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代学人的心灵史 关于苦难的艺术之书
沉重如山 灵动如水 当代散文的收获
增订新版 传世经典
高尔泰的文字就像古城墙上的石砖,一块块沉重、坚硬、沉默地砌在那里。那些痛彻心扉的记忆居然能在他笔下转化成平淡的话语。没有高屋建瓴式的空话,又不陷溺于个人的琐碎遭遇中。行文有情但不煽情,冷静而不冷酷。文字里看不到因侮辱和折磨所产生的幽怨、暴戾或故作洒脱,不呐喊、不发泄、不做作,不求一己之快。读读这本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被震撼的感觉。
内容简介
《寻找家园》是一部担当之书。高尔泰用一本书书写一生,苍莽浑厚、精洁优美。他的文字是历史的真实回忆,更是对人性的深层揭示、对灵魂的深度挖掘。高尔泰用文字还原了许多琐碎小事和日常感觉,他在废墟上拾捡零落的碎片,细心擦洗、审视,慢慢地积攒、拼合,在时间缓缓的水纹中逐渐恢复其轮廓,丰富着大历史。高尔泰的故事把我们带回历史的迷雾中,和他一起目击了人的倾轧、屈服、扭曲和抗争,目击了生命的脆弱和复杂,目击了宏大事件中的精微细节。他的文字炉火纯青,朴实而细腻,融合了画家的直觉和哲学家的智慧。一种稀有的、似古君子的强健宽厚之风贯穿全书。
作者简介
高尔泰,美学家、画家、作家。
1935年生于江苏高淳。早年就读于江苏师院美术系。
1957年因发表美学论文《论美》而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夹边沟劳改。
1962至1990年,分别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绘画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从事美学理论研究,兰州大学哲学系从事教学,四川师范大学任美学研究室主任。
1993年出国,在海外从事绘画、写作,并在多所大学访学。现居美国拉斯维加斯。
精彩书评
★高尔泰,一个年轻一代中国人不太熟悉的老人,以个人之躯几乎经历了建国以来所有集体苦难。1957年,他因《论美》爆得大名,划为右派,送夹边沟;1959年,被抽调画建国十年庆功油画,首次逃出死亡困境;此后辗转,“文革”中再度被打倒,80年代又入狱,90年代赴美,写成人生传记《寻找家园》。
北岛读罢其文,称他为“证人”。高尔泰一生,苦难如是,而其文深刻,有大美。
——凤凰网
★高是画家,其文有色调、色温;高是文体家,是作家中的作家。六年前花城版,纸贵洛阳。此番增订,大幅增容,且篇目有所调整,诚可谓读者之福。
——网易
★就体裁来说,是散文;就性质来说,是自传性的回忆录;就题材来说,是知识分子苦难的实录。作为夹边沟右派分子的一员,长期经历了大西北自然和政治的严酷考验,能够生存下来已经少有;而作者更能保持的记忆的明晰和反思的深度,并且因为身在海外,往往能够直言无讳,对那个时代的人与事每能究形尽相,而文笔也绝不粗疏。总的说来,作为近数十年知识分子的自我回顾,这是一部无法复制的文本。
——《羊城晚报》
目录
自序
卷一 梦里家山
梦里家山
祖母的摇篮曲
大刀会
儿时偶像
人·鬼·神
清道士
兰姐的标本簿
阿来与阿狮
淳溪河上的星星
留级
时来运转
跨越地平线
苏州行
正则艺专
唐素琴
卷二 流沙堕简
别无选择
雪泥鸿爪
《论美》之失
电影里的锣鼓
上帝掷骰子
地门
沙枣
逃亡者
风暴
安兆俊
月色淡淡
蓝波袄
军人之死
幸福的符号
出死
运煤记
走向生活
敦煌莫高窟
石头沪
寂寂三清宫
花落知多少
桃园望断
牛棚志异
面壁记
荒山夕照
窦占彪
伴儿
常书鸿先生
又到酒泉
卷三 天苍地茫
天空地白
辛安亭先生
韩学本
杨梓彬
谁令骑马客京华
告别兰州
雨舍纪事
苏恒先生
回到零度
我的岳母
没有地址的信
画事琐记
精彩书摘
《寻找家园(2014版)》:
淳溪河上的星星
