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开局是基础。领悟开局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棋路的风格特点是学棋者提升棋理境界、拓宽自身开局种类,建立符合自己喜好的开局风格的基础所在。中局比实力。明确中局的审局方法与战略方针,自如运用中局四大战术与十种手段,是学棋者提高战术素养、增强整体战斗力的能量之源。残局见功夫。学习残局的彤势判断与战略决策,纯熟各兵种杀法技巧与性和定式,是学棋者积累残局战斗经验、扎实残局基本功的必修之法。打基础、强实力、教真功,《象棋战理七章》为学棋音讲授开局、中局和残局全面的理论与战法。
作者简介
张影富,1962年生于吉林市,1979年调入黑龙江省象棋队。自1981年代表黑龙江队征战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以来,为黑龙江队多次取得优异成绩立下汗马功劳,其中1990年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冠军,1994年获得全国象棋个人赛第九名,晋升为国家象棋大师。出版《象棋布局技巧》、《布局与残局专题研究》、《中级函授教程》、《象棋中局指南》、《中炮对反宫马专集》等多本著作。1996年退役转为教练,从事教学工作,十几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少年棋手,在全国象棋各项青少年比赛中多次获得冠、亚军及优异名次,为黑龙江省象棋队输送了多位象棋运动员。现负责黑龙江省棋牌训练管理中心象棋业训教练工作,以及全省象棋业训、赛事等工作。
张弘,1983年生于哈尔滨市,1998年考入黑龙江省体校象棋专业队进行训练。曾多次获得黑龙江省象棋赛前三名,数次代表黑龙江队参加全国象棋团体锦标赛,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团体锦标赛第五名,现为国家一级运动员。2002年调入当代体育杂志社《棋艺》编辑部工作,现任首席编辑。十多年来,在杂志上先后担任多项棋艺研究专栏主笔,策划并撰写了大量各题材系列专辑稿,深受读者好评。与特级大师王嘉良合作出版的《中国象棋初级教程》、《中国象棋中级教程》、《中国象棋高级教程》系列丛书多次再版,成为畅销书籍。2006年始,兼任黑龙江省棋牌训练管理中心象棋业训教练,负责省内青少年培训教学工作,培养出了多名全省象棋少年锦标赛冠军。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开局理论
第一节 开局的定义与划分
一、开局的定义
二、开局的划分
第二节 开局的基本原则
对局伊始,双方按照各自的构想,依次走动各个兵种子力,或者过河进攻,或者严阵防守。这种开局的出子与布阵,在千百年的棋艺发展过程中,已逐步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范与戒律,其中开局戒律有“车迟开”、“马躁进”、“炮轻发”、“一子多行”、“子力拥塞”等
一、尽快出动强子,抢占有利位置
二、实施封锁压制,拓展活动空间
三、两翼出子均衡,阵型协调顺畅
第三节 开局的重要性与提高方法
一、开局的重要性
二、开局的提高方法
第二章 开局战法
古今象棋名家对先后手各种开局战法进行了历经千年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庞大的布局体系。这些开局法变化万千,攻杀防守各具特点。有的开局形成激烈对攻,双方你争我夺,最终有一方先下手为强,凭借更快、更有威力的攻击,得子夺势乃至成杀;有的则演成绵密持久的互缠,通过漫长的对峙与消耗,往往到残局才能见分晓
第一节 先手直攻型开局
先手直攻型开局是指先走方凭借先行之利,开局车马炮强子以攻击棋形快速展开,从左翼、右翼或中路向对方阵地进击,采取兵贵神速,以快打慢的战略方针,如中炮过河车、中炮横车进中兵等均属于直攻型开局
第二节 先手缓攻型开局
先手缓攻型开局是指先走方开局车马炮强子不贸然渡河攻击,而是先明车路、开马道、蓄炮势,侧重于开拓子力活动空间,占领沿河制高点等攻守要津,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稳进缓攻的战略方针。中炮巡河炮、五六炮、五七炮等多属于缓攻型开局
第三节 防守反击型开局
防守反击型开局是指开局均衡布子,先巩固阵型,不轻进求速,采取以逸待劳,诱敌来攻再伺机反扑的战略方针。防守反击型开局一般多见于屏风马、反宫马等非中炮类阵型
第四节 对攻型开局
对攻型开局是指双方开局各自派遣车马炮强子快速实施攻击,两方棋形均呈进攻态势,局面形成各方集中兵力,互攻一翼的对杀,或是子力缠斗一处的混战。列炮局、顺炮局多形成对攻型开局
第五节 稳健型开局
稳健型开局是指双方开局均严阵以待,不轻举妄动。两方子力要么沿河布防对峙,要么刚一发生接触角斗便促成兑子,从而形成四平八稳的和缓局面。以后局势随着子力的消耗将转入漫长的残局较量。一些散手棋与中炮巡河车式阵型可以形成平稳的局面
第三章 中局理论
第一节 中局的定义与划分
一、中局的定义
二、中局的划分
第二节 中局的审局与战略方针
一、中局的审局
二、中局的战略方针
第三节 中局的重要性与提高方法
