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药学

弹药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尹建平 等 编
图书标签:
  • 弹药
  • 火药
  • 爆炸物
  • 武器
  • 军事
  • 化学
  • 物理
  • 工程
  • 科学
  • 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871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2594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兵器火力系统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页数:59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兵器火力系统中关于弹药学方面的著作,全书共为十八章,主要内容包括:弹药及其发展、目标类型及其特性、弹药的组成分类及作用、弹药的研究设计与制造验收以及榴弹、穿甲弹、破甲弹、碎甲弹、子母弹、特种弹、迫击炮弹、火箭弹、末敏弹、末制导弹药、弹道修正弹、防空反导弹药、燃料空气弹药、软杀伤弹药、航空炸弹、智能地雷、硬目标侵彻弹药和活性材料结构弹药等弹药的结构与作用原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武器发射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及相关兵器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弹药教学、科研、设计、生产、管理、使用、维护和靶场试验的各类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还可作为兵器与科学技术学科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1��1弹药及其发展

1��1��1弹药的定义

1��1��2弹药的发展

1��2目标类型及其特性

1��2��1目标的分类

1��2��2目标的特性

1��3弹药的组成及其分类

1��3��1弹药的组成

1��3��2火炮弹药的组成

1��3��3弹药的分类

1��4弹药的作用

1��4��1破片杀伤作用

1��4��2弹药爆破作用

1��4��3弹药燃烧作用

1��4��4弹药穿甲作用

1��4��5弹药破甲作用

1��4��6弹药碎甲作用

1��4��7弹药软杀伤作用

1��5对弹药的要求

1��5��1射程

1��5��2威力

1��5��3精度

1��5��4安全性

1��5��5长储性

1��5��6经济性

1��6弹药的研究与设计

1��6��1弹药的研究与设计步骤

1��6��2弹药设计的常用方法

1��7弹药的制造与验收

1��7��1弹药制造工艺特点

1��7��2技术条件和弹药靶场试验
第2章榴弹

2��1概述

2��1��1榴弹的发展史

2��1��2榴弹的种类

2��1��3榴弹的基本结构及弹丸外形

2��2普通榴弹

2��2��1概述

2��2��2榴弹的作用

2��2��3榴弹的结构特点

2��3远射程榴弹

2��3��1概述

2��3��2底凹弹

2��3��3枣核弹

2��3��4火箭增程弹

2��3��5底排弹

2��3��6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

2��4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用弹药

2��4��1杀伤枪榴弹

2��4��2破甲枪榴弹

2��4��3照明枪榴弹

2��4��4火箭增程杀伤枪榴弹

2��4��5榴弹发射器用弹药

2��5榴弹的发展趋势
第3章穿甲弹

3��1概述

3��1��1装甲目标特性分析

3��1��2装甲目标对反装甲弹药的要求

3��1��3穿甲弹的发展史

3��1��4对穿甲弹的性能要求和穿甲作用

3��2普通穿甲弹

3��2��1尖头穿甲弹

3��2��2钝头穿甲弹

3��2��3被帽穿甲弹

3��2��4半穿甲弹

3��3次口径超速普通穿甲弹

3��3��1结构特点

3��3��2弹芯

