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仪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道德经讲义》原刊于清光绪十年,版存四川自流井(今自贡市自井区),黄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衡情而论,可谓言言玄机,字字精义,故名曰“注释”,毋宁名曰“精义”之为得也,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
黄元吉,名裳,江西省丰城县人,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或成都)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三书留传于世。黄元吉学际天人,以精深的学养透彻阐发道的全体大用,将内圣外王之学和千古口口相传的返本还原之法融为一炉。
道德经讲义卷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道德经讲义卷二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道德经讲义卷三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道德经总旨
太上修身治世之道,原是一贯,不分两事。若不推开说明,只云修身即以治世,治世厥惟修身,如《大学》开口说自明明德一句便了,而新民一概不管,亦属一偏之学,不足以见圣道之宏,体用兼赅,本末并进者也。盖圣人之道,不外一敬而已。人果以敬存心应事,天下有何难治者哉?孔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自古圣贤,无有只修其身,不应乎世者。观天地即可知圣贤矣。夫天地以一元之气自运,即以一元之气育民,其间寒暑温凉,与夫风云雷雨,即天之行其政令以施生化之功,虽变幻无穷,而天只顺其气机之常。其在圣贤,以此敬自持,即以此敬及物,其间哀怒喜乐,与夫礼乐刑政,即圣人顺行其治道以定人物之情,虽风土不齐,而圣人只尽其在己之性。故曰:风云雷雨,天所不能无,而不得谓风云雷雨之即天;哀怒喜乐,圣人不能无,而不得谓哀怒喜乐之即圣。天有真天体,圣有真圣心。总皆主之以敬,一任天下事变万端,纷纭来前,无一不得其当。
噫!大道不明久矣。论道者但曰虚静无为,言治者但曰功业彪炳,天德王道,分而为二,此三代下所以难索解人也。太上所说修身治世,不分两事,不是板执修己,全不理治民事,亦不是理治民事,不从内修己来。识得此旨,以修诸己者即以治诸人,则内无损于己,外无损于人,即《中庸》云: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处为圣功,出为王道,谁谓老子之学寂灭无为也哉?
……
道德经注释序
道德经总旨
道德经注释序
予幼读儒书,遂闻《道德》一经相传已久,恨未得见。嗣后岁月云遥,功名未遂,始受业于丰城黄先生,号元吉,讲究身心性命之理,天人物我之原。先生每遇讲时,辄引《道德经》以为证。予取是经阅之,见其文古奧难窥,复寻各家注释细玩,均略而不详,隐而不发,此心歉然,因于先生席前请曰:先生学贯天人,丹还金玉,何不于《道德》一经详加注释,以醒天下后世乎?先生首肯,每日讲后书一二章,不数月而注释告成。予细心捧读,觉他注只言其理,而先生之注,句句在身心上立论,尤亲切不浮,此正本清源之学,尽性立命之功,诚非他书所可比。伏愿读是注者,探讨个中消息,印证身上工夫,知放心所由收,浩气所由养,从此精进,庶否塞之时可易为昌明之会也。夫他书劝孝劝忠,所以端一时之风俗,而此注养心养气,尤足正万世之人心。人心既正,又何虑风俗之不端也哉?
