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入门丛书:京剧唱腔赏析》共分五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京剧剧种简介、怎样欣赏京剧唱腔、熟悉京剧唱腔的乐谱、京剧唱段赏析、京剧唱腔的托腔艺术。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各种不同流派的京剧唱腔。
庄永平,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戏曲音乐学会会员、琵琶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音乐研究会会员、上海东方国乐团副团长。
庄永平编著的《》
一、京剧剧种简介
(一)我国综合艺术的典范——京剧
(二)京剧的形成与名称由来
(三)京剧唱腔的渊源与组成
(四)京剧唱腔的流派与特点
二、怎样欣赏京剧唱腔
(一)西皮与二黄——了解一些京剧的腔调
(二)湖广音与京音——懂得一点京剧的音韵知识
(三)丹田气与脑后音——掌握若干京剧的唱法技巧
(四)黄钟大吕与婉转飘逸——合理选择学习京剧的流派唱腔
三、熟悉京剧唱腔的乐谱
(一)一般音乐记谱手段及其常识
(二)唱腔乐谱中的唱法符号及其运用
四、京剧唱段赏析
(一)老生
1.余(叔岩)派
*昔日有个大三贤(《珠帘寨》·李克用唱段)
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捉放曹》·陈宫唱段)
*娘子不必太烈性(《搜孤救孤》·程婴唱段)
我本是一穷儒太烈性(《打棍出箱》·范仲禹唱段)
2言(菊朋)派
*耳边厢忽听得曹操来到(《战濮阳》·陈宫唱段)
*叹先皇白帝城龙归天上(《骂王朗》·诸葛亮唱段)
孤离了龙书案皇兄带定(《上天台》·光武帝唱段)
见灵堂不由人珠泪满面(《卧龙吊孝》·孔明唱段)
3.高(庆奎)派
孤王酒醉桃花宫(《斩黄袍》·赵匡胤唱段)
*听说是老娘亲来到帐外(《辕门斩予》·杨延昭唱段)
*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逍遥津》·献帝唱段)
4马(连良)派
.........
我最近对传统文化的热情被重新点燃,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沉下心来听”的艺术形式。我一直觉得,京剧的唱腔太有“规矩”了,那种严格的板式和韵味,似乎是高不可攀的艺术。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有效地拉近了“殿堂”与“大众”的距离。它没有把重点放在如何像专业人士那样去分析某个腔体的气息控制或者丹田发力,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听懂”京剧唱腔背后的情感逻辑。比如,书中对“哭腔”和“笑腔”的描述,就非常到位。它会告诉你,为什么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板式里,处理方式会天差地别,这背后的驱动力是角色内心的情绪爆发点。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韵白”的讲解,它不是生硬地解释哪个字要“圆收”,哪个字要“擞出”,而是结合具体的剧目片段,告诉你这种处理方式是如何塑造人物性格的坚韧或柔弱。这种叙述方式,让原本抽象的音乐概念,一下子变得有血有肉,有了具体的情感依托。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能领悟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就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收获了,它不再是单纯的旋律,而是舞台上活生生的人生。
评分坦白说,我对随书附带的光盘内容是抱有期待的,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本文字部分的“可操作性”。很多入门书都会配乐,但往往只是简单地提供曲目列表,听者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去“听”。这本书不一样,它的文字介绍与听赏重点是高度绑定的。它会精准地指出:“请听第X轨,在‘一马离了 বাসস্থান’这一句,请注意老生演员如何处理那个拖腔的擞音。”这种带着明确指向性的引导,极大地提高了听赏效率。我尝试着先读完书里关于某一段唱腔的解析,然后再去听光盘里的对应段落,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非常奇妙。仿佛作者在你的耳边低语,为你揭示了隐藏在优美旋律之下的那层精妙的结构。我发现,一旦理解了这种结构,即便是重复听同一段唱腔,也能听出新的层次感,不再是单调的“高音和低音”的区别,而是能感受到演员在气息转换中蕴含的功力与心血。这种将“听”与“学”无缝衔接的设计,是这本书区别于其他同类出版物的一大亮点。
评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欣赏京剧,尤其是唱腔,必须了解它的“格式”。但市面上的理论书籍往往将“板式”写得如同高等数学公式般枯燥。这本书在处理“板式”这一核心概念时,采取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它没有用复杂的乐理符号去定义“慢板”或“散板”,而是将它们具象化为舞台上的不同情境。比如,它会用“人在绝望处,语速放缓,字字斟酌”来形容某种板式的张力,或者用“心潮澎湃,急切奔跑”来对应另一种快节奏的板式。这种基于情境的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能够迅速抓住不同板式在情感表达上的功能差异。此外,书中对“念白”的分析也极为精到。京剧的念白,看似是说话,实则是音乐的前奏和尾声,是声腔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本书清晰地阐述了“韵白”与“京白”的微妙区别,以及它们如何服务于角色塑造。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编著者对京剧艺术的深刻理解,也让读者在欣赏之余,对中国戏曲独特的叙事美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不再觉得念白是“跳过”的部分,而是欣赏的重头戏。
评分从内容深度来看,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精准,它卡在了“纯粹入门”和“专业深造”之间的那个黄金分割点。对于那些对京剧有基本概念,但想深入了解其唱腔奥秘的爱好者而言,它提供了足够丰富且易于消化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声腔流派时,那种克制而客观的态度。它不会过度吹捧某位大师,而是会客观地指出不同流派在处理同一段唱腔时的风格差异——比如,在哪一派的腔体中“冲劲”更足,在哪一派的行腔中“回环”更细腻。这种对比性的讲解,是教科书难以提供的,因为它需要作者本人具有相当的鉴赏功力,才能提炼出这些精髓。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很多老录音的理解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听,可能只觉得“好听”,现在能大致分辨出其中运用的“颤音”是为了表达哀伤,还是为了衬托情绪的激昂。它成功地把“听觉体验”转化成了“认知理解”,这对于提升普通听众的审美层次,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助力。购买此书,绝对是一次物有所值的文化投资。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典雅的墨色与烫金的字体搭配,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京剧那种厚重的历史氛围之中。光是捧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它对传统艺术的敬意。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里行间留白的恰到好处,不像有些专业书籍那样密密麻麻让人望而生畏。虽然我不是科班出身,对唱腔的专业术语还处于懵懂阶段,但这本书的导读部分写得非常亲切,它没有一上来就抛出一大堆“四平调”、“流水板”这些概念,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在茶馆里娓娓道来,先聊聊京剧声腔的源流,比如西皮二黄是如何交融并最终定型的,那些历史的烟云仿佛就在眼前。它似乎在告诉我,欣赏唱腔,首先得欣赏它的“气象”和“底蕴”,而不是急着去分辨那些高低音阶的细微差别。尤其是它对于不同行当的嗓音特点的描绘,比如青衣的圆润含蓄,花脸的刚猛大气,那种文字的画面感极强,让人听还没听,心就已经跟着调门走动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比直接听录音、对乐谱要友好太多了,它搭建了一个理解京剧音乐世界的初步框架,让人不至于在浩瀚的艺术海洋中迷失方向,反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不错,很好,挺喜欢的!
评分挺不错的啊物美价廉,赞一下
评分......
评分挺不错的啊物美价廉,赞一下
评分书不错,物流也比较快。
评分送货及时 文笔流畅 是京剧入门的好书
评分给朋友捎的,应该是正品
评分不错,很好,挺喜欢的!
评分不错,很好,挺喜欢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