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星云大师专栏著作,真正与人生息息相关的佛法
《人间万事》是星云大师继《迷悟之间》《星云法语》后,在《人间福报》上的第三个三年执笔撰写的头版专栏,后结集成书。“人间万事”,顾名思义,举凡人世间的林林总总,包括人情、人性、人心的善恶、好坏之探讨,家庭、社会、世间的问题、现象之分析,宇宙、人生、生命的真理、奥妙之穷究……等。
《人间万事》丛书有理、有事,有知识、有趣闻,有隐喻、有明示,有现象的分析、有问题的探讨,希望藉由不同面向的思考,对各种问题的产生,提供另类的看法与正确的新观念。撰写这些短文时,无非希望能具体而微的刻画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就一些世间的问题,引导大众在谈笑风生之余,今儿神思人生的哲理、探讨人生的问题,继而找出突破困境的方法。
2、星云大师正式授权版本
星云大师直接授权,未做任何增减,忠实呈现原著全部风貌。
3、大陆简体中文版重新梳理解读
台湾繁体版是12册一套,共一千余篇文字,一经出版广受欢迎。这套简体中文版根据读者日常生活的典型主题,系统化整理成六本书:
生死苦乐篇:《越不怕死,活得越好》
修身养性篇:《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自在生活篇:《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际关系篇:《广结善缘,更有人缘》
家庭和睦篇:《将心比心,满心欢喜》
工作职场篇:《做人很烦,耐得住烦》
4、真正表达星云大师“人间佛教”宗旨的作品,刷新人们对佛法的认知涵义
佛法从来不只是心灵鸡汤,也不仅是抚慰人心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的点滴智慧、为人处世的通达之道、心灵处处无碍的圆融心法。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
在《人生是苦,苦就是福》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星云大师,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 48代传人。 12岁于宜兴大觉寺礼志开上人出家, 1949年赴台, 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
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二千万言,并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于大陆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谭》《往事百语》《金刚经讲话》《人间佛教系列》《迷悟之间》《百年佛缘》等近百种。
★自在何其难,但一旦豁然通了,自在又何其易?如何才能豁然通了?这本书就是用很平易的语言,说普通的事,说着说着,让你看着看这,突然悟到为何如此平易的事,如此普通的理,平时竟未想到!于是你不但悟到那很普通,却老是想不起来的理,也认识了为何老是想不起来的原因,更悟到了有书可以提醒你的价值。
——专栏作家 谢鹏雄
壹·一日之计
一日十计 / 002
开门七件事 / 003
六民主义 / 005
戴帽子 / 006
鞋子 / 008
食存五观 / 009
吃的问题 / 010
吃什么 / 012
素食的利益 / 013
平等性食物 / 015
营养 / 016
饭桌上 / 018
茶道 / 019
花 / 021
居家 / 022
非法安住 / 024
睡觉 / 025
睡眠 / 027
睡经 / 028
睡姿奇观 / 030
贰·人生的城市
人生的城市 / 034
走出去 / 036
上哪儿去 / 037
出门六要 / 039
出门预备 / 040
忘记了什么 / 042
上街 / 043
路 / 044
走路 / 046
新知 / 078
教育 / 080
老师 / 081
提升 / 083
训练 / 085
思想训练 / 086
笔 / 088
文字 / 089
“三”的启示 / 091
解行并重 / 093
“走路”的重要 / 047
各行其道 / 049
塞车 / 050
自行车 / 052
游 / 053
旅行的层次 / 055
怀念的地方 / 056
