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麯演唱理論叢書”選入明清兩代四種昆麯演唱理論著作,由香港大學中文係教授古兆申及餘丹主持,進行整理、研究、注釋、今譯及英譯工作。此叢書的主旨是幫助當代讀者更好的瞭解昆麯,接觸昆麯演唱藝術的一些重要文獻。 
  
  《麯律》
  《麯律》僅以韆字篇幅,條例清晰、簡潔扼要地闡述瞭昆麯演唱錶演之津梁。涉獵呼吸、發聲、吐字、四聲、行腔、闆眼、麯趣等諸多聲樂理論。昆麯演員嚮來奉《麯律》為必學之經典。
  作者魏良輔在昆麯藝術發展進程中,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明嘉靖、隆慶年間,由他主導吸取北麯和海鹽腔、弋陽腔之精華,進行一係列改革創新,形成細膩、婉約的昆麯新腔。
  
  
  《方諸館麯律》
  《方諸館麯律》由明代戲麯作傢、麯論傢王驥德所著。內容涉及戲麯源流、音樂、聲韻、麯詞特點、作法,並對元、明不少戲麯作傢作品加以品評。作者在書中對南北麯的創作進行瞭分門彆類、比較詳盡的探討。
  《度麯須知》
  明代戲麯聲律傢瀋寵綏所著《度麯須知》一書將南北麯之源流、格調、字母、發音、歸韻諸種方法,一一辨析其故,使度麯者有規則可循。故清初學者李光地盛贊他“有功於詞麯”。因其書係作者度麯實踐經驗之積纍,故此後至今昆劇演員常用為唱麯之依據。
  
  《樂府傳聲》
  《樂府傳聲》為清初戲麯音樂傢徐大椿所著,他總結瞭明代麯傢魏良輔、瀋寵綏等人的經驗,又有所發展和創造。所論包括字音、發聲及口形、樂麯情感的處理、演唱的一般基本知識等詞麯唱法中的主要環節。
  
  
  
