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農業是國之根本和基礎,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雖然在很多方麵走在瞭世界的前列,但是還有很多領域需要完善和提高。《國際科技動態跟蹤:現代農業》考察瞭世界幾個主要國傢近幾年的農業政策,以及在精準農業、都市農業和食品安全等方麵的技術和發展態勢,總結瞭國外的先進經驗,旨在為國內的從業者提供相應的藉鑒和參考。
《國際科技動態跟蹤:現代農業》適閤希望瞭解國際科技新動態的相關科研人員、愛好者參考閱讀,也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的選讀教材。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農業政策
1.1 美國農業部能源科學發展戰略計劃
1.2 美國宣布農村小企業資助計劃
1.3 美國能源部與農業部聯閤推進生物能源作物生産
1.4 未來農産品生産趨勢
1.5 歐盟2007-2013年農村開發政策(一)
1.6 歐盟2007-2013年農村開發政策(二)
1.7 歐盟關於農業減排的政策建議
1.8 歐洲各國尋求農業創新
1.9 俄政府農業食品政策基本方針
1.10 俄羅斯糧食齣口政策
1.11 農業的未來與“最綠革命”
1.12 21世紀英國政府食品政策
1.13 英國主要農業政策概要
1.14 英國食品發展報告:在變化的世界中保障英國食品安全
1.15 英國促進農業與農村發展政策
1.16 法國食品政策及安全監督體係
1.17 法國建立首個農業與環境創新平颱
1.18 德國的農業政策
1.19 德國自然保護聯閤會將物種多樣性定為工作重點
1.20 德國生態農業取得長足發展
1.21 德國”有機産品標誌“十周年一消費者和農場主的成功史
1.22 有機食品——繁榮的行業
1.23 都市邊緣的荒漠
1.24 《德國農業2011-2021》預測報告
1.25 德國農業農藥使用報告2010
1.26 日本轉基因農作物的情報交流
1.27 日本公布現代農業生産工程管理綱要
1.28 日本農業改良資金支持農業創新
1.29 以色列基本農業政策和措施
1.30 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
1.31 國際糧食政策2020
第2章 精準農業
2.1 有利於精準施肥的一項研究
2.2 應用於農業節水的軟件
2.3 美研製齣可控水量的精確灌溉係統
2.4 高科技收割機提高水果收割效率
2.5 美發明識彆固氮細菌新方法
2.6 反光顆粒薄膜改善蘋果質量
2.7 太陽能環保自動除草機
2.8 中美科學傢發現控製稻米産量的關鍵基因
2.9 歐盟大力推廣垂直農業
2.10 英政府提供有機農業生産谘詢服務
2.11 英國啓用新型農業在綫服務係統
2.12 法國FARMSTAR計劃利用衛星圖像引導種植
2.13 法國農業機械自然環境下自動製導裝置的研究
2.14 法國開發瞭一個用於物種鑒定的DNA數據庫
2.15 通過飼料改良提高肉類亞麻酸含量
2.16 航空雷達在精細農業中的應用
2.17 法國第戎”植物錶現型“創新平颱
2.18 德國用維生素和礦物質育種
2.19 德國Proplanta公司建立在綫雜草信息庫
2.20 德國開發更高效的施肥方法
2.21 德國精確農業
2.22 德國的水資源消耗量和節水農業的嘗試
2.23 德國節能型農作物烘乾工藝
2.24 籽種殺菌新工藝
2.25 德國利用無人駕駛飛機輔助精準農業
2.26 應用於精準農業的CATENA工序鏈
2.27 德國Proplanta公司提供專業農業氣象預報服務
2.28 德國公司推齣農業智能手機應用程序
2.29 日本研製齣新型有機肥料
2.30 日本的液狀飼料
2.31 日本生態肥料
2.32 日本新型收割機
……
第3章 都市農業
第4章 食品安全
前言/序言
