞭大量時間和精力深入田野,與當地的老者反復交流纔得以完成。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其語言的純粹和生命力,那些故事裏沒有經過文人雕琢的痕跡,保留瞭最原始、最鮮活的民間智慧和對世界樸素的想象。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塊未經打磨的璞玉,裏麵藏著古老的信仰、人情的冷暖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作者在後記中簡單提及瞭收集過程中的艱辛,但更多的是尊重和呈現,沒有過多地加入個人解讀或價值判斷,這使得整本書顯得非常真誠和客觀。如果說有什麼不足,那就是由於故事的口頭傳承性質,部分情節的連貫性稍顯鬆散,但瑕不掩 গুণে,這種鬆散反而增加瞭其真實性和地域特色。
評分另一本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本關於唐詩意境的精選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或者題材分類來編排詩歌,而是采用瞭一種“主題聯覺”的方式,比如將所有描寫“月下清愁”的詩句匯集一處,緊接著是描繪“邊塞蒼茫”的篇章。這種編排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和情感的衝擊力。作者在每組詩歌前都有非常精煉的導讀,寥寥數語便能勾勒齣該主題下詩人復雜微妙的心緒,仿佛一瞬間就被拉入瞭那個特定的情境之中。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文字充滿瞭詩意和靈性,讀起來有一種音樂般的韻律感。與那種側重學術考據的詩歌賞析不同,這本書更像是為現代人準備的一份心靈慰藉,幫助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共鳴。唯一的遺憾是,對於一些生僻字詞的解釋略顯單薄,對於完全沒有古文基礎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頻繁查閱工具書纔能完全領會詩句的妙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