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

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謝鈞,謝希仁 著
圖書標籤:
  • 計算機網絡
  • 網絡原理
  • 數據通信
  • TCP/IP
  • 網絡協議
  • 計算機科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第四版
  • 自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60151
版次:4
商品編碼:1152936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21世紀高等學校計算機規劃教材——名傢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共為7章,主要內容包括概述、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局域網)、網絡層與網絡互連、運輸層、網絡應用、網絡安全,覆蓋瞭全國計算機專業考研的知識範圍。各章均附有本章的重要概念和習題。此外,附錄中提供瞭最短路徑算法、配套實驗建議、英文縮寫詞及參考書目。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準確、論述嚴謹、圖文並茂、容易理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闡述計算機網絡最基本的原理與概念,注重分析各種技術背後的原理和方法。
  本書可供所有專業的大學本科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絡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學習參考價值。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概述 1
1.1 計算機網絡在信息時代中的作用 1
1.2 因特網概述 3
1.2.1 網絡的網絡 3
1.2.2 因特網發展的三個階段 4
1.2.3 因特網的標準化工作 7
1.3 因特網的組成 8
1.3.1 因特網的邊緣部分 8
1.3.2 因特網的核心部分 10
1.4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與分類 15
1.4.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5
1.4.2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5
1.5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 16
1.6 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 20
1.6.1 網絡協議 20
1.6.2 層次模型與計算機網絡體係結構 21
1.6.3 具有五層協議的原理體係結構 23
1.6.4 實體、協議和服務 26
1.6.5 TCP/IP的體係結構 27
1.7 計算機網絡在我國的發展 27
1.8 兩個重要的新興網絡技術 28
1.8.1 雲計算 29
1.8.2 物聯網 30
本章的重要概念 31
習題 31

第2章 物理層 33
2.1 物理層的基本概念 33
2.2 數據通信的基礎知識 34
2.2.1 數據通信係統的模型 34
2.2.2 編碼與調製 35
2.2.3 信道的極限容量 36
2.2.4 傳輸方式 38
2.3 物理層下麵的傳輸媒體 39
2.3.1 導引型傳輸媒體 40
2.3.2 非導引型傳輸媒體 43
2.4 信道復用技術 45
2.4.1 頻分復用、時分復用和統計時分復用 46
2.4.2 波分復用 48
2.4.3 碼分復用 48
2.5 數字傳輸係統 50
2.5.1 PCM速率體製 50
2.5.2 SONET/SDH 51
2.5.3 光網絡 52
2.6 互聯網接入技術 53
2.6.1 電話網撥號接入 53
2.6.2 數字用戶綫接入 53
2.6.3 光縴同軸混閤網接入 56
2.6.4 光縴接入 57
2.6.5 以太網接入 58
2.6.6 無綫接入 58
本章的重要概念 59
習題 60

第3章 數據鏈路層 62
3.1 使用點對點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62
3.1.1 數據鏈路層所處的地位 62
3.1.2 數據鏈路和幀 63
3.1.3 封裝成幀 64
3.1.4 差錯檢測 67
3.1.5 可靠傳輸 69
3.2 點對點協議PPP 75
3.2.1 PPP的特點 76
3.2.2 PPP的組成 76
3.2.3 PPP的幀格式 77
3.2.4 PPP的工作狀態 78
3.3 使用廣播信道的數據鏈路層 79
3.3.1 媒體接入控製 79
3.3.2 局域網 80
3.4 共享式以太網 84
3.4.1 CSMA/CD協議 84
3.4.2 共享式以太網的信道利用率 88
3.4.3 使用集綫器的星形拓撲 89
3.4.4 以太網的幀格式 90
3.5 網橋和以太網交換機 92
3.5.1 在物理層擴展以太網 92
3.5.2 在數據鏈路層擴展以太網 93
3.5.3 以太網交換機 98
3.5.4 虛擬局域網VLAN 99
3.6 以太網的演進 101
3.6.1 100BASE-T以太網 101
3.6.2 吉比特以太網 102
3.6.3 10吉比特和100吉比特以太網 103
3.6.4 使用以太網進行寬帶接入 104
3.7 無綫局域網 105
3.7.1 無綫局域網的組成 105
3.7.2 802.11局域網的物理層 109
3.7.3 802.11局域網的MAC協議 109
3.7.4 802.11局域網的MAC幀 113
3.7.5 其他無綫計算機網絡 115
本章的重要概念 116
習題 118

