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 编
图书标签:
  • 有机化学
  • 化学实验
  • 大学教材
  • 有机化学实验
  • 实验指导
  • 化学
  • 高等教育
  • 有机化合物
  • 实验室
  • 教学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59184
版次:3
商品编码:1174152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北京大学化学实验类教材
外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Experiment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字数:4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配套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等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的教材。全书内容包括:有机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操作;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附录等。本次修订将对收录的实验按目前的教学进行更新,修订幅度在30%以上。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是按有机化学实验教科书的要求、专为有机化学实验课编写的教材,它是独立的而不附属于课堂讲授的内容。
  全书共分成5章: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第1章);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第2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第3章),并在其中列入相应的练习实验;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第4章);有机合成与制备(第5章)。第5章中共列入96个实验,各类型反应均有反应机理、相关背景材料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介绍,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实验组合成15个小量�舶胛⒘慷嗖街栊蛄泻铣墒笛椋�在基础训练基础上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有机合成设计与研究的能力。为满足研究应用的需要,全书在最后的附录中提供了30种特殊试剂与常用溶剂的纯化和使用方法,以及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和装置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工科院校的实验教材,也是化学化工专业工作人员及研究人员的必备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1.1 实验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1.2 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3 玻璃仪器的性能和使用
(一) 仪器玻璃的化学组成和性质
(二) 有机实验常用的玻璃仪器
(三)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4 低温制冷的应用
1.5 加热器具和常用设备
1.6 有机化学文献简介
(一) 印刷版工具书
(二) 网上化学手册
(三) 网络检索资源
(四) 期刊全文数据库

第2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2.1 熔点及其测定
(一) 熔点
(二) 温度计的校正
(三) 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四) 用熔点测定仪测定熔点
(五) 实验
2.2 沸点及其测定
(一) 沸点
(二) 微量液体的沸点测定
(三) 实验
2.3 折射率及其测定
(一) 折射率
(二) 阿贝折射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数字阿贝折射仪
2.4 旋光度及其测定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3.1 重结晶
(一) 溶剂的选择
(二) 热溶液的制备
(三) 脱色与热过滤
(四) 结晶的析出
(五) 结晶的过滤、洗涤
(六) 结晶的干燥
(七) 混合溶剂重结晶的操作
(八) 重结晶效果评价
(九) 实验
3.2 升华
(一) 原理
(二) 分类
3.3 简单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3.4 分馏
(一) 原理
(二) 分馏柱及分馏柱的效率
(三) 非理想溶液的分馏
(四) 装置
(五) 实验
3.5 减压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6 水蒸气蒸馏
(一) 原理
(二) 装置
(三) 操作步骤
(四) 实验
3.7 干燥和干燥剂
(一) 干燥剂的选择
(二) 干燥剂的使用方法
3.8 萃取
(一) 原理
(二) 萃取溶剂的选择
(三) 操作方法
(四) 实验
3.9 薄层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四) 附注
3.10 柱色谱
(一) 原理
(二) 操作方法
(三) 实验
3.11 气相色谱
(一) 原理
(二) 气相色谱分析
(三) 实验

第4章 光谱法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
4.1 红外光谱
(一) 原理
(二)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三) 样品的制备
(四) 红外光谱的解析
4.2 核磁共振谱
(一) 化学位移(δ)
(二) 自旋耦合
(三) 核磁共振图谱的解析