3��3��3弹体

3��4超速脱壳穿甲弹

3��4��1旋转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

3��4��2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

3��5贫铀弹

3��5��1贫铀基本知识

3��5��2贫铀弹

3��5��3贫铀对健康的危害

3��6穿甲弹的发展趋势

3��6��1提高穿甲威力

3��6��2对付二代反应装甲
第4章破甲弹

4��1破甲弹作用原理

4��1��1聚能效应

4��1��2金属射流的形成

4��1��3破甲作用

4��2影响破甲威力的因素

4��2��1炸药装药

4��2��2药型罩

4��2��3炸高

4��2��4引信

4��2��5隔板

4��2��6旋转运动

4��2��7壳体

4��2��8靶板

4��3成型装药破甲弹的结构

4��3��1气缸式尾翼破甲弹

4��3��2长鼻式破甲弹

4��3��3具有抗旋结构的旋转稳定破甲弹

4��3��4火箭增程破甲弹

4��3��5多级串联复合聚能装药战斗部

4��4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

4��4��1EFP成型模式

4��4��2影响EFP形成性能的主要因素

4��4��3EFP计算机模拟

4��4��4EFP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5多爆炸成型弹丸战斗部

4��5��1轴向组合式MEFP战斗部

4��5��2轴向变形罩MEFP战斗部

4��5��3周向组合式MEFP战斗部

4��5��4网栅切割式MEFP战斗部

4��5��5多用途组合式MEFP战斗部

4��5��6多层串联式MEFP战斗部

4��5��7刻槽半预制式MEFP战斗部

4��5��8周向线性式MEFP战斗部

4��5��9MEFP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第5章碎甲弹

5��1 概述

5��2碎甲作用原理

5��2��1层裂效应

5��2��2层裂效应的物理解释

5��2��3层裂准则和层裂厚度

5��2��4碎甲弹的作用

5��3碎甲弹的结构特点

5��3��1弹体

5��3��2炸药

5��3��3引信

5��4影响碎甲威力的主要因素

5��4��1着角

5��4��2炸药性质和装药尺寸

5��4��3靶板厚度及其机械性能

5��4��4屏蔽物

5��4��5炸药堆积面积和药柱高度

5��5碎甲弹的性能特点

5��5��1碎甲弹的优点

5��5��2碎甲弹的缺点

5��6典型碎甲弹

5��6��1美国M393系列105 mm碎甲弹

5��6��2英国L31式120 mm碎甲弹
第6章子母弹

6��1概述

6��1��1子母弹的弹道特点

6��1��2子母弹的开舱与抛射

6��2子母弹的结构与作用

6��2��1子母弹的结构特点

6��2��2子母弹的作用原理

6��3杀伤子母弹

6��3��1美军M449型155 mm杀伤子母弹

6��3��2美国M413型105 mm杀伤子母弹

6��3��3美国M404型203 mm杀伤子母弹

6��4反装甲杀伤子母弹

6��4��1美军M483A1式155 mm反装甲杀伤子母弹

6��4��2法国G1式155 mm反装甲杀伤子母弹

6��4��3德国Rh49式155 mm反装甲杀伤子母弹

6��5反坦克布雷弹

6��5��1美国M718式155 mm反坦克布雷弹

6��5��2法国H1式155 mm反坦克布雷弹
第7章特种弹

7��1 概述

7��2烟幕弹

7��2��1烟幕弹的用途与要求

7��2��2烟幕弹的种类

7��2��3烟幕弹的结构特点

7��2��4影响烟幕弹作用效果的因素

7��3燃烧弹

7��3��1燃烧弹的用途与要求

7��3��2燃烧弹的结构特点

7��3��3燃烧弹的使用和发展

7��4照明弹

7��4��1照明弹的用途与要求

7��4��2有伞式照明弹

7��4��3无伞式照明弹

7��4��4照明弹使用注意事项
第8章药筒与发射装药

8��1药筒的特点与要求

8��1��1药筒的使用特点

8��1��2药筒的用途和要求

8��2药筒的分类与结构

8��2��1药筒的分类

8��2��2药筒的结构

8��2��3药筒的材料

