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

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培刚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技术
  • 海底探测
  • 高新技术装备
  • 选购指南
  • 海洋工程
  • 水下机器人
  • 声呐
  • 传感器
  • 海洋仪器
  • 装备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海洋出版社
ISBN:9787502784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92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8
字数:17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凝结了主编从事海洋工作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和编写组缜密考证之心血,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数据,准确锁定了当前世界上主流的海洋探测装备,并对其做了较全面、系统的整合和阐述,特别是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给出了装备选购的建议,这是《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的重点,自然也是亮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水下机器人
1.1 水下遥控机器人(ROV)
1.1.1 概述
1.1.2 ROV分类
1.1.3 功能
1.1.4 应用领域
1.1.5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1.1.6 主流产品介绍
1.1.7 评述
1.2 水下自控机器人(AUV)
1.2.1 概述
1.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1.2.3 主流产品介绍与评述

第2章 多波束测深系统
2.1 概述
2.1.1 简介
2.1.2 工作原理
2.1.3 分类
2.1.4 系统构成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2.3 主流产品介绍与评述
2.3.1 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
2.3.2 深水多波束系统比对评述
2.3.3 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
2.3.4 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比对评述

第3章 侧扫声呐
3.1 概述
3.1.1 简介
3.1.2 工作原理
3.1.3 系统构成
3.1.4 分类
3.1.5 应用领域
3.2 国内外声呐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3.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3.2.2 发展趋势
3.3 主流产品介绍
3.3.1 Klein 5000 V2多波束侧扫声呐
3.3.2 Klein SYSTEM 5900多波束测深侧扫声呐
3.3.3 EdgeTech 4200 - MP侧扫声呐系统
3.3.4 EdgeTech 4125 -P侧扫声呐系统
3.3.5 Jwfisher双频侧扫声呐
3.3.6 C-MAX公司CM2双频数字侧扫声呐
3.4 评述

第4章 浅地层剖面仪
4.1 概述
4.1.1 简介
4.1.2 系统构成
4.1.3 分类
4.1.4 功能及应用领域
4.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
4.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4.2.2 发展趋势
4.3 主流产品介绍与评述
4.3.1 TOPAS PS 018深水浅地层剖面仪
4.3.2 Edgetech 3200XS型浅地层剖面仪
4.3.3 Geo-Source系列声源和震源产品
4.3.4 C-Boom低压浅地层剖面仪系统
4.4 评述

第5章 合成孔径声呐
5.1 概述
5.1.1 简介
……
第6章 海洋磁力仪
蔚蓝深处的智慧: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前沿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代海洋工程领域,尤其是船舶设计、建造、运营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中一系列关键技术和创新应用。不同于侧重特定装备选型的指南,本书着眼于宏观的技术体系构建、核心工程原理的突破,以及未来海洋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第一部分:新一代船舶设计与建造的革新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船舶工业面临的效率提升、能耗降低和环保合规的挑战,详细剖析了驱动行业变革的核心技术。 1. 绿色动力与推进系统集成: 船舶脱碳是全球航运业的必然趋势。本书系统梳理了当前主流的替代燃料技术,包括液化天然气(LNG)、甲醇、氨以及氢燃料电池在船舶上的应用潜力与工程化难题。重点分析了不同动力系统在能量密度、储存安全性和排放控制方面的权衡。此外,对高效能螺旋桨设计、导管螺旋桨、磁力推进器(MHD)等先进推进技术进行了原理性的介绍和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集成设计,实现推进效率的最大化。 2. 智能船舶与自主航行技术: 船舶运营正从传统的人工操作迈向数据驱动的智能控制。本书详细介绍了智能船舶的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架构。在感知方面,重点探讨了高精度惯性导航系统(INS)、差分GPS(DGPS)与视觉识别技术的融合,以及这些传感器在恶劣海况下的可靠性保障。在决策方面,深入解析了基于大数据的船舶路径优化算法(如考虑实时水文气象的动态路径规划)和避碰系统(COLREGs)的自动执行逻辑。自主水面载具(ASV)和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协同作业模式被作为未来作业模式的典范进行探讨。 3. 先进材料与结构优化: 船舶的轻量化和耐久性直接关系到其经济性和安全性。本章详述了高强度钢材(HSS)、铝合金以及复合材料(如碳纤维增强聚合物 CFRP)在船体结构、甲板和艏部设计中的应用。重点分析了疲劳载荷分析(FLS)在优化结构冗余度和延长服役寿命中的作用,并引入了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复杂部件制造和快速维修中的实践案例。 第二部分:深远海工程技术与资源开发 随着近海资源的日益稀缺,人类活动正向深水和超深水区域拓展。本部分着重介绍支撑深远海作业的基础工程理论和关键设备技术。 1. 海洋工程结构物的稳定与安全: 深海作业平台(如FPSO、半潜式钻井平台)的稳定性和系泊系统是重中之重。本书详细阐述了流体力学在结构物水动力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波浪载荷、涡流脱落和海洋生物附着对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特别关注了新型柔性立管系统(Flexible Risers)的设计原理、铺设技术以及其在不同水深下的应力监测与寿命评估方法。 2. 海洋能源捕获系统: 介绍波浪能、潮汐能和海洋温差能(OTEC)等可再生海洋能源的工程化路径。针对波浪能转换装置,分析了不同吸收机制(如吸收式、振荡水柱式)的能量转换效率,并讨论了海洋环境对转换装置的腐蚀和维护挑战。对于深水油气开采,侧重于深水井控系统(BOP Stack)的冗余设计、远程操作(ROV干预)的精度提升,以及海底管线铺设过程中的张力控制技术。 3. 海洋环境模拟与测试: 确保水下装备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是工程成功的先决条件。本章介绍大型水动力试验池、深水高压模拟舱的建设标准和运行原理。强调了水声学特性测试在声呐系统和通信设备性能评估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虚拟环境中提前暴露和解决工程设计中的缺陷。 第三部分:海洋观测与数据管理的前沿 海洋科学研究和商业开发越来越依赖于高精度、大规模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1. 现代海洋观测网络的构建: 探讨了多尺度、多模态海洋观测网络的设计思路。包括固定式系泊浮标站、自主式潜标阵列(Moored Buoy Arrays)以及水下滑翔机(Gliders)在长时间、大范围海洋数据采集中的互补性。重点分析了声学传感器、CTD(温盐深仪)的精度校准技术以及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保障。 2. 水下通信与导航: 鉴于无线电波在水中的衰减,本书深入解析了水声通信技术的物理基础,包括调制解调技术、多路径效应的消除方法(如超宽带UWB水声通信)。同时,对无源和有源声学定位系统(如LBL、USBL)的几何误差分析和实时修正算法进行了详细论述,这是实现精确水下相对导航的关键。 3. 海洋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面对TB级的海洋观测数据,本书介绍了高效的数据清洗、质量控制流程,以及基于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分布式处理架构。最后,通过三维可视化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展示了如何将复杂的海洋环境数据转化为直观、可操作的工程决策支持信息。 总结 本书旨在为海洋工程、船舶技术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技术视野,强调技术融合、系统集成和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是理解和参与未来蓝色经济建设的必备参考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这本书,我的感受比较复杂。一方面,它提供了一些关于海洋高新技术装备发展的大方向和一些较为概括性的介绍,比如不同类型探测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它们在各个海洋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对于想要对整个行业有一个初步了解的人来说,可能还是有一定启发作用的。它像是一份宏观的行业报告,告诉你“有什么”和“大概用在哪里”。然而,我之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关于“怎么选”和“选什么”的具体指导。我希望能看到关于不同传感器类型(如声学、光学、磁力仪等)的详细比较,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不同探测目标(如海底地形、矿产资源、沉船遗迹等)下的适用性。此外,对于不同厂商推出的同类产品,我期待有更深入的性能对比和技术参数的解读,甚至可以包括一些实际的用户反馈和使用心得。

