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利慧,张成福 著
图书标签:
  • 神话学
  • 中国神话
  • 母题研究
  • 索引
  • 民俗学
  • 文化研究
  • 文学
  • 历史
  • 传统文化
  • 神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ISBN:97875613754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39511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神话学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36
字数:52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是中国首部专题性的神话母题索引类工具书,采用迄今国际通行的汤普森民间文学母题索引的编排结构,又多方融入其他神话学者的观点以及作者多年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心得,在母题的分类、表述和编排上都有创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对在中国广大地区和多民族中流传的神话里反复出现的主要母题进行抽绎和编排,突显中国神话的特点,所依据的资料不仅包括记载古代神话的历代典籍,也包括大量现代口承神话资料集,尤其是198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丰富成果。《“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的出版不仅为解读浩如烟海的中国神话资料提供了一个实用而便捷的分类体系,有利于深化神话的本体研究,也为中国以及世界的神话母题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

作者简介

  杨利慧,1994年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神话学、民俗学基础理论、田野研究与民族志写作等。曾先后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及哈佛-燕京学社做访问学者;荣获教育部优秀教师奖、霍英东青年教师奖等多项奖励;出版有《现代口承神话的民族志研究——以四个汉族社区为个案》(第一作者)、《神话与神话学》、HandbookofChineseMythology(第一作者)、《女娲的神话与信仰》等多部专著。
  
  张成福,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硕士,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民俗学研究,发表民俗学论文多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凡例
一、诸神起源母题(0-299)
0-99创世者
0创世者
10创世者的起源
20创世者的性质
30创世者的同伴
40善恶创世者的冲突
50创世时的破坏
60创世者的死亡或离开
70创世者——其他母题
100-299诸神、始祖与文化英雄
100神祗(含始祖与文化英雄)的起源
110神祗的诞生
120神祗的相貌
140神祗的成长
150神祗的婚姻
160神祗的职司
210神祗的本领
220神祗的日常生活
230神祗的行为
250文化英雄创造文化
270神祗的死亡或离去

二、宇宙起源母题(300-1049)
300-349宇宙的初始状况与构造
300宇宙的初始状况
310宇宙的构造
320天界的神物
330宇宙的构造——其他母题
350-399宇宙的起源
350宇宙的创造
360天地的分离
370宇宙的进化
400-599天界诸物的起源
400天界的性质和状况
410天空的起源
420天空的变化
430太阳的起源
440太阳的性质和状况
470月亮的起源
480月亮的性质和状况
510星星的起源
520特定星星的起源
540星星的性质和状况
550其他自然现象的起源
600-849地界诸物的起源
600地球的初始状况
610地球的起源
620原始之水
630地球的性质和状况
650地界的神界与神物
660地球的地形特点及其起源
670地球的变化
680修整与试测大地
690水及其特点的起源
……
三、人类起源母题(1050-1399)
四、文化起源母题(1400-1899)
五、动植物起源母题(1900-2649)
主要参考书目及其简称或代码