台湾地名 / 058
十度空间 / 059
叁·读书与学习
阅读 / 064
书中有什么 / 066
读书四要 / 067
读书六到 / 068
床头书 / 070
学习 / 071
学习什么(一) / 072
学习什么(二) / 074
学问六要 / 075
学习语言的方法 / 077
肆·时间与金钱
时间 / 096
关于时间 / 097
时间用法 / 099
善用时间 / 100
时代 / 102
理财十事 / 103
财务十分法 / 105
善财七法 / 106
高级赚钱术 / 108
经济六不 / 109
购物须知 / 111
购买的个性 / 112
刷卡文化 / 114
存折 / 115
储蓄 / 117
债务 / 119
伍·生活之要
生活之要 / 122
生活之道 / 124
生活七巧 / 125
四和 / 126
不要复杂 / 128
一半一半 / 129
“一点”就好 / 131
各种“道” / 133
无聊 / 134
打发无聊 / 135
喘一口气 / 137
忙 / 138
浪漫 / 140
根源 / 141
真相 / 143
防骗 / 144
绰号 / 146
唱歌 / 148
减肥法 / 149
开倒车 / 151
“放屁”的暗示 / 152
陆·忧患的连锁
忧患的连锁 / 156
名人的烦恼 / 157
名气 / 159
关系 / 161
方便 / 162
胆识 / 164
恐怖 / 166
困难 / 167
衰颓 / 169
气 / 170
理 / 172
多 / 174
众 / 175
自觉 / 177
破 / 178
退 / 180
难 / 181
冤 / 183
柒·创意之美
创意 / 186
创造 / 188
策划 / 189
策略 / 191
发觉 / 192
品味 / 194
认识 / 195
想象力 / 197
精神力 / 198
美 / 200
美感(一) / 201
美感(二) / 203
通 / 204
六通 / 206
现代神通 / 208
南北 / 209
东西 / 211
话说“东西” / 212
颜色 / 214
彩色 / 215
声音 / 217
先后 / 218
大小 / 220
大与小 / 221
捌·用心而已
红灯 / 224
手机问题 / 225
竹之妙用 / 227
宠物 / 228
狗的可爱 / 230
膝盖 / 231
门 / 232
门的意义 / 234
门槛 / 235
窗子 / 237
窗户 / 238
枷锁 / 240
钥匙 / 241
篮球 / 243
篮球教育 / 244
变化球 / 246
游乐园 / 247
代言人 / 249
探索 / 250
意外 / 252
速度 / 253
目中有什么 / 255
玖·大自然的生命
大自然的生命 / 258
以水为师 / 259
水的性格 / 261
水的启示 / 262
水的功用 / 264
光的功用 / 265
地的功用 / 267
地理风水 / 268
以何为力 / 269
写 / 271
光 / 272
风 / 274
乱流 / 275
变天 / 277
向阳 / 279
腐蚀 / 280
回应 / 281
反常 / 283
魔术 / 285
温度 / 286
能量 / 288
浅说“能量” / 289
契机 / 290
平衡 / 292
复原 / 293
★非法安住★
我们对刚认识的朋友,习惯上总会问对方:“您府上在哪里?”有的人住在台北,有的人住在高雄,或是住在中山北路,住在南京西路等。
其实,每个人住在哪里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心”住在哪里,这才是大家应该自问的。我们的心,天上地下,东南西北,可以说每天都是“心猿意马”,一刻也不肯停留地在人我是非、好坏得失上打转,所以我们的心都是安住在“非法”上面比较多,例如:
一、安住在名利上。我们的心,从早到晚,不是想名就是慕利,时时念念都与名利相结合。然而名利都是不定法,都是会变化的,所以我们的心在名利得失上,也就无法安住了。
二、安住在感情上。情爱更是变化无常,今天山盟海誓,明日可能就移情别恋了。其实情海生波,也不能完全怪对方水性杨花、对爱情不贞,因为世间情路本来就是坎坷多变的,有时为了美丑问题,有时为了贫富问题,有时为了思想问题,有时为了学历问题,哪个不是在爱情的路上随风起浪?真正能够为情坚贞不渝的,毕竟是少数,因此爱情也不是长久安住的地方。
三、安住在是非上。我们的心每天都在人我是非、得失好坏里转来转去,一句话好不好听,立刻可以改变我们的心境,一件事应不应该,也让我们悬念挂怀,所以在是是非非的人间社会,哪里能长久安住呢?
