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尼采(套装全2册)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尼采(套装全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海德格尔 著
图书标签:
  • 尼采
  • 哲学
  • 西方哲学
  • 德国哲学
  • 思想史
  • 文化批评
  • 经典著作
  • 译文
  • 学术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03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4452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35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尼采(套装全2册)》原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年至1946年之间。它们是对一条道路的扩建,而当时尚在行进中的各个讲座就在这条道路上为争辩开路。
  讲座文本现在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
  作者有意地经常从尼采著作中采取同一文本予以多次探讨,当然往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此类文本也许已经为一些读者所熟悉,甚至是被清楚地认识了的,之所以也保留下来,是因为在每一个已被认识的文本中都还隐藏着值得思想的东西。

内页插图

目录

《尼采(上卷)》:
前言
第一章 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
第1节 作为形而上学思想家的尼采
第2节 《强力意志》一书
第3节 “主结构”的提纲和起草
第4节 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与重估的统
第5节 “主要著作”的结构。尼采的思想方式:颠倒
第6节 传统形而上学中作为意志的存在者之存在
第7节 作为强力意志的意志
第8节 作为情绪、激情和感情的意志
第9节 对尼采意志学说的唯心主义解释
第10节 意志与强力。强力的本质
第11节 哲学的基础问题和主导问题
第12节 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
第13节 美学史上的六个基本事实
第14节 作为审美状态的陶醉
第15节 康德关于美的学说。叔本华和尼采对此学说的误解
第16节 作为形式创造力量的陶醉
第17节 伟大的风格
第18节 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的论证
第19节 真理与艺术之间的激烈分裂
第20节 柏拉图主义中的真理与实证主义中的真理尼采根据对虚无主义的基本经验倒转柏拉图主义的努力
第21节 柏拉图对艺术与真理之关系的沉思的范围和语境
第22节 柏拉图《国家篇》:艺术(摹仿)与真理(理念)的距离
第23节 柏拉图《斐德罗篇》:处于一种令人喜悦的分裂中的美与真理
第24节 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倒转
第25节 对感性的新解释以及艺术与真理之间的激烈分裂

第二章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第1节 作为尼采形而上学基本思想的永恒轮回学说
第2节 轮回学说的形成
第3节 尼采对轮回学说的第一次传达
第4节 “悲剧的起源”
第5节 对轮回学说的第二次传达
……
第三章 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

《尼采(下卷)》

精彩书摘

  尼采死于世纪之交。尼采“遗稿”的编者们此后做了多种努力,试图根据尼采的笔记把他在最后的创作时期计划好的主要著作拼凑起来。编者们大体上是根据尼采本人的那些计划来做这项工作的。有时候——应当强调一下,只是有时候(即1886-1887年间)——尼采也为他的主要著作设计了一个标题,就叫《强力意志》。在1887年出版的《论道德的谱系》(《全集》,第七卷,第480页,第27条)一书中,尼采甚至特地用粗体字指出了他这部主要著作的这个标题,同时还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对之作了预告。然而,我们知道,尼采不仅没有出版他这部主要著作,而且也从来没有像他所愿望的那样把它构造为一部著作的样子。它也不是一本半途而废之作,而只是一些零散的断编残简而已。
  然而,甚至“断编残简”这个说法也是会误导的,因为我们在其中也辨认不出裂口和接缝之类的东西,一些直接指向其他相关片断的裂口和接缝;要不然我们就可以把一些片断串连起来了。我们之所以辨认不出这些东西,显然是因为其中找不到一个彻底构造好了的结构,可以使那些零散的笔记获得合适的固定位置。
  自从尼采遗稿编者们出版了一部名为《强力意志》的书之后,人们就错误地认为尼采有一部叫《强力意志》的著作,而且还是他的一部主要著作。而事实上,这所谓的著作无非是对尼采作于1884-1888年间的一些笔记的随意挑选而已,那时候,强力意志的思想只是偶尔地在尼采那里显露出来。而且,即便关于这个事实,我们首先也还须问一问:强力意志的思想是以何种方式显露出来的,是为什么显露出来的。编者们的挑选工作诚然是在尼采十分粗略的计划中寻求一个线索。而现在,这种随意挑选却从一开始就预先规定了人们对尼采这个时期的哲学的理解。于是,尼采真正的哲学在所有描述者那里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强力意志的哲学”。《强力意志》一书的编者们固然比后来的利用者和描述者做了更为仔细的工作,但他们也不可能认识到,永恒轮回学说同样在尼采的这些笔记中起着某种作用;相应地,他们就把这些笔记嵌入他们自己对尼采遗稿的编排中了,而且是以尼采本人的一个计划为依据的。
  现在,尼采有了一部以《强力意志》为标题的“遗著”——对于这个事实,我们应当怎么看呢?我们必须以一些同样无可争辩的事实来反对这个事实。而我们所谓无可争辩的事实有如下三个:
  其一、尽管自己作了预告,但尼采本人从未创作过这部著作本身;
  其二、尼采随后甚至放弃了这个以《强力意志》为主标题的计划;
  其三、第二个事实与第一个事实是毫无联系的。
  因此,为了全面彻底地评判尼采生前没有公开的1884-1888年期间的思想,《强力意志》一书是不能成为标准的。尼采关于主要著作的计划并不就等同于《强力意志》的计划。而不如说,以《强力意志》为标题的著作计划只不过是尼采就其主要著作所做的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但只要“强力意志”一词意味着尼采思想中出现了某种“全新的和本质性的东西”,某种在时间上看来只有在尼采经验了永恒轮回思想之后才出现的东西,那我们就必须追问一下“强力意志”与“永恒轮回”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

