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现代新儒学思潮兴起的发展历程,分为“五四”时期的草创、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理论建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内地的“批孔”和港台新儒学活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学风转变等四个阶段。新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等,他们为新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页插图
目录
一 梁漱溟——现代孔夫子
1 生平——问题中人
2 时代思潮——东西文化碰撞下的中国
3 学术造诣——现代新儒家的开启者
4 家族和师友——名门名家
5 时人对梁漱溟的评判
二 熊十力——现代醇儒
1 生平——熊大胆
2 时代思潮——中国向何处去
3 学术造诣——林用不二论圣学
4 人生的善知识
5 时人对熊十力的评判
三 冯友兰——代学儒
1 生平——动心忍性希前哲
2 新的世代更迭——艰难地走向世界之旅
……
精彩书摘
翕与辟:事物的沉坠和提升
如何理解领会本体呢?在熊十力看来,不能领会本体,就很难成圣成贤了。领会本体不难,因为本体就是功用,可以通过功用领会本体。
熊十力使用了恒转、翕辟等概念来说明本体。在熊十力看来,具体事物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形成的。一个就是翕,翕就是合,就是聚在一起的趋势;辟就是施与的力量,就是勇往直前的力量,就是刚健有为的趋势。这就像是一个向前跑,一个向后拽,两种力量的作用就形成了具体的事物。就像我们揉面,捏聚在一起就成了小面团,发起来就成了大的面团,发起来的力量是辟,聚在一起的力量就是翕。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看成是这两种力量作用的结果。所以物体本身从本体来看其实是物行,是大化流行。
比如我们人生,我们勇往直前,这是辟。但当我们一直勇往直前,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的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勇往直前的力量。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人沉沦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有良心发现,这个恰好就是辟的力量。在翕可能导致下坠的时候,就有一个提升的力量发生。从方向来看,“辟具有向上性”。但不能说翕是向下,“当知翕只是捏聚的势用,而不定向下。但从翕势的迹象言(迹象者,言其成为物也),颇似向下,物则有沉坠之势故。然翕毕竟从辟,即与辟俱向上。非可妄计翕辟恒以一上一下相反对也。本体流行,方成乎翕,已有辟在。所以者何。翕将成物,似趋于下坠,可谓之反。然本体毕竟不改易其自性,故翕势方成,已有辟势俱起”。一、
所以成圣成贤的关键就是让辟的力量保持本体的恒常性。在熊十力看来,人的一切纯粹的真善美的行为都是性体的显露。所以人生的关键就是让性体显露出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快活人生要扫相、净习
看到别人在某个方面比自己强,心中就会不愉快,这就是有“你相”和“我相”。所以,保证人生快活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扫相。譬如有一条麻织的绳子,要认识这条绳子的本相,只有把它不作绳子来看。要空了绳子的相,才好直接地见它只是一条麻。在熊十力看来,人们之所以执着眼前的东西为真实的东西,是由于人们在日常生活方面使用事物,这就养成了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把外在事物看成是实际存在的思维,这就是所谓的“应用无不计”。
扫相的应用很广泛,比如在看人的时候要扫相。“望人过者,其失望愈多;失望愈多,则内将无以自堪而外将轻人以致乎绝人,斯人已皆病矣。”对人期望太高,本身就是执着人相,结果就会陷入两种相反的情绪。比如,在对待他人的看法,书本上的知识等也要扫相。“凡人心思若为世俗肤浅知识及肤滥论调所笼罩,其思路必无从启发,眼光必无由高尚,胸襟必无得开拓,生活必无有根据,气魄必不得宏壮,人格必不得扩大。”他强调:“为人之道,志必欲高,而脚必欲低,两者不可任失其一。志欲高者,不昵于世间荣华,而常存乎远大,不为物引,不为境移,超然万物之表。脚欲低者,审才智之所堪,得自处之善道,尽性安分,循实,唯有超然之志,故无出位之思焉。”
另外,想要快乐还要认识并克服习气的干扰。“感情所以易动者,习气鼓于中故也。多一分习气,便减一分力量。”在熊十力看来,人能思考,眼睛能看,并不是大脑本身和眼睛本身的功能,实际上是本性的功能,是性智的发用,只不过通过大脑和感官这些工具才能表现出来,官能得假之以自用,然后人们往往忽略了本性,官能可假性智作用以成为官能之作用。眼睛等感官的功能和大脑等的分析思考功能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就是向外看。如果使用得不恰当,就会迷以逐物,而妄见有外,由此成习。在熊十力看来,量智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区分事物,比如区分出这是你的,那是我的。区分和向外追逐导致忘记了本体。从而把感官的功能当成是自己的功能,把外在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世界。量智恒妄计有外在世界,攀援构画,常与真的自己分离,并常障蔽了真的自己,唯不易得真解放。人的“用”还表现为从自身的利害上打算,这个被熊十力叫作染习。人生就是要化染习为净习,进而和本体合一。
……
华夏文库·儒学书系·江山代有圣贤出: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