四、安住在尘劳上。《金刚经》说,我们的心都是在五欲六尘里流转。所谓“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所谓“六尘”,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因为五欲尘劳都是动荡不宁、虚幻无常的东西,心在五欲六尘里,只能随之起舞,不能安住。
五、安住在烦恼上。烦恼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在佛法里通常将烦恼分为根本烦恼与枝末烦恼两种。根本烦恼又分为贪、嗔、痴、慢、疑、见等六烦恼,其中,见又可分为身见、边执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合称为“十烦恼”。人的烦恼之多,在这么多的烦恼里,我们的心又怎么可能得到片刻的安宁呢?
六、安住在欲望上。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由于吾人的欲望无穷,如何能在有限的物质里获得满足呢?不过古人说:“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良田千顷,日食一升。”一个人即使拥有再多,所用其实是很有限的,然而却因为不满足,所以永远不快乐。
因此,在世间法里,身心很难找到长久的安住之处,唯有信佛、学佛,在佛法里如果能获得禅悦法喜,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安心之处。
★解行并重★
每个人打从出生开始,就处在不断地学习当中,举凡生活所需的各种技能与知识,甚至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法律、经济、艺术、建筑……各领域的学科都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多方学习,学到的知识、技能愈多,人生就能活得愈充实,生命也才能发挥愈大的能量。
在学习上,由于每个人的态度不同,因此也有层次上的差别:
一、不肯学习,游手好闲,终会颓废终生。
二、认真记忆,不肯思索,可能冬烘一辈子。
三、满口说理,没有行动,注定一事无成。
四、真才实学,做中体验,越做越有成就。
五、解行并重,智慧通达,生命从中升华。
学习不只为了求得知识,更要开启智能,读书不应只在求得学问,更要身体力行,也就是佛教所谓的“解行并重”。在《百喻经》里记载:
有一个人熟读各种航海技术的书籍,对于航海理论说得头头是道,因此商人们都认为他必定是个航海专家。有一天,他和许多商人一起出航寻宝。航行途中,船长突然得了急病死去,于是商人们公推他担任船长。从未有实际航海经验的他,自以为已经完全懂得航海技术,于是毫不迟疑地接手领航。可是没多久,船遇到大旋涡,他口里一直喃喃地背诵着掌舵的方法,然而船却不听使唤地随着旋涡打转,最后整船人都一起翻覆沉没。
譬喻里善于背诵的航海者,正如战国时代的赵括“纸上谈兵”一样,都只有理论上的知识,却又自以为真知,到了真正要用时,一点力量也使不出来,轻则害己,重则危害他人。
反观春秋时代的军事家孙武,他以兵法谒见吴王阖闾,吴王在看过他的《孙子兵法》后,问他:“可以用女子操练吗?”孙武说:“可以。”吴王就派了一群宫女给他。
孙武以吴王的两个宠妃为队长,并施以严峻的军法管理,起初众宫女大笑不止。孙武说:“号令不明为将之罪,明而不从是领兵官吏之罪。”由于孙武三申五令,宫女仍然轻忽嬉笑,不听号令,因此尽管吴王求情,孙武仍依军纪将两位宠妃处死。此后宫女认真操练,队伍整齐。又经过一段时间后,孙武报告吴王说:“兵已练就,王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吴王因为起用孙武,国势因此日渐强盛。
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真正有用的知识是实务,因此不管修学任何事物,应以融通为要务,以方法、技巧为辅助,以勤熟为功效,以用心、下手为实际,也就是要解行并重,如此才不会流于空谈。
……
翻开《人生是苦,苦就是福》,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精神慰藉的书,能够在我感到迷茫和困顿的时候,给我一丝光亮。但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没有提供轻松的解决方案,也没有给我廉价的安慰。相反,作者以一种极为直接和坦诚的方式,揭示了人生中那些普遍存在的痛苦和挑战。他没有回避那些失落、遗憾、孤独、甚至死亡带来的恐惧,而是将它们赤裸裸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接受”的阐述。他并非鼓励我们被动地接受一切,而是认为,在承认痛苦的客观存在后,我们才能真正地开始寻找应对之道。这种接受,不是一种妥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成熟。书中有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默默承受重担的人们,他们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与你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他没有给你答案,但他引导你如何去提问,如何在痛苦的泥沼中,依然能看到一丝希望的微光。
评分在我看来,《人生是苦,苦就是福》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心灵鸡汤,不如说是一本深刻的人生哲学解读。它并没有将“苦”简化为可以轻易克服的障碍,而是将其视为人生本身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者以一种冷静而客观的视角,剖析了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痛苦,以及这些痛苦的根源在哪里。我非常欣赏他对于“情绪管理”的独到见解,不是压抑或者逃避,而是理解情绪的来龙去脉,并学会与之共处。书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关于“失去”的探讨,让我深思。作者没有回避失去带来的伤痛,而是引导我们如何在这种伤痛中找到成长的契机。他没有提供“速效药”,而是强调这是一个漫长而需要耐心的过程。阅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度的自我探索,那些曾经被我视为“不应该存在”的负面情绪,似乎都在作者的笔下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并且,在理解之后,反而减轻了不少它们对我的困扰。