《跨越邊疆:全球視角下的智慧農業變革》 內容梗概 《跨越邊疆:全球視角下的智慧農業變革》並非一本聚焦於特定區域或狹窄技術領域的研究報告,而是旨在以宏觀的視野,深入剖析當前全球農業正在經曆的深刻轉型。本書跳脫齣“國際科技動態跟蹤:現代農業”這個看似具體卻可能局限於時效性的書名框架,著力展現的是一場更加係統、更加前瞻性的農業文明迭代。它關注的不僅是“是什麼”,更是“為什麼”和“將走嚮何方”,力圖為讀者構建一幅波瀾壯闊的全球農業發展全景圖。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當前農業的進步不再是綫性的技術疊加,而是一場由數據驅動、跨界融閤、生態重塑的係統性變革。這場變革以“智慧”為核心,以“可持續”為目標,以“韌性”為基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廣度,重塑著我們對農業的認知和實踐。 第一部分:數字洪流中的田野新生——數據驅動的農業革命 本部分是全書的基石,重點闡述數據在現代農業中的核心驅動力作用。我們將深入探討: 精準農業的深度進化: 從早期的GPS導航、變量施肥,到如今融閤瞭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ML)以及區塊鏈技術的“智能精準農業”。我們將分析傳感器技術如何以前所未有的精度采集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病蟲害等全方位數據;大數據分析如何從海量數據中提煉齣 actionable insights(可操作性洞見),指導農戶進行精準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甚至預測産量和市場需求。本書將著重介紹,不再局限於某一國傢或地區的技術應用,而是梳理全球範圍內湧現齣的創新解決方案,例如,美國加州的“精確灌溉聯盟”如何利用衛星遙感和土壤水分傳感器優化水資源利用;以色列的“智慧灌溉係統”如何通過AI分析實時數據,實現滴灌效率的極緻提升;澳大利亞的“遠程監控農業網絡”如何幫助偏遠農場實現智能化管理。 生物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協同增效: 探索基因編輯、閤成生物學等前沿生物技術如何與大數據分析相結閤,加速新品種的選育,培育齣抗逆性強、産量高、營養價值優良的作物。例如,CRISPR-Cas9技術如何被用於開發耐旱、耐鹽堿的作物,並結閤AI預測模型的應用,實現更科學的育種方案。本書將關注全球科研機構和初創企業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大規模數據分析加速突破。 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的廣泛滲透: 從自動駕駛拖拉機、無人植保機,到用於采摘、分揀、包裝的智能機器人,自動化正極大地解放農業勞動力,提高作業效率和精準度。本書將描繪不同國傢和地區在農業自動化領域的探索,例如,歐洲的“智能農場機器人聯盟”如何推動農業機器人的標準化和互聯互通;日本在老年化農村地區推廣的“輔助型農業機器人”如何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我們將不僅僅關注技術本身,更會探討其背後驅動的社會經濟因素和倫理考量。 農業數據共享與平颱化趨勢: 分析不同國傢和企業如何構建農業數據平颱,促進數據在生産者、加工商、消費者之間的高效流通,打破信息孤島。我們將探討數據所有權、隱私保護以及數據標準化等關鍵問題,並介紹一些跨國閤作的農業數據共享項目,例如,歐盟關於農業數據交換的倡議,以及一些大型農業科技公司如何搭建生態係統,整閤各類農業數據資源。 第二部分:生態優先的綠色復興——可持續農業的全球實踐 本部分將視角從技術轉嚮更加宏觀的生態與環境層麵,強調農業發展必須以生態健康和可持續性為根本。 循環農業與廢棄物資源化: 深入研究不同文化和經濟體如何構建“零廢棄”的循環農業模式。這包括畜禽糞便的沼氣化、生物質能源的開發,農作物秸稈的生物降解或生物材料轉化,以及城市農業與農村農業的有機銜接。本書將介紹例如丹麥的“生物能源村”項目,如何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可持續能源;荷蘭的“垂直農場”項目,如何通過封閉式循環係統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産生。 保護性耕作與土壤健康修復: 強調免耕、少耕、覆蓋種植等保護性耕作技術在提高土壤肥力、減少水土流失、增強土壤固碳能力方麵的作用。我們將分析全球各地在土壤健康修復方麵的創新實踐,例如,巴西在亞馬遜雨林邊緣推廣的“再生農業”模式,如何通過多樣化的種植和放牧組閤,恢復退化土地的生産力;美國中西部地區推廣的“覆蓋作物”和“輪作”係統,如何有效改善土壤結構和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農業的融閤: 探討如何通過引入多樣化的作物、養殖物種,以及保護傳粉媒介(如蜜蜂),構建更具韌性的農業生態係統。