从山乡到圩乡,从自治区到沦陷区,不过一湖一山之隔,景观大不相同。
战后的淳溪镇,到处是瓦砾堆。特别是日军登陆的城南沿河一带,更是废墟连着废墟。较完整的房屋,集中在昔日的老街,从东到西的一条狭长区域。街上依然热闹,新开了几家专卖轻工业产品的商店,那时叫,一货店,玻璃柜台特别触目。日本人在城东头筑了一个汽车站,一个油库,一条通南京的汽车路,是以前没有的。
老街上也有不少被炸毁的房屋,裸露着大片空墙,墙上涂满仁丹广告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标语。墙下的瓦砾堆上,排列着农民和渔民挑到城里来卖的各色蔬菜和鱼虾野鸭、茭鸡水鸽、菱角藕茨菰荸荠之类,都很新鲜。大斗小秤讨价还价,市声鼎沸。没有人注意到标语的存在,更没有人想到,应该把它们涂掉。标语作为人文景观,也成了一种自然景观,在人们无心的漠视里被更深地埋葬。
城南的废墟,七高八低,长满灌木杂草,开着各色野花。原本是水中的芦苇,也摇曳在当年的人家,覆盖得看不到一片砖瓦。无数苔藓侵浸爬满藤蔓的断墙残垣,嵌装在烧焦熏黑粗细不等的梁柱之间,有的带门有的带窗,有的还带着当年悬挂相片框子或者粘贴年画的痕迹。白天蜂蝶纷飞,夜晚鼬狸出没,虫声连成一片。进去捉蟋蟀的孩子们,或者重建家园的人们挖开瓦砾,有时可以发现一个黑色的带着绿色铜铃的银环,那是婴儿的项圈。或者一个绿锈斑驳如同头盔的铜罐,盖头上有镂空的花纹,那是老人的脚炉。骷髅朽骨,亦时或一见。
逃离的人们络绎归来。有时早晨上学去的路上,看到有几个大人小孩在扒拉瓦砾的地方,晚上放学回来时,已经立起了一个小小的窝棚。有些窝棚逐渐地变成了房屋。月夜里望出去阴森可怖的废墟地带,逐渐地有了愈来愈多的灯光。有些窝棚里不管多么拥挤杂乱,还供奉着死者的牌位,牌位前一灯长明,象征着生者恒久的悲伤。但悲伤就是悲伤,并不孕育出思想。像俞同榜那种敢于在沦陷区击杀日军的平民英雄,回来了没人敬也没人谢,人们各忙各的,对他都冷冷淡淡。
我们在城南河边的家,毁于日军的炮火。最可惜一楼藏书,兵后灰烬无存。只有院子里堆放杂物的两间老屋没有完全倒塌,墙虽洞豁,梁柱还支撑着屋顶。父亲用从废墟里清理出来的砖石垒起四堵墙,里面用芦扉隔出四个房间,成了我们临时的家,倒也温暖舒适。我和妹妹在城区中心小学上学,二姐在那里教书。父亲清理废墟,工程如山。前后屋基上的瓦砾清除以后,母亲都撒上了油菜籽,花开时一片金黄。母亲还养了一大群鸭子,每天放到河上。
战前,父亲有一个“私立淳南农业仓库”,一个“私立淳南实验小学”。用前者赚得的钱养后者,试行他的教学法,发表了一些实验报告,想走出一条路来,因战争爆发而中断。战后归来,二者皆已荡然无存。实验小学所在的药师庙,主体建筑是木结构,飞檐斗拱、雕梁面栋,一炬成灰。唯余半段长廊,供老僧截廊而居。父亲失业在家,常到他那里喝茶。那时父亲写了一些诗,记得其中的一首是:“紫藤铺绿上纱板,暑夏风廊昼曲肱。往事追寻陈迹有,无言默对旧时僧。”
淳溪河连接固城、丹阳两湖,河面宽缓,水中荇藻丰茂,鱼虾成群。沿河一带的人家,家家都养了大群的鸭子,为防黄鼠狼偷袭,关鸭的篱笆一直插到水中。我们家也是。鸭们无须喂食,每天放到河上,一直要吃到湖口,吃得不知道回家。于是一到黄昏,各家的主妇都要到河边唤鸭。用双手在嘴边围成一圈,朝着暮霭沉沉的河面上湖口的方向,发出“伊豆伊豆伊豆豆豆豆豆……”的声音,有的柔和有的急切,远远近近重叠呼应。须臾河面上出现了庞大的鸭群,嘎嘎地叫着,愈近愈吵闹。次第分成小股,各回各的家去了。
……
前言/序言