8��3发射时药筒的作用

8��3��1发射时药筒的作用过程

8��3��2影响药筒退壳的因素

8��4 药筒部位尺寸的拟定

8��5发射装药

8��5��1发射装药的分类

8��5��2对发射装药的要求

8��5��3发射装药的结构特点

8��6可燃药筒

8��6��1可燃药筒的特点

8��6��2对可燃药筒的要求

8��6��3可燃药筒的基本特征
第9章迫击炮弹

9��1 概述

9��2迫击炮弹的组成与特点

9��2��1迫击炮弹的组成

9��2��2迫击炮弹的特点

9��3迫击炮弹的结构与作用

9��3��1迫击炮弹的结构尺寸

9��3��2弹体

9��3��3炸药

9��3��4稳定装置

9��4迫击炮弹发射装药的构成

9��4��1基本装药

9��4��2辅助装药

9��5迫击炮弹的发展趋势

9��5��1迫击炮弹的优缺点

9��5��2迫击炮弹的发展趋势
第10章火箭弹

10��1概述

10��1��1火箭弹的定义和分类

10��1��2火箭弹的基本组成

10��1��3火箭弹的性能特点

10��1��4火箭弹的工作原理

10��2尾翼式火箭弹

10��2��1180 mm火箭弹

10��2��2尾翼装置的结构形式

10��3 涡轮式火箭弹

10��4反坦克火箭弹

10��4��170式62 mm单兵反坦克火箭弹

10��4��289式80 mm单兵反坦克火箭弹

10��4��3法国“阿皮拉”反坦克火箭弹

10��5航空火箭弹

10��5��157��1型航空杀伤爆破火箭弹

10��5��290��1型航空杀伤爆破火箭弹

10��5��3俄罗斯122 mm航空火箭弹

10��6火箭弹的散布问题

10��6��1火箭弹的射击精度

10��6��2火箭弹散布影响因素

10��6��3提高火箭弹密集度的技术措施

10��7火箭弹的发展趋势

10��7��1远程化

10��7��2精确化

10��7��3多用途化
第11章灵巧弹药

11��1末敏弹

11��1��1概述

11��1��2末敏弹结构与样例

11��1��3末敏弹作用原理

11��2末制导炮弹

11��2��1概述

11��2��2末制导炮弹结构与组成

11��2��3末制导炮弹作用原理

11��2��4末制导炮弹的制导系统

11��3弹道修正弹

11��3��1概述

11��3��2弹道修正弹结构与组成

11��3��3弹道修正弹修正方法与作用原理

11��3��4典型弹道修正弹

11��4灵巧弹药的发展方向
第12章防空反导弹药

12��1概述

12��1��1防空反导的重要作用

12��1��2空中目标特性分析

12��2小口径高炮弹药

12��2��1薄壁榴弹

12��2��2近炸引信预制破片弹

12��2��3AHEAD编程弹

12��2��4新型小口径高炮弹药

12��3防空导弹战斗部

12��3��1爆破式战斗部

12��3��2破片式杀伤战斗部

12��3��3多聚能装药战斗部

12��3��4连续杆式战斗部

12��3��5离散杆式战斗部

12��3��6定向杀伤战斗部

12��3��7子母式战斗部

12��4防空反导弹药发展趋势
第13章燃料空气弹药

13��1概述

13��1��1燃料空气弹药的发展

13��1��2燃料空气弹药的爆炸破坏作用形式

13��1��3燃料空气弹药的威力特点

13��1��4燃料空气弹药的使用特点

13��1��5燃料空气弹药的主要攻击目标

13��2云爆弹

13��2��1云爆弹的结构和作用

13��2��2云爆弹的特点

13��2��3几种典型的云爆弹

13��3温压弹

13��3��1温压弹的结构与作用

13��3��2几种典型的温压弹
第14章软杀伤弹药

14��1 概述

14��2针对有生力量的软杀伤弹药

14��2��1强噪声弹

14��2��2催泪弹

14��2��3闪光弹

14��2��4致痛弹

14��2��5麻醉弹

14��2��6次声弹

14��2��7超臭弹

14��3针对装备的软杀伤弹药

14��3��1红外诱饵弹

14��3��2通信干扰弹

14��3��3碳纤维弹

14��3��4泡沫体胶粘剂弹

14��4针对人员和装备的软杀伤弹药

14��4��1电磁炸弹

14��4��2激光弹药
第15章航空炸弹

15��1概述

15��1��1航空炸弹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15��1��2国外航空炸弹发展特点