第5章 有机合成与制备
5.1多步合成方案举例
5.2卤代烃
5.2.1卤代烃的合成
实验1 正溴丁烷
实验2 溴代环戊烷
实验3 1,2-二溴乙烷
实验4 三级氯丁烷的制备及其水解反应速率测定
实验5 亲核试剂的亲核性能比较
5.2.2卡宾反应
实验6 7,7-二氯二环[4.1.0]庚烷
5.3 烯烃和取代的碳碳双键化合物
实验7 环己烯
实验8 E,E-1,4-二苯基-1,3-丁二烯(简称DPB)
实验9 9,10-二氢蒽-9,10-内桥-α,β-丁二酸酐
实验10 3,6-内氧桥-4-环己烯二甲酸酐
5.4 醇
实验11 2-甲基-2-己醇
实验12 环戊醇
实验13 二苯甲醇
5.5 醚
实验14 苯乙醚
实验15 正丁醚
5.6 醛、酮及其衍生物
实验16 环己酮
实验17 二苯基乙二酮
实验18 邻氯苯基环戊基酮
实验19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
实验20 3-(4-甲基苯甲酰基)丙酸
实验21 邻羟基苯乙酮
实验22 4-羟基-4-(4′-硝基苯基)-2-丁酮
实验23 辛烯醛
实验24 2-羟基查尔酮
实验25 1-苯基-3-(2-羟基苯基)-1,3-丙二酮
实验26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
实验27 4-(1,2-亚乙二氧基)庚二酸二乙酯
实验28 4-苯基-2-丁酮
实验29 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
实验30 环己酮肟
5.7 羧酸及其衍生物
5.7.1 羧酸
实验31 对氨基苯甲酸
实验32 肉桂酸
实验33 呋喃丙烯酸
实验34 香豆素-3-羧酸
实验35 呋喃甲酸和呋喃甲醇
实验36 二苯基羟乙酸
实验37 Z,E-α-苯基肉桂酸的合成与分离
实验38 氢化肉桂酸
实验39 扁桃酸
5.7.2 羧酸酯
实验40 乙酸异戊酯
实验41 对硝基苯甲酸乙酯
实验42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苯佐卡因)
实验43 苯甲酸(邻乙酰基)苯酚酯
实验44 乙酰水杨酸
实验45 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6 苯腙基乙酰乙酸乙酯
实验47 4-庚酮二酸二乙酯
实验48 4-(1,2-亚乙二氧基)环己酮-2-羧酸乙酯
实验49 乙酸苯酚酯
5.7.3 酰氯及亚磺酰氯
实验50 邻氯苯甲酰氯
实验51 对甲苯亚磺酰氯
5.7.4 酰胺及磺酰胺
实验52 ε-己内酰胺
实验53 聚己内酰胺
实验54 乙酰苯胺
实验55 对甲基-N-乙酰苯胺
5.8 硝基化合物、胺、酚、醌及其衍生物
5.8.1 硝基化合物
实验56 邻、对位硝基苯酚
实验57 4-甲基-2-硝基-N-乙酰苯胺
5.8.2 胺
实验58 对甲苯胺
实验59 偶氮苯的光异构化
实验60 2-硝基对甲苯胺
实验61 α-苯乙胺
实验62 (±)-α-苯乙胺的拆分
实验63 对氯甲苯
实验64 甲基红
实验65 偶氮化合物
5.8.3 酚
实验66 从苯炔制备α-萘酚
5.8.4 醌
实验67 1,2-萘醌
实验68 4-吗啉基-1,2-萘醌
实验69 2-甲氧基-1,4-萘醌
5.9 杂环化合物
5.9.1 五元杂环
实验70 2,4-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咯
实验71 2,4-二甲基-5-乙氧羰基吡咯-3-甲酸
实验72 2,4-二甲基-5-乙氧羰基吡咯
实验73 2,4,5-三苯基唑
实验74 5,5-二苯基乙内酰脲
5.9.2 六元杂环
实验75 2,6-二甲基-4-苄基-3,5-二乙氧羰基-1,4-二氢吡啶
实验76 2,6-二甲基-3,5-二乙氧羰基吡啶
实验77 巴比吐酸
5.10 金属有机化合物
实验78 正丁基锂
实验79 二茂铁
实验80 乙酰二茂铁和二乙酰二茂铁
5.11 微波辅助有机反应化学
实验81 微波促进的二苯乙二酮与酮的醇醛缩合反应
实验82 微波促进的2,4,5-三苯基咪唑的合成
实验83 SMUI(微波辐射+超声)促进的Knoevenagel�睤oebner反应
5.12 不对称合成
实验84 (+)-(S)-3-羟基丁酸乙酯
实验85 脯氨酸催化的不对称羟醛缩合反应
实验86 手性酮催化的非官能化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
5.12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制备
实验87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88 从麻黄草中提取麻黄碱
实验89 黄酮
实验90 黄烷酮
实验91 托品酮及卓可卡因
实验92 褪黑激素
实验93 色胺酮
实验94 联苯双酯
实验95 黄皮酰胺
实验96 丁苯酞

