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麯音樂入門叢書:京劇唱腔賞析》共分五個部分,其內容包括京劇劇種簡介、怎樣欣賞京劇唱腔、熟悉京劇唱腔的樂譜、京劇唱段賞析、京劇唱腔的托腔藝術。書中係統地介紹瞭各種不同流派的京劇唱腔。
莊永平,中國音樂傢協會上海分會、戲麯音樂學會會員、琵琶專業委員會會員、廣東音樂研究會會員、上海東方國樂團副團長。
莊永平編著的《》
一、京劇劇種簡介
(一)我國綜閤藝術的典範——京劇
(二)京劇的形成與名稱由來
(三)京劇唱腔的淵源與組成
(四)京劇唱腔的流派與特點
二、怎樣欣賞京劇唱腔
(一)西皮與二黃——瞭解一些京劇的腔調
(二)湖廣音與京音——懂得一點京劇的音韻知識
(三)丹田氣與腦後音——掌握若乾京劇的唱法技巧
(四)黃鍾大呂與婉轉飄逸——閤理選擇學習京劇的流派唱腔
三、熟悉京劇唱腔的樂譜
(一)一般音樂記譜手段及其常識
(二)唱腔樂譜中的唱法符號及其運用
四、京劇唱段賞析
(一)老生
1.餘(叔岩)派
*昔日有個大三賢(《珠簾寨》·李剋用唱段)
聽他言嚇得我心驚膽怕(《捉放曹》·陳宮唱段)
*娘子不必太烈性(《搜孤救孤》·程嬰唱段)
我本是一窮儒太烈性(《打棍齣箱》·範仲禹唱段)
2言(菊朋)派
*耳邊廂忽聽得曹操來到(《戰濮陽》·陳宮唱段)
*嘆先皇白帝城龍歸天上(《罵王朗》·諸葛亮唱段)
孤離瞭龍書案皇兄帶定(《上天颱》·光武帝唱段)
見靈堂不由人珠淚滿麵(《臥龍吊孝》·孔明唱段)
3.高(慶奎)派
孤王酒醉桃花宮(《斬黃袍》·趙匡胤唱段)
*聽說是老娘親來到帳外(《轅門斬予》·楊延昭唱段)
*父子們在宮院傷心落淚(《逍遙津》·獻帝唱段)
4馬(連良)派
.........
我最近對傳統文化的熱情被重新點燃,尤其是對那些需要“沉下心來聽”的藝術形式。我一直覺得,京劇的唱腔太有“規矩”瞭,那種嚴格的闆式和韻味,似乎是高不可攀的藝術。這本書最大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它有效地拉近瞭“殿堂”與“大眾”的距離。它沒有把重點放在如何像專業人士那樣去分析某個腔體的氣息控製或者丹田發力,而是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聽懂”京劇唱腔背後的情感邏輯。比如,書中對“哭腔”和“笑腔”的描述,就非常到位。它會告訴你,為什麼同一個字在不同的闆式裏,處理方式會天差地彆,這背後的驅動力是角色內心的情緒爆發點。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韻白”的講解,它不是生硬地解釋哪個字要“圓收”,哪個字要“擻齣”,而是結閤具體的劇目片段,告訴你這種處理方式是如何塑造人物性格的堅韌或柔弱。這種敘述方式,讓原本抽象的音樂概念,一下子變得有血有肉,有瞭具體的情感依托。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能領悟到這種“情景交融”的境界,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收獲瞭,它不再是單純的鏇律,而是舞颱上活生生的人生。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典雅的墨色與燙金的字體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帶入瞭京劇那種厚重的曆史氛圍之中。光是捧在手裏摩挲,就能感受到它對傳統藝術的敬意。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字裏行間留白的恰到好處,不像有些專業書籍那樣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雖然我不是科班齣身,對唱腔的專業術語還處於懵懂階段,但這本書的導讀部分寫得非常親切,它沒有一上來就拋齣一大堆“四平調”、“流水闆”這些概念,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先生在茶館裏娓娓道來,先聊聊京劇聲腔的源流,比如西皮二黃是如何交融並最終定型的,那些曆史的煙雲仿佛就在眼前。它似乎在告訴我,欣賞唱腔,首先得欣賞它的“氣象”和“底蘊”,而不是急著去分辨那些高低音階的細微差彆。尤其是它對於不同行當的嗓音特點的描繪,比如青衣的圓潤含蓄,花臉的剛猛大氣,那種文字的畫麵感極強,讓人聽還沒聽,心就已經跟著調門走動瞭。對於初學者來說,這種循序漸進的引導,比直接聽錄音、對樂譜要友好太多瞭,它搭建瞭一個理解京劇音樂世界的初步框架,讓人不至於在浩瀚的藝術海洋中迷失方嚮,反而充滿瞭探索的欲望。
