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马塞罗·默斯托 著
图书标签:
  • 马克思
  • 政治经济学
  • 批判
  • 大纲
  • 150周年
  • 马克思主义
  • 经典
  • 译丛
  • 典藏
  • 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4144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718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
开本:异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页数:3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1857—1858年,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写作。他比那个时代的任何其他人都更清晰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认识到了全球化经济的产生是内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他预言这个过程不但将促成自由主义理论家所吹嘘的成长和繁荣,也会催生暴力冲突、经济危机和广泛的社会不平等。*近几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更是证明了《大纲》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益的。本书汇集了国内外知名学者关于《大纲》的研究文章若干篇,从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人类的解放以及《大纲》在世界上的传播等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国际知名学者对马克思的这一卷晦涩的著作的*新研究成果,以及它在世界各个有完整本和全译本的国家的传播与接受的漫长而坎坷的过程,其中不乏令人感动的细节。因此,本书对于全面诠释马克思的思想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简介

马塞罗?默斯托(Marcello Musto),世界知名的“马克思学”专家,现执教于加拿大约克大学政治学系。在许多国际性杂志上发表过百余篇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论文,著有多部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专著。

目录

目 录

导 言

第一部分 批判性阐释

1.1857年的历史、生产的总体性和科学方法——《导言》
2.现代经济中的价值概念——论《大纲》中货币和资本的关系
3.马克思《大纲》中的异化概念
4.剩余价值范畴的发现
5.《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6.马克思的《大纲》与资本主义的生态矛盾
7.社会的解放与人的解放:马克思在《大纲》中对后资本主义社会的概述
8.《大纲》视角中的《资本论》

第二部分 创作《大纲》时的马克思

9.《大纲》时代马克思的生活——关于1857—1858年的传记研究
10.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作为经济新闻记者的马克思
11.马克思的《危机笔记》(1857—1858年)

第三部分 《大纲》在世界上的传播与接受
12.《大纲》在世界上的传播与接受。导言
13.德国—奥地利—瑞士
14.俄国和苏联
15.日本
16.中国
17.法国
18.意大利
19.古巴—阿根廷—西班牙—墨西哥
20.捷克斯洛伐克
21.匈牙利
22.罗马尼亚
23.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
24.丹麦
25.南斯拉夫
26.伊朗
27.波兰
28.芬兰
29.希腊
30.土耳其
31.韩国
32.巴西—葡萄牙

附录 马克思的当代意义:《大纲》创作150年——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的对话
译后记