一、中局的重要性
二、中局的提高方法
第四章 中局战法
象棋的战术手段不胜枚举,贯穿于开局、中局、残局的全过程。由于中局双方短兵相接,战斗最为激烈,所以中局的战法最为丰富多彩、复杂深奥。各种战术手段在这一阶段大量呈现,运用最多。因此,我们常把对战术手段的表述列入到中局战法之中。
……
第五章 残局理论
第六章 残局战法
第七章 实战误区点评(共5局)
附录 习题答案
前言/序言
《弈道乾坤》 序言 围棋,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的智力游戏,其魅力穿越千年,历久弥新。它不仅是棋盘上黑白子交锋的艺术,更是人生哲理的缩影,战略智慧的修炼场。从“琴棋书画”中的一项,到如今风靡全球的竞技项目,围棋早已超越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思维方式。 本书《弈道乾坤》,并非一部枯燥的棋谱集锦,也非一本速成的取胜秘籍。它旨在从更广阔的视角,探寻围棋深层的智慧,解析隐藏在棋盘方寸之间的宇宙观与人生观。我们希望通过对围棋基本原理的深入剖析,结合古今名局的精妙之处,以及棋士在对弈中所展现出的精神境界,为读者开启一扇理解围棋、乃至理解生活的新窗户。 围棋的精妙之处,在于其“无定式”与“无限可能”。每一局棋都是一次全新的创造,每一次落子都可能改变全局的走向。这种不确定性,恰恰赋予了围棋无穷的生命力。它要求我们具备长远的眼光,审慎的判断,以及灵活应变的策略。这些能力,不仅在棋盘上至关重要,在人生的长河中,亦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本书的结构,将围绕围棋的几个核心要素展开: 第一章:道法自然——围棋的哲学根基 探讨围棋与中国传统哲学,特别是道家思想的渊源。 解析“天元”、“星位”等布局理念如何体现“道法自然”、“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 阐述围棋中的“平衡”、“和谐”之美,以及这种美学如何在对局中体现。 引入“无为而治”的概念,说明在围棋中,有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策略。 探讨围棋中的“空”与“实”,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二章:形与势——棋盘上的空间博弈 深入剖析围棋中的“形”的概念,包括棋子的连接、孤子、断点等。 解释“势”的形成与演变,以及如何利用“势”来控制局面。 介绍“厚势”与“薄势”的区别,以及它们在进攻与防守中的作用。 探讨“先行”与“后行”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棋局的变化调整节奏。 分析“效率”在围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最大化每一手棋的价值。 第三章:攻与守——矛盾的统一与转化 从辩证法的角度,解读围棋中的“攻”与“守”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分析进攻的几种常见手法,如“打吃”、“征子”、“滚打包抄”等,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探讨防守的艺术,包括“补棋”、“弃子”、“妥协”等策略。 解释“围空”与“破空”的微妙关系,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引入“围杀”的理念,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围杀来获取胜利。 第四章:虚与实——棋局的表象与真相 揭示围棋中“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即棋盘上的“实地”与“潜力”之间的 interplay。 分析“眼”的形成与价值,以及如何通过构建“活棋”来保证生存。 探讨“弃子”的智慧,如何通过牺牲部分棋子来获取更大的利益。 介绍“目数”的概念,以及其在终局计算中的重要性。 解析“厚实”的棋局与“轻灵”的棋局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第五章:彼与我——棋局中的心理博弈 将围棋视为一场心理战,分析棋手在对局中如何揣摩对手的意图。 探讨“气势”在围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棋风影响对手的心态。 介绍“诱敌深入”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对手的冒进而取得优势。 分析“临危不乱”的重要性,以及在劣势下如何保持冷静寻找转机。 探讨“胜不骄,败不馁”的棋道精神,以及这种精神如何帮助棋手不断进步。 第六章:死与生——棋局的终极审判 聚焦于棋局中的“死活”问题,这是围棋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之一。 讲解“棋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利用棋筋。 