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

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华东理工大学有机化学教研组 编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化学
  • 高等学校教材
  • 第二版
  • 有机化合物
  • 化学反应
  • 结构式
  • 命名法
  • 光谱学
  • 合成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365702
版次:2
商品编码:1134080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共16章,主要论述烷、烯、炔、芳烃和非苯芳烃、卤代烃、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有机化合物等的性质、重要反应及其机理,以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同时对天然产物如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等也进行了论述,并对于有机合成做了介绍。每章后列入思考性习题,书后附索引。
  《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可作高等学校化学、化工、制药类专业有机化学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有机化合物
1.1.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
1.2.1 原子轨道和八隅体
1.2.2 共价键理论和杂化轨道
1.2.3 分子轨道理论
1.2.4 键长、键角和键能
1.2.5 键的极性
1.2.6 孤对电子和形式电荷
1.3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式
1.4 共振论简介
1.5 有机化合物中比共价键弱的作用力
1.5.1 范氏力
1.5.2 氢键
1.6 有机分子内的张力
1.7 有机化学中的酸和碱
1.7.1 质子理论
1.7.2 电子理论
1.8 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主客效应
1.8.1 诱导效应
1.8.2 共轭效应
1.8.3 超共轭效应
1.8.4 立体效应
1.8.5 溶剂和溶剂效应
1.9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10 有机反应的表示方式和符号应用
1.11 怎样学习有机化学
习题

第2章 饱和烃
2.1 烷烃的通式、同系列和构造异构
2.2 烷烃的命名
2.2.1 烷基的概念
2.2.2 烷烃的命名
2.3 烷烃的结构
2.3.1 甲烷的结构和碳原子轨道的sp3杂化
2.3.2 其他烷烃的结构
2.4 烷烃的构象
2.4.1 乙烷的构象
2.4.2 丁烷的构象
2.5 烷烃的物理性质
2.6 烷烃的化学性质
2.6.1 取代反应
2.6.2 氧化反应
2.6.3 异构化反应
2.6.4 裂化反应
2.7 烷烃的主要来源和制法
2.7.1 烷烃的来源——石油和天然气
2.7.2 烷烃的制法
2.8 环烷烃
2.8.1 环烷烃的命名
2.8.2 环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8.3 环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2.8.4 环己烷的构象分析
习题

第3章 立体化学
3.1 对映异构和四面体碳
3.2 偏振光和分子的旋光性
3.3 对称元素和手性
3.4 手性原子和手性分子
3.5 比旋光度
3.6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

