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是一本能让孩子爱上数学的神奇魔法书。老师不会教的学习方法,孩子一学就开窍。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以数学游戏的方式轻松教授,就连数学不好的父母也能教出100分的孩子!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畅销日本300万册,为小学生家长必备的亲子数学读物。
随书赠送精美数学练习簿,边学边做,上手快。
★父母可以比老师教得更好,孩子在家可以比在学校学得更快!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但他(她)偏偏讨厌数学,老师怎么教都不开窍,这是令不少家长头痛的问题。也难怪他们会头痛,因为在他们眼里,数学的样子是——
※都是数字和奇怪的符号,很枯燥,没有乐趣!
※数学太难了,总是学不好!
※除了加减乘除,感觉数学没什么用处!
……
数学果真如此面目可憎、不实用吗?翻开这本书,你就会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原来数字里隐藏着这样多的秘密,就像刘谦的魔术一样,其妙无穷!
※原来掌握了运算的规律,算术就会变得如此简单、神速!
※原来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如此密切相关,数学力直接决定了生存能力的高低!
※原来就算是数学不好的父母,也能教出100分的孩子!
《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让父母可以在家庭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以做数学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数学,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书中还搭配了丰富直观的图表,让孩子能更形象地思考、更快捷地运算,而众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子更是让孩子明白,数学真是太有用了!
有了这样一本数学入门书,你还会担心孩子学不好数学吗?!
野口哲典,1958年出生于爱知县。毕业于东海大学。著有《趣味数学训练》《需要知道的概率知识》《经常迟到、没有时间概念的人的救药》《微积分的乐趣》《大人的保健体育》《基因的趣味》等书。
刘慧、韩丽红,同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分别译有“科学之眼”系列之《彩色图解汽车构造》《天才的构思力》等。
01 别被先入为主的观念骗了
02 1条金枪鱼+1条金鱼=2条?
03 4种加法
算术游戏:加法拳
04 6种减法
05 找多少钱?
算术游戏:找出“和”是10的组合
06 什么是分数?
07 不通分也可以相加?
08 分礼物的方法
算术游戏:我的数字是什么?
09 大单位
10 纸折50次会怎样?
11 别被“倒霉信”骗了
算术游戏:加法宾戈
12 小单位
13 除法有2种含义?
14 一眼看出整除数
15 1+1能等于10
16 将十进制换算成二进制
17 1不一定是1?
18 奇数和偶数
19 掌握计算器的按键用途
算术游戏:加法迷宫
20 用计算器娱乐
算术游戏:扑克小町算
21 灵活善变,算得更快
22 1到100相加之和
23 求相连数字之和
24 速算技巧
25 两位数相乘
26 制作数字迷宫图
算术游戏:加法游戏“挖红薯”
27 你可以走过这七座桥吗?
28 选阿弥陀签就选正上方的?
29 阿弥陀签的结构
30 玩神机妙算游戏
算术游戏:神机妙算的玩法
31 七巧板是魔法图形?
32 地图上涂有4种颜色?
33 麦比乌斯环
34 玩转变身盒
35 桶的盖子
36 蜂窝
37 诚实村和谎言村
38 关于悖论
39 我在说谎!
40 狮子与兔子
41 阿喀琉斯与乌龟
42 秃头与沙山
算术游戏:渡河智力游戏
43 喜欢的科目是什么?
44 数学考试成绩
45 找出重的硬币
46 石头剪子布必胜法
47 怎样合理地切分蛋糕?
48 淘汰赛和联赛
49 落语“时荞麦”
50 零钱诈骗
10 纸折50次会怎样?
父:兆有多大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了,现在我给你讲个更厉害的,要听吗?
子:好啊,是什么?
父:有一张厚0.1毫米的纸,把它不断地对折,假如能折50回,最初厚0.1毫米的纸最终有多厚,你知道吗?
子:每折一次,厚度增加一倍,最初是0.1毫米,折1回是0.2毫米,折2回是0.4毫米,3回是0.8毫米,4回是1.6毫米,5回是3.2毫米,这样重复折50回,会有10米厚?
父:不不不,远远大于10米。
子:100米吗?
父:还不够,差得远呢。
子:1000米?
