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

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沂孙,胡澍,吴大瀓 等 著,闫兴潘 编 编
图书标签:
  • 篆书
  • 说文解字
  • 部首
  • 汉字
  • 书法
  • 文字学
  • 字典
  • 传统文化
  • 古籍
  • 篆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403941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00569
包装:平装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0
字数: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清代篆书空前繁荣,所选四人皆为名家,极具典范意义。
  2、底本选取精良。例如,胡澍所书《部首》即以初刻为底本,首次影印面世;而吴大澂所书《部首》今多据双钩廓填本影印,此次则以真迹石印本为底本,尽量保持了作品原貌。
  3、通过排比条陈的方式,将四种书迹直观呈现在读者面前,便于领略其风格异同。
  4、《说文解字》是研习传统小学的重要典籍,《说文解字部首》则是此书的入门津梁。
  5、附录清代冯桂芬《说文部首歌》及陈昌治《说文解字标目》,便于读者查阅记诵和整体把握。

内容简介

  《说文解字部首》(亦称《说文解字部目》、《说文解字建首》),是研习篆书的锁钥。本次选取了清代杨沂孙、胡澍、吴大澂、王福庵四家所书《说文部首》,将各家书迹以条陈对比方式编排,并附录了历代集评和临习举要,以便于研习篆字的读者参考。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说文解字》三十卷,东汉许慎撰。许慎(五八—一四七),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人。《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考辨声读的字典,为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文献。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所收九千三百余字中分析构形,按义归纳出五百四十部首,借以统领全书,所谓‘立一为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这些部首是构成小篆的基本单位,对《说文》所收文字起到了有效的标识、梳理、整合。它们既是认识汉字形音义的纲领,也是研习《说文》的津梁。无论是从事文字研究、书法创作还是篆刻治印,都是绕不开的。
清代金石考据之学兴起,篆书的创作也达到空前繁荣,出现了如王澍、钱坫、邓石如、赵之谦等大家。此时《说文》备受书家珍视,不少大家对其下过功夫。例如,钱坫即有《说文解字斠诠》传世,而邓石如也曾‘苦篆体不备,写《说文解字》二十本’(《清史稿》)。作为研习《说文》锁钥的部首,自然也成为诸家临习日课,有书迹流传于世的即有杨沂孙、胡澍、吴大澂、王福庵等人。
杨沂孙(一八一二—一八八一),字咏春,晚号濠叟,江苏常熟人。工篆书,笔法精良,学力深厚。他在邓石如基础上融金文入小篆,开创了醇和典雅的新书风。李慈铭盛赞其作品‘篆法高古,一时无双,实出邓完白之上’(《越缦堂日记》)。
胡澍(一八二五—一八七二),字荄甫,一字甘伯,号石生,安徽绩溪人。工篆书,得秦汉人遗意,为后世所推重。他的作品‘溶刚柔于一炉,峭拔遒美,线条流转中藴含沈雄郁勃之气。观其书颇有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之感’(祝遂之《胡澍篆书册跋》),造诣可见一斑。
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字清卿,号恒轩,又别号愙斋、白云山樵等,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曾师事陈奂,喜金石古器之收藏和研讨。其篆书结合金文,渊雅朴茂,张宗祥推崇其篆书: ‘晚近大家其吴大澂乎, 力浑气厚而不失规范, 真正宗也。’
王福庵(一八八〇—一九六〇),原名寿祺,后更名禔,字维季,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的篆书笔画婉转,筋骨内含,‘晚年从汉洗文字悟得天趣,参以缪篆排叠之法以作篆隶,朴厚古拙,尤独冠于时’(马国权《近代印人传》)。
此次出版,我们将以上四家所书《说文》部首汇集排比,并于其旁标注曾纪泽所书楷书部首,以期读者对比临习过程中,能够领略这些师承不同、风格各异的书家的特点。书后另附清冯桂芬《说文部首歌》及四位书家的相关文献资料,希望对进一步研读有所帮助。