第4章 烯烃
第5章 炔烃 二烯烃
第6章 有机化合特的结构解析
第7章 芳烃及非苯芳烃
第8章 卤代烃
第9章 醇、酚和醚
第10章 醛和酮
第11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12章 含氮化合物
第13章 糖
第14章 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
第15章 核酸
第16章 有机合成
主题词索引
有机化合物的氢、碳核磁共振波谱峰值检索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有机化学(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主题相似,但内容不包含该书特定章节或特定作者观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 --- 图书名称:《现代有机合成与结构解析:原理、方法与应用》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及相关工程领域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侧重实践的有机化学教材。我们深知有机化学作为核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因此本书构建了一个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不仅涵盖了经典有机化学的基石内容,更紧密结合了21世纪以来有机合成化学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趋势。 核心理念与结构设计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原理驱动,方法先行,应用拓展”。我们摒视单纯的反应罗列,而是强调对反应机理的深刻理解,并以此为基础,系统介绍实现特定分子转化的策略与工具。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共计二十章,力求在广度和深度上达到平衡。 第一部分:结构、键合与光谱基础 (Chapters 1-4) 本部分是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石。首先,我们从原子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出发,详细阐述了碳骨架的构型、立体化学的概念(包括手性、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及其命名法)。不同于传统教材的简单介绍,我们用更现代的量子化学视角审视σ键与π键的特性。 在结构解析方面,本部分投入了大量篇幅介绍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IR)和质谱(MS)在有机分子结构确证中的应用。特别地,我们引入了二维NMR技术(如COSY, HMQC, HMBC)的原理与数据解析实例,确保读者能够独立分析复杂有机物的谱图信息。对光谱学的处理不再是附属章节,而是贯穿于后续的反应实例分析之中。 第二部分:经典反应与官能团转化 (Chapters 5-10) 本部分是传统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但我们对其进行了重构,强调反应的电子效应和过渡态的能量控制。 1. 碳亲核试剂的构建与反应: 详细探讨了格氏试剂、有机锂试剂、烯醇负离子、磷叶立德等重要碳亲核试剂的制备及其在C-C键形成中的应用,包括Aldol缩合、Claisen缩合及其立体控制变体。 2. 亲电取代反应的深度解析: 不仅限于芳香烃的亲电取代(如Friedel-Crafts反应),我们还深入分析了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特别是涉及环化和重排的复杂过程。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精选: 侧重于现代有机合成中常用的选择性氧化(如Swern氧化、Dess-Martin氧化)和还原技术(如硼氢化物、氢化铝锂的选择性使用,催化氢化)。我们详细对比了不同试剂的兼容性和官能团耐受性。 4. 羰基化学的高级主题: 重点讨论了胺的转化(如还原胺化、酰胺的形成)、以及涉及硝基、腈基等氮官能团的复杂合成路径。 第三部分: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核心策略 (Chapters 11-14) 随着不对称合成成为现代药物发现和精细化学品制造的关键,本部分专门探讨如何精确控制反应的立体化学。 1. 立体化学的诱导: 深入讲解了辅基控制(如Evans' Auxiliary)、底物控制、以及外部手性催化剂(如有机催化、金属催化)在构建手性中心方面的原理和优缺点。 2. 环加成反应的专题: 重点剖析了Diels-Alder反应的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规则,并扩展至[2+2]、[3+2]等其他重要的环加成策略在构建复杂环系中的应用。 3. 烯烃的构建与几何控制: 详细比较了Wittig反应、Horner-Wadsworth-Emmons (HWE)反应、Julia烯烃化等方法,强调如何通过选择特定的试剂和反应条件来控制双键的E/Z构型。 第四部分:关键合成工具与前沿反应 (Chapters 15-18) 本部分着眼于现代有机化学的“工具箱”,介绍那些在过去几十年中极大地拓宽了合成化学家能力范围的反应。 1. 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 本章节是本书的重点之一。系统介绍了Suzuki, Heck, Stille, Sonogashira等Pd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催化循环、配体选择的重要性及其在复杂分子骨架构建中的应用。我们还简要介绍了Ni、Rh等金属在C-H键活化中的新兴作用。 2. 自由基化学: 探讨了自由基的生成、反应性及其在合成中的应用,特别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背景知识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间歇性应用。 3. 保护基团策略的优化: 讨论了不同官能团(羟基、胺基、羧基)保护基团的选择、引入与脱除的条件,强调“正交保护”策略在多步骤合成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合成案例分析 (Chapters 19-20) 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书最后两章通过对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天然产物或药物分子的逆合成分析案例,展示如何将前述的原理和方法融会贯通。这些案例的选择侧重于展示复杂的立体化学控制、高效的环化步骤以及关键C-C或C-N键的构建,而非对已发表文献的简单罗列,旨在培养读者的“合成思维”。 教学特色 本书在每一章末均设置了“深入思考题”,要求学生不仅要预测产物,更要解释电子效应和立体位阻对反应路径的选择性影响。此外,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合成案例速览”和“仪器解析”小栏目,以保持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目标读者 有志于从事有机化学研究、药物化学、农业化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以及生物技术领域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本书的难度设定适中,适合作为两年期有机化学课程的主教材,也可作为科研工作者快速回顾和深入学习特定合成工具的参考书。通过系统学习,读者将能够自信地设计并执行中等复杂度的有机合成路线。 ---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对有机化学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总是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和恰当的比喻来解释,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比如,在讲解自由基反应时,作者将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的过程描绘得如同一个精心编排的故事,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每个环节的作用。书中的插图也绘制得非常精美,特别是那些反映分子几何形状和电子云分布的图,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作者在每章末尾都设置了大量的习题,涵盖了从概念理解到反应预测的各个方面,这对于检验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我发现通过反复练习这些习题,我不仅巩固了理论知识,还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化学问题中。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广大有机化学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源。其内容编排清晰,逻辑严谨,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逐步深入到复杂的反应和理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时,所引用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这让我不仅了解了“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例如,在介绍芳香性理论时,作者回顾了 Hückel 规则的提出过程,以及它如何改变了人们对芳香化合物的认识,这种叙事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书中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专业且富有感染力,让人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门学科的热情。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必备。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比较扎实,初次翻阅时,就被其严谨的逻辑和翔实的资料所吸引。其中关于立体化学的讲解,尤其深入浅出,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将抽象的分子空间构型变得直观易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对映异构体分离的几种经典方法,无论是手性拆分还是不对称合成,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原理阐述和操作要点,这对于我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概念非常有帮助。书中的反应机理部分,也同样令人称道,每一个步骤的电子流动和中间体变化都剖析得细致入微,这有助于我建立起对有机反应过程的宏观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设计新的反应。虽然有些章节的难度系数不小,需要反复研读,但每次回顾都会有新的收获,感觉就像在探索一个精密的化学世界,充满着未知与惊喜。

评分

作为一名初涉有机化学领域的学生,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精彩世界的大门。一开始我对很多概念都感到模糊不清,比如官能团的性质、命名规则等等,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作者非常有条理地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尤其是关于共振效应和诱导效应的解释,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某些反应会发生在特定的位置,以及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书中的例题设计也很巧妙,既有基础题帮助巩固概念,也有一些综合题,能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光谱分析的部分,核磁共振和质谱的应用讲解得非常到位,让我能够理解如何通过这些现代化的分析手段来推断化合物的结构,这对于日后的实验操作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对有机化学的认识从零散的碎片变成了系统性的知识体系。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在高级有机合成策略的阐述上,让我看到了有机化学的魅力所在。作者详细介绍了各种成键方法,从经典的亲电加成到更具挑战性的交叉偶联反应,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介绍不对称催化时,对催化剂结构与选择性之间关系的详尽讲解,这让我认识到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对于实现高效、高选择性的合成至关重要。书中还涉及了一些重要的合成砌块和转化,例如 Diels-Alder 反应和 Wittig 反应,这些都是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的基石。阅读这些章节,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现代有机合成实验室,感受到了化学家们如何巧妙地运用各种工具和策略来创造新的分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