前言/序言

  《尼采》——我们用这位思想家的名字作标题,以之代表其思想的实事。
  实事,即争执,本身乃是一种争辩。①让我们的思想去探讨这个实事,让我们的思想去期备这个实事——这个目标构成了眼下这本书的内容。
  本书原为作者1936年至1940年间在弗莱堡大学做的讲座,又附加了若干篇论文。这些论文作于1940年至1946年之间。它们是对一条道路的扩建,而当时尚在行进中的各个讲座就在这条道路上为争辩开路。
  讲座文本现在是按照内容编排起来的,而不是按课时顺序。但讲课特征仍旧保留下来了,包括无可避免的冗长的陈述和复述。
  作者有意地经常从尼采著作中采取同一文本予以多次探讨,当然往往是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此类文本也许已经为一些读者所熟悉,甚至是被清楚地认识了的,之所以也保留下来,是因为在每一个已被认识的文本中都还隐藏着值得思想的东西。
  文中所作的重复言述乃是为了一再重新去深思若干规定着整体的思想。至于这些思想是否、在何种意义上、以何种广度保持为值得思想的,这是要通过争辩来澄清和裁定的。对于讲座文本,作者删去了一些常见的语气虚词,化解了一些复杂的句子,模糊不清处作了说明,错讹处作了更正。
  但成文付梓后,也就失落了口头演讲的一些长处。
  总体上看,本书意在审视作者从1930年以来直至“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发表于1947年)所走过的思想道路。因为我在此期间付印的两个短篇演讲稿“柏拉图的真理学说”(发表于1942年)和“论真理的本质”(发表于1943年),早在1930年至1931年间就已经完成了。①拙著《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初版于1951年)收有1936年至1943年之间写的一篇论文和几篇演讲稿,它们只能间接地让人对这条道路有所认识。
  如果有读者亲自动身踏上了本书所走过的道路,那他也许就会看到,与“尼采”这个实事的争辩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智者之语,穿越时空的回响:一部关于人类精神与存在意义的深刻探索 本书并非简单的故事汇编,亦非历史事件的流水账。它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旅程,一场与思想巨人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在这里所呈现的,是一系列关于人类精神、存在困境、价值重塑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诘问与激昂呐喊。它邀请读者一同走入思想的迷宫,在理性的光芒与存在的深渊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一、 破碎的偶像与新生的太阳:对传统价值的颠覆与超越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曾依赖诸多坚固的偶像来支撑精神世界:神祇、道德、真理、理性……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思想的演进,这些曾经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石,却在现实的冲击下显露出裂痕。本书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时代症候,它以一种近乎残酷的诚实,解剖了西方形而上学和传统道德体系的虚伪与空洞。 作者并非仅仅满足于拆毁,他更致力于在废墟之上,播下新生的种子。他宣告了“上帝之死”,这并非对某个具体宗教的否定,而是对一种超越性的、提供终极意义的形而上学框架的消亡的宣告。当旧有的神圣光芒熄灭,人类便陷入了深刻的虚无之中。然而,这虚无并非绝望的终点,反而是通往自我超越的起点。 本书深入探讨了“权力意志”这一核心概念。它不是狭隘的政治权力,而是生命本身最根本的驱动力——一种不断扩张、超越自身、创造新价值的内在冲动。这种权力意志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中,体现在哲学家的思辨中,更体现在每一个试图活出真我、挑战极限的个体身上。它鼓励我们摆脱被动的接受,转而成为生命的主宰者,积极地塑造自己的命运与价值。 二、 永恒轮回的悲悯与超人的召唤:对生命循环与个体解放的哲学冥想 生命是一场无休止的循环,过去、现在、未来,在时间和空间中交织缠绕。本书抛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思想实验:“永恒轮回”。想象一下,你所经历的每一个瞬间,无论喜悦还是痛苦,都将无限次地重演。面对这样的情景,你会作何感想?是诅咒这无尽的折磨,还是拥抱这唯一的生命? “永恒轮回”是对生命最严苛的考验,也是对生命最深沉的肯定。它迫使我们审视每一个选择,每一个行动,因为它们都将成为永恒的一部分。唯有那些我们能够全然肯定、无怨无悔地重复的瞬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生命体验。