15��1��3航空炸弹的战术技术要求

15��1��4航空炸弹的分类

15��2普通航空炸弹

15��2��1概述

15��2��2航空爆破炸弹

15��2��3航空杀伤炸弹

15��2��4航空反跑道炸弹

15��3制导航空炸弹

15��3��1激光制导航空炸弹

15��3��2电视制导航空炸弹

15��3��3红外制导航空炸弹

15��3��4红外成像制导航空炸弹

15��3��5毫米波制导航空炸弹

15��3��6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15��3��7联合防区外攻击武器

15��3��8风偏修正弹药
第16章地雷

16��1概述

16��1��1地雷的发展史

16��1��2地雷的结构组成

16��1��3地雷的分类

16��2防步兵地雷

16��2��1爆破型防步兵地雷

16��2��2破片型防步兵地雷

16��3防坦克地雷

16��3��1防坦克履带地雷

16��3��2防坦克车底地雷

16��3��3防坦克侧甲地雷

16��3��4防坦克顶甲地雷

16��4 防直升机地雷

16��5特种地雷

16��5��1信号地雷

16��5��2照明地雷

16��5��3化学地雷

16��5��4燃烧地雷

16��6智能地雷

16��6��1智能地雷分类

16��6��2智能地雷结构与组成

16��6��3智能地雷作用原理及使用特性

16��7布雷技术

16��7��1人工布雷

16��7��2单兵布雷器布雷

16��7��3地面车辆布雷

16��7��4火炮火箭布雷

16��7��5飞机(直升机)布雷

16��8扫雷技术

16��8��1人工扫雷

16��8��2机械扫雷

16��8��3爆破扫雷

16��8��4磁信号模拟扫雷

16��8��5综合扫雷

16��9地雷的发展趋势

16��9��1地雷控制智能化

16��9��2地雷效应综合化

16��9��3地雷布撒机动化

16��9��4智能雷场网络化
第17章活性材料结构弹药

17��1概述

17��1��1活性材料

17��1��2活性材料的释能特性

17��1��3活性材料结构弹药的工程化

17��2活性材料结构弹药种类

17��2��1活性材料破片杀伤弹

17��2��2活性材料穿甲燃烧弹

17��2��3活性材料破甲弹

17��3钨锆合金破片对屏蔽燃油的穿燃效应

17��3��1钨锆合金破片穿燃过程

17��3��2钨锆合金破片穿甲实验

17��3��3钨锆合金破片穿甲破碎行为

17��3��4钨锆合金破片对钢板屏蔽燃油的穿燃实验

17��3��5钨锆合金破片引燃能力的表征方法
第18章硬目标侵彻弹药

18��1硬目标侵彻弹药打击目标种类及特性

18��1��1地下坚固目标

18��1��2半地下坚固目标

18��1��3地上坚固目标

18��1��4坚固目标特性分析

18��2硬目标侵彻弹药毁伤作用机理

18��2��1整体式动能侵彻战斗部

18��2��2串联式复合侵彻战斗部

18��2��3新原理侵彻战斗部

18��3硬目标侵彻弹药发展现状及途径

18��3��1硬目标侵彻弹药发展现状

18��3��2硬目标侵彻弹药发展途径
附录常用词汇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航天动力学导论:轨道设计与任务规划 作者:[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构的资深航天工程师姓名] 出版社:[此处可填写一个专业的科技出版社名称] ISBN:[此处可填写一个虚构的书号] --- 卷首语 在浩瀚的宇宙尺度下,人类对地外天体的探索从未止步。每一次成功的发射,每一次精确的变轨,乃至未来载人登陆火星的宏伟蓝图,都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航天动力学。本书并非追溯古代火药推进的粗犷历史,而是聚焦于现代空间飞行器在引力场中如何精确、高效地运动。它是一扇通往轨道设计、轨道机动和深空任务规划核心思想的门户。 ---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基础轨道力学 (Fundamentals and Orbital Mechanics) 本部分旨在为读者奠定理解空间飞行的数学与物理基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要素: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轨道环境中的应用,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微分方程。 第一章:中心天体引力场中的运动学 (Kinematics in a Central Force Field) 本章从开普勒三大定律出发,深入探讨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的解析解。我们着重分析开普勒问题的求解过程,并引入描述轨道几何形状的关键参数:半长轴、偏心率、倾角、升交点赤经和近拱点幅角。特别地,本章将详细介绍轨道要素(Orbital Elements)的物理意义及其在空间态势感知中的作用。对于实际应用,我们探讨了轨道周期与轨道能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二章:轨道描述的数学工具 (Mathematical Tools for Orbit Description) 为了精确地描述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我们需要强大的数学框架。本章引入了拉格朗日量和哈密顿量在轨道力学中的应用,虽然这些工具常用于更复杂的摄动力学分析,但其基础概念对于理解能量守恒至关重要。重点在于轨道动力学的微分方程,包括对二维、三维问题的解析和数值求解方法。我们还将介绍单位制(如地心惯性系、惯性系与非惯性系之间的转换)在轨道计算中的标准化处理。 第三章:二体问题与特解 (The Two-Body Problem and Special Solutions) 二体问题是航天动力学的基石。本章详细推导了圆锥曲线轨迹的精确解,并解释了当飞行器处于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轨道时,其动能与势能的平衡状态。