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体

好字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向玫玫 著
图书标签:
  • 字体设计
  • 排版
  • 字体应用
  • 字体规范
  • 视觉传达
  • 平面设计
  • 书籍装帧
  • 字体文化
  • 设计灵感
  • 字体选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龙门书局
ISBN:97875088423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385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3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字体设计是直接、迅速的信息呈现形式之一。本书汇集大量国内外优秀字体设计作品,以“理论文字+作品分析+作品欣赏+问题分析”的形式,完整而系统地向读者讲解字体设计作品的创意灵感、设计思路和完善经验。全书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字体设计的原则、字体设计的语言、字体设计的风格、字体设计的意象、字体设计的编排和字体设计的应用等。通过专业的解析与丰富的案例,提高读者对字体作品的鉴赏水平,进而使读者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字体作品。
   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合理,是广告设计、报刊设计、杂志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从业者值得收藏的工具书,也是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用书。

内容简介

   字体设计是直接、迅速的信息呈现形式之一。本书汇集大量国内外优秀字体设计作品,以“理论文字+作品分析+作品欣赏+问题分析”的形式,完整而系统地向读者讲解字体设计作品的创意灵感、设计思路和完善经验。全书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字体设计的原则、字体设计的语言、字体设计的风格、字体设计的意象、字体设计的编排和字体设计的应用等。通过专业的解析与丰富的案例,提高读者对字体作品的鉴赏水平,进而使读者能够创作出优秀的字体作品。
   本书图文并茂,结构合理,是广告设计、报刊设计、杂志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和工艺美术设计从业者值得收藏的工具书,也是各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必备用书。
  “一站式”商业字体设计案例剖析与实战应用教程
  精选案例+专业剖析
  理论文字:简明扼要
  作品分析:视角更广
  作品欣赏:直观形象
  GOOD FONT