評分從內容深度來看,這本書的定位非常精準,它卡在瞭“純粹入門”和“專業深造”之間的那個黃金分割點。對於那些對京劇有基本概念,但想深入瞭解其唱腔奧秘的愛好者而言,它提供瞭足夠豐富且易於消化的知識體係。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聲腔流派時,那種剋製而客觀的態度。它不會過度吹捧某位大師,而是會客觀地指齣不同流派在處理同一段唱腔時的風格差異——比如,在哪一派的腔體中“衝勁”更足,在哪一派的行腔中“迴環”更細膩。這種對比性的講解,是教科書難以提供的,因為它需要作者本人具有相當的鑒賞功力,纔能提煉齣這些精髓。讀完此書,我感覺自己對很多老錄音的理解都有瞭質的飛躍。以前聽,可能隻覺得“好聽”,現在能大緻分辨齣其中運用的“顫音”是為瞭錶達哀傷,還是為瞭襯托情緒的激昂。它成功地把“聽覺體驗”轉化成瞭“認知理解”,這對於提升普通聽眾的審美層次,無疑是一次巨大的助力。購買此書,絕對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文化投資。
評分坦白說,我對隨書附帶的光盤內容是抱有期待的,但更讓我驚喜的是書本文字部分的“可操作性”。很多入門書都會配樂,但往往隻是簡單地提供麯目列錶,聽者完全是兩眼一抹黑,不知道該從何處入手去“聽”。這本書不一樣,它的文字介紹與聽賞重點是高度綁定的。它會精準地指齣:“請聽第X軌,在‘一馬離瞭 বাসস্থান’這一句,請注意老生演員如何處理那個拖腔的擻音。”這種帶著明確指嚮性的引導,極大地提高瞭聽賞效率。我嘗試著先讀完書裏關於某一段唱腔的解析,然後再去聽光盤裏的對應段落,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非常奇妙。仿佛作者在你的耳邊低語,為你揭示瞭隱藏在優美鏇律之下的那層精妙的結構。我發現,一旦理解瞭這種結構,即便是重復聽同一段唱腔,也能聽齣新的層次感,不再是單調的“高音和低音”的區彆,而是能感受到演員在氣息轉換中蘊含的功力與心血。這種將“聽”與“學”無縫銜接的設計,是這本書區彆於其他同類齣版物的一大亮點。
評分我一直覺得,要真正欣賞京劇,尤其是唱腔,必須瞭解它的“格式”。但市麵上的理論書籍往往將“闆式”寫得如同高等數學公式般枯燥。這本書在處理“闆式”這一核心概念時,采取瞭一種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它沒有用復雜的樂理符號去定義“慢闆”或“散闆”,而是將它們具象化為舞颱上的不同情境。比如,它會用“人在絕望處,語速放緩,字字斟酌”來形容某種闆式的張力,或者用“心潮澎湃,急切奔跑”來對應另一種快節奏的闆式。這種基於情境的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能夠迅速抓住不同闆式在情感錶達上的功能差異。此外,書中對“念白”的分析也極為精到。京劇的念白,看似是說話,實則是音樂的前奏和尾聲,是聲腔體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本書清晰地闡述瞭“韻白”與“京白”的微妙區彆,以及它們如何服務於角色塑造。這種對細節的關注,體現瞭編著者對京劇藝術的深刻理解,也讓讀者在欣賞之餘,對中國戲麯獨特的敘事美學有瞭更深的體會,不再覺得念白是“跳過”的部分,而是欣賞的重頭戲。
評分......
評分給朋友捎的,應該是正品
評分書專業點,看不懂,急急急
評分挺好的,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挺好的,不錯,值得推薦!
評分不錯,很好,挺喜歡的!
評分給朋友捎的,應該是正品
評分書專業點,看不懂,急急急
評分挺好的,不錯,值得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