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我购买《琴上月令》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一种“猎奇”的心理。当今社会,我们接触的音乐大多是现代化的,而这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古风。拿到手后,它的质感确实不负所望,沉甸甸的书本,古色古香的插图,都让人觉得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光盘的部分,我一开始期待能听到一些失传的古曲,或者有专家对琴曲进行深度解读。然而,光盘里的内容,更像是对书本内容的补充,以一种非常朴素的方式呈现,没有太多华丽的包装,甚至连基本的字幕都没有。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比如,书中提到某个非常复杂的乐句,但却没有任何详细的指法说明,只是用寥寥数语带过。这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下手。这本书更像是留给那些已经有一定基础,并且能够理解这种“意会”式教学方式的读者的。它在传递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但对于希望获得系统性学习体验的读者来说,它可能就显得有些“不够友好”了。不过,对于历史爱好者或者喜欢收藏古籍风格书籍的朋友,这本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还是值得肯定的。
评分读《琴上月令》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古老的遗迹中寻宝,每一次翻动纸页,都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书中的内容,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对某种文化精神的传承。那些古朴的文字,搭配着精美的插图,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文人雅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琴瑟和鸣”的章节,文字细腻而富有诗意,仿佛能听到穿越时空的琴音在耳边回荡。书中关于“月令”的论述,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情感、音乐的节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东方哲学。虽然我并不是一个专业的音乐人士,但仅仅是阅读这些文字,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深意。光盘部分,虽然在技术上显得有些陈旧,但它提供的音频资料,却有一种无可替代的珍贵感。听着那些古老的旋律,我仿佛能窥见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文化深度和艺术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不过,对于想要快速掌握某种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学习曲线可能会比较陡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去品味和理解。
评分这次购入的《琴上月令》(附光盘1张)真是让我又爱又恨。首先,它的装帧设计,绝对是收藏级的。沉甸甸的纸张,复古的排版,还有那淡淡的油墨香,都透露着一股“老物件”的质感,摆在书架上绝对是一道风景。但是,当我开始尝试阅读时,就有点傻眼了。书中的文字,很多都是繁体字,而且一些术语和表达方式,对于习惯了白话文的我来说,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查字典。最让我头疼的是,光盘里收录的音频,虽然是配套的,但文件格式和编码方式,让我折腾了好几次才播放成功,而且音质方面,也只能说是“原生态”,与现在动辄HIFI级别的音频简直是天壤之别。更重要的是,书中关于琴曲的解读,实在是太“写意”了,很多地方只是点到为止,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对于我这种希望有明确指导的人来说,简直是“看不懂”。我希望能看到更详细的指法讲解,或者至少有几个示范视频,但很可惜,这本书并没有提供这些。它更像是对一些传统文化符号的集合,而不是一本能够真正指导你弹奏琴曲的教材。不过,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或者喜欢收集古籍风格书籍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还是非常高的。
评分拿到《琴上月令》的时候,我就被它那股浓厚的历史气息吸引了。这本书的纸张泛黄,带有岁月的痕迹,封面设计也极具古典韵味,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大师之手。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所传达的那种“意境”。书中对于音乐的描写,与其说是技法,不如说是对某种情愫和氛围的渲染。比如,书中提到“月下抚琴,思绪万千”,这样的文字,一下子就能把我带入到那个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夜晚。光盘里的曲目,虽然演奏风格比较传统,但却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让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对“琴”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一种乐器,更是将其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载体,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当然,如果你是抱着学习具体的琴技去的,这本书可能不会直接给你答案,它更像是在给你“种草”,让你对这种古老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引导你去探索更深层次的东西。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品味,去感受,而不是急功近利地去学习。
评分我最近真是被这本《琴上月令》折腾得够呛,一开始只是冲着“附光盘”这个噱头来的,想着总归有些实际的东西,说不定能对照着学点什么。结果呢?拿到手一看,这书的排版和内容给我一种……怎么说呢,像是穿越回了上个世纪印刷厂的成品,厚重感倒是十足,但内里的文字密度和一些古老的注音符号,让我这个习惯了现代化教材的读者,花了将近一个下午才勉强适应。尤其是光盘部分,虽然是配套的,但那个年代的光盘技术,读取速度和兼容性问题就不用多说了,有时候还得费劲巴拉地找个老式电脑才能顺利打开。我最想了解的几段曲谱,居然是以一种非常…怎么形容呢,像是口传心授留下的痕迹,很多细节需要自己去揣摩,而不是像现在教材那样,把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指法都写得清清楚楚。这种“留白”式的教学,对新手来说简直是噩梦,我花了两个晚上,才勉强理解了一个最简单的乐句。而且,书中有些关于“月令”的阐述,感觉更像是文人雅士的随笔,洋溢着一种朦胧的美感,但对于想要系统学习音乐理论的我来说,这种过于文学化的描述,反而冲淡了音乐本身的逻辑性。当然,这本书也有它的独特之处,比如某些段落描绘的意境,确实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悠远的韵味,但总体而言,它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非一本实用的教科书,需要你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悟性去挖掘。
评分丁承运,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自幼热爱中国文化艺术,治琴学凡五十余年,其琴风苍古遒逸,儒雅蕴籍,气象高远,一派灵机,运指如行云流水,于中正和平寓雄浑磅礴之气,浸透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道法自然的精神,是集演奏家、学者为一身的当代最具创造力的古琴艺术家。内容简介 · · · · · ·
评分不错,不错,真不错。
评分古琴产品中值得推荐的产品。好书!!!
评分内容简介 · · · · · ·
评分丁承运,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自幼热爱中国文化艺术,治琴学凡五十余年,其琴风苍古遒逸,儒雅蕴籍,气象高远,一派灵机,运指如行云流水,于中正和平寓雄浑磅礴之气,浸透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道法自然的精神,是集演奏家、学者为一身的当代最具创造力的古琴艺术家。作者从古琴曲中搜集表现十二月月令的作品,按照十二月的顺序编次,列出每首琴曲的曲名、琴谱,为便于读者理解曲情,新撰解题诗十首,加上柳宗元《渔翁》、刘改之《平沙落雁》,总共十二首。其中,曲名、曲谱、解题诗作者均以书法录之,并装点以月令特有的花卉小品,并有曲情的解释、欣赏的要点、版本的选择以及入选的斟酌考量等文字。以表现中国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和欣赏古琴音乐文化。
评分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哈好纠结
评分书不错,音乐也不错,。都不错
评分丁承运,武汉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台湾南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丁承运自幼热爱中国文化艺术,治琴学凡五十余年,其琴风苍古遒逸,儒雅蕴籍,气象高远,一派灵机,运指如行云流水,于中正和平寓雄浑磅礴之气,浸透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道法自然的精神,是集演奏家、学者为一身的当代最具创造力的古琴艺术家。内容简介 · · · · · ·
评分物流送货快,产品质量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