父:哈哈哈,无法想象啊。厚0.1毫米的纸一直对折,假如能折50回,最后的厚度大约是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的293倍。
子:啊?怎么可能啊?!
11 别被“倒霉信”骗了
子:您知道“倒霉信”吗?
父:知道,就是说哪天几点之前不把信交给某个人,你就会倒霉,是吧?
子:现在学校很流行这个,都成麻烦了。
父:我记得这个以前就流行过,爸爸小的时候就很流行。
子:咦,是吗?
父:不用很在意那种东西。
子:我知道。
父:你们学校有多少学生来着?
子:差不多500个。
父:我们假如每次给5个人发“倒霉信”,5×5是25人,5×5×5是125人,5×5×5×5是625人,第4阶段时人数已经超过了学校学生人数,也就是说马上就没有可以收信的人了。
1人→5人→25人→125人→625人
子: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父:如果每次给10个人发,到第8阶段时就是1亿人,和日本的人口差不多了,第10阶段是100亿,远远超过地球人口了。
子:真是个大数目啊。
父:这种信和邮件就像锁链一样一环扣一环,被叫作连锁邮件,但流行不了多久,所以我们不需要太在意。
和“倒霉信”的组织形式一样,还有像直销、传销那样宣传说加入就能轻易发财,以此增加会员的欺诈行为,可得小心哪。
子:知道了。
父:顺便再给你举个例子。假定一个学生早上来到有500人的学校,8点到8点10分间,告诉了3个人某个传言。那3个人10分钟内又分别告诉3个人那个传言,那么全校学生都知道这个传言要多长时间?
8点10分时包括最早传播传言的人在内有4个人,8点20分时增加了3×3=9人,共13人,8点30分时增加了3×3×3=27人,共40人,照此规律增加,所以——
8点10分 8点20分 8点30分 8点40分 8点50分 9点
+3人 +9人 +27人 +81人 +243人 +729人
4人 13人 40人 121人 364人 1093人
子:9点的时候就传到全校学生耳朵里了。
父:完全正确。
14 一眼看出整除数
父:你随便说一个8位的数字。
子:36598674。
父:知道这个数能被几整除吗?
子:这马上就能知道吗?
父:是啊。这个数能被2、3、6整除。你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子:真的啊!
父:这个数后面加上一位6,成为365986746,就能被9整除了。
子:是啊,9能整除。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
父:只要掌握了一眼看出整除数的方法,马上就能知道哦。
子:有一眼看出的方法?
父:对啊。首先个位数是0或偶数的话,这个数就能被2整除。个位数是0或5时,能被5整除。
子:哦,是啊。
父:最后两位能被4 整除或是00的话,这个数能被4 整除。比如39561232,最后两位是32,4能整除,那4也能整除这个数。
子:能整除。只要最后两位是4能整除的数或是00,前面的数字是多少都无所谓,是吗?
父:对。12345612也好,98765436也好,12345600也好,哪个都可以。
子:嗯,都能被4整除。
父:至于3和9能整除的数,只要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就一定能被3整除。同样,各位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的话,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子:刚才365986746的各位数之和3+6+5+9+8+6+7+4+6=54,所以能被9整除。这么说的话,3也可以整除这个数?
父:是啊。个位数是6,所以这个数还能被2整除。既能被2又能被3整除,2×3=6,那我们就知道6也能整除它。
子:真的耶!6也能除尽。还有能被7和8整除的数呢?
父:8的话,最后3位能被8整除或是000就可以。
子:7呢?
