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会计核算和税法的差异已成为当前会计核算工作和税收征管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健全和税制的完善。对会计核算和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有利于推动税务会计的发展,有利于会计核算和税法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为理论依据,以具体会计准则为主线,对企业发生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进行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并填写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中。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图文并茂、层次清晰、直观易懂
比较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时,尽可能以图表的形式直观表示;配备特别提醒和相关链接,能够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贯穿相关知识点。
2.提供大量的案例,详细讲解填表过程
用案例说明会计核算和税法的差异与纳税调整过程,深入分析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并将每一项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体现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1张主表和11张附表)中,从而提高实战动手能力。
3.综合模拟,系统演示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过程
通过综合模拟企业纳税流程,读者可以系统掌握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并进行差异分析、纳税申报和纳税调整。
内容简介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编写,是一本旨在为财会人员解决会计核算和税法中的差异问题的指导大全。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针对企业会计核算和税法中的差异问题,就存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职工薪酬、股份支付、收入、扣除项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这些具体科目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情况,运用丰富示例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纳税调整。
《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不仅可以作为高校财会类专业的教材,供广大师生阅读参考,而且可以作为专业读物,供企业各级财会人员、税务系统的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会计核算和税法中的基本差异分析 1
第一节 会计法规体系 1
第二节 税法体系 6
第三节 会计核算和税法中的基本差异分析概述 8
第二章 存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9
第一节 存货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9
第二节 发出存货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3
第三节 存货期末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5
第四节 存货损失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5
第三章 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40
第一节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40
第二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58
第三节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66
第四节 贷款和应收款项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75
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83
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83
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88
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处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01
第五章 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10
第一节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10
第二节 固定资产折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22
第三节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28
第四节 固定资产处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30
第六章 形资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39
第一节 形资产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39
第二节 形资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44
第三节 形资产期末计价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50
第四节 形资产处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53
第七章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58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58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60
第三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61
第四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65
第五节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69
第六节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73
第七节 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73
第八章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80
第一节 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 180
第二节 工资薪金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83
第三节 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190
第四节 “五险一金”和商业保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01
第五节 非货币性福利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02
第九章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06
第一节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206
第二节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07
第十章 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18
第一节 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18
第二节 销售商品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20
第三节 提供劳务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52
第四节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58
第五节 建造合同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63
第六节 政府补助收入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71
第十一章 扣除项目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76
第一节 业务招待费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76
第二节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77
第三节 捐赠支出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80
第四节 利息支出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81
第十二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83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 283
第二节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85
第三节 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294
第十三章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01
第一节 债务重组概述 301
第二节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02
第十四章 借款费用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14
第一节 借款费用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14
第二节 借款费用确认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16
第三节 借款费用计量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19
第十五章 租赁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26
第一节 经营租赁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27
第二节 融资租赁会计处理和税务处理中的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 328
第十六章 差异分析与纳税调整综合案例 352
参考文献 371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内容与您提供的书名无关的图书简介,侧重于详细的叙述和深入的探讨: --- 书名: 智能时代的数据伦理与治理前沿 内容简介 在人类社会步入一个由海量数据驱动的全新信息纪元之际,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与伦理困境的交织。本书《智能时代的数据伦理与治理前沿》并非探讨会计准则或税法调整的专业手册,而是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深度融合过程中所引发的复杂社会、法律和道德挑战。 第一部分:数据驱动的伦理困境重构 本书伊始,聚焦于数据伦理学的理论基石,并将其置于当代技术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我们首先探讨了“数据即权力”这一核心命题。当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谁拥有数据的控制权?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使用,如何在效率最大化与个体权利保障之间找到平衡点? 深入分析了算法偏见(Algorithmic Bias)的成因与后果。算法并非价值中立的数学工具,它们内嵌了设计者、训练数据所反映的历史偏见和社会结构性不公。本部分通过对信贷审批、招聘筛选、司法量刑等关键场景的案例分析,揭示了“看不见的歧视”是如何通过自动化决策被放大和固化,并探讨了实现算法透明度(Algorithmic Transparency)和可解释性(Explainability)的技术路径与伦理要求。 此外,本书对数字身份的重塑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在万物互联的环境下,个体行为轨迹被持续记录和分析,隐私的传统边界正在瓦解。我们探讨了“去匿名化”(De-anonymization)技术的日益成熟对个人自主权构成的威胁,并引入了“情境化隐私”(Contextual Integrity)理论,倡导建立更适应数字环境的隐私保护框架,强调数据的流通应符合特定情境下的合理预期。 第二部分:全球视野下的数据治理实践与张力 数据治理不再是单一国家的内部事务,而是全球治理的焦点。《智能时代的数据伦理与治理前沿》将视野扩展至国际层面,对比分析了不同法域在数据主权、跨境传输和监管哲学上的差异。 重点解析了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为代表的严苛监管模式及其对全球科技产业带来的结构性影响。我们不仅分析了其核心原则——合法性、公平性、目的限制和数据最小化——更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权”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法律实践与文化差异。 同时,本书也考察了新兴市场在发展数据经济与维护公民权利之间的权衡。对比了不同国家在数据本地化要求、政府数据访问权限以及反垄断执法方面的策略差异,揭示了地缘政治因素如何影响数据流动的规则制定。书中特别关注了“技术主权”与“数据流动自由”之间的内在张力,为理解未来国际数字秩序的演变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治理框架与技术应对 在对现状进行批判性评估之后,本书转向构建面向未来的治理框架。我们认为,单纯依赖法律规范不足以应对技术迭代的速度,必须实现技术设计与伦理考量的深度融合。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设计即伦理”(Ethics by Design)和“隐私增强技术”(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 PETs)的应用。例如,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如何能够在确保统计效力的同时,有效保护个体信息不被泄露;联邦学习(Federated Learning)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数据环境中实现模型训练,从而避免大规模集中式数据泄露的风险。我们提供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分析。 此外,本书强调了多方利益相关者在数据治理中的协同作用。这包括政府、科技企业、学术界以及公民社会组织如何共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我们倡导建立更加灵活、可迭代的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机制,以期在鼓励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找到动态平衡。 本书旨在为政策制定者、法律专业人士、技术工程师以及关注数字社会未来走向的普通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且具备前瞻性的分析工具,以应对智能时代数据革命带来的复杂挑战。它不是一套教条,而是对我们共同数字未来的深刻反思与积极构建的呼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