《星辰坠落》(2014版) 序章:遗忘的低语 夜幕如墨,星辰在遥远的深邃中闪烁着冷峻的光芒。在这片被遗忘的星域,名为“埃尔德拉”的星球,正经历着一场寂静的变革。古老的传说在风中低语,讲述着一个曾经辉煌的文明,以及一段被时间掩埋的悲剧。 故事始于一缕不祥的预兆。天空不再是宁静的画布,而是被一道道撕裂的裂痕所扰。那些曾经象征着希望与指引的星辰,此刻却仿佛在哀鸣,它们的光芒变得黯淡,甚至开始以一种不祥的轨迹坠落。星球的脉搏也随之紊乱,大地不再平静,地震、火山爆发,这些预示着末日的景象,开始在埃尔德拉大陆上蔓延。 在埃尔德拉最古老、最隐秘的角落,坐落着一座被遗忘的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存在,对于大多数埃尔德拉人来说,不过是一个模糊的传说,一个被历史洪流冲刷得几乎消失的词汇。然而,对于少数被命运选中之人,它却是通往真相的唯一入口。 艾莉雅,一个年轻的星象观测者,她自小就对夜空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她能从星辰的微弱光芒中读懂故事,能从流转的星座中预感到未来的轨迹。近来,她观测到的星象变化,令她感到前所未有的不安。那些坠落的星辰,并非是自然的陨落,而是仿佛被某种巨大的力量从宇宙深处扯裂,带着痛苦的嘶吼,撞向埃尔德拉。 与此同时,在星球的另一端,隐居着一位名叫卡尔的智者。他曾是埃尔德拉皇家学院最杰出的历史学者,但自从那场被称为“大静默”的灾难后,他便选择了与世隔绝,将自己埋葬在古老的卷轴和破碎的石碑之中。他深知,埃尔德拉的危机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段被刻意掩盖的历史,一段与星辰,与宇宙,甚至与生命本身息息相关的秘密。 当艾莉雅那令人不安的观测结果,与卡尔在古籍中发现的零星线索交织在一起时,一个惊人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埃尔德拉的坠星事件,并非是天灾,而是一场被封印的古老战争的余波。一个古老的种族,一个在宇宙中拥有着无比力量的存在,正试图重新夺回属于他们的东西,而埃尔德拉,只是他们复仇之路上的一个牺牲品。 然而,艾莉雅和卡尔并不知道,还有其他人也在关注着这场危机。在埃尔德拉阴影笼罩的地下世界,一个被称为“暗影议会”的组织,正悄然活动着。他们对这场灾难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并且怀揣着各自的目的,准备利用这场危机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星辰坠落》的故事,就这样在一片迷雾与危机中拉开帷幕。这是一个关于探索、关于抗争、关于守护的故事,它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跨越星辰大海、穿越历史迷雾的史诗旅程。 第一章:坠落的预兆 埃尔德拉,一个以其璀璨的星空和爱好和平的文明而闻名于世的星球。然而,这份平静在最近被一连串令人不安的事件打破了。夜空中,原本规律运行的星辰开始出现异常,一些微小的光点,带着灼热的尾迹,以一种怪异的角度划破寂静的苍穹,最终消失在遥远的视线之外。 艾莉雅,埃尔德拉皇家天文台最年轻的星象官,她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变化。她日夜守在观测仪前,将每一个微小的异常数据都记录下来。这些坠落的星辰,在她眼中,并非是宇宙的正常演替,而是一种预警,一种来自遥远深空的求救信号,抑或是某种不祥的预告。她的报告被提交上去,但高层的反应却是一片茫然,甚至是敷衍。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新发现的流星雨,是宇宙自然的馈赠,不值得过多的关注。 但艾莉雅知道,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她翻阅古老的星象记录,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在那些泛黄的羊皮卷轴中,她发现了一些零散的记载,描述着与现今相似的“星辰坠落”现象,但每一次的出现,都伴随着星球上的巨大动荡和文明的衰落。这些记载,都被巧妙地隐藏在历史的角落,仿佛是有人有意为之。 