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琴的呜咽》有如一张西班牙语文学地图,囊括了西班牙与拉丁美洲西语国家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文学创作。这张地图比例尺之大,足使读者细察到每一寸土地上流淌的语言、人物、情感、文化、历史等文学元素。
张伟劼,1982年生于江苏南通,现任教于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长期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经济观察报》《文汇读书周报》《时代周报》等报刊撰写书评杂文。在《经济观察报》开设专栏“特诺奇蒂特兰断想”。主要译作有:《我相信》《墨西哥的五个太阳》《燃烧的原野》《西班牙不是个神话》《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等。
张伟劼不追新、不从众,他在《吉他琴的呜咽》中以独特的方式上演了一个人的双簧。如果硬要将他与题名中的吉他联系在一起,那么我宁可称其为二胡独奏家。……他的着眼点在西方,立足点却在中国:几乎自始至终都观照中国人文。这正是他由衷的抒发:他的二胡之声,而非西班牙吉他!
——陈众议
二胡独奏:《吉他琴的呜咽》/陈众议I
西班牙文学经典系列
一个国家的悲剧3
西班牙的孤寂时分13
走不出中世纪23
吉他琴的呜咽30
大众凶猛40
“这不是女人,这是一幅画”48
拉美文学经典系列
没有韵脚的美洲民族史诗57
性、权力与现代化65
亦幻亦真家国史73
迷失墨京81
《百年孤独》:一部革命小说88
人心是一条幽暗的隧道95
诗人与邮递员103
最后的高乔人110
墨西哥面具的秘密117
独裁者的阴影124
玉米民族的神话与现实131
一个濒死者的梦幻之旅139
星空下,最哀伤的情诗146
马蒂的“美洲梦”153
南美山林间的堂吉诃德161
蒙得维的亚爱情故事169
被马尔克斯扒去衣服的玻利瓦尔176
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一直觉得,很多国外的文学作品,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总会隔着一层什么,难以完全体会其中的精髓。但在这本《吉他琴的呜咽》中,我却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近感。作者似乎有一种神奇的能力,能够将那些抽象的文学理论和复杂的历史背景,转化成普通读者能够理解和共鸣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文学流派和思想潮的梳理,不是冷冰冰的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作家故事和作品片段,让我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西语文学是如何相互影响、又如何发展出各自独特的风格的。特别是书中关于“后殖民文学”的探讨,让我对拉美文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那些在政治动荡和历史创伤中诞生的作品,蕴含着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反思精神。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人性的写照,是文化的载体,是连接不同心灵的桥梁。
评分“西语文学地图”这个副标题,实在是太精准了!这本书就像是一本精心制作的、充满惊喜的旅行指南,带领我们深入探索西班牙语文学的广袤疆域。我并非是文学科班出身,但作者用一种极其平易近人却又不失深度的笔触,将复杂的文学脉络梳理得条理分明,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关于地域文学的划分,以及不同地域文学风格的演变,都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以为西班牙语文学就是西班牙本土的文学,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拉丁美洲文学同样是西语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它最闪耀的明珠。作者对各个地区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我都觉得非常用心,没有生硬的堆砌,而是将作家置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去解读他们的创作动机和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我之前接触不多但名声显赫的作家,比如博尔赫斯,作者的解读让我对他的“无限图书馆”和“迷宫”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概念,而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辨和艺术张力。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佳作,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
评分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对“吉他琴的呜咽”这个名字有点不解,总觉得有点悲伤,又带着一丝朦胧的艺术感。然而,当翻开它,我立刻被作者构建的那个充满西班牙语文学灵魂的世界所吸引。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仿佛能听到古老村落里传来的弗拉门戈吉他的忧伤旋律,看到热情似火的安达卢西亚阳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感受到拉丁美洲大陆上回荡的自由呐喊。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我在浩瀚的西语文学海洋中航行。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文学巨匠的描绘,不是简单的生平介绍,而是从他们的作品中挖掘出那些最动人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思考,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将他们的灵魂展现在我面前。像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那个在雨中哭泣的孩子,那个在记忆迷宫中徘徊的恋人。而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在他眼中,也卸下了几分荒诞,多了几分坚韧的理想主义光辉。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曾经读过的作品,也激发了我对更多西语文学的探索欲望。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一本饱含情感、充满诗意的向导,带领我们去感受西语文学的独特魅力。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望,毕竟“西语文学地图”听起来有些宏大,我担心会读起来晦涩难懂。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独特,他并没有按部就班地讲述文学史,而是以一种更加感性的方式,将西语文学的各个方面串联起来。这本书让我最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介绍了那些响当当的大师,还挖掘了很多我之前闻所未闻但同样才华横溢的作家。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笔下那个充满活力、色彩斑斓的世界,感受到了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而且,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巧妙,不是简单的分章节介绍,而是通过一些意象化的主题,将不同时期的作品和作家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流动的美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文学流派的解读,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些流派的精髓所在。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惊喜,让我对西语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坦白说,我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因为我对西班牙语文学的了解仅限于几位耳熟能详的大师。但是,“吉他琴的呜咽:西语文学地图”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这本书并没有直接给我塞满枯燥的文学史料,而是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文学作品、作家、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背景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而立体的文学画卷。作者的文笔极具画面感,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马德里的咖啡馆,听着老人在谈论他们的创作;又仿佛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大街上,感受着探戈的热情在空气中弥漫。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呜咽”这个意象的运用,它贯穿了整本书,既可以理解为吉他发出的忧伤旋律,也可以象征那些在压抑环境下挣扎的灵魂,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声音。这种贯穿始终的艺术手法,让这本书的情感基调更加鲜明,也更加打动人心。它不仅仅是一本地图,更是一首关于西语文学的挽歌,是对那些伟大灵魂的深情致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