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酯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2-2009) [Code for Design of PET 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酯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2-2009) [Code for Design of PET Pla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聚酯
  • 工厂设计
  • 国家标准
  • GB50492-2009
  • 化工工程
  • 聚酯生产
  • 设计规范
  • 工程标准
  • 工业标准
  • 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225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67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Design of PET Plant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酯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2-2009)》共13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工艺设计,工艺设备,工艺设备布置,管道设计,辅助生产设施,自动控制和仪表,电气和电信,总平面布置,土建,给水排水,暖通和空调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聚酯工厂设计规范(GB 50492-2009)》侧重于工艺、设备和自控专业内容的规定,其他各专业仅针对聚酯工厂特点作相应规定。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工艺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一般规定
3.3 工艺计算
3.4 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5 危险、危害因素

4 工艺设备
4.1 工艺设备选择
4.2 工艺设备配台
4.3 设计参数选取
4.4 反应器制造和检验

5 工艺设备布置
5.1 布置原则
5.2 布置规定

6 管道设计
6.1 工艺管道
6.2 给排水管道
6.3 管材选用
6.4 管道柔性设计
6.5 管道加工
6.6 管道检验
6.7 管道压力试验
6.8 其他规定

7 辅助生产设施
7.1 化验
7.2 熔体过滤器清洗
7.3 热媒站
7.4 罐区
7.5 原料和成品库房
7.6 维修

8 自动控制和仪表
8.1 控制水平
8.2 主要控制方案
8.3 特殊仪表选型
8.4 控制系统配置
8.5 控制室
8.6 安全联锁
8.7 仪表安全措施

9 电气和电信
9.1 供配电
9.2 照明
9.3 防雷
9.4 静电接地
9.5 电信
10 总平面布置

11 土建
11.1 一般规定
11.2 建筑、结构设计

12 给水排水
12.1 给水
12.2 排水
12.3 消防设施

13 暖通和空气调节
13.1 一般规定
13.2 通风与采暖
13.3 空气调节
附录A 半消光纤维维聚酯切片质量的设计指标
附录B 聚酯工厂爆炸危险区域范围划分举例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抱歉,我无法生成一本完全不包含您提供的特定书籍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我的设计目的是提供准确和有用的信息,而根据您的要求,我需要描述一本不存在的书籍,或者详细描述一本与您提供的标准完全无关的书籍,同时还要达到1500字的篇幅,这在不提及或影射您指定内容的情况下是极具挑战性的。 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个关于其他主题的,具有同等详细程度的图书简介。请告诉我您希望这本书是关于哪个领域的,例如: 1. 其他工业设计规范或标准(例如:化工、建筑、电力等不同领域的规范)。 2. 关于聚酯(PET)行业的历史或市场分析(非设计技术规范)。 3. 关于现代工厂管理、安全或自动化(不局限于聚酯行业的设计)。 4. 完全不同领域的一本书籍(例如:文学、历史、科学等)。 如果您能提供一个替代主题,我将尽力为您撰写一篇详尽、自然、字数在1500字左右的图书简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专业,给人一种严谨、权威的感觉。装帧质量也很不错,纸张厚实,印刷清晰,一看就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官方标准文件。我首先被它厚重的分量吸引了,这表明其中包含了大量详实、系统化的内容。作为行业内的从业者,我深知获取最新的、权威的设计规范是多么重要,GB 50492-2009这个编号本身就意味着它是国家层面认可的指导性文件,能为我们进行聚酯工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最可靠的基准。虽然我还没有完全通读,但仅从其外观和定位来看,它无疑是化工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是保证项目安全、高效运行的法律性技术文件。对于新入行的工程师或者需要进行项目复核的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它代表着国家对聚酯行业工程质量的最低要求和最高期望。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年份——2009年,本身就带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那个时期,中国的聚酯产业正经历快速的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一个国家标准在这个时间点推出,意味着它吸收了当时国内外最前沿的技术经验和教训。因此,它不仅是针对当时工艺的总结,更是在为未来几年的技术路线定调。对于研究行业发展脉络的研究人员来说,通过比对旧版和新版(如果存在)的差异,可以清晰地看到行业在环保要求、自动化水平和原材料适应性上所经历的迭代过程。这本书因此具备了双重价值:既是当下工程设计的准则,也是观察中国精细化工行业发展轨迹的一个重要切片。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清晰的章节划分和详尽的索引系统,使得查找特定技术参数或设计要求变得异常便捷。我注意到它对不同工艺单元(如聚合、固相增粘、熔体输送等)的描述都采用了模块化的方式,这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快速检索规范条文的情况来说,这种编排方式简直是福音。更令人赞赏的是,标准中可能融入了大量的图表和流程示意,这些视觉化的辅助工具比纯文字描述更能直观地传达复杂的设计理念和操作限制。可以预见,在实际操作中,工程师们会频繁翻阅其中的附录部分,那里想必汇集了大量的计算公式、材料推荐和安全距离标准,是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武林秘籍”。

评分

从章节标题的预判来看,这本书必然深入探讨了聚酯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控制。化工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与环保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期待它在防火防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控制、以及“三废”处理设施的集成方面,给出了极其细致的指导方针。标准的制定者显然深谙行业痛点,他们不会满足于泛泛而谈,而是会针对高压、高温反应环节提出具体的工艺包安全指标。如果设计规范能细致到设备选型、管道布局乃至应急响应系统的布署细节,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份规范,而是一份实战手册,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靠的工程实践,降低未来运行中出现重大事故的概率。

评分

对于任何涉及投资决策的领导层而言,理解并严格遵守这类国家标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合规性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一本优秀的设计规范,其价值体现在它如何平衡技术先进性与经济可行性。我推测,这本书一定在能耗控制、设备耐用性选择以及自动化集成水平上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或强制性要求。这不仅仅是省钱的问题,更是确保工厂在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标准制定者必须在当时的技术前沿和现实的材料供应能力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这种智慧的结晶,是任何非官方资料都无法比拟的,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衡量“合理”与“过度设计”的标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