就在艾莉雅为此焦头烂额之际,一位自称卡尔的隐士主动联系了她。卡尔生活在埃尔德拉大陆偏远的山脉中,远离尘世,据说他拥有着对古老历史的独特见解。他带来了更加惊人的信息。卡尔通过研究那些被视为禁忌的古籍,发现埃尔德拉的历史并非如表面那般平静。在遥远的过去,埃尔德拉曾卷入一场波及整个星系的宏大冲突,而这场冲突的源头,正是与那些不断坠落的星辰息息相关。 卡尔告诉艾莉雅,那些坠落的星辰,并非普通的陨石,而是某种古老能量的载体,它们携带的信息,如同破碎的记忆,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往事。他相信,这些坠落的星辰,是某种强大存在的“回响”,而这种存在,在古老的时代,曾与埃尔德拉有过深刻的联系。 “它们在呼唤,”卡尔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它们在警告,或者,在召唤。” 艾莉雅被卡尔的话深深地震撼了。她一直以来对星象的直觉,得到了印证。她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比她想象中要沉重得多。她必须找到真相,了解那些星辰坠落的真正原因,以及它将为埃尔德拉带来怎样的命运。 第二章:暗影的涌动 当艾莉雅和卡尔在古老的星图和禁忌的文献中探寻真相时,埃尔德拉的地下世界,却暗流涌动。一个名为“暗影议会”的秘密组织,在埃尔德拉的历史上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他们蛰伏在黑暗中,凭借着信息和资源,操纵着星球的命运。 暗影议会的首领,一位神秘而冷酷的男人,代号“夜王”。夜王对星辰坠落的事件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这是打破埃尔德拉现有秩序的绝佳机会。在议会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但最终,夜王以其绝对的权威,决定利用这场危机来巩固暗影议会的统治,甚至更进一步,企图掌控埃尔德拉未来的命运。 议会成员中,有一个名叫莉安娜的年轻女子。她曾经是皇家学院的优秀学生,但因为一次不为人知的事件,她被逐出学院,并最终加入了暗影议会。莉安娜对暗影议会的行事方式抱有疑虑,她看到了夜王眼中的野心和冷酷,但她也深知,在目前的局势下,她需要依赖议会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她悄悄地收集着议会内部的信息,试图找到一个能够平衡各方势力,并且能够避免埃尔德拉走向毁灭的道路。 莉安娜对艾莉雅的工作有所了解,她被艾莉雅对真相的执着所吸引。她认为,如果埃尔德拉的命运将由那些坠落的星辰决定,那么,唯一能够阻止灾难降临的,或许就是像艾莉雅这样,能够理解星辰语言的人。她开始暗中向艾莉雅传递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关于一些被隐藏的古代遗迹,以及一些关于星辰坠落的初步推测。 这些来自暗影议会内部的消息,让艾莉雅对局势有了更深的认识。她意识到,这场危机并非只是天象的变化,而是牵扯着星球内部的各种势力。她与卡尔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他们开始共同商议对策。 与此同时,夜王也在积极地部署着他的计划。他利用埃尔德拉社会对未知恐惧的心理,散布谣言,制造恐慌,让人们更加依赖他所代表的“秩序”。他甚至开始秘密地搜集一种古老的能量装置,这种装置据说与星辰坠落的现象有着某种联系,他企图利用它来控制坠落的星辰,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三章:古老的回响 艾莉雅和卡尔根据卡尔提供的线索,找到了一个被遗忘的古代遗迹。这个遗迹隐藏在埃尔德拉大陆深处一个被火山灰覆盖的山谷中,入口被巨大的石块堵塞,仿佛要将一切秘密永远埋藏。