这部分内容是理解逃逸速度和进入轨道速度的关键。此外,我们还涉及了广义二体问题,即考虑非完美球形中心天体引力(如$J_2$项)对轨道长期演化的微小影响的初步探讨。 --- 第二部分:轨道机动与转移技术 (Orbital Maneuvers and Transfer Techniques) 掌握了基础轨道后,本部分的核心在于如何高效地改变飞行器的轨道,实现任务目标。 第四章:轨道速度与轨道修正 (Velocity Changes and Orbital Correction) 本章集中讨论速度增量 ($Delta V$) 的概念,这是衡量推进剂效率和任务可行性的核心指标。我们将详尽分析霍曼转移轨道 (Hohmann Transfer) 的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其作为最经济转移方式的地位。此外,针对近地卫星的精确轨道维持,本章还介绍了近点/远点修正和平面改变(Plane Change) 的效率分析。 第五章:高级转移技术 (Advanced Transfer Techniques) 并非所有转移都能采用简单的霍曼轨道。本章探讨了在特定约束条件下更为高效或必要的转移策略: 1. 双椭圆转移 (Bi-elliptic Transfer): 在特定远端目标轨道较大时,何时采用双椭圆转移比霍曼转移更经济。 2. 多脉冲转移: 针对需要更快速抵达目标的任务,分析两次或多次小推力脉冲组合的效果。 3. 引力辅助(Gravity Assist)/行星际弹弓效应: 这是深空探测的关键技术,本章详细解析了飞行器如何通过与行星的相对引力作用来实现动量交换和速度的显著改变,包括能量和角动量的守恒分析。 第六章:非理想轨道机动与约束优化 (Non-Ideal Maneuvers and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在实际任务中,推力器的有限推力、推力持续时间(有限推力转移)以及必须避开的禁飞区(如范艾伦辐射带)都是必须考虑的约束条件。本章引入了庞特里亚金最小原理在求解最优轨道转移问题中的应用基础,侧重于理解共轭点和最优控制的概念,尽管不深入复杂的变分计算,但旨在建立对“最优”轨迹的直观认识。 --- 第三部分:多体问题与轨道维持 (The N-Body Problem and Orbit Maintenance) 一旦飞行器离开地月系统,或者需要长时间运行,来自其他天体(如月球、太阳)的引力摄动将变得不可忽略。 第七章:摄动理论导论 (Introduction to Perturbation Theory) 本章探讨了二体近似的失效。我们首先分析地球非球形引力场(如$J_2, J_3$项)对轨道近点和升交点的周期性漂移效应,这是中低轨道卫星寿命计算的基础。随后,引入拉格朗日点 (Lagrange Points) 的概念,解释太阳系中五个特殊的平衡点在未来空间站部署和深空观测中的战略意义。 第八章:月球与太阳的摄动影响 (Perturbations from the Moon and Sun) 对于高轨道卫星或地月系统中的飞行器,月球和太阳的摄动是决定性的。本章分析了这些摄动如何导致轨道的非周期性变化,特别是对同步轨道和高椭圆轨道 (HEO) 的影响。我们将介绍平均轨道要素的概念,用以描述这些长期演化趋势。 第九章:轨道维持与姿态动力学初步 (Orbit Keeping and Introduction to Attitude Dynamics) 本部分结尾回顾了轨道维持策略。对于GEO卫星,精确的南北向(NS)和东西向(EW) 轨道保持的$Delta V$预算分析是日常操作的核心。此外,我们简要触及了姿态动力学的引力矩和太阳辐射压矩的影响,强调了轨道控制与姿态控制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为读者理解更高级的航天器控制系统打下基础。 --- 附录与展望 附录包含常用常数表、坐标系转换矩阵的详细推导,以及求解开普勒方程的数值迭代方法。 本书力图提供一个全面、严谨且实用的航天动力学框架,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和航空航天专业学生深入理解和设计复杂的空间任务。它关注的是如何计算和规划飞行器在引力支配下的运动轨迹,而非推进剂的化学反应本身。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陷入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式罗列,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关于“过程革新”的历史侧记。虽然主体内容是技术性的,但这些穿插的故事,比如某次关键实验的突破,或者某个设计理念的诞生过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趣味性。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安全性冗余设计”的讨论,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过度设计”与“合理保障”之间的平衡点。他没有简单地推崇越多越好,而是分析了增加冗余度所带来的重量、复杂度和成本的递增效应,并结合实际的战术需求进行了权衡。这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原本冰冷的技术讨论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人性的考量。读完相关章节,我开始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许多工业产品的设计,明白每一个看似微小的选择背后,都凝结了无数次的取舍和博弈。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批判性的、系统性的工程思维。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技术,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绝对是令人敬畏的,它所引用的参考资料库之庞大,让人叹为观止。我注意到作者在脚注和尾注部分,列举了大量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论文,这显示出作者在学术背景调研上的投入是惊人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整合这些跨学科的知识时,展现出了非凡的整合能力。