前言/序言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 内容简介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是一部旨在系统梳理、分类和解析中国神话核心母题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宏大的视野,深入到中国古代神话的浩瀚星河,从数量庞杂、流传广泛的神话故事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母题,并通过严谨的学术方法进行考证、阐释和归类。本书的出版,旨在为中国神话学研究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参考工具,也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提供宝贵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 核心目标与研究方法 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一个全面、精准的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体系。传统的中国神话研究,往往聚焦于个别神话故事的解读,或对某一类神话(如创世神话、英雄神话)进行较为零散的梳理。而《中国神话母题索引》则将目光投向更深层次的结构层面,试图揭示隐藏在不同神话故事之下的、具有重复出现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母题”。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书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 母题学理论的借鉴与创新: 本书深受斯堪的纳维亚母题学派(如汤普森的《民间故事母题索引》)的影响,但又立足于中国神话的独特语境,对母题的定义、分类标准进行了本土化的创新。本书认为,中国神话母题不仅包括情节要素、人物原型,还涵盖了象征意义、宇宙观念、道德规范等更广阔的文化维度。 文本分析与比较研究: 本书广泛搜集和研读了历代重要的神话文献,包括《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太平御览》以及各类史书、笔记小说、民间传说等。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识别出神话故事中的关键情节、人物形象、器物象征等,并进行跨文本的比较,以确定其母题的构成和演变。 考古与文献的比证: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本书也积极借鉴考古发现,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三星堆的青铜器等,将文献记载的神话母题与物质文化证据进行比对,以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类型学研究: 基于母题的共性与特性,本书对中国神话的母题进行了科学的类型划分,如英雄的诞生与成长、神灵的降临与惩罚、自然现象的解释、人与神的关系等,为母题的检索和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历史演变与文化传播: 本书不仅关注母题的静态结构,更注重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动态演变和跨地域、跨文化的传播路径。通过考察同一母题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神话中的变异,揭示其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和适应性。 二、 核心内容构成与章节设置 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而详尽的中国神话母题知识体系。全书内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核心部分,并在具体的章节设置上有所体现: 第一部分:绪论与理论基础 第一章:神话母题研究的意义与方法论 深入探讨神话母题在理解人类文化、思维模式中的核心作用。 阐述本书所采用的母题学理论基础,以及在中国神话研究中的创新性应用。 详细介绍本书在文献选择、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具体方法。 第二章:中国神话的源流与特色 概述中国神话的起源,包括口头传说、早期文字记录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影响。 梳理中国神话的主要流派和地域特色,如北方神话、南方神话、苗族神话等。 分析中国神话在内容、形式、哲学思想等方面与其他民族神话的异同。 第二部分:中国神话核心母题分类索引与解析 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将按照严谨的分类体系,对中国神话中的主要母题进行详尽的索引和解析。分类标准可能涵盖了神话叙事的逻辑结构、人物原型、情节类型、象征意义等多个维度。以下为可能包含的一些主要母题类别及具体示例: 第三章: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母题 盘古开天辟地: 探讨“世界如何形成”、“混沌到秩序”的母题,分析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天地分离、万物化生。 女娲造人与补天: 解析“创世之母”、“人类的起源”、“天灾与救赎”的母题,考察女娲形象的多重性及其文化内涵。 太阳与月亮的形成: 梳理“日月神话”、“日食月食的解释”等母题,分析其与历法、农业文明的关系。 天地的结构与边界: 探讨“天圆地方”、“宇宙之树”、“九天十地”等关于宇宙结构的想象,以及人界、神界、冥界的划分。 第四章:英雄的诞生、成长与功业的母题 神子/异人诞生: 分析“非凡出生”、“神授能力”的母题,如后羿、夸父的非凡身世。 战胜怪兽与邪恶: 探讨“屠龙”、“降妖伏魔”、“驱逐灾祸”的母题,如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孙悟空大闹天宫。 开创文明与功业: 解析“发明”、“教化”、“建立秩序”的母题,如伏羲氏的画八卦、神农氏的尝百草。 英雄的牺牲与升华: 探讨“为民牺牲”、“化身自然”的母题,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第五章:神灵的职能、惩罚与庇佑的母题 自然神的崇拜与职能: 搜集关于风神、雨神、山神、河伯等自然神的传说,分析其与农业、水利、地理环境的关联。 人间与神界的交通: 探讨“神人对话”、“通天之路”、“人间使者”的母题,如西王母的瑶池、牛郎织女的鹊桥。 神祇的审判与惩罚: 解析“天谴”、“因果报应”、“神罚”的母题,如洪水的故事、妲己的结局。 神祇的恩赐与庇佑: 探讨“神灵赐福”、“守护神”、“灵验的祈祷”的母题。 第六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伦理与秩序母题 婚姻与繁衍的母题: 分析“乱伦禁忌”、“祖先崇拜”、“母系氏族遗痕”等关于婚姻与家族起源的母题。 死亡与轮回的观念: 探讨“冥界探险”、“灵魂归宿”、“鬼神世界”的母题,如后土、黄泉路的传说。 孝道与忠义的象征: 解析“孝子故事”、“忠勇报国”的母题,如黄香温席、精忠报国(虽为历史人物,但其事迹常被神话化)。 诚信与欺诈的警示: 探讨“失信的后果”、“诚实的回报”的母题。 第七章:器物、场所与象征的母题 神兵利器与法宝: 解析“神剑”、“灵丹”、“宝鼎”等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器物母题,如轩辕剑、金箍棒。 神圣之地与禁区: 探讨“圣山”、“仙境”、“不周山”等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空间母题。 动植物的象征意义: 分析龙、凤、麒麟、玉兔等动物,以及神木、仙草等植物在神话中的象征和功能。 第三部分:母题的比较研究与文化意蕴 第八章:中国神话母题的跨文化比较 将中国神话母题与世界其他民族神话(如古希腊、古埃及、印度神话)中的类似母题进行比较,分析其共性与差异。 探讨中国神话母题的独特之处,及其在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中国神话母题的现代意义与应用 分析中国神话母题在文学创作、艺术设计、影视传媒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探讨神话母题在当代社会中如何继续发挥其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指引作用。 展望中国神话母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三、 本书的独特价值与学术贡献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故事汇编,更是一部系统性的理论工具书。 填补学术空白: 本书填补了中国神话研究在母题学理论构建和系统索引方面的学术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提供检索便利: 本书以索引的形式,极大地便利了研究者对特定母题的查找和定位,提高了研究效率。 深化理论认识: 通过对母题的深入解析,本书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神话的深层结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促进学科交叉: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将有力地促进神话学、民俗学、文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 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神话传说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解读,有助于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神话学文库:中国神话母题索引》是一部集学术性、资料性和工具性为一体的扛鼎之作。它将为所有对中国神话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条深入探索其博大精深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本书的出版,必将在中国神话学研究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为更广泛的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透露出一种对学术传统的尊重,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复古。那种米白色的纸张,配上深沉的墨色印刷,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那种在长篇论述后,突然出现的图表或引文注释部分,它们像是隐藏的暗门,指引你进入更深层次的文献世界。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检索视角。我习惯于从“人”的角度去看待神话,即某个神明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这本书却强迫我把视角拉远,去关注“结构”和“重复性”。比如,某个特定的山脉形象是如何从地理标志,一步步演变成具有特定道德寓意的文化符号的。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的提炼过程,让人感到思维被极大地拓展和拉伸,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知识维度,不再满足于浮光掠影的了解。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挑战性”大于“娱乐性”的。如果你期待的是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那可能会失望。它更像是提供了一套解读古代文化密码的复杂工具箱,里面装满了各种术语、范式和参照系。我最近正在研究古代丧葬礼仪中的一些符号残留,翻开这本书,立刻找到了几个关键节点的交叉引用,清晰地看到了它们与远古创世神话中“生与死轮回”概念的深刻关联。这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时刻,正是支撑我继续深入阅读的最大动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合上的书,而是会时不时地被我抽出来,在遇到某个文化现象疑惑时,重新查阅,就像一本需要长期参考的工具手册,随时准备为我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清晰的脉络梳理。