这是一种“爱命运”的态度,一种接纳生命全部真实,并从中汲取力量的生存智慧。 与“永恒轮回”的沉重并行不悖的,是“超人”的昂扬召唤。超人并非生理上的变异,而是精神上的升华。他是摆脱了传统道德束缚,超越了凡俗欲望,能够自我立法,创造新价值的存在。超人是人类的未来方向,是每一个个体内心深处渴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他意味着一种彻底的自主,一种不依赖外在权威,而是从自身力量中汲取意义的生命姿态。 本书并没有提供一条现成的通往超人的道路,它更多的是一种激烈的鞭策,一种对凡庸的警醒。它揭示了那些阻碍我们成为超人的羁绊:奴隶道德的虚伪、集体意识的平庸、对舒适与安全的过度追求。它鼓励我们拥抱痛苦,因为痛苦是成长的催化剂;它召唤我们挑战已知,因为未知才是无限可能的疆域。 三、 艺术的拯救与悲剧的智慧:对美学直觉与生命张力的深刻洞察 在理性的光芒似乎照不亮的角落,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认识世界、安顿灵魂的方式。本书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关键作用。它认为,艺术,尤其是悲剧艺术,是理解生命本质、摆脱存在虚无的重要途径。 悲剧并非仅仅意味着不幸的结局,它是一种深刻的生命体验。它揭示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矛盾与冲突,展现了人类在命运面前的渺小与伟大。通过对悲剧的体悟,我们得以超越个体的小我,与更宏大的生命力量产生共鸣。悲剧的智慧在于,它不是回避苦难,而是直面苦难,并在苦难中发现生命的庄严与壮丽。 本书对艺术的赞美,是对一种生命直觉的肯定。在概念与逻辑之外,有一种更原始、更强大的生命冲动,艺术正是这种冲动的直接表达。它能够触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唤醒我们被理性压抑的生命活力。通过艺术,我们得以重新连接那个充满激情、渴望创造的本真自我。 四、 语言的边界与思想的跃迁:对文本解读与理解的挑战 阅读本书,本身就是一次挑战。作者的语言风格独特而深刻,充满了诗意的隐喻、激烈的反诘和令人震撼的洞见。他常常打破常规的逻辑结构,用一种更加直观、更加情感化的方式来表达思想。这要求读者放下习惯性的阅读模式,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敏感的心灵去感受文字的力量。 本书并非提供一套现成的理论体系,它更像是一系列思想的碎片,需要读者自己去整合、去构建。它提出了问题,但往往不直接给出答案。相反,它激发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每一次阅读,都可能带来新的理解与感悟,因为读者的心境与经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每一次对本书的深入,都是一次对自我思想边界的拓展。它挑战我们固有的认知,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它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区,去拥抱那些可能令人不安,但却能带来真正成长的思想。 结语: 这部作品,是献给所有渴望超越平庸、探寻生命真谛的灵魂的。它不提供廉价的慰藉,不承诺轻松的答案。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精神的困境与光辉;它是一声号角,召唤我们勇敢地走向未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去活出生命最壮阔的篇章。它是一场永不落幕的智性冒险,等待着每一位敢于追问“我是谁?我为何存在?”的旅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个对学术翻译质量要求极高的人,因为翻译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理解的成败。这套丛书的翻译工作,在我看来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标准。我特意对照了几个我非常熟悉的经典段落,发现译者不仅忠实于原文的语义,更重要的是,他们成功地捕捉到了原作者那种特有的语气和节奏感,那种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表达,在译文中得到了恰当的再现,没有落入那种生硬的“翻译腔”。每一次翻译的微小调整,都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旨在最有效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严肃性的尊重,也保证了我们这些非母语读者,能够尽可能地接近原著作者的真实意图,避免了因翻译失真而产生的误读。

