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16部分:信息系统(DL/T 5461.16-2013)》为系列标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的第16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信息系统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和深度的基本要求。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施工图设计文件
2.1 设计范围
2.2 设计文件组成
2.3 卷册图纸目录
3 施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3.1 设计内容
3.2 内容深度
4 标识系统设计说明
4.1 设计内容
4.2 内容深度
5 设备与材料清册
5.1 设计内容
5.2 设备清册的内容深度
5.3 材料清册的内容深度
6 网络拓扑与连接图
6.1 网络拓扑图
6.2 网络连接图
7 机房及配线间平面布置图
7.1 机房平面布置图
7.2 配线间平面布置图
8 网络干线走向及就地网络配线柜布置图
8.1 网络干线走向图
8.2 就地网络配线柜布置图
9 电源系统及配电箱展开图
9.1 电源系统图
9.2 配电箱展开图
10 终端布置及单元接线图
10.1 终端布置图
10.2 单元接线图
11 网络布线图
附录A 典型工程信息系统施工图卷册目录
附录B 典型设备清册表
附录C 典型主要材料清册表
本标准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精彩书摘
4 标识系统设计说明
4.1 设计内容
4.1.1 标识系统设计文件宜作为一个单独的卷册出版,主要根据具体项目所采用的标识系统方案,说明信息系统标识系统编码的规则、设计文件中标识系统编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4.1.2 本卷册为文本卷册,应包括下列内容:
1项目标识系统编码规则介绍;
2各级编码定义;
3信息系统编码要求。
4.2 内容深度
4.2.1 项目标识系统编码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GB/T50549的规定。
4.2.2 项目标识系统编码规则介绍应根据本项目所确定的标识系统方案,简要介绍编码的基本原则,包括编码分层的基本格式,各层次代码编制的规定及与本项目标识系统编码相关的要求等。
4.2.3 各级编码定义应明确信息系统的各级编码符号与其所代表的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给出标识系统编码对照清单,即信息系统所有设备和主要部件与其所对应的编码汇总,清单按编码数字或英文字母序列排序。
4.2.4 信息系统编码要求应具体介绍在信息系统设计文件中进行标识系统编码时的具体规定、要求和方法。信息系统编码宜编至设备级。
5设备与材料清册
5.1 设计内容
5.1.1 应统计汇总信息系统设备,开列设备清册。
5.1.2 应统计汇总信息系统主要材料,开列材料清册。
5.2 设备清册的内容深度
5.2.1 设备清册中的内容宜以表格的形式开列,表格中应具有序号、标识系统编码(可按工程需要确定是否设置此栏)、名称、型号及规范、单位、数量、制造厂和备注等。典型设备清册表可参照附录B的格式执行。
5.2.2 设备在清册中宜按系统、类别和功能、用途进行分类,以便归口统计。
5.2.3 随主设备配套供货的辅助设备及附件应随主设备一起开列,并列于该主设备项目下。
5.2.4 对于交换机及服务器等具有不同配置情况的设备,应在“型号及规范”一栏中详细说明交换机的引擎、风扇、电源、光纤接口、板卡以及服务器的CPU、内存、硬盘、网络接口等的配置数量及型号。
5.2.5 为满足工程订货要求,可按设计进度分批分期提供清册;如在设计中有较大的修改或补充,则应出版补充的设备清册,并说明清册中修改增补的具体内容。
5.2.6 设备清册应编写编制说明,其内容应包括:本清册对应本期工程机组数量,本清册包括的部分,本清册不包括的部分,其他工程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5.3 材料清册的内容深度
5.3.1 材料清册中的内容宜以表格的形式开列,表格中应具有序号、名称、型号及规范、单位、数量和备注栏等。典型主要材料清册表可参照附录C的格式执行。
5.3.2 为便于订货,满足分期建设要求,清册中的机组用材料数量可按每台机组开列,公用设备可开列在第一台机组的合计栏中或单独开列。
5.3.3 材料在清册中宜按系统、类别和功能、用途进行分类,以便归口统计。
5.3.4 为满足工程订货要求,可按设计进度分批分期提供清册;如在设计中有较大的修改或补充,则应出版补充的材料清册,并说明清册中修改增补的具体内容。
5.3.5 材料清册应包括电线电缆、通信光缆、电缆桥架、保护管、防火材料、接地材料及安装材料等。
5.3.6 材料清册应编写编制说明,其内容应包括:本清册对应本期工程机组数量,本清册包括的部分,本清册不包括的部分,所列数量是否包括安装裕量和备用量,随设备供应的材料是否开列,其他需要特别说明的事项。
……
前言/序言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16部分:信息系统(DL/T 5461.16-2013)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16部分:信息系统(DL/T 5461.16-2013) 图书简介 本书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61.16-2013《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第16部分:信息系统》的官方出版物,旨在为火力发电厂信息化工程的设计工作提供统一、明确、科学的指导与规范。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关于工程设计文件深度、广度和质量的各项要求,聚焦于火力发电厂在建设、调试、运行及维护阶段所涉及的各类信息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标准背景与目的 随着现代火力发电厂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系统在电厂的生产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监控以及能源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为确保项目投资的有效性、设计质量的统一性、建设进度的可控性以及后续运维的便捷性,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系列标准。