经过数日的艰苦挖掘,他们终于打开了遗迹的大门,踏入了这片沉寂了无数岁月的空间。 遗迹内部,并非想象中的辉煌,反而显得异常的简朴和神秘。墙壁上刻画着古老的符文和壁画,讲述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壁画描绘着两个种族之间的战争,一个种族拥有着操控星辰的力量,而另一个种族,则在星辰的指引下,不断繁衍生息。这段历史的结局,是一场惨烈的战争,以及一个种族被驱逐,另一个种族,则被封印在星球的深处。 卡尔辨认出,壁画中的符文,是早已失传的“星语”。通过解读这些星语,他们得知,那些坠落的星辰,并非是自然的陨落,而是来自那个被驱逐的种族的“呼唤”。他们曾是星辰的守护者,但因为一场阴谋,他们被剥夺了力量,并被流放到宇宙的边缘。如今,他们积蓄了力量,开始向曾经背叛他们的种族发起反击。 而埃尔德拉,正是那个被封印的种族所守护的星球。这个种族,被后来的埃尔德拉人称为“造物主”,他们将自己的力量封印在星球的核心,以此来对抗外部的威胁。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封印的力量正在减弱,而星辰的坠落,正是封印松动的迹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壁画中还提到了一种“共鸣”。当星辰坠落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它会与星球核心的封印产生共鸣,从而释放出被封印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并非是埃尔德拉所能承受的。 艾莉雅意识到,星辰坠落的真相,远比她想象中要复杂和危险。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星象异变,而是牵扯着两个古老种族的恩怨,以及星球生死存亡的危机。 第四章:阴谋与抉择 当艾莉雅和卡尔在遗迹中探索真相时,莉安娜却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夜王已经开始了他的行动,他利用从古籍中获得的零星信息,找到了那个古老的能量装置。这个装置,能够收集并引导星辰坠落的能量,夜王企图将其与星球的核心封印相结合,从而“掌控”封印的力量,成为埃尔德拉的真正统治者。 莉安娜知道,夜王的计划将给埃尔德拉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她试图劝阻夜王,但夜王已经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他认为莉安娜的犹豫是对他计划的阻碍。在一次秘密的会面中,夜王向莉安娜展示了他的野心,他计划利用星辰坠落的混乱,将所有反对他的人清除,然后建立一个由暗影议会统治的“新秩序”。 莉安娜心中充满了挣扎。她不想成为夜王野心的牺牲品,但她也清楚,独自一人难以对抗暗影议会的强大势力。她看到了艾莉雅的努力,她决定将自己掌握的信息,更直接地传递给艾莉雅。 莉安娜冒着巨大的风险,在一次暗中安排的“巧合”中,将一份记录着夜王计划的关键信息,交给了艾莉雅。这份信息,详细描述了夜王如何利用古老的能量装置,以及他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拿到这份关键信息后,艾莉雅和卡尔的危机感更加强烈。他们知道,时间已经不多了。他们必须在夜王完成他的计划之前,找到阻止星辰坠落的方法,并且,还要想办法揭露暗影议会的阴谋,让埃尔德拉人民认清真相。 第五章:星辰的呼唤 在莉安娜的帮助下,艾莉雅和卡尔逐渐拼凑出了一个完整的图景。他们了解到,星辰坠落并非是简单的能量释放,而是一种古老的“星辰语言”,一种在宇宙中传递信息的特殊方式。被驱逐的种族,通过这种方式,正在向埃尔德拉发出警告,同时,也在寻找能够帮助他们化解这场危机的方法。 