评分

这本厚重的书脊,光是捧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禁对它所蕴含的知识量产生敬畏。我原本是抱着一种探索的心态翻开它的,期望能找到一些关于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梳理,毕竟“神话”二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然而,这本书的展开方式却远超我的预期。它不是那种轻松读来的故事集,更像是一部精密构建的工具书,每一个条目都像是一个细小的切片,被小心翼翼地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类。我特别留意了那些看似冷僻的符号和概念,比如那些在不同地域的壁画和器物上反复出现的图案,它们被系统地归档,并标注了可能的源流和演变路径。这种严谨的考据,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日常口口相传的故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套复杂而古老的逻辑结构。阅读的过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考古发掘,挖掘的是精神层面的遗迹,而非泥土下的陶罐。

评分

说实话,初次接触这本书时,我被它那种近乎百科全书式的详尽给震慑住了。我原本以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得还算不错,至少那些主流的神祇和仙人是耳熟能详的。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那些熟悉的表皮,露出了内部精细的肌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只是在“水域神祇的职能分野”这一章中打转,那里详细对比了不同时期对于江河湖海的信仰侧重,以及这些信仰如何渗透到农耕和航海的日常实践中。那种逐一排比、交叉对比的写作风格,对于习惯了线性叙事的读者来说,确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注力。但一旦你沉浸进去,就会发现,这种看似枯燥的排列组合,恰恰是理解古代社会思维模式最直接的途径。它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构建一个关于“信”与“敬”的知识地图。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和内容深度,无疑是为那些希望进行严肃研究的学者和爱好者准备的。它的论述风格非常克制,几乎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完全是依靠严密的逻辑和大量的引证来支撑观点。我花了很长时间消化其中关于不同地域神祇谱系异同的章节,体会到了一种“大一统”叙事之下,那些被边缘化或淹没的区域性信仰是如何通过这些学术努力被重新发掘出来的。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整个神话体系变得更加立体和真实,不再是教科书上那种扁平化的描摹。它更像是一幅极其精细的织锦,每一根丝线都代表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交融,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分辨每一条纹理的走向和意义。读完之后,我对中国古代的“神”与“灵”的界限,有了远超从前的理解深度。

评分

比我想象中的厚很多,相当于一个总目录,适合对神话有兴趣的朋友大体了解一下框架,然后再去查阅各地的书籍文献。

评分

书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使小性子,爱说促狭话什么的。但不知怎么的,作者一写到林妹妹,反而让人从宝钗的圆润通脱处看出几丝机心,妙玉的目无下尘中看出些造作,袭人的温柔和顺中看出些媚骨,湘云的天真爽直中不免些庸俗,探春的英姿明敏背后的一些阴冷等等。林妹妹就像秋天明净的湖水,所有的人都被她深深浅浅地照出些阴影。也只有林妹妹,算是真正懂了宝玉,在“遍布华屋的悲凉之雾”中,不管别人是多么地不看好,至少他们的心相互温暖着

评分

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对于解释中国古代神话的起源有参考意义

评分

书到了,不错,快递点在家楼下,可以随时去取,比强行送家,没人就不管强多了

评分

碎片化阅读 其实很有帮助的工具书 唯一不足的是感觉田野调查材料太多 文献材料引得不多

评分

书到了,不错,快递点在家楼下,可以随时去取,比强行送家,没人就不管强多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书到了,不错,快递点在家楼下,可以随时去取,比强行送家,没人就不管强多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