父:没有可以马上看出是否能被7整除的方法。其实,用7直接除会更快。
……
自序
我在日本的文化中心开设了题为“趣味算术,数学教室”的讲座,讲座的主要对象是小学生。
我开设这个讲座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爱上算术,哪怕只是一点儿也好。
为此,我尽量避免学校里那种教育模式,采用有点儿游戏性质的算术和数学教材教课。
本书是以“趣味算术,数学教室”讲座的内容为中心,总结编写而成的。
众所周知,在生活中,算术能力不可或缺。
但是,似乎有很多人认为中学时学的数学没有多大用处。
其实,学算术和数学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
人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每当此时,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理性地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而这种基础能力可以从算术和数学中学到。
因此,算术和数学绝对不是无用的,相反,它们是锻炼我们生存能力的最重要的东西。
本书设置的场景是在家庭中,父亲通过与算术相关的话题,把数学常识教给上小学的儿子。
我们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学校里的算术教育,不妨做做有关算术的游戏,思考一些能提高算术能力的问题。
本书中的内容,即便是算术、数学知识,孩子们都能在玩耍的同时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而这两种能力正是算术和数学的基础。
但是,本书的内容属于小学水平,如果您数学基础比较好或者想要学习新知识的话,本书恐怕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如此说来,不怎么擅长算术和数学,却希望重新发现其中乐趣的人是最适合读这本书的了。此外,我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家长提供一本能愉快地教孩子算术知识的参考书。
我在编写本书时,尽量使内容简单易懂,让小学生也能看懂,但万一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就请您像书中的爸爸那样通过对话给孩子讲明白,并且希望家长和孩子都能很愉悦地学习。切记不要催促或者斥责孩子,不能依照家长的步调行事。孩子有不懂的地方就一点儿一点儿地提示他们,引导他们学会思考。
对于家长来说,和孩子的接触并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但其实和孩子们一起玩算术游戏、思考问题,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我们会为孩子出人意料的能力感到惊讶,并且还有可能对孩子产生新的认识。
孩子们也很喜欢和父母在一起,即便他们在学校里算术不好,也不会抵触和父母一起高兴地玩算术游戏。
请您务必告诉孩子:算术和数学的世界中有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一定要热爱算术和数学。
这本书,以《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为名,真的名副其实。我一直认为数学是需要天赋的,所以对它总是带着一丝畏惧。但是,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观念。作者用一种非常亲切、生活化的语言,将数学的魅力展现在我的眼前。他没有上来就抛出晦涩的公式,而是从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现象入手,比如买菜时的讨价还价,或者看电影时排队的时间。通过这些例子,我才意识到,原来数学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逻辑与推理”的章节。作者没有使用生硬的逻辑学概念,而是通过一些经典的推理故事,比如福尔摩斯探案,来展示逻辑推理的强大力量。通过这些故事,我不仅理解了如何进行有效的推理,更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书中的练习题也非常有趣,它们不是那种枯燥的计算题,而是更侧重于启发我的思考。很多题目都需要我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我的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培养了一种“数学的センス”,一种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问题本质的能力。我发现,当我不再把数学当成是一件“任务”来完成,而是当作一场有趣的智力游戏时,我学习的效率和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让我觉得,数学学习并不是天赋的较量,而是思维方式的训练。
评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令人耳目一新的读物之一。我一直对数学抱有一种“敬畏”但又“疏远”的态度,总觉得它是属于少数人的才华。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温柔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悄悄地融化了我对数学的隔阂。作者并没有给我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进行一次愉快的探索。他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生动的例子。比如,在讲解“模式识别”时,他没有直接列举数列,而是从观察自然界中事物的生长规律入手,例如向日葵花盘上的种子排列,或者鹦鹉螺的螺旋生长。这种“从自然到抽象”的引导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理解并记住这些数学原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问题,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思维技巧”,将它们变得容易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逆向思维”的部分,作者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比如如何计算一个未知的距离,来展示逆向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强大力量。这不仅仅是学习解题方法,更是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也十分巧妙,它们鼓励我去尝试不同的解题路径,去探索多种可能性,而不是拘泥于一个固定的答案。通过这些练习,我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センス”的培养。它是一种直觉,一种洞察力,让你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问题的关键,并找到最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智力挑战。
评分这本书, namanya《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真的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我一直以为数学就是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是考试的“拦路虎”。但是,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作者仿佛是一位魔法师,用他精妙的笔触,将原本冰冷的数学概念,变成了一个个充满生命力和趣味性的故事。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他总是能从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数学的踪迹。比如,在谈论“对称性”时,他没有直接讲几何定义,而是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对称现象,从蝴蝶的翅膀到我们自己的身体,甚至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这种“无处不在的数学”的感觉,让我觉得学习数学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而是一种发现生活之美的过程。书中的练习题也做得非常棒。它们不是那种考验你计算能力的题目,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启发你的思维。我常常会被一道题的巧妙之处所吸引,然后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去尝试不同的解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去思考问题。作者在这里提到的“数学的センス”,我认为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它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实践培养的能力。通过这本书的引导,我开始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寻找隐藏在现象背后的规律。我发现,很多原本困扰我的问题,在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之后,似乎都变得迎刃而解了。这本书让我觉得,数学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愿意去发现,去探索。