附录
A.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B.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及装置
B.1 有机制备仪器
B.2 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图示
B.3 有机化学实验装置图示
C. 化学中常见的英文缩写
D. 常用酸、碱溶液的相对密度及质量分数
D.1 盐酸
D.2 硫酸
D.3 醋酸
D.4 氢氧化铵
D.5 氢氧化钠
D.6 碳酸钠
D.7 氢氧化钾
D.8 常用的酸和碱
E. 其他数据表
E.1 常用希腊字母和读音
E.2 常用有机溶剂的沸点及相对密度
E.3 水蒸气压力表
F. 常用溶剂和特殊试剂的纯化
G. 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G.1 化学试剂的存储、使用与废弃处理
G.2 危险品使用注意事项
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材料科学导论(第4版)》的详细图书简介,内容将聚焦于材料的结构、性质、性能与应用,同时避免提及您提供的《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的任何信息。 --- 《材料科学导论(第4版)》 内容简介 《材料科学导论(第4版)》是一本系统、深入且面向实践的教材,旨在为工程、物理、化学以及相关领域的学生提供扎实的材料科学基础。本书全面覆盖了从原子结构到宏观性能的整个材料科学体系,强调了结构-性能关系在现代工程设计中的核心地位。本版在继承前几版经典框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最新的科研进展和工业应用需求,内容更新显著,特别加强了对先进材料和可持续性材料的讨论。 核心结构与主题 本书的结构设计清晰,逻辑严密,从最基础的材料组成原理出发,逐步深入到各种材料的特定行为和应用。全书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模块: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 本部分奠定了理解材料行为的理论基石。首先详细阐述了材料的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化学键合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及其对材料宏观性质的影响。随后,深入探讨了晶体结构,介绍了晶格、晶面、晶向的概念,以及体心立方(BCC)、面心立方(FCC)和六方最密堆积(HCP)等常见金属晶体结构。关于晶体缺陷的讨论是本部分的关键,包括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并阐述了位错如何成为材料塑性变形的根本原因。 第二部分:材料的性能与工程应用 本部分聚焦于不同类型材料在特定载荷和环境下的响应机制。 机械性能: 对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和蠕变等关键机械性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重点解释了如何通过控制微观结构(如晶粒尺寸、相变)来调控这些性能,为结构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提供依据。特别引入了断裂力学的基础概念,帮助理解材料的失效模式。 电学性能: 系统阐述了导电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理论。对于导体,探讨了电阻率与温度、杂质的关系;对于半导体,详细分析了本征与掺杂半导体的特性,以及P-N结的工作原理,这是电子设备设计的基础。 热学性能: 涵盖了热容、热导率和热膨胀系数。讨论了晶格振动和电子输运在热传导中的作用,这对于理解热交换设备和高温结构件的设计至关重要。 磁学性能: 介绍了磁畴理论、磁化过程以及软磁材料和硬磁材料的特性,广泛联系到变压器、存储器件和电机等应用。 光学性能: 阐述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透射、反射和折射。讨论了透明材料、半导体发光以及光纤通信中的基本原理。 第三部分:材料的加工、控制与演化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际工程操作紧密结合,关注如何通过工艺手段实现材料性能的优化和控制。 热处理工艺: 详细介绍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对钢铁和其他合金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对铁碳合金相图的深入解读,是理解钢材制造的关键。 相变原理: 探讨了平衡相变和非平衡相变(如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解释了为什么材料的“历史”——即其加工和冷却速率——决定了其最终性能。 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详细分析了电化学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中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有效的腐蚀控制策略,包括钝化、牺牲阳极保护和涂层技术,强调了材料在恶劣环境下的可靠性。 第四部分:现代材料与前沿领域 本版新增和强化的部分,反映了材料科学的最新发展方向: 聚合物材料: 详细介绍了高分子链的结构、粘弹行为以及热塑性与热固性树脂的区别。探讨了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聚合物的优势与设计原则。 陶瓷材料: 侧重于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的晶体结构、高硬度、耐高温性,以及它们在摩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复合材料: 深入分析了金属基、陶瓷基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制、界面效应和各向异性性能,这是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关键技术。 纳米材料与器件: 介绍了量子尺寸效应,探讨了纳米颗粒、纳米线和薄膜的独特性能,以及它们在催化、传感和电子器件中的前沿应用。 可持续性与绿色材料: 新增章节关注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可回收性以及开发新型生物基和低环境影响材料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特色 本书的每一章都包含丰富多样的学习辅助工具: 1. 精选的工程实例: 每个概念都辅以现实世界的工程案例,例如飞机起落架的设计、半导体芯片的制造流程、或者生物植入体的材料选择,使抽象的理论更具象化。 2. 问题与习题: 章节末尾提供大量定性和定量习题,覆盖了从基础概念验证到复杂工程计算的不同难度级别,以巩固学习效果。 3. 结构-性能图表: 大量使用图表和示意图来清晰展示微观结构(如晶界、位错)与宏观性能(如屈服强度、电导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4. 计算与模拟简介: 引入了对计算材料学(如密度泛函理论基础)的初步介绍,引导学生了解现代材料研发中计算模拟工具的角色。 《材料科学导论(第4版)》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理解和设计未来所需材料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传授知识,更培养学生系统性地分析材料问题的工程思维能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本《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的时候,我最先注意到的是它在图文结合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很多有机化学实验,尤其是涉及反应机理和产物结构时,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是很难让人完全理解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它在描述实验步骤的同时,配上了大量的插图和示意图,这些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都非常高,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实验装置的搭建、试剂的加入方式、以及一些关键的反应过程。我记得有一个实验,涉及到了复杂的分离和纯化步骤,仅仅靠文字说明,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书中配合的图示,则把每一步操作都讲解得非常清晰,让我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细节。而且,书中的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简洁明了,语言精练,避免了不必要的术语堆砌,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它不会让你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晦涩难懂,而是能让你一步步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完成每一个实验。总的来说,这本书在视觉呈现和文字表达上都做得非常出色,能够有效地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知识和技能。