光绪十年小阳月受业弟子等顿首敬序
书评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从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重和沉稳的历史感。纸张的质地和油墨的印刷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古典文献的尊重。我特别喜欢封面那种古朴的色调,既不过分花哨,又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内页的排版布局也非常清晰,注释和原文的对照处理得当,即便是初次接触此类典籍的读者,也能相对轻松地进入阅读状态。尤其是那些重要的引文和版本校勘的细节,都标注得非常精确,看得出编辑团队在整理工作上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对于致力于深入研究古代思想脉络的学人来说,这种高质量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工具,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和效率。我发现自己不必频繁地在不同版本间来回查找核对,这对于沉浸式理解文本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可以说,在文献的“物质性”层面,这部丛刊做到了近乎完美。
评分书评四: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哲学史有持续关注的业余爱好者,我购买过不少关于此类的普及读物,但往往读完后总觉得“意犹未尽”,核心思想似乎总隔着一层薄纱。这套丛刊带给我的感受是知识的“去神秘化”和“回归文本”。它没有过度依赖当代哲学家的解读框架来“翻译”古文,而是尽可能地保持了文本的原始风貌,让读者直接面对先秦或魏晋时期的语言和语境。这种严谨的态度,迫使我必须更加注重字词在特定历史语境中的确切含义。我发现,通过这种“硬核”的阅读方式,很多原本在通俗读物中被简单化的概念,其内在的张力、矛盾和微妙的张弛感,都被重新挖掘了出来。这种体验是震撼的,它让我真正体会到,理解古代思想,绕开中间人(现代诠释者)直接面向源头是多么重要。
评分书评二: 最近在整理我的个人研究资料时,发现手边有几部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古代哲学选本,但真正能够让我沉下心来逐字推敲的,还是这套汇编。它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广度与深度兼具的选材策略。我曾经花了好几天时间比对不同篇章的收录范围,惊讶于它如何能够在保持核心经典完整性的同时,还能巧妙地穿插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具启发性的相关文献。这不仅仅是简单地把“道家”的经典堆砌在一起,而更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知识地图,清晰地勾勒出了思想演变的重要节点和不同学派之间的对话痕迹。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某个看似不经意的篇目排列,而突然对某个历史时期的学术争论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结构上的巧妙编排,使得学习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单部著作,而是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道家”范畴的理解边界。
评分书评五: 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想系统性地梳理一下不同历史时期对某一核心概念的阐释是如何演变的。这部丛刊在这方面的序列性和脉络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按时间顺序排列,更是在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对思想发展逻辑的深刻洞察。比如,你会清晰地看到早期文本对“自然”的理解,如何被后来的玄学思潮重新定义和深化,直到最后在某个具体的注疏中达到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这种布局使得研究工作变得非常高效。我不再需要自己费力地去构建这些时间线索,出版方已经替我完成了基础的框架搭建。对于需要进行跨时代主题研究的人来说,这套书提供了一个极其稳固的比较研究平台,使得对比分析不再是碎片化的拼凑,而是基于一个整合优化的文本基础之上进行的深入探讨。
评分书评三: 这部丛刊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它汇集了哪些文本,更在于它如何构建起一个对话的场域。我尤其欣赏那些在边栏中穿插出现的引文和参照,它们像是一位博学的导游,随时准备为你指出哪些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文献,或者哪些后世的论述对这段文字进行了关键性的阐释。这种“全息”的阅读体验,极大地解放了我需要频繁使用检索工具的麻烦。坦率地说,在传统学术环境下,要搜集到这些相互印证的资料,没有数周的图书馆时间是办不到的。然而,通过这套书,我仿佛拥有了一个随身的“活的索引”。它鼓励读者进行一种关联性的思考,而不是满足于对单一文本的表面理解。每一次翻阅,都有新的感悟被激活,因为你总能发现某个被忽略的连接点,从而对核心文本的深层意涵产生更细致的体察。
评分挺喜欢的书,好好拜读经典。
评分《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仪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道德经讲义》原刊于清光绪十年,版存四川自流井(今自贡市自井区),黄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衡情而论,可谓言言玄机,字字精义,故名曰“注释”,毋宁名曰“精义”之为得也,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
评分正版图书,值得购买,信赖京东。
评分好好学习一下道德经
评分每一次的期待,都是为了遇见最美的你,于繁杂中追寻一片宁静,撑起你致远的天际。选好书,总有京东的身影,总有一本适合你,激起你阅读的兴趣,带你渐行渐远。
评分《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撰,仪五千余言,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道教典籍丛刊:道德经讲义》原刊于清光绪十年,版存四川自流井(今自贡市自井区),黄注本特点是:每章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衡情而论,可谓言言玄机,字字精义,故名曰“注释”,毋宁名曰“精义”之为得也,确为《道德经》解本中不朽名著。
评分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评分经典书籍,值得收藏,印刷质量不错,点赞!
评分《宋诗钞》,宋代中国诗歌总集。包括《宋诗钞初集》、《宋诗钞补》两种。仅编成《宋诗钞初集》一百零六卷,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选。《宋诗钞补》,清代管庭芬钞、蒋光煦编。《宋诗钞》,宋代中国诗歌总集。包括《宋诗钞初集》、《宋诗钞补》两种。仅编成《宋诗钞初集》一百零六卷,清代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选。《宋诗钞补》,清代管庭芬钞、蒋光煦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