介绍“官子”的计算与策略,以及官子在决定胜负中的关键作用。 探讨“定式”的意义,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定式而非死记硬背。 分析“打劫”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打劫来争取主动或制造混乱。 第七章:弈海拾遗——古今名局的启示 精选一些历史上著名的围棋对局,并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名局的解读,展示围棋的无穷变化和高超智慧。 从不同时代的棋风和棋士的风格中,提炼出对现代棋手和爱好者的启示。 探讨围棋的传承与发展,以及这项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强调围棋不仅仅是胜负,更是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方式。 《弈道乾坤》希望通过对围棋的细致解读,引导读者在棋盘上发现智慧,在对局中感悟人生。每一局棋,都是一次思维的锻炼;每一次落子,都是一次决断的考验。愿这本书能陪伴您一同走进围棋的奇妙世界,领略那份“黑白之间,藏纳乾坤”的深邃与壮阔。 第一章:道法自然——围棋的哲学根基 围棋,这黑白两色、方圆棋盘上的博弈,其深邃之处,并非仅在于计算与策略,更在于其内在蕴含的东方哲学思想。古往今来,无数智者在棋盘上体悟人生,在方寸之间感悟宇宙。本章,我们将从哲学的高度,探寻围棋的道法自然之根。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意指事物的发展遵循其自身的规律,不加以人为的干涉和强求。在围棋中,这种思想体现在布局的起始阶段。所谓“天元”,位于棋盘正中心,并非必争之地,却有着“无形之形,无声之声”的意味。执黑先行,落子天元,有“开天辟地”之意,却也预示着后续的变化将更为复杂。而“星位”,则如同点缀于天空的星辰,各自独立,却相互呼应,构成一个宏大的宇宙图景。这些布局理念,并非强制性的要求,而是提供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展开方式,任由棋子在棋盘上自由生长,如同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遵循生长规律,彼此呼应,形成生动的画面。 围棋追求的“平衡”与“和谐”,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异曲同工。棋局的胜负,往往不在于一方的绝对优势,而在于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对整体局面的控制。一方过于激进,容易留下破绽;一方过于保守,则可能被动挨打。唯有如同阴阳太极般,在攻守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方能立于不败之地。棋子之间的连接,棋块之间的呼应,棋盘上的空与实,都构成了和谐的整体。一个优秀的棋手,懂得如何让自己的棋子相互支持,形成稳固的阵型,同时又能抓住对手的弱点,利用对手的失误来打破对方的平衡,从而实现自身的优势。 “无为而治”在围棋中的体现,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智慧。有时候,执着于眼前的得失,反而会错失更长远的利益。一个高明的棋手,不会被暂时的利益所诱惑,也不会因为暂时的损失而心生慌乱。他会审时度久,静待时机。如同水滴石穿,看似微不足道的落子,在恰当的时机,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有时候,看似无为的弃子,实际上是为了引诱对手进入更大的陷阱,或者是为了腾出空间,为后续的战略布局做好准备。这种“不争”之争,恰恰是围棋高妙之处的体现。 围棋中的“空”与“实”,是理解围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实”指的是已经确定的棋子所占据的空间,以及由此形成的棋块。而“空”则指的是棋盘上尚未被占据的区域,是潜在的领土,也是棋子得以发展和生存的空间。“空”虽然无形,却是围棋的生命线。没有“空”,棋子就无法呼吸,无法扩张,最终只能被吞噬。反之,过分追求“空”,而忽略了棋子的连接和发展,则容易形成孤子,成为对手攻击的目标。“实”与“空”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实地是棋局的基石,而空是棋局的未来。如何在实地与空之间取得平衡,如何将“空”转化为“实”,是棋手永恒的课题。 理解了围棋的哲学根基,我们便能更深入地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场游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我们学会了顺应自然,保持平衡,静待时机,并在虚实之间寻找最佳的策略。这些智慧,将如同棋盘上的黑白子,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