评分

我之前对有机化学实验一直有点畏惧,总觉得它很繁琐,而且容易出错。拿到这本《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之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条理性非常强。每一个实验都设计得非常清晰,从实验目的、原理阐述,到所需的仪器设备、试剂药品,再到详细的操作步骤,最后是实验结果的记录与分析,逻辑链条非常完整。我尤其欣赏它在实验原理部分的处理方式,它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概念,而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让初学者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这样做。在实验步骤的描述上,它也很注重细节,很多容易被忽略的操作要点都被特别强调,例如,在某些反应中,需要注意控制加入试剂的速度,或者在萃取操作中,需要注意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这些细节的补充,对于避免常见的实验错误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进行有机化学实验,让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评分

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还挺期待的,毕竟是第三版了,想着肯定比之前的版本更完善、更贴近现在的教学需求。拆开包装,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鼻而来,封面设计也算中规中矩,没有太多花哨的东西,给人一种踏实、严谨的感觉。翻开第一页,目录很清晰,模块划分也很合理,从基础操作到一些进阶的实验,感觉覆盖面挺广的。里面的文字排版也比较舒服,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压抑。最重要的是,我特别关注实验的详细程度,毕竟作为一名新手,很多操作细节都是至关重要的。我随手翻了几页,发现实验步骤描述得相当细致,每一个操作的要点,比如试剂的加入顺序、加热的温度控制、反应时间的掌握等等,都一一列举。而且,还配了不少示意图,虽然不是彩色的,但线条清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装置的搭建和操作的流程。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详细指导非常有帮助,可以大大降低实验失败的风险,也更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评分

当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它在设计上非常人性化。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导书,更像是一本帮助我们理解有机化学核心概念的工具。我注意到书中对每个实验的引入都非常到位,它会先简要回顾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引出实验的目的,这样我们在开始实验前,就能对实验的背景和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在实验步骤的描述方面,这本书也做得非常到位。它使用了大量的图示来辅助说明,这些图示清晰、准确,能够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复杂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而且,它还对一些关键的操作步骤进行了重点标注,例如,提醒我们在进行某些反应时需要注意安全事项,或者在处理特定试剂时需要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这些细节的补充,不仅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和效率,也让我们能够更专注于实验本身,而不用担心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优点真的很多,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实验的难度和深度上把握得很好。它既包含了许多基础的、经典的有机合成和官能团转化实验,也穿插了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与现代有机化学前沿相关的实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从基础实验入手,逐步建立信心和掌握基本技能;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进阶实验来拓展视野,学习更复杂的合成策略和分析方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阐述。它没有简单地堆砌公式和概念,而是用清晰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实验操作,来解释背后的化学原理。这让我觉得学习有机化学实验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此外,书中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和讨论部分也写得很详细,它会引导我们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这种对实验过程的全面覆盖,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教会我“怎么做”,更教会我“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理解结果”。

评分

这两本实验书对于实验技巧帮助很大。对以后实验的进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评分

这两本实验书对于实验技巧帮助很大。对以后实验的进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评分

正版

评分

北京大学的化学实验书,很权威很棒

评分

好,是孩子要的。

评分

这两本实验书对于实验技巧帮助很大。对以后实验的进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评分

老师让买的书,给孩子用。

评分

不错嘛,速度够快。。。。。。。

评分

这两本实验书对于实验技巧帮助很大。对以后实验的进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