第4章 網絡層與網絡互連 121
4.1 網絡層概述 121
4.1.1 分組轉發和路由選擇 121
4.1.2 網絡層提供的兩種服務 122
4.1.3 虛電路網絡 124
4.2 網際協議IP 125
4.2.1 異構網絡互連 126
4.2.2 IP地址及編址方式 128
4.2.3 IP地址與物理地址 134
4.2.4 地址解析協議ARP 136
4.2.5 IP數據報的格式 139
4.2.6 IP數據報的轉發 143
4.3 網際控製報文協議ICMP 147
4.3.1 ICMP報文的種類 147
4.3.2 ICMP的應用舉例 149
4.4 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151
4.4.1 有關路由選擇協議的幾個基本概念 151
4.4.2 內部網關協議RIP 153
4.4.3 內部網關協議OSPF 156
4.4.4 外部網關協議BGP 159
4.5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62
4.5.1 路由器的構成 162
4.5.2 路由器與交換機的比較 165
4.5.3 三層交換機 166
4.6 VPN與NAT 167
4.6.1 虛擬專用網VPN 167
4.6.2 網絡地址轉換NAT 169
4.7 IP多播 171
4.7.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1
4.7.2 在局域網上進行硬件多播 173
4.7.3 IP多播需要兩種協議 173
4.7.4 網際組管理協議IGMP 175
4.7.5 多播路由選擇協議 176
4.8 移動IP 179
4.8.1 移動性對網絡應用的影響 179
4.8.2 移動IP的工作原理 180
4.8.3 移動IP的標準 182
4.8.4 蜂窩移動通信網中的移動性管理 182
4.9 下一代的網際協議IPv6 183
4.9.1 解決IP地址耗盡的根本措施 183
4.9.2 IPv6的基本首部 183
4.9.3 IPv6的編址 185
4.9.4 從IPv4嚮IPv6過渡 187
4.9.5 ICMPv6 188
4.10 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 189
本章的重要概念 191
習題 194

第5章 運輸層 199
5.1 運輸層協議概述 199
5.1.1 進程之間的通信 199
5.1.2 因特網的運輸層協議 201
5.1.3 運輸層的復用與分用 202
5.2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203
5.2.1 UDP概述 203
5.2.2 UDP的首部格式 204
5.3 傳輸控製協議TCP 205
5.3.1 TCP的主要特點 205
5.3.2 TCP報文段結構 207
5.3.3 TCP的可靠傳輸 209
5.3.4 TCP的流量控製 215
5.3.5 TCP的連接管理 217
5.4 擁塞控製 220
5.4.1 擁塞的原因與危害 221
5.4.2 擁塞控製的基本方法 222
5.4.3 TCP的擁塞控製 223
本章的重要概念 227
習題 229

第6章 網絡應用 232
6.1 應用層概述 232
6.1.1 網絡應用程序體係結構 232
6.1.2 應用層協議 234
6.1.3 選擇運輸層協議 235
6.2 域名係統DNS 235
6.2.1 域名係統概述 236
6.2.2 因特網的域名結構 237
6.2.3 域名服務器 238
6.2.4 域名解析的過程 240
6.3 萬維網WWW 241
6.3.1 萬維網概述 241
6.3.2 統一資源定位符URL 243
6.3.3 超文本傳送協議HTTP 244
6.3.4 萬維網的文檔 250
6.3.5 移動Web 253
6.3.6 萬維網搜索引擎 254
6.3.7 博客與微博 256
6.4 電子郵件 258
6.4.1 電子郵件係統的組成 258
6.4.2 簡單郵件傳送協議SMTP 260
6.4.3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 261
6.4.4 郵件讀取協議POP3和IMAP 262
6.4.5 基於萬維網的電子郵件 263
6.4.6 通用因特網郵件擴展MIME 264
6.5 文件傳送協議FTP 267
6.6 遠程終端協議TELNET 269
6.7 動態主機配置協議DHCP 270
6.8 P2P文件共享 271
6.8.1 P2P文件分發 272
6.8.2 在P2P對等方中搜索對象 273
6.8.3 案例:BitTorrent 275
6.9 多媒體網絡應用 276
6.9.1 實時多媒體數據傳輸中的問題 277
6.9.2 實時運輸協議RTP 279
6.9.3 流式存儲音頻/視頻 280
6.9.4 流式實況音頻/視頻 282
6.9.5 實時交互音頻/視頻 283
6.10 網絡應用編程接口 285
6.10.1 TCP套接字編程 286
6.10.2 一個簡單的代碼實例 287
本章的重要概念 289
習題 291

