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奥古斯特·勒施 著,王守礼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空间经济学
  • 地理经济学
  • 区域发展
  • 经济地理
  • 学术著作
  • 译著
  • 世界名著
  • 经济空间
  • 空间秩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26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36780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共分四篇:(1)区位论;(2)经济区论;(3)贸易论;(4)例证。其理论确有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有五点,即:(1)承认生产力分布的原动力不是像韦伯、杜能所提出的那样是最低运费或最低生产费用,而是最高利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分布的最基本的根源;不仅仅以论述个别的区位为限,而且进一步扩大论述了区位间的相互关系和区位体系。(2)阐明市场区域和经济区看起来似乎是紊乱的,而实际上是有秩序的;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蜂窝状的六边形是理想的经济空间结构。(3)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4)对于过去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都尽量予以利用,并作出进一步的阐明和评述。而作者自己又提出新的论点。所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也可以当作一部区位经济理论发展史来读。(5)深入研究了决定区位的方法论,区域计划方法论,区际和国际贸易,国际劳动分工和区位决定中效用的作用。勒施的理论,精神的祖先是E.H.张伯伦和一般平衡派。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区位论
第一部 区位问题系统的表述
第一章 区位问题的意义
第二章 各部门的区位理论
一、区位的相互作用
1 个别企业的区位理论
2 一般的区位论
二、各种区位的相对位置
1 基本类型
2 区位的集积
第三章 地域的境界
一、单纯的地域间的境界
二、地域体系间的境界