《宋词鉴赏与格律探微》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部全面、深入且富有启发性的宋代词学入门与进阶指南。我们将宋词置于其历史、文化与美学背景中,细致剖析其体式演变、格律精微及其思想情感的独特魅力。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从晚唐五代词风的过渡到北宋婉约、豪放两大家族的鼎盛,再到南宋中后期词坛的流变与创新,力求展现宋词艺术的完整图景。 第一部分:宋词的源流与时代背景 本章首先追溯词的起源,从《诗经》、《楚辞》的铺垫,到汉魏六朝的乐府余绪,重点阐述了晚唐五代时期词体如何在民间与文人阶层中逐渐成熟,特别是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贡献。随后,我们将聚焦于宋代社会与文化的剧变,探讨宋代的文人政治、理学兴起、审美趣味的转向(如尚意、重理趣)如何共同塑造了宋词独特的审美特征,使其成为最能代表宋代精神的文学体裁。 第二部分:词的体式、句法与音乐性 深入剖析词的体制结构是理解其艺术性的关键。本部分将详细讲解词的宫调、曲牌、过片、换头等核心要素,阐明词与乐的紧密关系——即“依声填词”的本质。我们将以大量的实例,剖析不同曲牌(如《浣溪沙》、《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在句读、平仄、韵脚上的严格要求,帮助读者理解宋词的音乐美学。此外,还将探讨词在句法上的自由度与跳脱性,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巧营造出散文所不及的节奏感和回环之美。 第三部分:北宋词坛的开创与鼎盛 北宋是宋词的黄金时代,群星璀璨。本章将按照流派和风格进行系统梳理: 柳永与都市词风: 重点分析柳永对长调的革新,以及他如何捕捉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与离愁别绪,形成“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并论述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苏轼与豪放词派的崛起: 详述苏轼如何打破“词为艳科”的传统观念,以诗为词,将哲理、议论、人生感慨融入词中,极大地拓宽了词的表现领域。我们将深入解析其《念奴娇·赤壁怀古》等篇章的雄阔气象与独到创见。 婉约词的集大成者——周邦彦: 探讨周邦彦在“格律之王”的地位下,如何将音律运用至炉火纯青之境,并以精微的笔触描绘细腻的心理活动,将婉约推向艺术的极致。 第四部分:南宋词的流变与风格探索 南渡后的时代悲剧性,深刻地烙印在南宋词作之上。本章分析了词坛在偏安一隅后的两种主要发展方向: 爱国与沉郁: 以岳飞、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作风格尤为复杂多变,我们不仅会探讨其慷慨悲壮的“稼轩体”,还会细致分析其大量借用典故、充满奇崛思辨的篇章,理解其壮志难酬的复杂心境。 格调的深化与日常化: 重点研究以姜夔为代表的“词坛隐士”,分析他如何继承周邦彦的清雅格调,并结合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出空灵、高远、脱俗的“夔体”,并论述其对后世词风的影响。 第五部分:词的意境与审美范畴 本部分将从更宏观的文学批评角度,对宋词的审美价值进行提炼。我们将探讨宋词中常见的意象群(如残月、扁舟、杨柳、芳草)的象征意义,分析宋词如何通过“白描”、“衬字”、“铺叙”等手法营造出特定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特别指出宋词在处理“乐景写哀”与“哀而不伤”之间的微妙平衡,及其所体现的宋代文人含蓄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 总结与展望 最后,本书将简要概述宋词对元曲、明清小令乃至近现代诗歌的启示与影响,总结宋词在文学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对当代读者如何欣赏和学习宋词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本书特色 格律清晰化: 对复杂词牌的平仄、韵脚提供图表化、直观的解析。 文本细读: 选取北宋至南宋最具代表性的三百余首词作进行逐篇精讲。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讲解理论,更注重分析词人创作时的具体技巧运用。 文风导读: 帮助读者迅速识别和欣赏柳永的俚俗、苏轼的旷达、辛弃疾的奇崛、姜夔的清空等不同词人的独特“声腔”。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钻研篆书的朋友来说,简直是“救星”一般的存在。我平时临摹一些古籍,常常被那些看似相似却又微妙不同的笔画搞得晕头转向,总觉得自己的理解不够到位。这本《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的出现,一下子让我的学习路径清晰了许多。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字典,而是更像一位耐心且知识渊博的老师,一步步地把我带入篆书的世界。尤其是对于部首的讲解,以前我总是死记硬背,现在结合这部书的阐述,我才明白每一个笔画的演变和内在逻辑。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难以言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考究,即便是最细微的起笔和收笔的处理,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对比。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古碑帖的视角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能深入到结构和精气神的层面去欣赏和学习。