第7章 網絡安全 294
7.1 網絡安全概述 294
7.1.1 安全威脅 294
7.1.2 安全服務 296
7.2 機密性與密碼學 296
7.2.1 對稱密鑰密碼體製 297
7.2.2 公鑰密碼體製 298
7.3 完整性與鑒彆 299
7.3.1 報文摘要和報文鑒彆碼 299
7.3.2 數字簽名 301
7.3.3 實體鑒彆 302
7.4 密鑰分發與公鑰認證 303
7.4.1 對稱密鑰的分發 303
7.4.2 公鑰的簽發與認證 304
7.5 訪問控製 304
7.5.1 訪問控製的基本概念 305
7.5.2 訪問控製策略 306
7.6 網絡各層的安全實例 307
7.6.1 物理層實例:信道加密機 307
7.6.2 數據鏈路層實例:802.11i 308
7.6.3 網絡層實例:IPsec 310
7.6.4 運輸層實例:SSL/TLS 312
7.6.5 應用層實例:PGP 314
7.7 係統安全:防火牆與入侵檢測係統 315
7.7.1 防火牆 315
7.7.2 入侵檢測係統 317
7.8 網絡攻擊及其防範 318
7.8.1 網絡掃描 318
7.8.2 網絡監聽 319
7.8.3 拒絕服務攻擊 320
本章的重要概念 322
習題 324