第二部 关于区位的若干重要问题
第四章 工业区位理论
一、一般原理
二、区位选择的手续
1 单方面的指向
2 正确的方法论
3 区位指向与边际区位
第五章 农业区位理论
一、局部的(单方面的)区位指向
1 以杜能理论为基础的体系
2 杜能环圈的倒置
3 接邻的耕地不形成环圈而进行混合耕种的场合
4 混合耕作与环圈
二、全面的解
1 农业生产的区位
2 一个区位的农业生产
三、农业区位理论和工业区位理论——一个比较
1 不同的竞争条件
2 独立经济单位数的最大限度化的共同倾向
第六章 城镇形成的位置和它们产生的理由
一、城镇形成的理由
1 企业区位的自由集积(自然的体系)
2 区位被限制的集积(历史的体系)
二、城镇形成的位置
1 个别城镇的位置
2 城镇的区位体系
第七章 地带形成的位置和原因
一、生产同类财货的区位地带的形成
1 专业化的利益
2 专业化的不利
二、不同区位的地带
……
第二篇 经济区论
第一部 简单条件下的经济区
第二部 在复杂困难条件下的经济区
第三篇 贸易论
第一部 关于均衡的描述
第二部 均衡状态的扰乱
第四篇 例证
第一部 区位
第二部 经济区
第三部 贸易
后记:论空间
人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1.决定位置的一般考虑
  个别城镇的区位问题是,其他一切城镇为已知的,现在是为这座城镇找寻位置。这个问题比替一个企业决定区位要困难得多。因为在城镇的场合,不但一个区位而且必须把许多区位同时当作变数来处理。再者,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因而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如下的一个问题:在全国领土的这一部分建立的一切工业的各个区位是独立地分离地决定的,而且假定在这些区位的多数大致重叠的地方,城镇会诞生出来。这种假设在最好的场合,可以作为极其粗略的第一次近似而予以承认。如果经济的考虑在这些场合起着某些作用①,那么,为了进一步更加精确的分析,更不能忽视与城镇有关的大部分工业区位的相互依存性。例如,在被考察的地方内,个别区位对个别工厂是否有利,那要取决于火车站的正确位置,而有程度上的不同。而火车站的位置却又是由该地区内所有其他工业的区位所决定的。
  所以,问题的更加正确的表述方法是:为了其他各种工业区位的每一种可能联合,给每一种工业选择区位,然后仔细考虑相互依存关系之后,给城镇选定区位,在其附近必须集中着最优区位。在这场合,这一表述仍允许区位有专擅的选择余地。这些区位虽不是经济地决定的,但无论如何,也有着经济的意义。在实践上这个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因之,恰如给单独一个工厂选择一个区位一样,对于城镇选择区位,只要用概略的计算法,估算少数假定的位置中哪一个会给城镇吸引最多的工业就行了。这时,区位理论能做得最好的,在于建设应予研究各种位置的选择。重要的供给源,交通路的交叉点和由具有同样机能的近邻城镇所形成的多角形的重心等,就是属于可以进行这样试验的区位。但是,人们必须记住,不要被这种方法的极大不正确性质所欺骗。即使有卓越的法则可以这样来给城镇确定位置,即首先明确规定它在全体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然后是在狭小的区域内部的地位①②,最后决定其地点,但对问题的解决并不常常有很多的帮助。因为所有这三种位置意味着随着不同的工业部门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一种工业有利的位置,可以补偿对另一种工业的不利。
  因之,在城镇区位的决定上,我们不能避免遭遇基本的困难。我们既不能忽视直接有关企业区位的相互依存性,也不能不在其复杂性中把握住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即使经过详尽考察之后,城镇的形成仍然会受幸运的支配很大,相继自发地建立起来。相对少数失败的理由在于区位体系的非灵活性。
  ……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内容详实的图书简介,确保不提及您提供的书名及其相关内容,并且力求自然流畅,不带有人工痕迹。 --- 书名:文明的摇篮与巨人的足迹:欧亚大陆早期文明的互动与遗产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探究了公元前三千纪至公元初期,欧亚大陆广阔地理空间中不同早期文明的兴起、发展及其错综复杂的互动网络。我们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单一文明的内部演变,而是着眼于跨越沙漠、山脉与海洋的物质与思想的流动,勾勒出一幅前所未有的“互动世界”的图景。 第一部分:源起与轴心——早期文明的独立勃发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阿卡德)、尼罗河流域(古埃及)、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以及黄河与长江流域(早期中华文明)的独立兴起。重点分析了这些文明在各自地理禀赋下发展出的独特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技术创新。例如,探讨了美索不达米亚泥板文字的书写媒介与城市国家治理模式的内在联系;比较了尼罗河定期泛滥如何塑造了埃及的宇宙观和法老权力结构;并深入剖析了哈拉帕文明在城市规划和公共卫生方面的超前性,以及其文字系统至今未被完全解读所带来的历史迷雾。 我们特别关注这些早期社会如何通过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支撑起庞大的人口和复杂的社会阶层。通过对考古学出土器物的精细分析,重建了早期农业技术(如灌溉系统、耐寒作物品种的培育)对文明定居化的关键作用。 第二部分:连接之路——丝绸之路的前奏 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视角转向横亘在欧亚大陆腹地的广袤地带,揭示在正式的“丝绸之路”形成之前,不同文化群体间已存在的基础性联系。这包括了中亚草原民族的迁徙与技术扩散,以及波斯高原作为东西方交流枢纽的独特地位。 重点剖析了青铜时代的冶金技术传播路径。通过对不同地域出土青铜器中锡、铜、砷元素的同位素分析,我们描绘出矿物资源(如锡,对青铜铸造至关重要)的远程贸易网络。这不仅是物质的流动,更是工艺知识和宗教观念的载体。例如,讨论了印欧语系人群的早期扩张如何将马匹驯化和战车技术带入近东,并深刻影响了当地的战争形态和社会阶层划分。 此外,本部分详尽考察了早期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萌芽及其传播的初期迹象。我们对比了琐罗亚斯德教的二元论思想在西方的早期影响,与古印度吠陀体系在南亚的定型过程,探讨了地理上的障碍如何塑造了思想传播的“瓶颈”与“通道”。 第三部分:帝国的交汇与文化熔炉 进入铁器时代和古典时代初期,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和随后建立的希腊化王国,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强力整合,极大地改变了欧亚大陆的互动格局。本书的第三部分集中于这些大型帝国的构建逻辑及其对被征服地区的影响。 我们详细分析了波斯帝国建立的“王道”(Royal Road)及其邮驿系统,这一高效的行政管理工具如何促进了信息的快速流通,支撑了其统治的稳定性。同时,探讨了希腊化文化如何作为一种“通用语境”(Lingua Franca),在埃及、小亚细亚乃至印度边境地区催生出新的艺术风格、科学方法和城市规划理念。亚历山大里亚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了知识集成的典范,是早期“全球化”思维的体现。 书中特别关注了佛教的早期传播。从阿育王对佛教的赞助,到犍陀罗艺术中希腊雕塑风格与佛教题材的完美结合,清晰地展示了地理连接如何催生出文化上的杂糅与创新。我们通过对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大量钱币和文书的研究,量化了不同帝国经济体系间的相互依赖程度。 第四部分:遗产与回响——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最后部分,旨在总结早期欧亚互动对后世世界秩序的奠基性意义。我们认为,早期文明的交流并非简单的模仿与替代,而是在相互碰撞中完成了关键性的技术迭代与制度创新。 例如,中国指南针技术的早期雏形、印度关于数字零的概念以及近东地区成熟的法律编纂传统,都不是孤立发展的产物,而是基于数千年跨区域交流的积累。这些“礼物”一旦通过既定的贸易和政治路线传输到新的文化环境中,便会引发指数级的社会变革。 本书最终论证:我们今天所认知的世界格局,其基础并非建立在孤立的民族叙事之上,而是深深植根于史前及古代那些看似遥远、实则紧密相连的文明体之间,关于资源、技术和信仰的持续对话之中。这不仅是一部关于古代史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共同遗产”的编年史。 适合读者: 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专业研究人员,对古代世界体系构建、文化传播路径及欧亚大陆早期互动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 ---

