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前副会长,学术成就突出,并曾多次主持考古发掘项目。
概论编
考古学分支学科
考古学时代划分
考古学理论
考古学方法
考古遗迹
考古遗物
文字学
中国考古学史
史前编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编
二里头时代
商代
周代
南方地区商周时期
秦汉至元明清编
遗址
陵墓
遗物
古建筑
石窟寺及石刻
遗址与文物保护编
考古资源与文化遗产管理
文物保护欲考古资源处置
遗产机构、相关法律法规与重要文件
科技考古编
科技考古
考古勘探、测绘和地理信息系统
年代学
树木年轮研究
环境考古
人骨研究
动物考古
植物考古
食性分析和锶同位素分析等各种分析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
古陶瓷
冶金、铸造
考古绘图和摄影
附录
中国考古学大事记(1899-201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录
全国各省区考古学会名录
全国考古发掘单位名录(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这本书的实用性,已经超越了“参考工具书”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结构化的知识库,尤其是在特定遗址和断代史的交叉比对方面,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整合能力。我近期正在梳理商周青铜器铭文的研究进展,发现很多铭文释读的细微差别,往往与当时发现该器物的考古报告的语境紧密相关。这部大辞典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在解释单个铭文(比如“乍册保鼎”)时,不仅提供了标准释文,还简要回顾了其出土背景、研究历史,甚至附带提及了相关的“礼器制度”或“族氏”信息。这种多维度的信息链接,避免了读者在不同书籍间来回奔波的窘境。它不是简单地将分散的知识点堆砌起来,而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知识关联网络。当我查询一个位于西北地区的史前遗址时,它不仅提供了该遗址的年代和代表器物,还能立刻链接到与之文化属性相关的东部或南部地区的同期文化条目,这种全局观的构建,对于进行区域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而言,简直是如虎添翼。
评分与其他大型工具书相比,我个人认为这部《中国考古学大辞典》在学术前沿信息的纳入上,展现了令人欣慰的及时性和洞察力。很多辞典往往滞后于最新的田野发掘成果,但这本书在诸如“环境考古学”或“科技考古新方法”这类新兴分支的收录上,表现出了极强的动态适应性。例如,对于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稻作起源”和“早期人类迁徙路径”的讨论,它不仅收录了传统的文献和地层学证据,还纳入了关于古代DNA分析(aDNA)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在考古学中应用的新进展。这些前沿条目的解释,往往简洁有力,抓住了核心方法论的精髓,同时指明了最新的研究热点方向。这使得这本书在作为历史回顾工具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张指向未来研究方向的地图。对于年轻的研究生来说,掌握这些前沿的词汇和理论框架至关重要,而这本书成功地将这些高精尖的知识,以一种高度精炼和权威的方式呈现了出来,避免了专业文献阅读的门槛过高问题。
评分这部大辞典的装帧和印刷质量,虽然是次要的,但在专业书籍中却能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直接影响阅读体验。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厚实且有质感,即便是大开本的篇幅,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有那种廉价的油墨味或者刺眼的反射光。更重要的是,图版的质量令人赞叹。在考古学中,一张清晰的测绘图或者器物拓片,其信息量远超千言万语。这本书中的许多经典器物图例,无论是陶器、青铜器还是玉器,其细节的还原度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我记得特别清楚,对照书中对“三星堆神树”的线描图,我发现比我之前在一些期刊上看到的版本更加精细地勾勒出了纹饰的层次感。对于那些涉及地层剖面和遗址平面布局的示意图,其线条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也确保了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空间关系。这说明编纂和出版团队在图像处理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在很多同类参考书中是极为罕见的疏忽环节。这种对视觉信息的尊重,极大地提升了信息吸收的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翻开这部鸿篇巨制时,我并没有期待它能带来多少惊喜,毕竟“大辞典”这个名头在中文出版界有时更像是一种营销口号。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中国考古学史的脉络梳理上。它不仅仅是罗列考古遗址和器物名称的集合,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中国考古学发展史。它巧妙地将那些重要的考古学家和他们的标志性发现镶嵌在相关条目之中,使得读者在查询具体概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整个学科是如何在历史的洪流中一步步建立、发展、甚至自我修正的。我尤其欣赏它对“考古学思想史”的关注,比如对“文化圈理论”在中国考古学界引入和本土化过程的讨论,非常深刻。它没有回避学术争议,而是将不同学派的观点并置,让读者自行判断,这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学术良知。对于我这种长期在相关领域耕耘的人来说,这种对学术史的尊重和梳理,比单纯堆砌考古发现要重要得多,它为我们理解“我们从哪里来”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石。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水准,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大量重复、甚至相互矛盾的条目的工具书,而是一部真正体现了专业深度与广度的力作。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术语解释上的那种严谨性与灵活性并存的风格。比如,对于“二里头文化”这一核心概念的阐述,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年代划分和器物罗列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社会结构、技术水平乃至与后世夏文化的可能关联,引用的文献资料跨越了不同的研究流派,展现了编纂者对学科发展脉络的清晰把握。再比如,那些相对冷僻的考古学方法论词条,如“地层叠压原理”在实际考古发掘中的应用细节,或是“树轮测年”的误差分析,这本书都给出了极其详尽且易于理解的说明。我曾经在整理一篇关于新石器时代墓葬形制变迁的论文时,遇到一个关于“二次葬”的细微概念分歧,查阅其他辞典往往含糊带过,但在这本大辞典里,我找到了清晰的、基于多个典型遗址案例的对比分析,这对于我最终确定研究的论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的条目组织逻辑清晰,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交叉引用迅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这种对读者体验的关注,实在值得称赞。
评分这本工具书好大只,a4规格,好厚重
评分工具书 内容丰富 浏览一下去博物馆就不会啥也不认识了
评分工具书 内容丰富 浏览一下去博物馆就不会啥也不认识了
评分想了好久终于买下了!!!包装非常好,很严实,里三层外三层,没有磕磕碰碰。很厚很重的一本书。
评分真的特别沉,收录的词条很多,但还是有没有的
评分非常好的考古字典书,非常正版也很厚重。京东物流特别的快。???
评分一本好书,做活动买的很实惠!
评分不错的一次购买
评分活动购买的,价格便宜,纸张精致,内容全面,印刷清晰,很不错的一款工具书,推荐心理学爱好者前往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