附錄A 最短路徑算法——Dijkstra算法 326
附錄B 配套實驗建議 328
附錄C 英文縮寫詞 334
附錄D 參考書目 340

前言/序言


《深入理解網絡協議:構建高效、可靠的通信係統》 本書是一本旨在為讀者構建堅實網絡通信基礎的指南,它將帶您踏上一段探索計算機網絡核心原理的旅程,理解數據如何在現代數字世界中流動。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本循序漸進的教程,旨在通過清晰的解釋、豐富的實例以及對實際場景的深入剖析,讓您深刻領會網絡技術的精髓。 第一部分:網絡世界的基石——協議與分層模型 我們首先從計算機網絡最核心的概念——協議——入手。您將瞭解到,協議是計算機之間進行通信的語言和規則,是實現互聯互通的基石。本書將詳細闡述TCP/IP協議族,這是當前互聯網事實上的標準。您將學習到IP地址的作用,如何進行IP尋址,以及不同類型的IP地址(如公有IP、私有IP)及其應用。接著,我們將深入探討UDP(用戶數據報協議)和TCP(傳輸控製協議)這兩種核心的傳輸層協議。您將理解它們各自的特點、適用場景以及它們在數據傳輸中的具體工作方式。UDP的無連接、不可靠但高效,與TCP的麵嚮連接、可靠傳輸、流量控製、擁塞控製等機製將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實例進行講解,讓您清晰地辨析它們的優劣。 為瞭更好地理解龐雜的網絡協議,本書將詳細介紹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您將瞭解每一層的作用、其封裝的數據單元(PDU)以及相鄰層之間的關係。這如同拆解一颱精密的機器,我們將一層層剝開,理解從應用層到物理層的各個環節是如何協同工作的,數據是如何在每一層進行添加或剝離信息的。從應用程序發送的數據,到網絡接口卡發送的電信號,整個過程的轉換與傳遞將一一呈現。 第二部分:數據的旅程——路由、交換與數據包傳輸 在掌握瞭協議基礎後,我們將聚焦於數據包如何在網絡中路由(Routing)和交換(Switching)。您將學習到路由器和交換機在網絡中的角色,它們如何根據網絡拓撲和路由錶做齣轉發決策。本書將介紹靜態路由和動態路由的概念,以及RIP、OSPF、BGP等常用路由協議的基本原理,理解它們如何幫助數據包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徑。 數據包的封裝與解封裝過程也將得到詳細闡述。您將理解數據在網絡中傳輸時,是如何被一層層包裹(封裝)以攜帶必要的控製信息,又如何在接收端被層層拆解(解封裝)以提取原始數據的。從應用層的數據到最終在物理鏈路上傳輸的比特流,這一過程的精妙設計將讓您拍案叫絕。 第三部分:構建可靠的連接——傳輸控製與網絡應用 本書將深入剖析TCP的連接建立與釋放(三次握手與四次揮手),理解它是如何確保數據可靠傳輸的。您將學習到TCP的流量控製機製(如滑動窗口)如何防止發送方淹沒接收方,以及擁塞控製機製如何避免網絡擁塞,保證網絡的穩定運行。這些精巧的算法和機製是現代互聯網能夠承載海量數據的關鍵。 在此基礎上,我們將探索常見的網絡應用,理解它們是如何利用底層的網絡協議來工作的。例如,您將瞭解HTTP(超文本傳輸協議)如何實現網頁的訪問,DNS(域名係統)如何將易於記憶的域名解析為IP地址,FTP(文件傳輸協議)如何實現文件的上傳下載,以及SMTP(簡單郵件傳輸協議)和POP3/IMAP(郵局協議)如何實現電子郵件的收發。通過對這些應用的剖析,您將把抽象的網絡協議概念與日常的網絡使用體驗緊密聯係起來。 第四部分:網絡安全與管理——保護您的數字空間 隨著網絡應用的普及,網絡安全變得尤為重要。本書將介紹常見的網絡安全威脅,如病毒、木馬、DDoS攻擊、SQL注入等,並講解相應的防禦策略。您將瞭解到防火牆的作用,VPN(虛擬專用網絡)如何實現安全的遠程訪問,以及SSL/TLS(安全套接層/傳輸層安全)協議如何保障通信數據的加密和認證。 此外,本書還將觸及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網絡設備的配置、監控和故障排除。您將瞭解SNMP(簡單網絡管理協議)等管理工具,以及如何分析網絡流量,識彆潛在問題。 本書的特色: 深度與廣度兼備: 覆蓋瞭計算機網絡的核心概念、關鍵協議以及實際應用,為您構建全麵的知識體係。 邏輯清晰,循序漸進: 從基礎概念到復雜機製,層層遞進,確保您能輕鬆理解。 理論與實踐結閤: 通過豐富的實例和場景分析,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可理解、可應用的技能。 注重原理: 強調對網絡工作原理的深刻理解,而非僅僅停留在錶麵操作。 無論您是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希望打下堅實的網絡基礎;還是 IT 從業人員,希望提升在網絡領域的專業技能;亦或是對網絡世界充滿好奇的愛好者,希望揭開數據傳輸的奧秘,本書都將是您理想的學習夥伴。通過本書的學習,您將能夠更自信地分析和解決網絡問題,設計和構建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係統,並在這個日益互聯的世界中遊刃有餘。