他不仅涵盖了物理化学、材料学,甚至还深入探讨了热力学在应用中的非理想状态处理。对于想要进行前沿研究或者寻求创新突破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其坚实且广阔的知识起点。它为你指明了当前技术边界在哪里,以及理论上哪些领域还存在探索的空间。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行业内的顶尖专家进行高强度的智力对话。当然,这种高密度信息流对读者的基础知识储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阅读体验可能会有些吃力,但只要能跟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它更像是一份召唤,邀请那些有志于此领域的后学者,加入到这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也值得一提,这对手持阅读体验至关重要。纸张的克重拿在手里有分量感,油墨的清晰度非常高,即便是最精细的图表和公式,也毫无模糊不清之感,这在专业书籍中是十分重要的细节。我经常需要反复查看其中的流程图和剖视图,如果印刷质量稍差,那些细微的标记和标注就会让人抓狂。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有特点,大量使用了双栏结构来并列展示公式和文字解释,使得阅读的视觉负荷得到了很好的分散。此外,本书对术语的统一性处理做得极好,一旦某个概念被赋予了特定的符号或简称,全书都严格遵守,这避免了阅读过程中因术语混淆而产生的理解偏差。从一个纯粹的“读者”角度来说,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读者的体贴。它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和时常翻阅的工具书,其严谨性从内到外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作者的行文风格极其严谨且一丝不苟,仿佛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这本书的组织结构非常清晰,像是遵循着一个严密的工程流程图:从基础理论,到设计规范,再到实际应用中的故障分析,层层递进,逻辑链条无可挑剔。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可靠性工程”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研究,这些案例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细致到部件的公差、材料的疲劳寿命以及环境温度的临界点。我甚至能想象作者在撰写这些章节时,面前堆满了技术图纸和测试报告。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书”,更像是在参阅一份跨越数十年的、经过无数次迭代的内部技术手册。对于那些关注工程实践、注重细节管控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它提供的知识密度非常高,我经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其他资料去核实那些专业术语的精确含义,这虽然慢,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它强迫你进行深度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挺抓人眼球的,那种暗沉的色调配上一些金属质感的插图,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某种严肃的、技术性的内容。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偏向历史回顾或者军事理论的著作,毕竟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然而,读进去之后发现,它更像是一部深入的、技术层面的指南。作者在开篇就搭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剖析了不同推进剂的化学反应机理,这部分内容绝对是硬核,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一个关键的分子结构或者热力学参数。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这些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和图示,尽管主题是高度专业化的,但作者似乎很努力地想让一个有基础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跟上思路。比如,书中关于燃烧速率控制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结合了实际的实验数据和模型模拟结果,让我对能量释放的控制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远超我之前接触过的任何同类书籍,它不满足于“是什么”,更执着于“为什么”和“如何实现”。对于那些追求技术细节、不畏惧复杂公式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只是,对于纯粹的历史爱好者,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前期的理论铺垫。

评分

这个还可以,很大很厚一本

评分

书收到了,物流很快,满意

评分

对我有帮助

评分

不错,很全面

评分

书籍是正品,质量不错的

评分

专业书籍,值得购买,内容很详细

评分

书,不错,我学的就是这个,看着这个书特别对胃口,很喜欢,价格实惠,纸张厚,印刷清晰

评分

帮朋友买的。

评分

对我有帮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