目录

目录
Chapter 1字体设计的原则 9
1.1 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10
1.1.1 统一性原则 10
作品分析 14
作品欣赏 15
作品欣赏 16
问题分析 17
1.1.2 创新性原则 18
作品分析 20
作品欣赏 21
问题分析 22
1.2 字体设计的运用原则 23
1.2.1 易读性 23
作品分析 25
作品欣赏 26
作品欣赏 27
问题分析 28
1.2.2 美观性 29
作品分析 30
作品欣赏 31
问题分析 32
1.2.3 独特性 33
作品分析 35
作品欣赏 36
作品欣赏 37
问题分析 38
1.2.4 整体性 39
作品分析 41
作品欣赏 42
问题分析 43
Chapter 2字体设计的语言 45
2.1 变形变异 46
作品分析 48
作品欣赏 49
问题分析 50
2.2 移花接木 51
作品分析 53
作品欣赏 54
问题分析 55
2.3 反转相关 56
作品分析 58
作品欣赏 59
问题分析 60
2.4 破中重生 61
作品分析 63
作品欣赏 64
问题分析 65
2.5 节外生枝 66
作品分析 68
作品欣赏 69
问题分析 70
2.6 异质同构 71
作品分析 73
作品欣赏 74
问题分析 75
2.7 规整形态 76
作品分析 78
作品欣赏 79
问题分析 80
Chapter 3字体设计的风格 81
3.1 形态性字体设计风格 82
作品分析 84
作品欣赏 85
作品分析 86
3.2 概念性字体设计风格 87
作品分析 89
作品欣赏 90
问题分析 91
3.3 信息性字体设计风格 92
作品分析 94
作品欣赏 95
问题分析 96
3.4 实验性字体设计风格 97
作品分析 99
作品欣赏 100
问题分析 101
3.5 空间性字体设计风格 102
作品分析 104
作品欣赏 105
问题分析 106
3.6 动态性字体设计风格 107
作品分析 109
作品欣赏 110
问题分析 111
Chapter 4字体设计的意象 113
4.1 字体的情感展现 114
4.1.1 符号意象的展现 114
作品分析 116
作品欣赏 117
问题分析 118
4.1.2 个人意趣的展现 119
作品分析 121
作品欣赏 122
问题分析 123
4.2 字体的文化展现 124
4.2.1 文化身份的展现 124
作品分析 125
作品欣赏 126
问题分析 127
4.2.2 区域文化的展现 128
作品分析 129
作品欣赏 130
问题分析 131
4.2.3 时代文化的展现 132
作品分析 133
作品欣赏 134
问题分析 135
4.2.4 流行文化的展现 136
作品分析 138
作品欣赏 139
问题分析 140
4.3 字体的色彩展现 141
作品分析 143
作品欣赏 144
问题分析 145
4.4 字体的视觉质感展现 146
作品分析 148
作品欣赏 149
问题分析 150
Chapter 5字体设计的编排 151
5.1 字体的编排方法 152
5.1.1 字与图形的结合 152
作品分析 153
作品欣赏 154
问题分析 155
5.1.2 空间编排 156
作品分析 157
作品欣赏 158
作品分析 159
5.1.3 动态编排 160
作品分析 161
作品欣赏 162
问题分析 163
5.1.4 溢血编排 164
作品分析 166
作品欣赏 167
问题分析 168
5.2 字体的编排要求 169
5.2.1 阅读性 169
作品分析 171
作品欣赏 172
作品欣赏 173
问题分析 174
5.2.2 顺序性 175
作品分析 176
作品欣赏 177
问题分析 178
5.2.3 愉悦性 179
作品分析 180
作品欣赏 181
问题分析 182
5.2.4 创新性 183
作品分析 185
作品欣赏 186
问题分析 187
Chapter 6字体设计的应用 189
6.1 出版物的字体设计 190
6.1.1 书籍字体设计 190
作品分析 191
作品欣赏 192
问题分析 193
6.1.2 报纸字体设计 194
作品分析 195
作品欣赏 196
问题分析 197
6.1.3 杂志字体设计 198
作品分析 200
作品欣赏 201
作品分析 202
6.2 招贴广告的字体设计 203
作品分析 205
作品欣赏 206
问题分析 207
6.3 包装的字体设计 208
作品分析 210
作品欣赏 211
问题分析 212
6.4 空间的字体设计 213
作品分析 215
作品欣赏 216
问题分析 217
6.5 数码媒体的字体设计 218
6.5.1 网页的字体设计 218
作品分析 219
作品欣赏 220
问题分析 221
6.5.2 影视的字体设计 222
作品分析 223
作品欣赏 224
作品欣赏 225
问题分析 226