用户评价

评分

偶然翻阅到这本关于经济与地理关系的著作,其中关于“经济活动的异质性与空间集聚”的讨论,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为什么有些产业会高度集中在某些地区,而另一些产业则相对分散。书中对此的解释非常到位。作者分析了规模经济、外部效应(如知识溢出、劳动力市场的匹配)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如何导致企业倾向于在地理上集聚,从而形成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书中对硅谷、好莱坞等著名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现了这种空间集聚的魅力和力量。它让我意识到,地理空间不仅仅是生产要素的载体,更是经济活动产生协同效应的催化剂。这种对产业空间分布背后逻辑的深入剖析,对我理解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有着极大的启发。

评分

这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经济学系列一直是我书架上的珍藏,尤其是那些深入探讨经济与社会、乃至更广阔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著作。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书,它详细阐述了不同地理条件如何塑造了当地的产业结构,从地形、气候到河流、海岸线,无一不被细致地分析。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生动地展示了自然禀赋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又如何在现代科技的介入下被重新定义和利用。书中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如何打破地理限制,促进资源流动和市场整合的论述,更是让我对“距离”这一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上的概念,更是一个经济上的成本和机遇。读完之后,我对我们身边的一些经济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为什么某些地区能发展出特色产业,为什么某些地方的商品价格会更高。这本书让我感觉到,经济学并非总是冰冷的数字和抽象的理论,它与我们生活的土地、气候,与我们每天接触的物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如此真实而具体。

评分

我一直对经济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联系非常好奇,这本《经济空间秩序》恰好满足了我的探索欲。书中的一个章节详细探讨了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作者通过历史的眼光,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如何依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腾飞,但也警示了过度依赖资源可能带来的“资源诅咒”现象。书中对石油、矿产、水资源等关键性经济要素的地理分布及其对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影响的论述,让我对全球经济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理论,更是关于国家之间的博弈,关于地缘政治的现实。书中还讨论了可持续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强调了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这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议题,也是我们当代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评分

近期购入的这本关于经济与地理关系的著作,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经济空间”的理论模型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经济主体(家庭、企业、政府)在空间上的分布如何影响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创造。作者通过构建抽象的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帕累托最优、城市中心的形成机制以及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现象。这些理论模型虽然抽象,但一旦理解了其核心逻辑,再去看现实中的城市规划、房地产市场,甚至是一些跨国公司的选址决策,都会豁然开朗。书中对“区位论”的深入剖析,让我看到了经济活动如何选择最经济、最高效的空间位置,以及这种选择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它解释了为什么工业区会倾向于靠近原材料产地或港口,为什么商业中心会选择人流量最大的地段。这种对空间决策的经济学解释,非常引人入胜,也让我对“经济地理学”这一交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关于经济活动与地理之间相互作用的著作,在论述经济财货的空间分布时,引入了许多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理论工具。我特别被书中关于“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部分所吸引。作者解释了人们的迁徙、商品的贸易以及信息的传播如何在空间上发生联系,并试图量化这些联系的强度。书中对引力模型、扩散模型等概念的介绍,让我理解了为何某些城市会成为区域性的中心,为何某些商品会迅速风靡全球。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还包含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通过图表和数据,直观地展现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经济活动并非孤立存在,它受到空间距离、交通便利程度、信息流通速度等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塑造了经济的空间结构。

评分

很好,是正品,配送很快,优惠力度大,下次还来京东!

评分

屯了好多汉译世界名著了,继续屯起,只屯不看...

评分

第三方已经付费的那些书到货反倒是比较慢,希望京东扩充经营的全面性

评分

商务经典系列,值得阅读收藏。

评分

质量好,字迹清晰,包装牢固,值得购买。

评分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共分四篇:(1)区位论;(2)经济区论;(3)贸易论;(4)例证。其理论确有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有五点,即:(1)承认生产力分布的原动力不是像韦伯、杜能所提出的那样是最低运费或最低生产费用,而是最高利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分布的最基本的根源;不仅仅以论述个别的区位为限,而且进一步扩大论述了区位间的相互关系和区位体系。(2)阐明市场区域和经济区看起来似乎是紊乱的,而实际上是有秩序的;按照一定规律分布的蜂窝状的六边形是理想的经济空间结构。(3)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纯理论的研究。(4)对于过去经济学中的区位理论,都尽量予以利用,并作出进一步的阐明和评述。而作者自己又提出新的论点。所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经济空间秩序:经济财货与地理间的关系》也可以当作一部区位经济理论发展史来读。(5)深入研究了决定区位的方法论,区域计划方法论,区际和国际贸易,国际劳动分工和区位决定中效用的作用。勒施的理论,精神的祖先是E.H.张伯伦和一般平衡派。

评分

屯了好多汉译世界名著了,继续屯起,只屯不看...

评分

好.............

评分

经济地理学的经典之作,值得一看,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