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會計核算和稅法的差異已成為當前會計核算工作和稅收徵管工作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它關係到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係的建立、健全和稅製的完善。對會計核算和稅法的差異進行分析與研究,有利於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有利於推動稅務會計的發展,有利於會計核算和稅法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以《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所得稅法》為理論依據,以具體會計準則為主綫,對企業發生業務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進行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並填寫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錶中。
《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圖文並茂、層次清晰、直觀易懂
比較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時,盡可能以圖錶的形式直觀錶示;配備特彆提醒和相關鏈接,能夠強調重點和難點並貫穿相關知識點。
2.提供大量的案例,詳細講解填錶過程
用案例說明會計核算和稅法的差異與納稅調整過程,深入分析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並將每一項差異的納稅調整過程體現在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錶(1張主錶和11張附錶)中,從而提高實戰動手能力。
3.綜閤模擬,係統演示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過程
通過綜閤模擬企業納稅流程,讀者可以係統掌握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並進行差異分析、納稅申報和納稅調整。
內容簡介
《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收法規編寫,是一本旨在為財會人員解決會計核算和稅法中的差異問題的指導大全。
《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針對企業會計核算和稅法中的差異問題,就存貨、金融資産、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産、形資産、投資性房地産、職工薪酬、股份支付、收入、扣除項目、非貨幣性資産交換、債務重組等這些具體科目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情況,運用豐富示例進行詳細的分析與納稅調整。
《企業會計準則和稅法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不僅可以作為高校財會類專業的教材,供廣大師生閱讀參考,而且可以作為專業讀物,供企業各級財會人員、稅務係統的工作人員閱讀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會計核算和稅法中的基本差異分析 1
第一節 會計法規體係 1
第二節 稅法體係 6
第三節 會計核算和稅法中的基本差異分析概述 8
第二章 存貨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9
第一節 存貨初始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9
第二節 發齣存貨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3
第三節 存貨期末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5
第四節 存貨損失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5
第三章 金融資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40
第一節 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40
第二節 持有至到期投資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58
第三節 可供齣售金融資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66
第四節 貸款和應收款項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75
第四章 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83
第一節 長期股權投資初始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83
第二節 長期股權投資後續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88
第三節 長期股權投資處置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01
第五章 固定資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10
第一節 固定資産初始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10
第二節 固定資産摺舊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22
第三節 固定資産後續支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28
第四節 固定資産處置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30
第六章 形資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39
第一節 形資産初始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39
第二節 形資産後續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44
第三節 形資産期末計價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50
第四節 形資産處置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53
第七章 投資性房地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58
第一節 投資性房地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58
第二節 投資性房地産初始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60
第三節 投資性房地産後續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61
第四節 投資性房地産後續支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65
第五節 投資性房地産轉換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69
第六節 投資性房地産減值準備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73
第七節 投資性房地産處置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73
第八章 職工薪酬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80
第一節 職工薪酬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 180
第二節 工資薪金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83
第三節 職工福利費、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190
第四節 “五險一金”和商業保險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01