《资本的幽灵:19世纪欧洲社会转型中的意识形态与经济危机》 本书深入剖析了19世纪欧洲社会经历的剧烈转型,这是一个由工业革命催生、技术飞跃驱动,同时伴随着深刻阶级冲突和社会动荡的时代。我们将聚焦于塑造这一时期思想图景和政治实践的核心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新兴工人阶级的崛起,以及围绕这些现象产生的复杂意识形态构建。 我们首先考察工业革命初期,英国作为“世界工厂”所展现出的生产力奇迹与其伴随的残酷社会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从曼彻斯特的烟囱林立,到加泰罗尼亚的纺织车间,机器大工业的效率提升并未带来普遍的繁荣,反而加剧了财富的两极分化。本书详细梳理了这一时期工厂制度的运作机制,包括劳动过程的异化、工作日的无限延长,以及资本对活劳动力的绝对支配权。我们将通过大量一手资料,还原被蒸汽和煤烟遮蔽下的城市面貌,揭示劳动者个体在宏大经济机器中的原子化状态。 在思想史的维度上,本书着重探讨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理论体系及其在面对社会危机时的局限性。古典经济学如何将资本主义视为自然、永恒的经济规律的体现,如何解释价值、分配和积累的机制,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随后,我们将分析在这些经典理论受到挑战时,各种修正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这些思潮试图为既有的社会秩序提供辩护,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性、市场自律的有效性,并将社会不平等归因于个体差异或道德缺陷,而非结构性问题。 本书的另一核心部分聚焦于“社会问题的浮现”及其在知识界的反响。随着贫困、周期性经济恐慌以及社会动荡频率的增加,要求国家干预、改革社会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我们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如欧文、傅立叶)试图超越资本主义二元对立的乌托邦构想,考察了他们对理性组织社会和建立合作社的探索。尽管这些尝试在实践中往往受挫,但它们清晰地反映了对现存社会关系的深刻不满和对人类解放的渴望。 更进一步,本书探讨了民族主义和国家权力的重塑在19世纪的复杂角色。随着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完成,代议制政府的建立并未解决根本的经济矛盾。相反,国家机器被用来规范市场竞争、镇压工人运动、并为扩张的资本积累提供法律和军事保障。我们将分析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和早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如何试图界定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恰当位置,以及这一界定过程中的权力斗争。 此外,本书对19世纪“文化焦虑”进行了细致的考察。面对工业化的冲击,知识分子群体对“人道精神”的失落、对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精神贫瘠表示担忧。艺术、文学和哲学领域对异化、物化现象的描绘,构成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有力批判。我们选取了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和哲学论述,用以展示非经济领域对社会矛盾的敏感捕捉。 最后,本书旨在勾勒出一条贯穿19世纪的经济危机与意识形态应对的历史脉络。从早期的周期性商业危机,到中后期更具结构性的生产过剩讨论,这些危机不仅是统计数据上的波动,更是对当时主流经济学和社会政治理论的严峻考验。通过对这些历史节点的重构与分析,本书试图揭示,在看似稳固的资本主义表象之下,潜藏着怎样的深刻矛盾与持续的理论论辩,这些论辩至今仍未完全终结。它是一部关于理解现代性起源及其内在裂痕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的书,它并非那种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答案”的读物,而更像是一次深入的学术朝圣。书中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研究,着重于展现其作为马克思思想早期形态的价值,以及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建中的独特地位。我感受到了研究者们对马克思学术遗产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文中对《大纲》的梳理,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解读,更深入到思想的源头,探讨了马克思如何在那个时代,面对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理论的抽象和建构。这种对思想“生长”过程的呈现,极具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任何伟大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植于现实,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打磨。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们得以看到那个思想巨匠在理论形成初期的探索轨迹,那些不成熟但充满洞见的火花,以及它们是如何逐渐汇聚成思想的洪流。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批判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对《大纲》的“解读”,更是一种“重构”,它将《大纲》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理论视野中进行审视。书中对《大纲》的分析,非常注重其批判的维度,它如何挑战了当时主流的经济学思想,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我从中看到了马克思那种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他敢于质疑和颠覆的勇气。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大纲》虽然篇幅不大,但其思想的深刻性和前瞻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为后来的《资本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书中对《大纲》与后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联系梳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展现了这部“未竟之作”的持久生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成熟理论的理解,更要深入其思想的源头,去感受那种不断探索和超越的精神。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还有些犹豫,毕竟《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本身就是一本艰深的文本,而这本150周年的纪念版,又包含了大量的研究解读,生怕会过于学院化,难以消化。但实际阅读下来,我才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并没有简单地将《大纲》的原文罗列出来,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解读,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马克思的思想世界。书中对《大纲》的历史背景、写作动机以及与马克思其他著作之间关系的探讨,都做得非常到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其中对《大纲》中一些经济学概念的阐释,用现代的语言和视角去理解,让那些原本显得枯燥的论述变得生动起来。它帮助我理解了马克思在经济学领域进行早期探索的艰辛,也看到了他思想的深刻之处。这本书让我明白,《大纲》不仅仅是一份学术草稿,更是马克思思想萌芽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它所蕴含的批判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反复咀嚼和学习。

评分

这次阅读体验,让我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这部“未竟之作”的重要价值有了更深的体会。该书不仅是对《大纲》本身进行细致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将《大纲》置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宏大语境中,展现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研究历程与演变。书中对不同学派、不同时期学者们对《大纲》解读的梳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我从中看到了学术争鸣的火花,也体会到了思想传承的脉络。尤其是一些专题研究的呈现,让我了解到《大纲》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的前瞻性,例如对生产关系、意识形态等概念的早期思考,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理论体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大纲》虽然只是一个草稿,但其中闪耀的洞见,足以启迪后人。这本书就像一座精心搭建的桥梁,连接了马克思那个时代的思想火花与当代学者的研究智慧,让《大纲》的价值得以更加充分地被认识和发扬。

评分

读完这本《马克思的<大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50年(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典藏版)》,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学理基础,让我们得以窥见马克思思想形成过程中那段至关重要的“未竟之业”。书中对《大纲》本身的解读,就像是在抽丝剥茧,将那些晦涩但又无比精妙的论述一一展开。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马克思思维逻辑的梳理,能够感受到他如何从初步的经济学观察出发,一步步构建起其批判理论的框架。书中没有回避《大纲》的片段性和探索性,反而将其视为一种宝贵的学术遗产,展现了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求索精神。这种深入挖掘研究的姿态,让我更加理解了《资本论》之所以能够成为不朽巨著的内在原因。它不单单是理论的堆砌,更是思想深度和广度的体现。每读一章,都像是在与马克思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他思想的激荡与碰撞。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其经济学批判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扇重要的窗口,它让我们看到那些未曾公之于众但又承载着核心思想的草稿,以及后人如何梳理、研究这些珍贵资料的努力。

评分

京东正品,很好的服务商。

评分

好,速度快!

评分

好评 物流比较快 下次买书就在这里了。

评分

好,速度快!

评分

京东正品,很好的服务商。

评分

日本学者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好好借鉴

评分

京东正品,很好的服务商。

评分

还不错的。。。

评分

日本学者的思想值得我们借鉴,好好借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