我們將介紹一些成功的生態農業項目,例如,新西蘭的“生物多樣性農場認證”計劃,如何鼓勵農場主積極保護本土動植物;法國南部一些有機農場,如何通過引入野生花卉和人工授巢,吸引更多傳粉昆蟲,從而提高作物産量和品質。 氣候適應與減緩的農業策略: 分析麵對氣候變化,全球農業如何發展適應性策略,例如,培育耐高溫、抗旱、抗澇的作物品種;調整種植結構和耕作方式以適應變化的氣候模式。同時,也將關注農業如何成為氣候變化減緩的重要力量,例如,通過改良土壤管理、減少化肥使用、發展生物能源等方式,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本書將重點介紹一些國傢和地區在氣候智能型農業方麵的經驗,例如,非洲一些國傢如何推廣抗旱作物和節水灌溉技術,以應對日益嚴峻的乾旱挑戰。 第三部分:跨界協同的未來圖景——農業生態係統的重塑 本部分將目光投嚮農業的未來發展形態,強調其與其他産業的深度融閤以及社會結構的變遷。 食品鏈的透明化與溯源體係: 探討區塊鏈技術如何為食品鏈提供端到端的透明度,讓消費者能夠瞭解食品的來源、生産過程、質量安全信息,從而建立信任。本書將分析全球範圍內推廣的食品溯源項目,例如,一些國傢對高品質農産品實行“從農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一些新興的“共享農場”平颱,如何通過技術連接消費者和生産者,實現更直接、透明的交易。 城市化與農業的智慧交織: 關注城市農業、垂直農場、社區支持農業(CSA)等新模式的興起,以及它們如何與城市生活、食品供應、社區發展相結閤。我們將探討這些模式如何縮短食物裏程,減少運輸損耗,增加城市居民的食品獲取渠道,並為城市提供綠色空間和教育機會。例如,新加坡的“城市垂直農場”,如何為人口稠密的城市提供新鮮蔬菜;歐洲一些城市推行的“城市農園”,如何成為社區交流和環境教育的場所。 農業金融與投資的新浪潮: 分析金融科技(FinTech)如何賦能農業,例如,基於大數據的農業保險、小額信貸、供應鏈金融等創新産品。同時,也將探討綠色金融、影響力投資在支持可持續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本書將關注全球農業科技投資的趨勢,以及一些新興的農業投資模式,例如,支持小農戶發展的眾籌平颱,以及投資於循環農業和生物能源項目的綠色基金。 人、技術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探討農業發展不僅僅是技術和經濟的議題,更是關乎人類福祉、社會公平以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議題。我們將反思農業模式對農村社區、傳統文化、農民生計的影響,並探討如何通過包容性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繁榮。本書將關注一些社區主導的農業發展項目,以及如何通過教育和培訓,提升農民在智慧農業時代的適應能力和競爭力。 總結 《跨越邊疆:全球視角下的智慧農業變革》是一次對全球農業未來發展的深度探索。它並非局限於對“現代農業”某個時間段或地域的科技動態進行靜態跟蹤,而是以一種動態、係統、前瞻的視角,勾勒齣農業文明進化的宏大圖景。本書旨在打破國界、學科界限,整閤全球智慧,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多元、更加智能、更加可持續的未來農業願景。它將引導讀者思考,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浪潮和日益嚴峻的環境挑戰麵前,農業將如何實現自身的華麗轉身,並在滿足人類基本需求的同時,成為構建一個更加健康、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續世界的關鍵力量。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讀者將不再局限於對單一技術或區域的理解,而是能夠建立起一套更為全麵、深刻的全球農業發展認知框架,洞察這場正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深刻而不可逆轉的農業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