古兆申(1945~),筆名古蒼梧。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早年活躍文壇,曾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及赴法國進修現代文學。曾任颱灣《漢聲雜誌》主編、香港《明報月刊》總編輯、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學術總監。近年緻力昆麯研究及推廣,曾任香港大學昆麯研究項目研究員,為浙江昆劇院改編《牡丹亭》、《暗箭記》及為上海昆劇團改編《蝴蝶夢》,著有昆麯美學論文多種。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講師。
  餘丹(1945~),為香港大學英國文學榮譽學士。曾任香港政府翻譯及傳譯員,後加入香港中文大學翻譯中心為研究員,負責中譯英翻譯期刊《譯從》之編務。1976年起,先後在香港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任教及從事翻譯研究。曾齣版英譯中及中譯英譯著多種。開設昆麯理論研究項目,以古籍之三種文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英語)並列齣版,為其獨特構思,旨在為中國古籍之譯介開闢新形式及新路嚮。現任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這部叢書的齣版簡直是為昆麯研究者和愛好者送上瞭一份厚禮,我剛翻閱瞭其中的幾篇導讀,就深感其價值非凡。首先,關於魏良輔的《麯律》,傳統的研究往往聚焦於其理論的嚴謹性,但這次的解讀卻非常細緻地剖析瞭魏氏在“葉法”框架下對聲腔、闆眼、水磨調的精妙構想,尤其是對“一字多音”處理的理論基礎闡述得十分到位。我特彆欣賞其中對魏氏理論與今日昆麯實踐之間張力的探討,它沒有陷入單純的復古崇拜,而是以一種批判性的眼光審視瞭這些經典理論在當代舞颱上的適應性與局限性。例如,書中對比瞭不同流派對同一麯牌在“上下句敷腔”處理上的差異,並追溯到《麯律》的源頭,這種深挖細究的學術態度,讓我對這部看似遙遠的理論著作有瞭更鮮活的理解。光是這部分,就足以讓我花費大量時間去揣摩和消化。
評分總的來說,這套叢書的編輯排版非常考究,不僅對文本進行瞭細緻的校勘,還穿插瞭大量的背景注釋,極大地降低瞭閱讀古籍的門檻。我個人尤其欣賞的是,四部著作雖然主題相近,但各有側重,共同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昆麯演唱理論體係。從對基本音律的界定,到文學性的要求,再到舞颱實踐的指導,直至宏觀的曆史演變,構成瞭一個完整的認知閉環。我發現,僅僅閱讀其中對“水磨腔”的幾種不同描述,就足以讓我對這一核心概念産生全新的認識。這套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們提供瞭一套係統梳理和深入鑽研昆麯演唱藝術的權威工具箱,其價值遠超一般學術資料的範疇,簡直是案頭必備的“武功秘籍”。
評分王驥德的《方諸館麯律》在這次匯編中展現瞭與《麯律》截然不同的風貌,它更像是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圓融結閤,我尤其關注的是其中關於“遣詞造句”和“情景交融”部分的論述。以前我總覺得古代的麯論傢過於注重聲律上的雕琢,而忽略瞭文學性,但王驥德的文字卻充滿瞭詩意的生命力。書中提到“麯文之妙,在乎入微”,接著用具體的範例剖析瞭如何通過音韻的自然流轉來烘托人物的內心波瀾,這種細膩的文學鑒賞視角,對我理解傳統戲麯的“韻味”至關重要。特彆是他對於“賓白”與“唱腔”銜接的處理,提齣瞭很多極具操作性的建議,這不僅僅是理論,更像是一份詳盡的作麯傢與演員的案頭工作指南。這部分內容讓我意識到,優秀的昆麯錶演,其內在邏輯是建立在對文本的深刻體悟之上的。
評分瀋寵綏的《度麯須知》給我的感覺,像是從一位經驗老到的戲班師傅那裏直接聽到的教誨,它的直白和實用性是其他幾部理論著作所不具備的。我發現,這本書完全摒棄瞭那些繁復的理論術語,而是直接針對演唱者在舞颱上麵臨的實際睏難給齣解決方案。比如,書中關於“氣口”與“換氣”的論述,圖文並茂地展示瞭不同“闆眼”下氣息的支撐點,這對我這個非科班齣身,但熱衷於模仿和學習的愛好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嘗試按照書中的指導調整瞭自己在高腔部分的發聲方式,竟然立刻感覺阻力小瞭很多,聲音也更加連貫圓潤。這種即學即用的效果,證明瞭瀋氏的經驗總結是多麼的寶貴和貼閤實際,它連接瞭高深的理論與粗糲的舞颱實踐之間的鴻溝。
評分徐大椿的《樂府傳聲》則將視角拉高到瞭一個曆史與美學的高度,我深切感受到這不僅是一部音樂理論,更是一部流派發展史。與其他幾部作品聚焦於“如何唱”不同,《樂府傳聲》探討的是“為何這樣唱”,它係統梳理瞭昆麯聲腔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脈絡,尤其是對清代中後期昆麯在民間傳播過程中的“變奏”進行瞭深入的考察。書中對於“腔調演化”中,文人和民間藝人相互影響的論述,尤其引人入勝。它揭示瞭昆麯審美並非一成不變的鐵闆一塊,而是充滿瞭生命力的流動與適應。這使得我們重新審視那些被奉為圭臬的“老規矩”時,能多一份曆史的敬畏和理解,而不是僵硬的教條主義。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評分其中《麯律》是原著的全文收錄。其他三本書僅僅是摘錄瞭原著涉及演唱的部分。這個在拆封閱讀後纔發現,齣版社並沒有聲明,比較坑爹。要看原著全貌的要注意瞭。
評分其中《麯律》是原著的全文收錄。其他三本書僅僅是摘錄瞭原著涉及演唱的部分。這個在拆封閱讀後纔發現,齣版社並沒有聲明,比較坑爹。要看原著全貌的要注意瞭。
評分瞭解中國音樂理論的重要部分
評分書都是好書,選目不錯。但印刷一般。而且是簡體字。這類著作,應該用繁體排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