前言/序言


浩瀚星辰下的微光:一部关于边缘群体的社会观察实录 《寂静之声:都市边缘的生存图景》 本书并非一部探讨印刷技术或视觉美学的专著,它是一部深入城市肌理、探访那些在日常喧嚣中被有意或无意忽视的角落的社会观察实录。它聚焦于那些被主流社会“标签化”或“隐形化”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在城市地下空间艰难维生的非正式就业者、遭遇技术性失业的中老年人、跨文化背景下的代际冲突案例、以及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身份迷失的年轻一代。 《寂静之声》的作者以近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式,耗费数年时间,穿梭于高耸的写字楼背后那些狭窄的巷道、老旧的居民楼深处、以及那些24小时不熄灯的场所。全书拒绝宏大叙事,而是选择通过一系列细腻、近距离的人物访谈和生活场景的重构,展现“生存”这一最基本命题在现代社会中的多重面相。 第一部分:水泥森林的阴影 本部分着重描绘了在城市基础设施的边缘运作的“隐形劳动者”。例如,那些负责城市废物清运、夜间维护公共设施的群体。作者并未将他们简单地塑造成“勤劳的符号”,而是深入挖掘了他们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缺乏社会保障、工作环境的极端风险,以及公众认知中的“污名化”。 其中一篇章节详细记录了一位曾经的工程师,因企业转型而下岗,最终在城市废弃的厂房中搭建起一个临时的“旧物修复站”。他面对的不仅是生计问题,更是“被时代抛弃”的心理创伤。作者通过对这位人物日常与求助者互动的细致描摹,探讨了“价值”的定义在市场经济中的残酷转移。 第二部分:语言的迷宫与情感的漂泊 这一部分转向探讨在高度同质化社会中,少数族裔群体、新移民家庭所经历的身份认同挣扎。书中收录了几个跨国婚姻家庭的故事,他们试图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规范中,为下一代建立一个稳定的情感坐标系。 一个令人深思的案例是关于一位在本地出生长大的第二代移民,她精通当地语言,却在职业选择和人际交往中,无意识地被划分到了“局外人”的阵营。她所描述的“在两个世界之间游荡,却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处”的感受,揭示了文化融合背后的隐性隔阂。作者通过对他们日常对话的记录,展现了非语言交流、习俗差异如何转化为日常的微小疏离感。 第三部分:数字时代的“慢”与“快” 随着信息爆炸和技术迭代加速,本书关注了被时代“快车”甩下的群体。书中详细分析了那些拒绝或无法完全适应数字生活的群体——包括坚持使用现金交易的独居老人,以及那些因信息鸿沟而错失关键社会服务(如医疗预约、政务办理)的中老年人。 作者通过追踪一个社区的“数字扫盲小组”的运作,揭示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背后,对特定年龄群体所构筑的新型壁垒。这不是关于技术本身的批判,而是对社会服务体系缺乏弹性、未能充分考量人类适应速度差异的反思。此外,书中还收录了部分“数字游民”的案例,探讨了他们对传统职业伦理的反叛,以及这种自由背后潜藏的孤独与不稳定性。 第四部分:在公共视野之外的希望 在描绘了诸多困境之后,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转向了那些在边缘地带自发形成的互助网络与抵抗姿态。这包括非正式的社区厨房、邻里间的秘密守望,以及民间组织为弱势群体提供的法律援助。 作者观察到,当制度性的救助链条出现断裂时,人性中最原始的互助本能开始浮现。书中记录了一群住在城市公共绿地旁的流浪艺术家,他们用废弃材料创作装置艺术,以此来“占领”那些本应属于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用不被理解的艺术表达,对僵硬的城市规划发出无声的抗议。 结语:重塑观察的目光 《寂静之声》旨在邀请读者暂时放下对成功学和效率至上的追逐,将目光投向那些“未被计算”的人生。它不是提供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是一个审视的棱镜,试图让社会看到,我们所居住的这座庞大、高效的都市,其稳定和繁荣,正是由无数在阴影中默默支撑的“微光”所构筑。全书的语言风格冷静克制,但情感张力十足,是对当代社会结构、人际疏离感以及生存尊严的一次深刻探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好字体》的书,说实话,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小小的期待,毕竟名字听起来就挺吸引人的,对于一个天天跟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字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是相当复杂的。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致,纸张的手感也很好,这一点必须点赞。可是,内容上却给我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它似乎想涵盖字体的方方面面,从历史起源到现代应用,但每一个点都只是浅尝辄止。比如讲到衬线体和非衬线体的区别时,作者只是简单地罗列了一些视觉特征,却没有深入探讨它们在不同阅读场景下的心理学影响或者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我本来期望看到一些关于字距、字高、字重的专业讨论,哪怕是一些能让人茅塞顿开的排版技巧,结果这些都付之阙如。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书中引用的案例大多陈旧或者非常基础,对于一个略有设计基础的读者来说,这些内容基本属于“复习”的范畴,没什么新的启发。如果把这本书比作一顿大餐,它提供的食材很新鲜,摆盘也很漂亮,但主菜却迟迟没有端上来,最后给我的只有一些开胃小菜,让人意犹未尽,却填不饱肚子。我希望作者能在下一版中,多增加一些具有实操性的干货,少一些空泛的理论描述。