评分

拿到这本书后,我首先被其精美的封面设计所吸引,蔚蓝的海水、神秘的海底世界,再配上一些高科技的装备剪影,确实营造出一种探索未知的氛围。然而,当我翻开目录,并浏览了书中部分章节后,我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宏观的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而非我最初期待的那种具体装备的评测和选购技巧。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海洋高新技术装备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未来几年可能的发展方向。当然,这本身是很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了解整个行业的大背景很有帮助。但我真正想知道的是,在这些大背景下,具体有哪些样的设备值得关注?它们的技术突破点在哪里?在实际应用中,又会遇到哪些挑战?比如,书中提到了“深海原位探测技术”的发展,但我却找不到关于当前主流的原位探测仪器的具体信息,例如它们的采样深度、分辨率、功耗以及通信方式等等。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一份关于海洋高新技术装备产业的“白皮书”或者“行业概览”,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图景,让我们知道这个领域正在发生什么,以及未来可能走向何方。书中对一些前沿技术概念的介绍,比如智能自主水下机器人(AUV)的最新进展,或者海底观测网的建设规划,都显得比较宏观和概念化。我希望能够更具体地了解,目前市场上有哪些成熟的AUV产品,它们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能够执行哪些任务,以及在采购时需要关注哪些关键的性能指标。同时,对于海底观测网的建设,我也希望能了解到具体的传感器部署方式、数据传输协议以及数据分析平台等信息。虽然书中提及了这些领域,但整体而言,缺乏对具体技术和产品的深度挖掘。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叫《海洋高新技术装备选购指南:海底探测类》,我拿到手里的时候,还以为里面会详细介绍各种海底探测器的品牌、型号、性能参数、优缺点对比,甚至可能包含一些实际的测试数据和行业内的推荐。我期待的是一份能够帮助我这个业外人士,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海底探测设备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知道什么样的设备适合什么样的场景,如何根据预算和需求做出最优选择。例如,如果我是一个初创的海洋勘探公司,可能需要一台性价比高、操作相对简便的声纳设备;如果我是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则可能需要一台能够进行深度高清成像、具备自主导航功能的ROV。我甚至设想书中会穿插一些案例分析,讲述某某公司如何通过选用某某设备,成功解决了某个海洋探测难题,或者某项国家级水下考古项目,是如何依赖于特定装备的精确探测。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勾勒出了一个大概的海洋装备发展蓝图,知道哪些技术是未来的重点,哪些应用领域是潜力巨大的。书中对海洋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进行了详细阐述,这让我对整个行业的前景有了更强的信心。它像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让我看到了海洋高新技术装备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作为一名实际操作者,我更关心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找到最适合我需求的设备。比如,如果我要进行浅海的侧扫声纳探测,我希望能了解到有哪些可靠的厂商提供不同分辨率和扫描宽度的设备,它们的声学性能如何,在复杂的海况下表现如何,以及维护保养的便利性等等。这本书虽然宏观,但在微观的选购层面,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干货。

评分

内容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就是网上拼凑的书

评分

内容宽泛,没有实质性内容,就是网上拼凑的书

评分

还可以吧,帮同事买的。。。。。。

评分

装帧精美,内容很好,我很喜欢

评分

装帧精美,内容很好,我很喜欢

评分

基础知识 还可以 手头工具书

评分

还可以吧,帮同事买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