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我懷揣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期待的是,作為一個對網絡世界充滿好奇的初學者,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撥開迷霧,讓我窺見其背後運行的奧秘。忐忑的是,計算機網絡這個領域在我看來總是充滿瞭各種專業術語和復雜的模型,我擔心自己能否順利理解。然而,從第一章開始,作者就以一種非常友好的方式引導我進入瞭這個領域。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一堆枯燥的概念,而是從大傢最熟悉的場景入手,比如我們每天使用的互聯網是如何工作的,我們是如何發送和接收電子郵件的。這種“接地氣”的開篇立刻拉近瞭我和書本之間的距離。 接著,書本開始介紹網絡分層的概念,TCP/IP模型和OSI參考模型。一開始,我確實覺得有些抽象,但作者並沒有就此打住,而是用瞭很多生動的比喻來解釋每一層的功能。比如,將網絡通信比作寫一封信的過程,從信紙(應用層)、信封(傳輸層)、郵遞員(網絡層)、到具體的交通運輸(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這個比喻我到現在都印象深刻,它幫助我清晰地理解瞭數據在不同層次是如何被封裝、尋址和傳輸的。 書中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尤其讓我受益匪淺。TCP和UDP這兩個傳輸層協議的對比分析,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有些應用會選擇TCP(比如網頁瀏覽,需要保證數據準確無誤),而有些應用會選擇UDP(比如在綫遊戲,更注重實時性)。對HTTP、FTP、SMTP等應用層協議的詳細闡述,也讓我對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網絡服務有瞭更深的認識。我甚至開始嘗試去分析一些網絡請求的報文,雖然還不夠深入,但已經能看到其中的一些端倪瞭。 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的內容,雖然涉及的硬件和技術細節較多,但作者的講解依然清晰易懂。從比特流的傳輸,到介質訪問控製(MAC)協議,再到以太網幀的結構,我都逐漸有瞭概念。特彆是關於物理傳輸介質的部分,從銅綫到光縴,再到無綫傳輸,讓我對數據是如何在物理世界中穿梭有瞭具體的瞭解。 網絡層是這本書給我帶來最大震撼的部分之一。IP地址的劃分、子網掩碼的作用、路由選擇的原理,這些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硬核”,但作者通過對路由器工作機製的講解,以及路由協議(如RIP、OSPF)的介紹,讓我逐步理解瞭數據包是如何在龐大的網絡中找到最佳路徑的。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網絡安全的部分。盡管不是專門的安全書籍,但它對網絡攻擊的類型(如DoS攻擊、嗅探、中間人攻擊)以及基本的防護措施(如防火牆、加密)都進行瞭介紹。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一些基本的安全措施來保護自己的數據。 書中對應用層協議的進一步深入,尤其是DNS(域名係統)的解析過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輸入的“www.google.com”這樣的域名,背後經曆瞭如此復雜的查詢過程,最終纔能轉化為IP地址,使得瀏覽器能夠找到對應的服務器。這種對底層細節的揭示,讓我對互聯網的運行效率和精妙之處有瞭更深的敬佩。 本書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這對於我這種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個模型、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書中的習題也很有代錶性,涵蓋瞭各個章節的核心知識點,做完習題後,我能夠更牢固地掌握所學內容。 我一直認為,一本好的技術教程,不僅要講清楚“是什麼”,更要講清楚“為什麼”和“怎麼做”。《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它不僅詳細闡述瞭各個網絡概念和協議的工作原理,還經常會追溯到曆史的發展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結閤,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般的入門書籍。 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計算機網絡世界的大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對這個領域的深刻理解和對教學的熱忱。雖然我還隻是初窺門徑,但這本書已經為我打下瞭堅實的基礎,讓我有信心去探索更廣闊的網絡技術領域。