评分

在整理我个人图书馆的书目时,我注意到许多当代社会学和文学评论的著作,都频繁引用了某些核心概念。我意识到,如果不去追溯这些概念的源头,我的理解终究是浮于表面的。因此,我决定系统地去阅读原著。这套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石。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对于“权力”与“真理”之间复杂关系探讨的部分,那段论述的深度和广度,让我对当下媒体环境和社会结构有了全新的审视角度。它不是简单地批判,而是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运作方式的全新透镜。读完相关章节后,我再去看日常的新闻报道或社会现象时,思维模式似乎已经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更能洞察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驱动力。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学术著作所能带来的长期影响。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过不少哲学类书籍,很多时候都会因为内容过于艰深而中途放弃,最终让它们在书架上蒙尘。但这次的阅读体验截然不同。我尝试着从一个完全没有哲学基础的角度去阅读,发现作者的逻辑推进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不像某些理论著作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术语,而是像一位耐心的高手,一步步引导你进入他的思想迷宫,而且在关键转折点,总会适时地给出精妙的总结或类比。我发现自己不再是机械地记忆观点,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思考和辩驳,那种思维被激活的感觉,是阅读任何通俗小说都无法比拟的。这套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将那些被神化的学术概念,还原成了富有生命力的思考过程,让人觉得这些伟大的思想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被我们亲手触摸和质问的。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欧洲思想史的演变,尤其关注那些对现代性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思想家。这本书的内容,虽然我还没有深入到哲学思辨的层面,但光是阅读开篇的导言和译者的序言,就已经感觉醍醐灌顶。译者的专业性和对文本的精准把握令人印象深刻,很多在其他版本中读来晦涩难懂的句子,在这里被流畅地梳理了出来,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们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工,更是思想的引路人,在复杂的概念之间架起了清晰的桥梁。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历史背景的详尽梳理,这使得读者在接触那些看似抽象的理论时,能有一个扎实的立足点,理解这些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时代土壤中生根发芽的。这种深入浅出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宏大哲学的魅力。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拿到包裹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沉稳而富有质感的封面吸引了。那种略带磨砂的触感,加上烫金的标题,散发出一种经典的学术气息,让人立刻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重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十分考究,不反光,阅读起来非常舒服,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字体排版也体现了编辑的用心,疏密有致,段落清晰,尤其是一些引文和注释部分,处理得既醒目又不打断主文的流畅性。这样的用心,无疑是向读者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这是一套值得珍藏和认真对待的作品。在如今这个追求快速消费的时代,还能看到如此注重细节和品质的图书,实在难得。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我甚至会时不时地把它们拿出来摩挲一番,那种仪式感,让阅读本身也变成了一种更加神圣的体验。

评分

好书……………………………………

评分

這書一直想買,趁著活動拿下,非常開心

评分

书本印刷质量很好,京东特价活动很划算,点赞,良心东

评分

书内内页装订与印剧字体倾斜,显然是印刷切刀所致,希望只是个别现象。京东近来书籍质量堪忧。

评分

海德格尔的《尼采》

评分

很好的书,建议大家买来看看。。京东物流速度很快,感谢快递师傅辛苦了。

评分

书的内容、质量非常好!

评分

小说字数:10万-50万字

评分

就是海德格尔的课堂笔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