本部分(第16部分)正是该系列标准中专门针对“信息系统”这一关键领域的具体实施细则。 本书的核心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设计单位在信息系统设计深度理解上的偏差,明确信息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含的具体内容、深度要求以及表达形式,从而有效指导设计人员完成满足项目需求、可供施工和验收的信息系统设计文件。它确保了设计成果的完整性、清晰性和可操作性。 适用范围与核心内容 本书内容严格限定于火力发电厂工程建设阶段,针对性地规定了在项目不同阶段(如可研、初设、详设)的施工图设计阶段,信息系统设计文件需要达到的具体深度和广度。它不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非信息系统相关的设备与土建工程设计: 例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电气一次、热控一次、水工结构、主体建筑的结构设计、暖通空调(HVAC)或消防系统的常规设计深度要求。 项目管理与合同执行的通用流程: 本书专注于设计文件的技术内容深度,不涉及招投标流程、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或项目进度控制的通用规定。 信息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操作规程: 本书规定的是“设计文件”应达到的深度,而非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具体操作手册(SOP)或维护手册(O&M Manuals)的编写要求。 特定软件或硬件的技术选型标准: 标准仅规定了设计深度,并未直接指定必须采用何种品牌或型号的硬件设备或软件平台,而是要求设计文件需清晰表达选型决策的依据和成果。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保)的详细技术测评细则: 虽然信息安全是设计的重要考量,但本书规定的是信息系统设计文件中应体现的安全措施和架构要求,而非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技术测评流程与标准。 系统建成后的最终竣工图的最终编制要求: 本书主要规范的是施工图设计深度,对竣工图(通常要求反映实际施工情况的最终版本)的特定深化要求可能在其他相关标准中有所体现。 信息系统设计深度的具体规定(聚焦点) 本书对火力发电厂信息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深度进行了系统化的分解和量化。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模块的设计要求: 1. 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深度: 明确规定了信息系统(如集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状态检修系统等)在不同层级(现场层、控制层、管理层)的信息流、数据流和控制流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清晰展现的深度。 规定了系统边界的确定、接口定义(包括对DCS/PLC系统的接口定义)的技术要求。 2. 网络基础设施设计深度: 针对厂区内数据通信网络(如工业以太网、光纤骨干网)的设计,详细规定了拓扑结构图、IP地址分配原则、冗余设计方案、传输速率、物理介质选择等应在施工图中表达的详细程度。 明确了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功能要求和部署位置的精度要求。 3. 服务器与存储系统设计深度: 对数据中心(或机房)内服务器集群、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与归档系统的配置要求进行了细化,包括虚拟化策略、硬件选型依据、容量规划的详细说明深度。 4. 应用软件系统设计深度: 对于集成的各类应用软件(如MIS、MES、EAM等),规定了功能模块的划分、数据模型的基础设计、用户界面(UI)的原型要求或关键界面的描述深度。 特别强调了系统与电厂原有热工自动化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逻辑和协议的明确性。 5. 系统安全与可靠性设计深度: 规定了系统在防病毒、入侵检测、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方面,施工图设计文件必须提供的技术方案深度,以满足电厂运行的安全性要求。 明确了冗余、容灾和快速恢复方案的设计图示和说明深度。 6. 机房与环境配套设计深度: 规定了信息系统机房(数据中心)的土建、供电、UPS、空调(精密空调)、消防、防静电等环境配套设施的设计图纸应达到的深度,以确保信息设备能稳定运行。 阅读与使用价值 本书是火力发电厂信息化工程项目业主、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商和施工单位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的重要技术依据。通过遵循本书的规定,可以有效: 1. 统一设计语言: 确保所有参与方对信息系统设计成果的深度要求达成一致共识。 2. 提高设计质量: 避免因设计深度不足导致的后期返工、现场变更或系统功能缺失。 3. 保障项目可控性: 清晰的设计深度是准确进行工程量、投资估算和招投标技术规范编制的基础。 4. 优化移交衔接: 确保设计文件能直接指导施工安装、系统调试和最终的性能验收工作。 总之,DL/T 5461.16-2013是指导火力发电厂信息系统施工图设计的权威性技术规范文件,是实现电厂数字化、智能化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