評分

當我拿到《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專業且嚴謹”的風格所吸引。這本書的排版、章節設置,都透著一股認真勁兒,讓我覺得它是一本值得花時間去啃的書。我一直對計算機網絡這個領域充滿好奇,但又不知道如何係統地學習,這本書的齣現,恰好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起點。 作者在介紹網絡分層模型時,采用瞭非常“形象化”的比喻。他將網絡通信的過程類比為“一封信件的寄送”,每一層都代錶著信件處理的不同環節:應用層是你寫信的內容,傳輸層是你打包信件並交給郵局,網絡層是你填寫信件地址和郵遞員選擇路綫,數據鏈路層是信件在某個區域內的傳遞,而物理層則是具體的交通工具和道路。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讓我瞬間就理解瞭每一層的主要功能以及它們之間的協同關係。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絕對是其“核心價值”所在。TCP協議是如何實現可靠傳輸的,例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這些復雜的機製在作者的講解下變得清晰明瞭。我曾經對TCP的“可靠性”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感到“大開眼界”。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瞭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分布式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直觀”的學習輔助。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溯本求源”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經典”且“實用”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拿到《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這本書,我立刻被它沉甸甸的厚重感所吸引,預感這是一本內容翔實、能讓我深入瞭解計算機網絡知識的書。翻開第一頁,我就被作者的開篇所吸引。他沒有直接進入枯燥的技術定義,而是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網絡場景切入,比如我們是如何訪問網頁、發送郵件,以及這些操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魔法”。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引入方式,讓我很快放下瞭對技術書籍的戒備心理,開始饒有興趣地閱讀。 本書對於網絡分層模型的講解,是我認為最具啓發性的部分之一。作者沒有將OSI和TCP/IP模型簡單地羅列齣來,而是通過大量的類比和比喻,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他將網絡通信比作一場復雜的“會議”,從應用層負責“發言內容”,到傳輸層負責“會場管理”,再到網絡層負責“會議地點導航”,最後到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負責“會場設施建設和信號傳輸”。這種生動的比喻,讓我對每一層的功能有瞭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清晰地看到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在講解TCP/IP協議族時,本書對TCP協議的可靠性傳輸機製,如三次握手、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進行瞭非常詳細的闡述。我一直對TCP的“可靠性”感到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妙的機製,纔使得數據在不可靠的網絡傳輸介質上,能夠準確無誤地到達目的地。他對UDP協議的講解,也讓我明白瞭它在實時通信中的重要性。 讓我感到十分“震撼”的是,本書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我之前隻知道IP地址是設備的地址,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IP地址的層級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通過查找路由錶來決定數據包的下一跳路徑的。這種對網絡“導航係統”的揭示,讓我對互聯網的運行效率和復雜性有瞭更深的理解。 書中的實例和圖示,是我認為本書最大的亮點之一。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和詳細的解釋,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作者通過圖示詳細展示瞭DNS解析的整個過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此外,本書還涉及瞭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雖然篇幅不多,但這些內容的加入,讓我對網絡世界有瞭更全麵的認識,也促使我更加重視自身的網絡安全。 我對本書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能追溯到曆史發展背景和實際應用場景的寫作風格非常欣賞。這讓我不僅僅是學習瞭“是什麼”,更能理解“為什麼”和“怎麼做”。例如,在講解以太網的發展時,作者會介紹它最初是如何解決多點接入衝突問題的。 我真心認為,《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能夠真正幫助讀者理解計算機網絡精髓的優秀書籍。它不僅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帶領我一步一步地探索這個奇妙的網絡世界。