评分

我对《好字体》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定价的影响。考虑到这是一本专业的工具书(或至少是理论参考书),我愿意为其深度和广度买单。然而,实际的阅读体验告诉我,这本书的价值与其标价严重不符。它最大的问题在于,它试图面面俱到,结果却是哪方面都没有深入。在讨论字体设计软件的使用技巧时,它只是泛泛地提到了几个工具的功能,但完全没有深入到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实现某种特定的设计效果,比如如何精确控制贝塞尔曲线的张力,或者如何高效地处理字体的家族衍生问题。这种“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论述方式,让这本书在工具书的维度上完全失分。我更倾向于去查阅软件官方的帮助文档,它们至少在功能介绍上比这本书来得直接和准确。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作者可能对字体设计领域有宏观的了解,但缺乏在一线进行多年实践后沉淀下来的那种“细节的智慧”。它更像是对现有知识的整理和汇编,而不是一次基于实践经验的创新性论述。最终,它被我放在了书架的角落,偶尔翻阅一下那些精美的图片,但很少会因为内容需要而再次拿起它。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值可能设立得太高了,或许是名字《好字体》太过宏大,让我误以为这是一本能彻底解构“美”与“实用”之间平衡的权威指南。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学术化,使用了不少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但诡异的是,即便是用了这些术语,作者也未能提供足够清晰的解释和佐证。比如,在讨论“可读性”的时候,书中反复强调了某种抽象的“视觉韵律”,但我翻遍了全书,都没找到任何量化的指标或者能让我直观感受到的对比图例。这感觉就像是读一本高深的哲学著作,满篇都是精妙的词汇,但当你试图用这些词汇去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就像沙子一样从指缝间溜走了。对于一个追求效率的现代设计师或者排版师来说,我们更需要的是“如何做”的明确路径,而不是“为什么存在”的玄妙探讨。而且,书中的排版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设计风格是现代简约的,但在某些复杂的图文混排章节,文字与插图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紧密,有时甚至需要我来回翻页才能将它们关联起来,这极大地破坏了阅读的流畅性。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篇优点和缺点同样突出的硕士论文,理论框架看似完整,但在实际应用层面,缺乏必要的“落地性”。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内页的色彩控制得非常到位,那种灰度感和留白的艺术处理,的确体现了对“视觉舒适度”的追求。然而,内容上的体验,与视觉上的享受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我购买这本书,是希望能找到一些关于特定字体家族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演变脉络,特别是那些小众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字体设计。这本书似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介绍那些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经典”字体上,比如Helvetica或者Times New Roman,对它们的描述已经达到了老生常谈的程度,没有任何新的洞察。每当我翻到期待看到新东西的地方,总会发现是重复引用了过去几十年里被反复讨论的观点,缺乏一种批判性的反思或者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例如,书中对数字屏幕时代字体的优化策略讨论得非常保守和滞后,完全没有触及到可变字体(Variable Fonts)带来的巨大潜力,这让这本书在时效性上显得非常落伍。如果你是字体设计的新手,可能觉得它提供了基础知识,但对于有一定积累的人来说,它更像是一本翻旧了的参考手册,缺乏能够激发灵感的火花。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看了一场非常长的PPT演示,内容很丰富,但缺乏内在的凝聚力和节奏感。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其跳跃,上一章还在讲中文字体的笔画结构,下一章就突然跳转到了西文字体的网格系统建立,中间缺乏平滑的过渡和逻辑上的承接。这种叙述上的不连贯性,使得读者在吸收信息时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去重建作者的思路框架。我本来希望它能像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层层递进,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解构得清晰明了。但它更像是一系列碎片化讲座的合集,虽然每一讲的主题都是关于“字体”,但它们之间更像是松散的并列关系而非严密的从属关系。特别是关于字体授权和版权的部分,内容过于简略,仅仅是提到了“需要注意”,却没有任何关于如何识别和处理常见授权问题的实操指南,这对于需要进行商业项目的朋友来说,是非常不友好的。总的来说,内容上显得非常不均衡,厚度体现在了不重要的地方,而真正关键的实操环节却显得轻飘无力。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good

评分

评分

书是好书,有磕碰!快递暴力挑拣z

评分

这书~不知道哪里收拾出来的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充实,老师推荐的。

评分

非常好的书,推荐一读!

评分

书质量很好,内容也很充实,老师推荐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