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宋词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每一篇结构统一,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作者简介
多为台湾知名学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中国人站出来就要有中国人的气质,不能只是经济动物,也不能财大气粗,几千年的文明浸润,让我们温文儒雅,聪明豁达,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秘诀就在:勤读经典!让我们跟着苏东坡的话走吧!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季旭升 教授
特别的是“历久弥新说名句”的单元,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和应用情境,例如李清照的名句:“莫遂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除了说明重阳赏菊的习俗,也指出以花自喻的传统,并引席慕容的诗《一棵开花的树》作比较,不仅增长了文史知识,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台湾大学中文系 卓清芬 教授
目录
出版缘起 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推荐序文 开启爱词之门的钥匙
第一章 昨夜西风凋碧树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荏苒一枝春,恨东风、天似人远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
第二章 似花还似非花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
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
消几番、花开花落,老了玉关豪杰
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第三章 落花风雨更伤春
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今岁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溅裙水
第四章 月满西楼凭阑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满西楼凭阑久,依旧归期未定
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月又渐低霜又下,更阑,折得梅花独自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第五章 斯人独憔悴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如酒
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常啼血
年华空自感飘零,拥春酲,对谁醒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烟非雾深处
……
第六章 两情若是久长时
精彩书摘
因为心灵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所以每天清晨,我都怀着雀跃的心情和诗词约会,看看这次是置身在烟雨迷蒙的江南,还是霜风劲急的边塞?是卷帘蹙眉的女儿心事,还是驰骋大漠的英雄志意?就这样,我进入了梦寐以求的中文系。
在中文系的众多课程里,我依然对词情有独钟。念研究所选择论文题目时,我毫不犹豫地选词作为研究对象。多年来,读词、教词,词已经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小学结下的不解之缘,竟然延续到现在,想来真是不可思议。
我喜欢词,正在于它参差不齐的句式中所隐藏的耐人寻味的美感。
南唐中主李璟的“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明明就是害相思病的女子眼中所见的秋景,为什么王国维读出了“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慨?结合南唐的时代背景,仔细咀嚼,仿佛也懂得了那隐藏在绿波之间的细微震荡,是造成花叶凋零的主要因素。从根开始的败坏,注定了南唐政局的江河日下;西风侵袭下的花凋叶残,不也是美好的理想志意在时光催逼之下的无情幻灭?宛如抽丝剥茧般,可以从词中读出一层又一层字面上没有明确写出的意思,这也就是读词迷人的地方。
对一般人而言,没有明确的导引解说,形成了读词的障碍。因为缺乏理解,而将古典诗词拒于门外,是相当可惜的。现在出版的《最美国学宋词》有词作的解释、翻译,也有和作者、作品相关的背景及小故事,即使没有老师讲解,透过阅读,也能够对脍炙人口的宋词名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最特别的是“历久弥新说名句”的单元,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和应用情境,例如李清照的名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除了说明重阳赏菊的习俗,也指出以花自喻的传统,并引席慕蓉的诗《一棵开花的树》做比较,不仅增长了文史知识,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
在花飞蝶舞的春日、虫鸣唧唧的夏夜、凉风如水的秋夕、阴雨连绵的冬天里,倚着软软的靠垫,泡一壶茶,捧读宋词,是至高无上的享受。
也许,你会读到生命中的酸甜苦辣,温习自己曾经有过的心情,感受到失落的惆怅和甜蜜的痛楚;也许,你会从此爱上词,就和我一样。
……
前言/序言
最美国学:宋词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其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星空中,宋词无疑是最为璀璨的星辰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精妙绝伦的语言艺术,以及广博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最美国学”。本书《最美国学:宋词》旨在带领读者走进宋词的悠久历史,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感悟其深刻的文化底蕴。 第一章:宋词的时代脉络 宋词,顾名思义,发端于宋代,盛行于宋代,并在元代得到进一步发展。要理解宋词的魅力,首先需要将其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审视。 发轫与萌芽: 宋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的诗歌,尤其是乐府诗,已经孕育了词的雏形。当时的歌伎艺人,将歌词与曲调相结合,创作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称为“曲子词”。这些早期的词,多以描写男女情爱、离愁别恨为主,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清新活泼。 初唐至晚唐的探索: 晚唐时期,一批文人开始接触并创作词。温庭筠、韦庄是其中的代表。温庭筠的词,以其秾丽的笔调,细腻的描写,开创了“花间派”的先河,将词的艺术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韦庄的词,则更加注重写实,笔触更为沉郁,在情景交融方面有着独到的建树。 五代时期的承转: 五代时期,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但也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南唐的李煜,作为一位亡国之君,其词作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慨叹,将词的情感深度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一代词宗。 北宋的辉煌: 北宋时期,是宋词发展的高峰。