評分

拿到《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實用”。不同於一些偏重理論的教材,這本書在講解每一個概念時,都緊密結閤瞭實際的應用場景,讓我能夠清楚地知道這些知識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和作用。我一直對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互聯網感到好奇,但又不知從何下手,這本書恰好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實踐指南”。 作者在講解網絡分層模型時,采用瞭非常“直觀”的比喻。他將網絡通信的過程類比為“一次復雜的物流配送”,每一層都代錶著配送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應用層是你想要發送的商品,傳輸層是你打包商品並交給快遞公司,網絡層是你填寫收件地址和快遞公司選擇路綫,數據鏈路層是商品在某個區域內的傳遞,而物理層則是具體的運輸工具和道路。這個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每一層的主要功能,並且能夠理解它們是如何協同工作的。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是我認為本書的“最大亮點”之一。TCP協議的可靠性保證機製,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這些復雜的機製在作者的講解下變得清晰明瞭。我曾經對TCP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不重復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感到“非常實用”。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瞭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分布式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有幫助”的學習輔助。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學以緻用”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價值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貼近實際”且“通俗易懂”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打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我立刻被它“全麵性”所摺服。這本書幾乎涵蓋瞭計算機網絡領域的方方麵麵,從最底層的物理傳輸到最頂層的應用協議,應有盡有。而且,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介紹,而是對每一個技術點都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讓我能夠真正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 作者的講解風格非常“細緻入微”。在介紹網絡分層模型時,他並沒有僅僅羅列各層的名稱和功能,而是通過大量的實例和比喻,讓我能夠深刻地理解每一層在整個通信流程中的作用。例如,他將網絡通信比作“一次國際會議”,每一層就像是會議的不同環節,從參會人員的交流(應用層)、到會議議程的安排(傳輸層)、再到會議地點的選擇(網絡層)、以及參會人員在會場內的移動(數據鏈路層),最後到信號的傳輸(物理層)。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簡直就是“教科書級彆的”!TCP協議的可靠性保證機製,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這些復雜的技術細節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清晰明瞭。我曾經對TCP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不重復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感到“嘆為觀止”。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瞭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分布式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直觀”的學習輔助。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刨根問底”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權威”且“深入”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初次接觸《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係統性”。不同於一些零散的教程,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藍圖,將計算機網絡這個龐大的體係,按照邏輯順序,一層一層地展現在我眼前。從最底層的物理傳輸介質,到最頂層的應用層協議,每一個部分都被安排得井井有條,沒有遺漏,也沒有多餘。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講解網絡分層模型時,並沒有生硬地灌輸概念,而是通過類比的方式,將抽象的模型變得具體化。例如,將通信過程比作郵寄信件,每一層就像是處理信件的某個環節,從寫信(應用層)、貼郵票(傳輸層)、填寫地址(網絡層),再到打包、運輸(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這種方式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每一層的主要職責,並且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協同關係。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是我認為最精彩的部分。TCP協議的可靠性保證機製,例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確認應答機製、以及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都得到瞭非常細緻的闡述。我曾對TCP的可靠性感到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瀏覽網頁、下載文件時,能夠獲得準確無誤的數據。 同時,UDP協議的無連接、不可靠傳輸特點,也得到瞭清晰的解釋,以及它在實時通信(如語音、視頻)中的優勢。我曾經疑惑為什麼在綫遊戲不會卡頓,而下載文件時卻需要等待,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這背後協議選擇的考量。 書中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讓我對互聯網的“尋路”機製有瞭更深的認識。從IPv4地址的構成,到子網劃分的原理,再到路由器如何根據路由錶轉發數據包,整個過程如同一個精密的導航係統。我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如何動態地構建和維護路由錶也感到十分驚嘆,它們是互聯網能夠保持高效運行的關鍵。 讓我驚喜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如DDoS、ARP欺騙)以及一些基本的防禦措施(如防火牆、加密)。雖然不是專門的安全書籍,但這些內容的加入,讓我對網絡世界的潛在風險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促使我更加重視自身的網絡安全。 本書在講解過程中,穿插瞭大量的圖示和錶格,極大地提高瞭我的閱讀效率。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通過清晰的圖示得以展現,讓我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書中的例題和習題,也很有代錶性,能夠幫助我鞏固和檢驗學習成果。 讓我特彆贊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每個技術點時,都會追溯到它的曆史發展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脈絡有瞭更深的理解,也體會到瞭技術進步的艱辛和智慧。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結構嚴謹、內容詳實、講解透徹的經典教材。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初次翻閱《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邏輯性”。這本書並沒有將計算機網絡的概念一股腦地拋給讀者,而是遵循著一套嚴謹的邏輯順序,從最基礎的物理層麵開始,一步一步地嚮上構建,直至最頂層的應用。我之前接觸過一些關於網絡的零散知識,總感覺像是碎片化的拼圖,而這本書則像是一張完整的底圖,將所有的碎片都一一歸位。 作者在介紹網絡分層模型時,用瞭一個非常“接地氣”的比喻。他將網絡通信比作“一封信的旅行”,每一層對應著信件處理的不同環節。應用層是你寫信的內容,傳輸層是你打包信件並交給郵局,網絡層是你填寫信件地址和郵遞員選擇路綫,數據鏈路層是信件在某個區域內的傳遞,而物理層則是具體的交通工具和道路。這個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每一層的主要功能,並且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依賴關係。 書中關於TCP/IP協議族的講解,是我認為本書的“核心價值”所在。TCP協議是如何實現可靠傳輸的,例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滑動窗口進行流量控製、以及擁塞控製來避免網絡擁堵,這些復雜的機製在作者的講解下變得清晰易懂。我曾經對TCP的“可靠性”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妙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感到“大開眼界”。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瞭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動態的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直觀”的學習輔助。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追根溯源”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係統”且“深入”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這本《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簡直就像一本為我量身打造的“網絡百科全書”。我一直對我們每天使用的互聯網感到好奇,但又不知從何下手。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並沒有一開始就用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轟炸我,而是從最基礎、最直觀的概念講起。我記得第一章就講到瞭“數據通信”,作者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把網絡通信比作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從發送者、接收者、傳輸介質到信號編碼,這些概念立刻變得生動起來,不再是冰冷的術語。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本書對網絡模型(如OSI和TCP/IP)的講解。一開始我以為這些模型隻是理論上的框架,但作者通過將它們與實際的網絡通信過程一一對應,讓我明白瞭每一層在整個通信流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我特彆喜歡作者對“分層”這一概念的闡述,它就像是把一個復雜的任務分解成瞭一係列更小、更容易管理的子任務,每一層隻需要關注自己的職責,然後將數據嚮上或嚮下傳遞。這種模塊化的思想,不僅讓我理解瞭網絡的結構,也讓我看到瞭計算機科學中解決復雜問題的一種通用方法。 本書在講解數據傳輸和尋址機製時,花瞭大量篇幅來介紹IP地址和MAC地址。我一直對“IP地址”這個詞耳熟能詳,但總覺得它很神秘。通過這本書,我終於明白瞭IP地址是如何唯一標識網絡上的設備的,以及子網劃分是如何幫助我們更有效地管理IP地址資源的。對MAC地址的講解,也讓我明白瞭為什麼在局域網內部,設備之間可以直接通信,而不需要經過路由器。 TCP/IP協議族是這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作者對TCP和UDP這兩個傳輸層協議的講解,簡直是鞭闢入裏。我一直以為它們隻是兩種不同的傳輸方式,但通過本書的詳細對比,我纔明白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適用性。例如,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過程,雖然聽起來有點復雜,但作者用流程圖和詳細的解釋,讓我逐漸理解瞭它如何保證數據的可靠傳輸。 路由選擇機製是讓我最感到“燒腦”但又最興奮的部分。書本詳細介紹瞭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決定數據包的下一跳的,以及各種路由協議(如RIP、OSPF、BGP)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甚至嘗試著去模擬一些路由器的配置,雖然隻是在腦海中,但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指揮一支龐大的交通網絡,讓信息能夠高效、準確地到達目的地。 此外,本書對應用層協議的講解也十分到位。HTTP協議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我們在瀏覽器中輸入網址就能看到網頁,FTP協議讓我理解瞭文件是如何在網絡上進行上傳和下載的,而SMTP和POP3/IMAP協議則讓我明白瞭電子郵件的發送和接收過程。這些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網絡服務,在瞭解瞭其底層協議後,變得更加 fascinating。 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網絡故障排除的部分。雖然篇幅不長,但它提供瞭一些非常有用的思路和工具,比如ping命令、tracert命令等,讓我知道在遇到網絡問題時,可以從哪些方麵入手去診斷和解決。這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講解,更是具備瞭實踐指導意義。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籍。它以清晰的邏輯、生動的語言和豐富的圖例,將計算機網絡這個看似復雜的領域,展現在讀者麵前。它不僅僅教授瞭知識,更點燃瞭我對這個領域的探索熱情。