强烈推荐给所有想在篆书上有更深造诣的书友。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古文字研究,但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对早期字形的把握不够准确,尤其是那些基础的部首,变化莫测,让人摸不着头脑。翻阅了市面上好几本相关的书籍,说实话,大多都偏向于学术的枯燥和晦涩,看得我昏昏欲睡。直到偶然间发现了这本《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简直是柳暗花明。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人性化,它没有直接把我们丢进甲骨文和金文的海洋里,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巧妙的对比和层进的方式,把“四种”主要的篆书形态——我相信是小篆、籀文、甲骨文和金文——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每一种部首的演变路径都被图文并茂地展示出来,逻辑性极强。我不是科班出身,但也能轻松跟上作者的思路。它真正做到了让复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这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价值简直是无法估量的。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篆刻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彻底解决我对于篆书“形体把握”困惑的书籍。我需要的不是一本教我如何刻的工具书,而是一本能让我“理解”篆书精髓的理论宝典。这本《篆书说文解字部首四种》恰好填补了我的需求空白。它对“四种”篆书的部首异同的对比分析,细致入微,简直是吹毛求疵到了极致的程度——当然,对于我们搞艺术的来说,这种“吹毛求疵”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它让我明白,篆刻中的“意”远比“形”重要,而“意”的根基,恰恰就是对这些基本部首演变轨迹的深刻理解。每次翻阅,总能发现一些新的细微差别,那些曾经被我忽略的笔锋处理和结构重心,现在都变得清晰可见。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的案头必备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之处在于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令人惊叹的梳理能力。我过去常常感叹,为什么同样是“说文解字”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载体的篆书在部首结构上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这本书直接聚焦于此,选取了四种最核心、影响力最大的篆书体系进行剖析。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字形,而是深入探讨了字形背后的文化动因和书写习惯的变迁。比如,它对某一特定偏旁在不同风格中的“形变”与“神不变”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精辟的论述,这使得我不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摹写,而是开始思考书法的“法度”从何而来。装帧设计我也很喜欢,纸张的质感和墨色的呈现都体现了对古籍的尊重,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让人愿意花时间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每一个细节的铺陈。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书名有点望而却步,觉得“部首四种”听起来像是给专业古文字学家准备的“天书”。然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开后,我发现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像是把一个庞大而杂乱的知识体系,用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分成了易于消化的模块。尤其是它在介绍每一种篆书体时,都会先给出一个宏观的背景介绍,然后再深入到部首的具体笔画分析。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引导,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以前对一些结构相似的部首总是记混,但读完这本书后,脑海里仿佛有了一张清晰的思维导图,每当看到一个篆字,我都能迅速定位它属于哪种风格,以及它最原始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这对于提高临帖的准确性和风格把握度,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

给弟弟买的,他觉得还好

评分

很实用的学习篆书技法的好帮手。好评!

评分

印刷得很好

评分

价格实惠,非常好用,赞

评分

老师推荐的书,非常精美的书,排版设计、印刷纸张都很好,值得拥有。京东物流服务太牛啦,书保护很好无破损。

评分

一直想谢谢篆书,书法零基础,不知道从这本入手适不适合

评分

还可以,四家书写的对比,其实差别并不大,只能看看,性价比不高……

评分

非常好的书,孩儿爱不释手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