评分我不得不说,《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数学就是解题,就是背公式,就是考试。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个框架。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数学不仅仅是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理解世界、解决问题的强大工具。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导读者建立“数学的センス”方面所做的努力。书中那些巧妙的设计,总是能让你在不经意间就领悟到某个数学原理。例如,在讲解“比例”概念时,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对比不同大小的物体在照片中的呈现,引导读者去思考“相似”和“缩放”的关系。这种体验式的学习过程,比死记硬背定义来得深刻得多。我以前对很多数学概念都理解得很肤浅,只是停留在“会用”的层面,但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为什么这样”。它鼓励我打破思维定势,尝试用更灵活、更具创造力的方式去分析问题。书中的练习题也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计算题,而是充满了挑战性和启发性。很多题目都需要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有时候,一道题的答案并非唯一,关键在于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我发现,当我不再把数学看作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是当作一场智力游戏时,我的学习效率和效果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这本书不仅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新的兴趣,更让我意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它让我变得更加敏锐,更能洞察到事物之间的关联。
评分这本《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有启发的书之一。它不像我过去接触过的任何数学教材,没有枯燥的公式推导,也没有死记硬背的定理。翻开这本书,仿佛是踏入了一个充满趣味和发现的数学游乐场。作者以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原本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挑战。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生活中的数学”的例子,比如如何用概率分析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或者如何通过简单的几何原理理解建筑的稳定性。这些例子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符号,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瞬间拉近了我与数学的距离。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有趣”的层面,它真正致力于培养读者“数学的センス”,也就是那种直觉和洞察力。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问题,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解题模式。很多时候,一道题看似复杂,但一旦找到了正确的“切入点”,便豁然开朗。这种“顿悟”的感觉,是传统学习方式很难给予的。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个关于斐波那契数列的章节,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公式,而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形态,一步步引导读者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内在逻辑和美感。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一些 subtle 的改变,似乎能更容易地识别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数学结构。以前对数学的恐惧和抵触心理,也渐渐被一种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所取代。这本书更像是一位耐心而富有智慧的向导,带领我在数学的广阔天地里自由漫步,而不是一个严苛的老师,强迫我背诵法则。我一定会向所有对数学感到困惑或者希望提升数学思维的朋友们强烈推荐它。
评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简直是我数学学习道路上的“及时雨”。我过去对数学的恐惧,很大程度上源于那些冰冷、抽象的公式和符号,它们似乎总是与我的生活格格不入。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数学的概念“具象化”了。他不是简单地陈述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实例,让我得以窥见数学的内在逻辑和美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数据分析”的章节。它没有直接讲解复杂的统计学原理,而是通过分析一些有趣的图表和数据,来引导读者理解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做出判断。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让我不再对数据感到畏惧,反而对从中发现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它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数学的センス”,也就是那种直觉和洞察力。书中大量的练习题,并非简单地重复知识点,而是鼓励我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常常会在一道题上花费很多时间,尝试各种可能的解法,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而且让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这本书让我觉得,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来培养。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评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学世界的新大门。我一直以为数学是一种高冷的、遥不可及的学科,只属于那些天赋异禀的天才。但是,这本书用最生动、最有趣的方式,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没有直接扔给我一堆公式和定理,而是巧妙地将数学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比如,书中关于“概率”的讲解,不是干巴巴地介绍公式,而是通过分析游戏、抽奖甚至天气预报的例子,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概率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生活的。这种“贴近生活”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数学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与我息息相关的实际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模式识别”的章节。作者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比如花瓣的数量、贝壳的螺旋纹路,来引导读者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数学规律。这种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也非常巧妙,它们不是为了考察你对某个公式的掌握程度,而是为了激发你的思考,引导你去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琢磨一道题,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通过这些练习,我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センス”是如何被培养起来的。它是一种直觉,一种洞察力,让你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最优雅的解决方案。这本书让我对数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它不再是枯燥的数字游戏,而是充满智慧和美感的探索之旅。