評分

拿到《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這本書,我首先就被它“內容之豐富”所震撼。這本書簡直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把計算機網絡領域的幾乎所有重要概念都囊括其中。而且,作者並不是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將它們融會貫通,形成瞭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讓我能夠從宏觀到微觀,全麵地理解計算機網絡。 作者在講解網絡分層模型時,用瞭一個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他將網絡通信比作“一封信件的傳遞過程”,每一層對應著信件處理的不同環節:應用層是你寫信的內容,傳輸層是你打包信件並交給郵局,網絡層是你填寫信件地址和郵遞員選擇路綫,數據鏈路層是信件在某個區域內的傳遞,而物理層則是具體的交通工具和道路。這個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每一層的主要功能,並且能夠理解它們之間的協同關係。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是我認為本書的“精華所在”。TCP協議的可靠性保證機製,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確認應答、流量控製和擁塞控製,這些復雜的機製在作者的講解下變得清晰明瞭。我曾經對TCP如何保證數據不丟失、不重復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纔使得我們在日常的網絡活動中,能夠獲得穩定可靠的數據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感到“大開眼界”。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來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信息高速公路”有瞭更深的認識。尤其是對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介紹,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分布式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直觀”的學習輔助。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流程圖,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意外”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和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層層剝繭”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經典”且“實用”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拿到《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這本書,我第一感覺就是它非常“紮實”。厚厚的書頁,嚴謹的目錄,還有那種一看就很有分量的排版,都讓我覺得這本書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科普讀物,而是真正要深入講解計算機網絡核心知識的。我本身就對網絡是如何運作的充滿瞭好奇,但又苦於沒有一個係統性的入口,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 作者的講解方式非常“循序漸進”。他沒有一開始就拋齣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從大傢最熟悉的生活場景齣發,比如我們每天使用的互聯網、智能手機之間的通信,然後逐步引齣網絡通信的基本要素,如信源、信宿、傳輸介質等。這種“由淺入深”的引導,讓我覺得學習過程非常輕鬆,而且很容易建立起對網絡世界的初步認知。 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網絡分層模型的闡述。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這兩個我之前隻知道名字的概念,在這本書裏變得生動起來。作者用非常貼切的比喻,比如將網絡通信比作“寫信寄信”的過程,每一層就像是信件處理的不同環節:應用層是你寫的內容,傳輸層是信封的封裝和郵遞員的分配,網絡層是信件的地址信息和郵政綫路,數據鏈路層是信件在某個區域內的傳遞,物理層則是具體的交通工具和道路。這個比喻我至今記憶猶新,讓我能夠輕鬆理解每一層的功能和它們之間的關係。 本書對TCP/IP協議族的講解,絕對是本書的“重頭戲”。TCP協議的可靠傳輸機製,如三次握手建立連接、滑動窗口實現流量控製、以及擁塞控製策略,作者都進行瞭非常細緻的分解和解釋。我曾經對TCP的“可靠性”感到非常好奇,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正是這些精巧的設計,使得數據能夠準確無誤地在不穩定的網絡中傳輸。 我對IP地址和路由選擇的講解也非常著迷。IPv4地址的結構、子網劃分的原理,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據路由錶轉發數據包,這些內容讓我對互聯網的“導航係統”有瞭更清晰的認識。尤其是關於路由協議(如OSPF、RIP)的部分,讓我看到瞭互聯網是如何通過分布式協作,實現高效的信息傳輸的。 本書在講解過程中,大量的圖示和實例,是我認為最“給力”的部分。每一個協議的工作流程,每一個模型的結構,都配有清晰的圖示,讓我能夠一目瞭然地理解。例如,DNS解析過程的圖解,讓我明白瞭我們輸入的域名是如何被轉化為IP地址的。 讓我感到驚喜的是,本書還對一些網絡安全的基礎知識進行瞭介紹,比如常見的網絡攻擊類型以及基本的防禦措施。這讓我意識到,在享受網絡便利的同時,也需要時刻保持警惕,並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講解技術細節的同時,還經常會追溯到技術發展的曆史背景,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挑戰和解決方案。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講解方式,讓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演進有瞭更深的理解。 總而言之,《計算機網絡教程(第4版)》是一本非常“全麵”且“實用”的書。它不僅為我構建瞭一個紮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體係,更點燃瞭我進一步探索網絡世界的熱情。

評分

很好,商品很好。

評分

1到15個字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正版,價格便宜,送貨快,質量很好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1到15個字

評分

用紙、印刷還有待提高。

評分

計算機書籍,正版不錯。

評分

好正,老師指定購買,送貨快,又有優惠。期待更多更多優惠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