评分我最近在读一本名叫《人生是苦,苦就是福》的书,一开始以为会是一本关于如何苦中作乐的书,但读下来才发现,它触及的远比我想象的要深远。这本书并没有提供那些“鸡汤”式的解决方案,让你觉得痛苦可以被轻易地“化解”。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朴实且不加修饰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挑战和磨难。作者并没有刻意去“美化”苦难,而是将其视为生命本身就包含的一部分。他笔下的那些人物,或是在生活压力下挣扎,或是在情感困境中徘徊,他们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转折,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和隐忍。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无常”的章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阐述了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如何保持内心的稳定。他并非鼓励我们接受“认命”,而是引导我们理解,在无法掌控的外在环境中,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回应。这种回应,不是消极的逃避,也不是盲目的抗争,而是一种审慎的接纳,并在接纳中找到前进的方向。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与自己的内心进行一场真诚的对话,那些曾经被我刻意忽略的忧虑和不安,在作者的引导下,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的位置,并且,竟然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力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它没有像很多同类作品那样,将“苦”描绘成一种需要被彻底消灭的负面事物,而是将它视为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并没有刻意去放大痛苦,而是以一种平实的叙述,展现了生活中那些普遍存在的挑战和磨难。我特别欣赏他对于“韧性”的阐述。他认为,真正的韧性不是不受伤,而是在经历伤害后,依然能够站起来,并且从中学习和成长。书中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例子,让我感同身受。例如,作者关于“遗憾”的讨论,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对过去耿耿于怀,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学会放下,也没有从中吸取教训。这本书没有提供轻松的“心灵解药”,它更像是在引导我们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对话,让我们在直面痛苦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一种积极的力量,并且,在理解“苦”的本质之后,反而能够更加珍视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上那句“人生是苦,苦就是福”着实吸引了我,抱着一种既好奇又略带怀疑的心态翻开了它。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充满禅意,教人如何超脱痛苦,或者像很多心灵鸡汤一样,告诉你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痛苦就能变成阳光。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内核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刻和复杂。它并没有简单地回避痛苦,更没有将痛苦美化成某种虚幻的“福”。相反,作者以一种近乎残酷的坦诚,剖析了人生中那些赤裸裸的、无法回避的苦难。他没有回避那些失落、遗憾、孤独,甚至死亡带来的恐惧,而是将它们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不得不去直面。这种直面并非是为了让我们沉溺其中,而是为了让我们在看清痛苦的本质后,寻找到一种与之共处的力量。我特别喜欢作者描述的那种“钝感力”,不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后,内心沉淀下来的那份从容和韧性。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比如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默默承受重担的人们,他们的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在和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促膝长谈,他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却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启示:承认苦的存在,并在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评分好评......
评分书很不错,都是畅销的,我们要建立阅览室,京东服务不错。
评分情绪不稳定 可以看看此书
评分书用一层薄膜包裹,没有破损。
评分赞赞赞赞赞赞赞赞
评分买给自己的,没事时看看,很好很喜欢
评分很好的一直在看。家里亲戚得了癌症,寄去医院帮她调心用。
评分收到了,物流很快,满满的心灵鸡汤啊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