评分读完《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我曾经对数学抱有深深的抵触情绪,觉得它枯燥乏味,与我的生活毫无关联。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形象的方式,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数学概念,化为了一个个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他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公式,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比如如何用概率来分析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或者如何用几何原理来理解建筑的结构。这种“生活中的数学”的讲解方式,让我瞬间拉近了与数学的距离,不再觉得它高不可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模式识别”的章节,作者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形态,比如花瓣的数量、植物的生长趋势,来引导我们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数学规律。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让我对数学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容易记住。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着力于培养读者的“数学的センス”,也就是那种直觉和洞察力。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是为了考倒你,而是为了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我常常会为一道题的巧妙之处而感到惊喜,然后花费很多时间去琢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种“试错”和“探索”的过程,让我摆脱了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学会了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觉得,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负担,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智力挑战。
评分坦白说,《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让我惊喜的一本。我过去对数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解题工具”的层面,认为它只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存在的。然而,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作者以一种极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将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没有使用任何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书中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几何图形,而是通过一些折纸、拼图的小游戏,来引导读者去感受三维空间的构成和变化。这种“玩中学”的方式,让我感觉像是在进行一场趣味盎然的头脑冒险。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真正致力于培养读者的“数学的センス”。它不是教你死记硬背公式,而是引导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发现数学的内在逻辑。我常常会为书中那些“原来是这样”的解题思路而感到兴奋,这种顿悟的感觉,是传统学习方式难以给予的。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也非常有匠心,它们不仅有趣,而且富有启发性。很多题目都需要你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用更灵活、更具创造力的方式去解决。这种开放性的题目,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变得更加开阔了,仿佛拥有了一双能够“看见”数学的眼睛。它让我意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提升我们在各个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评分当我第一次拿到《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这本书时,说实话,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我过去和数学的“恩怨情仇”可谓源远流长,每次提到数学,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密密麻麻的公式和令人头疼的应用题。然而,这本书从第一个字开始,就让我刮目相看。它以一种极其轻松、自然的方式,将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学世界。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在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卖弄和故作高深。他善于从最平凡的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的影子,让我不禁感叹:“原来数学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逻辑推理”的部分,书中没有使用那些晦涩的逻辑符号,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小故事,比如侦探破案的例子,来展示逻辑推理的魅力。通过这些例子,我不仅理解了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更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式。书中的练习题也是一大亮点。它们不是为了考倒你而设计的,而是为了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很多题目都鼓励你尝试不同的解法,甚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解法。这种“试错”和“探索”的过程,让我摆脱了对“标准答案”的依赖,学会了更加独立地思考问题。我发现,在解答这些题目时,我不再感到压力,反而充满了乐趣。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数学的センス”。这种センス,不是指我能记住多少公式,而是指我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发现规律,去解决问题。它让我变得更加理性,也更加有条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和数学的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曾经的“敌人”变成了现在的“朋友”。
评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小孩挺喜欢的。
评分深知各产品琳琅满目。然,唯此宝物与众皆不同,为出淤泥之清莲。使吾为之动容,心驰神往,以至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辗转反侧无法忘怀。于是乎紧衣缩食,凑齐银两,东哥之热心、快递员之殷切,无不让人感激涕零,可谓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世界充满爱。待打开包裹之时,顿时金光四射,屋内升起七彩祥云,处处皆是祥和之气。吾惊讶之余甚是欣喜若狂,呜呼哀哉!此宝乃是天上物,人间又得几回求!
评分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
评分书挺好的,买回来发现与爱人买了同一本书,重了,等捐灾区小朋友吧!
评分《数学原来可以这样学》由野口哲典著,让父母可以在家庭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下,以做数学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学数学,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书中还搭配了丰富直观的图表,让
评分速度真快,送货上门,京东购物放心,下次还来,
评分一直在这里买书买绘本,做活动的时候买起来很便宜
评分京东6.18搞活动,囤货留着以后慢慢看。希望以后多搞这类活动。
评分价格便宜,挺厚的,也是听朋友推荐的,希望对娃数学有帮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