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资本论》影响了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格局与轨迹,是世界十大思想巨著之一。《资本论》博大精深、篇幅宏大,有浩瀚三卷本,是马克思花费40年时间,在阅读1500种书籍、整理400余本笔记的基础上写成的心血之作。《资本论》已被译成70余种文字出版,全球累计销售20多亿册。尽管如此,仍有不少人没有阅读过《资本论》原书,不太了解其内容,不太明了其阐述的问题。
为此,我们推出了这本《21世纪再读<资本论>》,通过《资本论》研究专家,手把手引导读者来把握《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精髓。
得益于专家名师的引导有方,《21世纪再读<资本论>》在叙述上由浅入深。语言上则通俗易懂、娓娓道来,把深奥的经典打造成没有门槛的大众读物,使得对经典的解读没那么繁琐、深奥,对经典的通俗化又很规范、准确。
内容简介
可以说《资本论》是影响全球人数极多的著作之一。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资本论》,但却未必读过。这是因为篇幅宏大的三卷本《资本论》博大精深,要想透彻通读,绝非易事。为此,我们邀请我国知名的《资本论》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邱海平教授,为我们编写了这本《21世纪再读<资本论>》,以期使普通读者通过这《21世纪再读<资本论>》,了解《资本论》的内容,掌握《资本论》的精髓,透彻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1世纪再读<资本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中,第1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和创作《资论本》的过程,同时介绍了《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和所采用的方法论、所体现的哲学观与历史观。第2部分至第四部分则分别介绍了《资本论》三卷本的主要内容,系统梳理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
《21世纪再读<资本论>》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熟悉《资本论》这本巨著,更能够帮助读者全面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了解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能够客观看待新世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与问题。这也正是《21世纪再读<资本论>》的出版目的。《21世纪再读<资本论>》适合所有对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邱海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本论》主讲教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美国麻省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国综合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秘书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资本论》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著有《中小企业的政治经济学》《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等著作和教材,在《人民日报》《红旗文稿》《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马克思是如何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
三、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是怎样的
四、恩格斯是如何编辑、出版《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的
五、《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六、如何理解《资本论》所运用的方法和方法论
七、如何理解《资本论》的逻辑结构
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九、马克思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目的是什么
十一、如何结合《资本论》的主要内容理解它的研究对象
十二、如何全面地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和方法论
十三、《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如何体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识
十四、为什么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或减轻分娩的痛苦”
十五、为什么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十六、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机体”这一论点
十七、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关于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理论
十八、《资本论》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是什么
十九、理解《资本论》所必须了解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范畴
第二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主要内容
一、《资本论》第一卷的研究对象——资本的生产过程
二、《资本论》第一卷的逻辑结构和主要理论
三、《资本论》第一卷内容介绍
为什么商品成为《资本论》的起点范畴
商品的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说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来源
如何理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什么属性?它们与商品的属性有什么关系
商品的社会属性怎样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价值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马克思是如何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的
……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精彩书摘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研究对象的表述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本人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有这样一个明确的表述:“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应该没有疑问,这正是马克思对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最权威的表述。
问题在于: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呢?为什么说“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东西呢?“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交换关系”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为什么马克思的这一说法与一般教科书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表述不一样呢?究竟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表述之间的关系呢?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表述与《资本论》全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呢?还有,马克思为什么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呢?换句话说,马克思为什么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呢?
围绕这样一些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曾经进行过很多学术讨论和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究竟是生产关系还是生产方式?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到底包括不包括生产力?
在这里,我们不必展示这些争论本身,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这句话本身的基本含义。
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生产方式”,什么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关于“生产方式”这一范畴,马克思在不同的地方有许多不同的用法和含义:有时就是指生产力;有时指的就是生产关系;有时又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有时指的是“社会经济形态”即一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有时是指劳动或生产的物质或技术形式(即用什么生产工具或技术进行生产),例如手推磨是一种生产方式,蒸汽推磨是另一种生产方式;有时是指劳动或生产的社会形式,即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这其中又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种是指具有一般性的劳动结合方式,例如个体劳动与协作劳动就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另一种则是指具有特殊性质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例如资本主义条件下是采用雇佣劳动的形式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来进行生产,而封建制下是采取土地租赁的形式实现农业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来进行生产。
由于马克思在序言中对“生产方式”的含义并没有进一步的解释,于是,由于上述马克思在“生产方式”这一范畴用法上的多义性,引发了人们对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综合学术界的讨论与争论,本人认为,问题不在于《资本论》或政治经济学要不要研究“生产力”,也不在于政治经济学是不是“只研究”生产关系,关键在于如何结合《资本论》的实际内容本身,正确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或“研究范围”之间的关系。从《资本论》的实际内容上来看,毫无疑问,《资本论》是研究了生产力的,也是研究了作为技术或物质性质的“生产方式”的,例如第一卷中的协作、分工、机器和大工业理论。但是,并不能够因为《资本论》有这样的一些内容而认为生产力或劳动的技术方式本身就是《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正像不能因为《资本论》中还研究过经济数量关系而认为《资本论》就是一部数量经济学著作一样。同时,既然马克思这里说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么显然,如果把这里的“生产方式”直接理解为“生产力”或“生产劳动的技术方式”是说不通的。因为生产力本身或生产劳动的技术方式本身是无所谓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的,虽然生产力或生产劳动的技术方式不可能脱离开特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而孤立存在,但作为一个范畴,生产力或劳动的技术方式本身毕竟是与社会生产关系不同的东西。否则,这些范畴本身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按照辩证法的理解,一切事物都存在着联系,但是,辩证法并不否定各个事物以及相对应的范畴或概念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
……
前言/序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是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指南,是全人类最宝贵的文化科学遗产之一。不仅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从《资本论》中获取理论营养,而且许多资产阶级思想家、理论家也十分重视研究《资本论》,从中获得教益和启发。《资本论》不仅影响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人类历史,而且在人类探索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仍将起到巨大的指导作用。在科学认识复杂的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过程中,《资本论》成为取之不尽的、无可替代的智慧源泉。当然,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把《资本论》的理论当作“教条”来背诵,它所提供的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将成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资本论》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正是在以《资本论》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不断取得胜利的。《资本论》也是一部关于市场经济的经典之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资本论》的理论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趋势,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人从1988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给学生讲授《资本论》,对于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无产阶级世界观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资本论》博大精深、篇幅宏大,怎样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资本论》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工作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虽然我们一贯主张,学习《资本论》,首先应该认真通读或选读《资本论》原著,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直接阅读《资本论》还是存在较大难度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资本论》的主要内容和更方便阅读《资本论》,提供一些辅导性的读物是必要的。
在大量参考同类和相关著作特别是本人曾经参与编写的《(资本论)的范畴与原理》一书的基础上,为了适应读者的学习需要和习惯,本人编写了这本《2l世纪再读<资本论)》。本书全部内容采用问题解答的形式,并且严格按照学习《资本论》的逻辑顺序来排列。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有关《资本论》的创作史,《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方法论以及逻辑结构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答,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依次对《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资本论)的范畴与原理》一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成保良教授主要负责组织编写的。在此,向成保良教授以及曾经参与《(资本论)的范畴与原理》一书有关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胡钧、徐茂魁、杨志教授等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成保良教授已于几年前去世,在征得杨志教授同意后,在该书的基础上,本人写就了这本《21世纪再读(资本论)》。细心的读者一定会发现和了解本书与《<资本论)的范畴与原理》一书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本书既可作为学生的辅导读物,也可作为教学的参考,同时还可供广大社会读者阅读。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书中纰缪难免,敬请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21世纪再读《资本论》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