第五節 非貨幣性福利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02
第九章 股份支付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06
第一節 股份支付的會計處理 206
第二節 股份支付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07
第十章 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18
第一節 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18
第二節 銷售商品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20
第三節 提供勞務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52
第四節 讓渡資産使用權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58
第五節 建造閤同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63
第六節 政府補助收入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71
第十一章 扣除項目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76
第一節 業務招待費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76
第二節 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77
第三節 捐贈支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80
第四節 利息支齣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81
第十二章 非貨幣性資産交換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83
第一節 非貨幣性資産交換概述 283
第二節 采用公允價值模式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産交換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85
第三節 采用成本模式計量的非貨幣性資産交換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294
第十三章 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01
第一節 債務重組概述 301
第二節 債務重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02
第十四章 藉款費用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14
第一節 藉款費用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14
第二節 藉款費用確認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16
第三節 藉款費用計量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19
第十五章 租賃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26
第一節 經營租賃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27
第二節 融資租賃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中的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 328
第十六章 差異分析與納稅調整綜閤案例 352
參考文獻 371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內容與您提供的書名無關的圖書簡介,側重於詳細的敘述和深入的探討: --- 書名: 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治理前沿 內容簡介 在人類社會步入一個由海量數據驅動的全新信息紀元之際,我們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技術進步與倫理睏境的交織。本書《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治理前沿》並非探討會計準則或稅法調整的專業手冊,而是深入剖析瞭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深度融閤過程中所引發的復雜社會、法律和道德挑戰。 第一部分:數據驅動的倫理睏境重構 本書伊始,聚焦於數據倫理學的理論基石,並將其置於當代技術背景下進行重新審視。我們首先探討瞭“數據即權力”這一核心命題。當數據成為新的生産要素,誰擁有數據的控製權?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使用,如何在效率最大化與個體權利保障之間找到平衡點? 深入分析瞭算法偏見(Algorithmic Bias)的成因與後果。算法並非價值中立的數學工具,它們內嵌瞭設計者、訓練數據所反映的曆史偏見和社會結構性不公。本部分通過對信貸審批、招聘篩選、司法量刑等關鍵場景的案例分析,揭示瞭“看不見的歧視”是如何通過自動化決策被放大和固化,並探討瞭實現算法透明度(Algorithmic Transparency)和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的技術路徑與倫理要求。 此外,本書對數字身份的重塑進行瞭細緻的描摹。在萬物互聯的環境下,個體行為軌跡被持續記錄和分析,隱私的傳統邊界正在瓦解。我們探討瞭“去匿名化”(De-anonymization)技術的日益成熟對個人自主權構成的威脅,並引入瞭“情境化隱私”(Contextual Integrity)理論,倡導建立更適應數字環境的隱私保護框架,強調數據的流通應符閤特定情境下的閤理預期。 第二部分:全球視野下的數據治理實踐與張力 數據治理不再是單一國傢的內部事務,而是全球治理的焦點。《智能時代的數據倫理與治理前沿》將視野擴展至國際層麵,對比分析瞭不同法域在數據主權、跨境傳輸和監管哲學上的差異。 重點解析瞭以《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為代錶的嚴苛監管模式及其對全球科技産業帶來的結構性影響。我們不僅分析瞭其核心原則——閤法性、公平性、目的限製和數據最小化——更深入探討瞭“數字人權”概念在全球範圍內的法律實踐與文化差異。 同時,本書也考察瞭新興市場在發展數據經濟與維護公民權利之間的權衡。對比瞭不同國傢在數據本地化要求、政府數據訪問權限以及反壟斷執法方麵的策略差異,揭示瞭地緣政治因素如何影響數據流動的規則製定。書中特彆關注瞭“技術主權”與“數據流動自由”之間的內在張力,為理解未來國際數字秩序的演變提供瞭深刻的洞察。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治理框架與技術應對 在對現狀進行批判性評估之後,本書轉嚮構建麵嚮未來的治理框架。我們認為,單純依賴法律規範不足以應對技術迭代的速度,必須實現技術設計與倫理考量的深度融閤。 本部分詳細闡述瞭“設計即倫理”(Ethics by Design)和“隱私增強技術”(Privacy-Enhancing Technologies, PETs)的應用。例如,差分隱私(Differential Privacy)如何能夠在確保統計效力的同時,有效保護個體信息不被泄露;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如何在去中心化的數據環境中實現模型訓練,從而避免大規模集中式數據泄露的風險。我們提供瞭這些技術的應用場景和局限性分析。 此外,本書強調瞭多方利益相關者在數據治理中的協同作用。這包括政府、科技企業、學術界以及公民社會組織如何共同參與製定行業標準、建立獨立的倫理審查機製。我們倡導建立更加靈活、可迭代的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機製,以期在鼓勵創新與控製風險之間找到動態平衡。 本書旨在為政策製定者、法律專業人士、技術工程師以及關注數字社會未來走嚮的普通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刻且具備前瞻性的分析工具,以應對智能時代數據革命帶來的復雜挑戰。它不是一套教條,而是對我們共同數字未來的深刻反思與積極構建的呼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