而那个古老的能量装置,并非是用来“控制”星辰,而是用来“聆听”星辰的声音,并与之产生共鸣。夜王误解了它的作用,他以为可以利用它来掌控星辰的力量,殊不知,这件装置,更像是连接两个世界沟通的桥梁。 艾莉雅决定,她要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回应”星辰的呼唤。她相信,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让星辰坠落的能量,转化为一种能够修复星球,而不是摧毁星球的力量,那么,埃尔德拉就有救了。 在卡尔的指引下,艾莉雅来到了一处古老的祭坛。这个祭坛,据说是星辰力量的汇聚点。艾莉雅在这里,开始运用她对星象的独特理解,尝试与那些坠落的星辰进行沟通。她将自己对埃尔德拉的热爱,对和平的渴望,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式,传递给那些遥远的星辰。 她的努力,并非没有回应。随着她仪式的进行,那些坠落的星辰,似乎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们的坠落轨迹,变得更加柔和,它们的光芒,也不再那么刺眼,反而带着一种温暖的光晕。 然而,就在艾莉雅的仪式达到关键时刻,夜王也发动了他的计划。他带着暗影议会的成员,来到了祭坛附近,企图阻止艾莉雅,并夺取那件古老的能量装置。 尾声:新的黎明 在祭坛上,一场决定埃尔德拉命运的对峙展开了。艾莉雅,用她对星辰的理解和对和平的信念,与夜王及其追随者展开了殊死搏斗。卡尔利用他渊博的学识,在关键时刻,引导艾莉雅完成了与星辰的“共鸣”。 莉安娜,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站在艾莉雅这一边,她利用她对暗影议会内部运作的了解,成功地瓦解了夜王的部分力量,为艾莉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最终,当星辰坠落的能量达到顶峰时,艾莉雅成功地将它引导向了祭坛的核心。那股巨大的能量,并没有摧毁星球,反而化作一股温和的光流,涌入了埃尔德拉的核心。 在能量的洗礼下,星球的脉搏逐渐平息,天空中的裂痕开始愈合,曾经混乱的星象,也重新恢复了秩序。坠落的星辰,化作点点星光,重新融入了宇宙的怀抱,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和平的结局。 夜王,在目睹这一切后,他的野心彻底破灭,被他曾经的追随者所抛弃。暗影议会,也因为他们的阴谋被揭穿,而失去了在埃尔德拉的根基。 埃尔德拉迎来了新的黎明。艾莉雅,这位年轻的星象官,成为了埃尔德拉人民心中的英雄。她用她的智慧和勇气,拯救了整个星球。 卡尔,继续在他的研究中,他相信,宇宙的奥秘,远不止于此,他将继续探索,为埃尔德拉的未来,寻找更多的智慧。 莉安娜,在经历了一切之后,选择重新开始,她将利用她的经历,帮助埃尔德拉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的社会。 《星辰坠落》的故事,并非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埃尔德拉人民,在经历了这场危机之后,更加珍惜和平,更加珍视彼此。他们明白,只有团结一心,才能面对宇宙中的一切挑战,才能守护好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园。而那些曾经坠落的星辰,将永远铭记在埃尔德拉的传说中,它们的故事,将世代相传,提醒着人们,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希望也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