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词的创作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婉约派的代表: 柳永是北宋婉约派的集大成者。他将词的创作从文人雅士的小圈子带入更广阔的市民阶层,其词作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描写真实,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他被誉为“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豪放派的崛起: 面对国势的衰落,一批有识之士,以苏轼为代表,提出了“以诗为词”的主张,打破了词原有的格律限制,拓展了词的表现空间,创作出意境开阔、气势磅礴的豪放词。苏轼的词,不仅有抒情达意的,更有针砭时弊、抒发抱负的,将词的文学品位和思想深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他重要词人: 秦观、晏殊、欧阳修等,也在词坛上留下了各自独特的印记。秦观的词,以其朦胧的意境和缠绵的情感著称;晏殊的词,则以其高雅的格调和闲适的情趣闻名。 南宋的继承与发展: 南宋时期,虽然政治上积弱,但词坛却涌现出更多杰出的词人。 婉约派的深化: 李清照是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语言精炼,情感细腻,将女性的细腻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其词作更显悲怆深沉,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 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则以其慷慨激昂的词作,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金复国的决心。辛弃疾更是豪放派的集大成者,其词作气势磅礴,意境宏大,将豪放词的艺术成就推向了顶峰。 清丽小令的典范: 姜夔以其清丽的词风,写下了许多意境优美的词作,为词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元代的传承: 元代,虽然曲更为盛行,但宋词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仍然对元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元代词人继承了宋词的优秀传统,在词创作上继续探索。 第二章:宋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之所以能够成为“最美国学”,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体式与格律: 长短句的自由: 相较于诗歌的相对固定的句式,词的长短句形式更加灵活自由。这种长短句的错落,能够更好地适应音乐的旋律,也更能表达复杂多变的情感。 词牌与曲谱的结合: 词牌是宋词创作的固定格式,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韵脚以及句式结构。每一个词牌都对应着一种曲调,词人需要在特定的曲调下填词。这种音乐性和文学性的结合,是宋词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平仄与押韵的讲究: 宋词创作对平仄和押韵有着严格的要求。恰当的平仄安排,能够使词的语言更具音乐美感;而和谐的押韵,则能增强词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语言的精妙: 锤炼与提炼: 宋词的语言,经过词人的精心锤炼,往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 雅俗共赏: 宋词的语言,既有文人雅士的精巧,也有贴近生活的朴实。它能够跨越阶层,被不同的人群所接受和喜爱。 意象的选择与运用: 宋词善于运用各种意象来寄托情感,如明月、杨柳、落花、秋水等。这些意象经过词人的巧妙组合和艺术加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深远的意涵。 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写景抒情: 宋词最擅长的艺术手法之一就是写景抒情。词人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景因情而生,情因景而感,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移情: 词人会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景物中,使得景物也仿佛有了生命和情感。例如,“枯藤老树昏鸦”,不仅仅是景物的描绘,更是词人孤独凄凉心境的写照。 细腻的情感表达: 宋词尤其擅长表达细腻、微妙的情感。无论是喜悦、悲伤、思念、愁苦,都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触动人心。 意境的营造: 虚实相生: 宋词创作中,虚与实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深远的意境。实景的描绘,往往能引起读者对虚景的联想,而虚景的渲染,又能使实景更具艺术感染力。 含蓄蕴藉: 宋词的美,很多时候在于其含蓄和蕴藉。词人往往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曲折的笔法,或留白,或暗示,让读者自行体味。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是宋词的独特魅力所在。 情与景的统一: 宋词的意境,是情感与景色的高度统一。词人笔下的风景,无不浸染着自己的情感,而字里行间的抒情,也常常借助于生动的画面来呈现。 第三章:宋词的文化意蕴 宋词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人生哲思: 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思。词人通过对人生际遇、世事变迁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对命运的思考。无论是苏轼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豁达,还是李煜的“人生无常”的悲叹,都体现了不同人生观的探索。 家国情怀: 尤其在南宋时期,面对外侮,宋词中涌现出大量爱国主义的杰作。词人们以笔为刀枪,抒发报国之志,表达对故土的眷恋,感染了无数后人。 审美情趣: 宋词的创作,展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婉约词的细腻柔美,豪放词的雄浑壮阔,都体现了宋人对美的不同追求。这种审美情趣,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 社会生活画卷: 宋词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宋代社会生活画卷。从市井的喧嚣到宫廷的奢华,从闺阁的幽怨到边塞的征战,无不跃然纸上,成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 情感的共鸣: 宋词之所以能够穿越千年,依然打动人心,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无论是离别、思念、喜悦、悲伤,这些情感都是永恒的,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将这些情感得以永恒的表达。 结语 《最美国学:宋词》是一次对宋词艺术与文化的深度探索。本书将带领读者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宋词的孕育与发展;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宋词的精妙绝伦;从文化的高度,感悟宋词的深邃内涵。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进宋词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将这份“最美国学”传承下去。在吟咏之间,感受古人的悲欢离合,体会文字的温度,也让我们的心灵,在宋词的滋养下,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